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资本全球化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特征——雇佣劳动和资本统治、物役经济与拜物教——在更普遍层面上的表现和拓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非但没有淡出历史。反而更显示出它的理论和现实的说服力。我们要运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这一武器,科学认识资本全球化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 标签: 资本全球化 马克思 资本批判
  • 简介:列宁论利用资本主义薛新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然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毕竟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地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当时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当时俄国面临的困境,列宁强调指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 标签: 西欧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 列宁 苏维埃政权 资产阶级文化
  • 简介:"9·11"是当代世界历史性的大事件.它将引发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层面的全方位变革,并将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势.选择以"9·11"为切入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研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崭新课题.

  • 标签: 世界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 发展走势 “9·11” 变革 当代世界
  • 简介:在由凯恩斯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和“第三务道路”的理论和政篡的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逐渐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但其实质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垄断,以及由垄断所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并没有根本改变。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更加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又给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压力和威胁。应对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挑战,是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新的历史性课题。

  • 标签: 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 新帝国主义
  • 简介:美国杂志2001年冬季号刊载约翰·麦克德莫特的题为的对唐纳德·萨松所著一书(DonaldSasoon,NewYork:TheNewPress,1996)的评论文章,论述了当代资本社会化深化的种种新表现并指出,当今资本主义日益深刻地依赖于社会和国家,其所有权日益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为改变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了时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当代 资本社会化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投资 所有制形式
  • 简介: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3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理性资本主义的终结》的文章,认为凯恩斯和熊彼特在20世纪倡导的理性资本主义概念,即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理性的调节最终摆脱危机的观点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资本主义固有的危机趋势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表现为停滞趋势,这种趋势导致资本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日益回归其野蛮主义的本来面貌.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理性资本主义 福斯特 终结 20世纪70年代 垄断资本主义 熊彼特
  • 简介: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逐渐表现出对经济危机的相当程度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成为资本主义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希特勒式反危机模式的被唾弃最终使新政式的渐进改良成为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进行自我调节的首要选择.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促使资本主义适时改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宏观调控理论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指导了资本主义克服危机的政策选择.

  • 标签: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政府调控 资本主义 调节能力 民主制度
  • 简介: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新社会的因素.这些新社会因素的出现,是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的客观结果,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胜利成就,是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向更高级的新社会转变的历史过渡性.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历史过渡性
  • 简介:新科技革命、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不合理的国际关系以及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都对战后资本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可以说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四大动因.虽然战后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已经改变了它的根本性质及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大趋势.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发展动因 趋势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面临的和需要处理的最重大的关系就是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简称两者关系),从时间上看,是很漫长的;从结果上看,两者关系处理不好对各自乃至对全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者关系 全世界 简称
  • 简介:<正>法国《国际信使》周刊1997年7月17—23日第350期转发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华尔街日报》和《伦敦金融时报》的5篇文章,围绕着"欧洲是否也要走美国的路"的问题展开讨论。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要介绍如下。1997年6月20—22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以进取精神为特征的美国资本主义,今日已成为全世

  • 标签: 资本主义模式 八国首脑会议 美国总统 美国资本主义 经济增长 克林顿
  • 简介:本文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两制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全球化问题.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崛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困境中,社会主义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 标签: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美国杂志2001年夏季号上发表了大卫·科茨的题为的文章.文章认为,俄罗斯新有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他们建立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一种源于前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非资本主义的掠夺/榨取制度,它只进行盗窃和投机,而不致力于生产、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它的出现造成了俄罗斯持续的技术退步、人口的灾难、独裁统治和持续的国家解体.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俄罗斯发展 发展资本主义 大卫·科茨俄罗斯
  • 简介:帕尔格雷夫(Palgrave)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一书收录了大卫·科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积累的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ofAccumulation,简称SSA)理论,认为全球化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消亡导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旧的一整套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政经制度被摧毁,而新的相应的基本政经制度上迟迟不能重建,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和发展不平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社会结构重建 国家重构 社会积累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