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并存着两种趋势,一种是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都将经济发展置于国家政策的首位,并以此协调各方面的政策,以至部分国家在经济上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上新出现的各种局部军事冲突,其中有不少不但难以平息,而且有长期化的可能。由此形成了经济发展与局部冲突并存的局面。谁都知晓,安全环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任何冲突和战争都会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分析一下目前

  • 标签: 地区经济发展 东亚地区 安全环境 国内生产总值 冷战结束 基本保证
  • 简介:<正>一、东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既发生过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也卷入过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角逐。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大国争霸的阴影,长期笼罩着这一地区,并形成了大国利益交汇、多边对抗并存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带给东亚地区的沉重包袱终于被甩掉了,维护和平,谋求发展,建立地区性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东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世界“大气候”和东亚地区“小气候”的变化,使东亚地区的

  • 标签: 东亚地区 安全政策 意识形态 东亚国家 朝鲜半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正>1997年底,包括东盟各国以及中、日、韩在内的首届东亚非正式首脑会晤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这是东亚区域化进程中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冷战的结束给东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区域化进程的启动,毫无疑问,它将是改变东亚区域格局和区域面貌的历史性动力。推动区域化进程在东亚的进一步演进,一要靠经济合作,二要靠安全合作。目前,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为代表的整个亚太区经济合作进程

  • 标签: 安全区域主义 多边安全 区域安全 东亚安全 安全合作 区域化
  • 简介:近年来,东亚各国开始从全球视野关注地区命运,积极推动本地区合作的开展,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更是成为地区主义思潮推动下的一种解决东亚安全问题的思考。东亚区域共同安全局面的生成是一个艰难的利益认同、复杂的社会学习和制度化过程,可以以条件相对成熟的东盟次区域联合为核心建立制度性约束,其他行为体之间通过对话-协商-建立信任-形成条约等步骤,多层次、分三个阶段加入到共同体之中,以期使东亚地区的现实和潜在危机得以转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整体安全才是中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切实保障,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应有化解东亚整体安全困境的大视野、大战略和推进地区安全合作制度建设的意志力。

  • 标签: 东亚共同体 集体认同 社会化 制度化 中国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对外安全战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凭借超级大国的地位及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美国不断调整其东亚安全战略,力图主导地区安全事务,在东亚扮演霸权国家的角色,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服务.

  • 标签: 东亚安全 超级大国 地区安全 霸权 安全战略 冷战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调整,已初步形成和正在努力打造后冷战时期的安全网络模式,即:以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和海外基地为基石,以双边军事同盟与准同盟为轴心,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为辅助模式,以与区域内非同盟、准同盟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高层对话为补充形式,在美国的主导下交叉运用。

  • 标签: 美国东亚安全战略 前沿军事存在 军事同盟与准同盟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高层对话机制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东亚经济在东亚安全合作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东亚经济的发展、东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为东亚安全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东亚经济的变动,必然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并制约相关各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东亚经济 东亚安全合作
  • 简介:摘要东亚地区的安全取决于中日美三国的关系。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控制亚太是其必要步骤;日本为了实现“正常国家化”的目标,必然要以东亚为跳板;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也必须要依托亚太。这一局面使得东亚合作进程复杂化,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 标签: 东亚安全 中日美角色
  • 简介: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关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 标签: 安全公共产品 供求矛盾 安全困境 中国战略
  • 简介: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太”之间。

  • 标签: 东亚 亚太 秩序 整合
  • 简介: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东亚安全面临的新的重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东亚各国武装部队就如何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进行了积极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为东亚安全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东亚武装部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现状、可能形式以及面临的困难。

  • 标签: 东亚 武装部队 非传统安全 合作
  • 简介:在过去10年里,尽管东亚地区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在地区框架下探讨网络安全合作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东亚各国围绕网络安全展开的交流对话显著增多,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了有限的合作,这些交流与合作构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机制的基本架构。但现有的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层次较低、机制碎片化严重等显著缺陷。

  • 标签: 东亚地区 网络安全 国际机制 国际合作
  • 简介: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关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 标签: 东亚安全 日本安保政策 国家正常化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安全的状态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关系所决定的。两国究竟以什么方式来处理各自的安全关注,以及如何在相互难以避免的潜在战略戒备与防范中依然保持合作,是稳定和发展东亚安全秩序的关键。东亚地区安全依然存在着诸多因素的困扰,例如,朝核问题与依然没有达成的朝鲜半岛

  • 标签: 安全秩序 中美关系 东亚 变革 调整 地区安全
  • 简介: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正在不断加强货币合作,以避免未来再度爆发危机和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去年5月,东亚各国达成的《清迈倡议》(即货币互换和回购安排)可以说是东亚货币合作的重大进展。

  • 标签: 东亚货币 中国经济 合作中国
  • 简介:在现代东亚国际体系建构时期(在本文中指16世纪至1945年),战争、结盟和军备竞赛等成为东亚区域安全演进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区域安全结构从传统的等级制向无政府状态过渡。在现代东亚国际体系建构早期,东亚区域安全具有刚性帝国(刚性帝国是一个实在的人类共同体,其更加强调帝国体制的正式性、严密性以及制度性,等级制特征明显)的特征,在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东亚区域安全又呈现出松散的国际共同体(松散的国际共同体强调构成国际体系的诸单位之间的相对平等状态)的特征,二战期间,东亚区域安全短暂地回归刚性帝国的特征。

  • 标签: 国际体系 东亚 安全模式 现代 人类共同体 无政府状态
  • 简介:自1979年以来,东亚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定与和平,没有大的战乱与冲突发生.是什么机制维持了东亚安全与稳定,学界颇多争议.鉴于彼得?卡赞斯坦等学者主张的折中主义分析方法,当前地区的安全秩序主要是由大国间的互动决定的,大国间互动的方式可以从物质、制度与规范3个层面综合全面地进行考察.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是一种处理崛起国与霸权国结构性矛盾的方法与愿景,也是一种对未来维持地区安全秩序的蓝图.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对于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研究,当前东亚地区的安全秩序由如下3个方面决定:在物质层面上主要是美国与中国安全与经济政策的互动及相互影响;在制度层面主要是大国以现实主义的目的参与东盟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在规范层面则是大国推行自由主义规范与主权规范的相互竞争.

  • 标签: 东亚安全秩序 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