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1993—1994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之后,朝之间签订的《朝框架协议》从原则上解决了朝鲜的核问题,也满足了当时朝双方各自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出现了履约不对称、不均衡等问题。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对朝核政策的重新评估最终使《朝框架协议》毁于一旦。

  • 标签: 美朝关系 美国 朝鲜 不扩散政策 核危机 布什政府
  • 简介:<正>1986年1月,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两年多来,苏联领导人,理论与舆论界发表了大量的讲话和文章阐述这种新思维。戈尔巴乔夫还专门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这本畅销书。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国际问题、特别是苏联问题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热门话题。那么,新思维到底新在那里,它对苏联内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何影响,对它应作怎样的评价,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探讨。本文着重谈谈新思维关于外交方面的内容及其在对政策中的体现。

  • 标签: 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 对美政策 苏联外交 核武器 生存与发展
  • 简介:9月15日,在纽约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发出“惊人之语”:伊朗不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准备根据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需要,向他们转让核技术!此前,美国一直称伊朗借和平发展核能为由秘密发展核武器,内贾德当选总统后即表示伊朗决不放弃核计划。上台后,他不顾美国的制裁成胁.宣布伊朗正式恢复铀转化活动。

  • 标签: 伊朗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玄机 外交 伊斯兰国家 首脑会议
  • 简介:作者为美国国会前参议员、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前主席,今年5月初随美国共和党人士代表团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访华,回国后,正值克林顿总统决定是否向中国延长最惠国待遇前夕,他于5月19日写出此文章,并呈交克林顿总统。该文已录入美国“国会记录”。标题是译者加的。

  • 标签: 克林顿总统 美国共和党 国会记录 美国国会 美国国务院 贸易地位
  • 简介:8月30日,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理查德·卢格公开将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划入对构成能源威胁的“邪恶轴心”。卢格语惊四座,国际舆论大哗,俄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说,俄罗斯对这种言论“表示遗憾”。进入2006年以来,俄关系波澜不断,彼此不信任感进一步加深,美国官方和媒体对俄罗斯和普京总统本人的指责不断升级。有人惊呼:“新冷战”的阴云开始笼罩在两国上空。

  • 标签: 俄美关系 美国参议院 争吵 外交部发言人 俄罗斯 外交事务
  • 简介: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大行其道的今天,印关系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双边关系的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外交因素的合力。今后的印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 标签: 美国 印度 国家利益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反恐斗争
  • 简介: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和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化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农村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这表明列宁在晚年终于找到了落后国家实现农民组织形式现代化的途径.列宁的探索和思考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列宁 落后国家 农民组织形式 现代化 农业合作化
  • 简介:<正>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尤·波利亚科夫在俄罗斯《自由思想》杂志1993年第8期上发表题为《是国内战争还是族际战争?》的文章,其主要内容如下:近年来,不同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愈演愈烈,这种危险性极大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极其尖锐的社会政治冲突和民族

  • 标签: 武装冲突 主要内容 前苏联 国内战争 共和国 事态
  • 简介: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国家)实行的国家干预下有所缓和.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调节达到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忍的极限,随着资本积累利润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为了摆脱危机,金融资本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为名,加紧了资本对劳动、"中心"对"外围"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妄图以新帝国主义战争来镇压全球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骤然加剧和深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陷入结构性矛盾和危机,资本主义必然由于其制度内在逻辑矛盾而走向灭亡,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 标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表现形式 历史命运
  • 简介: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2000年3月4-5日在纽约举行了新世纪的首次会议。萨姆·韦布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题目是《新世纪、新发展、新斗争》,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美国共产党领导机构的换届问题。报告透露,担任党的主要领导人迭40余年的葛斯·霍尔主席,退居党领导工作的二线。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领导机构 换届 萨姆 中央委员会 美国共产党 2000年
  • 简介:共主办的杂志2004年1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共主席萨姆·韦布题为的访谈.在访谈中,韦布认为在美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共产党要重视美国的民主传统,否则社会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将被边缘化.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美国 韦布 社会主义 共产党 政治结构
  • 简介:冷战结束后,美国从其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出发,欲将朝鲜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因而对朝调整外交政策,实施以“全面接触”为主流、以“遏制”“威胁”为辅助手段的“两手”政策。美国对朝外交政策的实施,使朝关系在90年代末出现了缓和的趋向,尽管仍存在驻韩美军、朝鲜核发展等问题,但朝关系缓和的势头已不可逆转。

  • 标签: 美国 安全战略 朝鲜 美朝关系
  • 简介: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 标签: 朝鲜 核开发 朝美矛盾 朝鲜 核不扩散体制 美国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西德)和美国在共同抗苏的基础上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两国关系是不平等的主从合作关系,西德扮演的是“伙计”的角色。进入60年代,德关系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德来说是痛苦的。一方面是美国不顾西德的利益寻求同苏联合作;另一方面西德与苏联关系的僵局还没打开,而对美国的背弃又无可奈何。西德对外政策已到了非变不可的关头。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德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国际形势、实力对比和国家利益。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联邦德国 美国 苏联 外交关系 国家利益
  • 简介:<正>“趋同论”和经济改革的方向苏联《海外评论》1990年7月一期刊载了题为“‘现实社会主义’和真正社会主义”的文章,作者是Y·希希柯夫。这篇文章代表了苏联学者最近的一种论调——主张趋同论。下面就其要点作一介绍。

  • 标签: 现实社会主义 “趋同论” 资本主义 所有制形式 经济改革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