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伊斯兰、科学来自历史挑战》一书回顾了伊斯兰科学历史及其对西方科学思想发展做出贡献,它强调穆斯林学者——通过浩繁翻译注释,并且利用同时代现实可靠科学知识来校验翻译过来文献正确性——在使希腊文化遗产得以复苏过程中作用。事实上,达拉勒这本书最显著成就在于其对阿拉伯学者在最初接触希腊文化时表现所做研究,这项研究展现了阿拉伯学者富有创造性一面,例如,他们并不是简单地从事于机械翻译过程;他们煞费苦心地改进、注疏并且更正了原材料。

  • 标签: 伊斯兰 科学 思想史
  • 简介:在对外传播、交流或进行公共外交过程中,最有效内容是要用一个词来表述中国文化,那么哪个词能够胜任这一使命呢?"主义"如何?2015年3月9日,察哈尔学会主办察哈尔圆桌"‘主义’与中国公共外交"在京举行。本次圆桌会议邀请了数位专家和学者,围绕"‘主义’与中国公共外交"进行了讨论。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摘编了部分专家和学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赵进军 硬实力 中国的传统
  • 简介:中国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发展""思想基础上,向世界传播"主义",以此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疑问。

  • 标签: 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 世界舆论 传播力 中国威胁论 中国文化
  • 简介:“战略传播”这个概念是一国为实现其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对重要对象进行传播、沟通接触活动.当前,人们对其概念认识还不甚统一,还在深化过程中,正因为如此,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层面,战略传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应在战略传播机制建设、传播对象、传播内容等方面积极开展策略研究,为国家战略利益服务.本文提出关于战略传播一些思考,希望能得到有关领域研究者实践者指正.

  • 标签: 传播对象 认识和实践 国家战略利益 操作层面 机制建设 传播内容
  • 简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中国军事公共外交将受到"中国威胁论"、原有大国遏制、缺少国内民众支持等阻碍,需要把握住为沿线国家提供安全红利、推动地区国家间文化交流,以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构建有助于共同繁荣发展新型机制这三个重要使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出,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重要标志。中国所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将中国沿海地区同东南亚、南

  • 标签: 公共外交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威胁论” 非传统安全 中国沿海地区 全方位对外开放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主义”起源、意义与目标.“主义”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中、思想,并赋予了鲜明现实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主义”与西方社会对现代性反思互通互补,也对应了非西方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探索,因而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主义”蕴含有美好价值追求,即在各国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更美好未来世界.

  • 标签: 主义 公共外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中华传统文化 西方社会
  • 简介:亚洲需要契合本地区安全形势全新安全观.回归文化领域、从思维产生根源再出发,是亚洲各国探索建设新型安全观关键,而“”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国家,不妨对“”文化进行一番再认识.对于亚洲安全观推广,跨文化交流工作将是关键.

  • 标签: “和”文化 亚洲国家 安全观 文化领域 安全形势 交流工作
  • 简介:近年来,印度政府积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活动,通过2700万海外印度人这一公共外交资源,发挥其软实力作用,取得了良好效用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侨务公共外交实践典范.印度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工作突出强调其在历史、文化、宗教、语言和科技方面的独特性,能够发挥海外印度人精英阶层能量,利用互联网将印度侨务公共外交内容如纪录片、书籍、电影、音乐、舞蹈等充分市场化.

  • 标签: 印度政府 侨务 外交方式 发展中国家 外交活动 外交资源
  • 简介:”是中华文化精神实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弘扬创新“”“合”精神,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主义”.“主义”包含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与和谐世界三个层次,具备严谨内在逻辑,是一个系统化科学理论,并通过中国自身实践不断得到验证.坚持推广“主义”,对于发展中外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特色 主义 精神实质 新中国成立 中华文化
  • 简介: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南非最重要投资国之一.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与金砖国家,中国发展对南投资具有巩固中南传统友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家影响力等多重战略意义.以南非媒体相关报道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对南投资舆论环境,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国对南投资方式,提高对南投资水平.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媒体舆论 投资国 南非 评价 认知
  • 简介:阿拉伯半岛中国间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地理、经济、文化上因素决定了两个地区为了全人类共同利益而相互交流、融合必然性,两地交流往来自公元651年正式开始以来便从未间断。本文以阿拉伯文、中文文献以及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伊斯兰教兴起至20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中国历史进行回顾,并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证实中国一海湾关系在最近十年有力恢复是双方关系一种常态。

