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国际安全与世界秩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地区与世界的角色定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环境,以及未来中国外交应该是更加积极进取还是继续韬光养晦等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 标签: 中国角色 世界秩序 国际安全 秩序调整 安全环境 韬光养晦
  • 简介:叙暴力冲突升级,和平计划搁浅自5月25日发生胡拉惨案以来,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冲突不断,人道主义灾难愈演愈烈。整个国家已滑向内战边缘,联合国监督团频遭袭击,目前已无奈停止监察工作,处于“观战”状态。——香港时事评论员刘和平:叙利亚目前局势透视了三个基本趋势:中东大变局仍在缓慢推进;巴沙尔主导的政治变革计划已经失败,他正逐渐失去对局面的掌控能力;联合国提出的,且中俄力挺的叙利亚和平计划已到失败边缘。

  • 标签: 国际 和平计划 暴力冲突 时事评论员 叙利亚 人道主义
  • 简介:所谓世界秩序的“执鞭国家”,是特指那些能够“执鞭”世界秩序的国家。一般而言,“执鞭国家”既是世界新秩序的缔造者,又是鞭策他国服从该秩序的监护者。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考察世界历史视野中革命与秩序的关系,并为此提出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世界秩序的变革与某个国家发生的内部革命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某国发生的革命传播到整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对现存世界秩序构成挑战和冲击,并可能产生新的世界秩序

  • 标签: 世界秩序 国家 中国 世界新秩序 历史视野 缔造者
  • 简介:在思考今天中国的国际角色应该如何定位时,我们需要“双重的视角”,一是历史的、经验的视角,二是关于国际角色定位的理论视角。在理论上,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不仅与自身的实力大小、利益认知、外交哲学和国家身份认同等因素有关,也与外在的世界秩序变迁有关。或者可以说,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首先就是其对外在世界秩序作出的一种表达自身意愿的回应。

  • 标签: 世界秩序 中国 变迁 国家身份认同 国际角色 外交哲学
  • 简介:瑞典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包含着思想、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从瑞典学派的出现到社会民主主义的兴盛体现了瑞典和谐社会思想的建立和发展;从工业化的开始到"瑞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瑞典和谐经济建立和发展;从劳资协商机制的出现到合作主义政治的形成反映了瑞典和谐政治建立和发展;从社会立法的扩大到福利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瑞典和谐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正是由于瑞典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才使得瑞典在屡次经济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瑞典 和谐社会 福利国家 经济危机
  • 简介:编者按2012年10月13—14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安全与世界秩序再思考:中国的角色”研讨会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国防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60多位学者与会。本刊刊载部分与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 标签: 国际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安全
  • 简介: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来源于英美法系的品格证据。在国外,社会调查员一般由专职利会工作者担任。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社会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外聘型,即由社会团体来担当社垂调查主体,二是内聘型,即由法院来担当社会调查主体。时下,理论界对法院、检方、辩方、社圣组织承担社会调查主体都存在着一定争议。笔者认为,在当下控辩审的诉讼结构中,赞成暂由法蹋内部、合议庭成员之外人员组成社会调查主体。具体来说,在法院内部成立独立建制的社会调查豆办公室,选聘专职的社会调查员来担当社会调查的主要主体。这种暂行性的主体模式,随着司法倒革的进行。可逐渐转由社会组织担任。在这种情形下,建立我国社会调查主体应在选任资格、经黉保障、介入时间、调查对象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同时,要对专职社会调查员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培训以保障队伍质量和调查水平,为做到调查的客观性、完整性,建议以调查表格的形式,取代主观,“比较强的调查报告,在相对独立的量刑阶段予以出示,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避免审判人员先入爿主的价值判断,保障社会调查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标签: 社会调查主体制度 未成年人 司法改革
  • 简介:国际公共物品在全球化、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在国际公共物品提供方面的认知与作为,是明确当代中国国际定位和自身国际角色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公共物品(或称全球公共物品)是指其收益或消费超越国家及地区界限,超越贫富界限,甚至超越代际界限的公共物品。从生产方面来看,国际公共物品又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了的国家公共物品,或者是国家公共物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关于国际公共物品对当代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战略的意义,我主要提出如下意见。

  • 标签: 国际公共物品 当代中国 全球公共物品 中国对外战略 全球治理 国际角色
  • 简介: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了四年、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的复杂形势下,以“共产主义者的紧迫任务与他们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之间的关系”为主题的第21届“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强调共产主义者的当前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此次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并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

  • 标签: 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 当前任务 社会主义
  • 简介:澳大利亚——将提前撤出在阿富汗军队14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澳大利亚驻阿富汗大部分部队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撤离,比2014年底撒军的原定计划提前一年有余。澳大利亚反战人士及反对党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但反对党质疑,这是吉拉德政府着眼2013年联邦大选而作出的政治决定。澳大利亚在阿富汗乌鲁兹甘省派有1550名军人,主爱是培训当地的警察和执行巡逻任务。

  • 标签: 阿富汗军队 澳大利亚 国际 反对党 政府 大选
  • 简介:译者前言:这里刊栽的译文选自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计划经济》一书。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

  • 标签: 布鲁兹库斯 苏俄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 简介:政治解放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精神领域,通过一系列思想革命,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发现了"人的世界";在政治领域,通过政治斗争,驱除了神权对政治的长期控制,促进了现代国家诞生;在社会领域,改变了封建制度下社会政治化的局面,推进了市民社会的崛起。然而,马克思在赞扬政治解放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地洞察到政治解放自身的限度,指出人类解放是消除政治解放局限的超越性向度。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市民社会
  • 简介: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不仅强调了他一贯倡导的改革试验思想,也同时包含改革定型的思想。20年过去了,中国改革试验的许多做法需要定型。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逐步形成开发型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英美的规制型市场经济模式,而且开始升级为更高的版本。目前在实施开发型模式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定型的制度,包括以现代公司制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制度、保留中央政府必要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资源开采与利用制度、兼顾内需和外需的对外经贸政策。

  • 标签: 经济模式 开发型国家 邓小平理论 经济转型 “南方谈话”
  • 简介:中原经济区已经进入国家战略,构筑新型城镇化是中原经济区规划的一个目标。当前发展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要正确认识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如下思路:以产业集聚引领城镇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 标签: 中原经济区 新型城镇化 对策
  • 简介:9月20日上午,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公民参与、地区及国际合作加强北京志愿服务发展”项目签字仪式在北京奥运大厦隆重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白桦、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北京团市委书记常宇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北京团市委机关党委书记、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郭新保主持签字仪式。项目合作单位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签字仪式。

  • 标签: 国际合作 志愿服务 公民参与 北京市 合作项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简介:安东尼奥·奈格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以批判客观主义范式、重回革命的政治性—主体性话语为逻辑构架,彻底颠倒了劳动和资本的力量关系,并以阶级斗争的革命政治学,将历史运行的中心结构转移到回归工人阶级立场的阶级构成之上,进而把非对称性的阶级对抗当作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摇摆在唯物主义和唯意志论之间的"政治的马克思主义",因对主体性话语的偏执、对历史过程的简化和对历史本质论的拒绝,最终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安东尼奥·奈格里 历史唯物主义 革命主体性 阶级斗争
  • 简介: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或曰对外交往问题既是处理两岸政治关系的关键性议题,也是岛内“台独”势力直接操弄、塑造悲情意识凝聚民意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在两岸关系大发展、大交流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它,已经成为两岸互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主要体现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邦交国”关系两方面。祖国大陆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解决“国际空间”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当灵活务实、循序渐进,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 标签: 地区与国别政治 两岸关系 台湾“国际空间” 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