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正>我系黄宗良教授和林勋健、叶自成两位副教授共同主编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一书,已于今年9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的还有沈青兰、唐士其等8位教师、研究生。这是多年来结合教学集体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全书共分4编(14章),分别叙述了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产生及其在19世纪的发

  • 标签: 社会主义的历史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和理论 社会主义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技革命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整体为行动主体,突显共同体对于个体的优先性,强调“类本质”以应付全球性生态困境;它以共同命运为联结主线,能够凝聚人类的共同价值,从而应对经济发展、生态危机和全球治理等困境;它以共赢共享为发展主旨,立足于主权平等、倡导协商合作并最终实现利益共赢、成果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克服个体主义、利益至上主义和霸权主义,从而具有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整体 共同命运 共赢共享
  • 简介:话语体系是共青团与青年互动的媒介,共青团思想引领离不开话语体系的有力支撑,推动共青团话语体系变革是话语体系自身发展的逻辑使然,也是共青团改革创新的题中之意。因此,在学理上廓清共青团话语体系的理论逻辑,在实践上拓展共青团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能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49年建国以来,共青团在执政党领导下探索话语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符合青年组织属性和青年群体特征的主流意识形态青年话语表达体系。在群团改革背景下深化共青团话语体系革新,要主动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把信息网络技术转化为共青团话语体系建设的技木优势:要以共青团组织变革和职能转型为契机,增强共青团话语建设的掌控权和主动权;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加强话语内容的供给和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增强共青团干部的话语能力。

  • 标签: 中国共青团 话语体系 理论内涵 历史逻辑 实践向度
  • 简介: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中,路径依赖的概念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作为制度平衡起点的关键节点却长期被忽视,本文旨在纠正这种不足。首先,文章将“关键节点”定义为时间轴中相对较短的时期,在该时期内行为者的选择影响最终结果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这一定义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单位,即对关键节点的分析应限定在某一分析单元内;第二,时间跨度,即相对于其触发的路径依赖过程而言,关键节点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第三,微小偏差,即关键节点并不等于变化,其也可能导致制度再平衡;第四,权力不对称,即关键节点处的制度选择往往是由拥有权力优势的关键行为者所作出的。其次,由于关键节点持续期间存在结构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偶然性,反事实分析的方法对于关键节点的研究是重要而恰当的。在关键节点的比较研究上,文章从横向方面分析了不同的空间单元,从纵向方面比较了同一分析单元中的多个关键节点,并从中确定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关键节点。最后,文章以魏玛共和国的垮台和欧盟的宪法化过程为例,详细展现了关键节点分析框架的应用。

  • 标签: 关键节点 历史制度主义 反事实分析 比较研究
  • 简介: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的工业化理论。斯大林工业化理论曾长期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经典,它既有历史功绩,也存在理论失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演进历史、发掘其当代价值,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 工业化理论 历史演进 当代价值
  • 简介:科学发展观不只是一种发展理念或发展思路,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统领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理论体系 指导思想 历史地位
  • 简介:邓小平理论作为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和互动中,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中加以审视,考虑中国的命运、设计中国的未来,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和奠基之作,将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开拓向前。

  • 标签: 邓小平 世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
  • 简介: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 标签: 古代中国 欧洲国家 国家形成 近代早期 战争 悲观
  • 简介:特里·伊格尔顿发表书评文章,介绍阿米特·乔杜里的新书《D.H.劳伦斯与“差异”:后一殖民性及其诗歌》(AmitChaudhuri,D.H.Lawrenceand’Difference’:Post—ColonlalityandthePoetryofthepresent,Cambridge,2003)。文章指出,当前学院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理论家不再关心文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劳伦期 文学 诗歌 特里·伊格尔顿
  • 简介: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戏说,一切都可以穿越,一切都成了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失去了存在的证据。恍惚间,历史与现实相互混杂,亦真亦幻,让人很难分得清远近亲疏。历史是什么?是那一部部歪七扭八的穿越小说,还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电视剧?是《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还是《武媚娘传奇》《西晋秘史》《吕后传》?那些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是否真的是真实的存在?在真实与戏说之间,我们该相信谁?

  • 标签: 世界历史进程 证据 文件 穿越小说 似是而非 电视剧
  • 简介:关于调节理论李其庆编写罗贝尔·布瓦那是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学校的主任研究员。他与米歇尔·阿格列塔、阿兰·利比兹一起创立了调节理论。1997年3月5-12日出版的法国《经济问题》周刊,刊载了《人文科学》杂志记者就调节理论问题采访他...

  • 标签: 一般均衡 新古典学派 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资本积累 调节方式
  • 简介:中国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进行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自卫战争,同时又是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其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 标签: 中国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 历史功绩 战胜日本法西斯 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历史解释是对青年进行理性思考的重要前提之一。青年史及有关青年的历史研究,是青年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史学范式将为青年研究勾画出新的理论图景和知识谱系。敞开历史视野,走进青年的历史,在历史中理解青年的价值,发现青年之于社会的意义,对中国青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做出的解释,同时,从中外思想史、观念史、社会史等研究中不断发现和汲取新的经验、理论、学术和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国青年研究走出碎片化、平面化、功利化等流弊与困境的重要途径。

  • 标签: 青年 青年研究 历史 历史感 青年观
  • 简介: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经组织认定,公众舆论认可和公共传媒广泛传播,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意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值得公众效仿和学习的先进典型。榜样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活动、政治经济、宗教事务以及道德品质等领域方面,都会有榜样的存在。不仅如此,

  • 标签: 历史变迁 榜样 最广大人民群众 青年 代表先进文化 公众舆论
  • 简介:<正>读者现在看到的这一期《国外理论动态》是本刊以旬刊形式出版的最后一期。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自1998年1月起将由旬刊改为月刊,每期由16开8页增加到36页,在保持本刊原宗旨和特色的基础上,扩大信息量。改版后的《国外理论动态》将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发行,现在开始办理1998年第1—12期邮发业务。每期定价3元(含邮

  • 标签: 动态 理论 国外 改版 邮局发行 大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