  • 标签: 阿拉伯半岛 中阿关系 文明对话 伊斯兰文化
  • 简介: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NqibMahfuz,1911—2006)是埃及,也是阿拉伯世界至今唯一获取这一殊荣作家。他早自20世纪50年代就以其多部杰作享誉遐迩。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约30年中,由于“西方中心论”与十年“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研究、译介成果甚少,也很少有人知道马哈福兹及其作品。在我国,对阿拉伯文学译介与研究基本上是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对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然也是同样。特别是各有关院校开设了东方文学史、阿拉伯文学史等课程、招收阿拉伯文学专业研究生,1987年“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建立,1988年马哈福兹获诺贝尔奖,都进一步促进了对马哈福兹及其作品译介、研究。对这一作家及其作品译介与研究是同步进行。我国现已翻译出版了20余部马哈福兹作品。虽不足原著二分之一,但其重要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已基本译了过来,而且有的还有多种中译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各种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特别是阿拉伯文学史多有关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总体评介;此外,1988年他获诺贝尔奖后,有关报刊也对他多有介绍;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曾为他及其作品举行多次研讨会与报告会。对马哈福兹作品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代表作《宫间街》三部曲与《我们街区孩子们》方面。另外,将他及其代表作与中国名家名著(如马哈福兹《宫间街》三部曲与巴金《家》、《春》、《秋》三部曲)予以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科研选题。我们虽已翻译出版了马哈福兹20多部作品,发表了100余篇,其中包括博士、硕士论文及专著)相关研究论文,但无论质还是量都远不够,我们尚需努力。

  • 标签: 马哈福兹 小说研究 开罗三部曲
  • 简介: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分析。相关报道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上台执政后,中国领导集体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战略意图具体表现。中国推行这一战略有在亚太地区牵制甚至抗衡美国之意。安倍内阁始终从如何将日本打造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此获得新身份认同价值这一视角来分析中国对外战略意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后,日本各界就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问题,出现了与安倍政府不同态度立场。但社会舆论对日本政府影响有限,安倍内阁随即操控了局面,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针锋相对政策。

  • 标签: “一带一路”日本主流媒体 安倍内阁
  • 简介:欧盟价值观外交是欧盟外交手段中极为重要一环.作为一个高度一体化地区性政治经济实体,欧盟价值观外交是建立在成员国对价值观一致认同基础之上进行.无论是欧盟在中东欧地区扩张,还是乌克兰危机,都同欧盟价值观外交密不可分,也体现了这一外交手段重要性有效性.从欧盟价值观外交中中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对内明确价值观,对外讲好价值观,外交手段求成效不求时效.

  • 标签: 价值观外交 欧盟 中国 外交手段 中东欧地区 经济实体
  • 简介:欧盟东盟作为两个重要区域性组织,受政治文化、成员构成机构目标等因素影响,在公共外交策略实践上都存在一些差异.随着数字化外交网络外交兴起,以及一些新议题出现,每个国际组织公共外交都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这些经验将对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东盟 欧盟 区域性组织 政治文化
  • 简介:《江边对话》(赵启正、帕罗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堪称成功对话典范。对话双方不仅成功完成了一次和谐的人际交往,还向世界示范了一种立场迥异、甚至许多观念完全对立两个国家或两种文明之间和谐交流精彩对话。两位智者反思并未限于自身,还有对人类命运更深广反思。

  • 标签: 江边对话 赵启正 人类命运 人际交往 新世界出版社 人类社会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借助大众文化、对外宣传ODA等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公共外交攻势。除上述日本惯用公共外交手法之外,近年来,日本公共外交政策出现调整也值得关注。为充分开展公共外交,日本政府在其内阁官房设立协调政府外宣"内阁对外宣传室",此外,日本外务省内还设有二级局机构"广报文化交流部",专门负责开展对外宣传相关公共外交工作。为进一步增强日本软

  • 标签: 公共外交 对外宣传 内阁官房 外交攻势 政策调整 文化交流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阿拉伯小说开启了“现代性转向”历程.一方面汲取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段;另一方面,在重建本土文化价值成为全社会近乎必然选择面前,阿拉伯小说呈现出向民族文化传统回归特征。在此互动中,民族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视点,文学现代性实验也被赋予了重要民族特色。本文尝试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后期力作《平民史诗》为例,在把握其创作主旨基础上,分析该小说对民间传奇这一阿拉伯传统叙事形式借鉴.通过对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现代阐释,来透视上述互动关系。

  • 标签: 现代性转向 互动 民间传奇 苏菲思想 《平民史诗》
  • 简介:2015年6月26-28日,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民族(地方)文化国际转播.来自全国各地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中国民族文化 国际传播 面向东南亚 中国-东盟 经验 实践
  • 简介:汉传佛教是中华文明瑰宝.自佛教传入中华以来,佛教慈善便以其无私济世思想,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法苑珠林》云:“菩萨兴行救济为先,诸佛出世大悲为本.”大乘佛教以慈悲济世,救度一切众生苦难为修行愿望,海内外佛教团体以此为修行资粮,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汉传佛教正逐渐为西方社会所接受,为西方文化所吸纳.

  • 标签: 汉传佛教 加拿大 传播 中华文明 西方文化 佛教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