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李文,印尼姓名莫哈达尔·里亚迪(MochtarRiadi)是印度尼西亚仅次于林绍良的一位著名华人银行家。他是林绍良的“中央亚细亚银行集团”的主要伙伴,也是“力宝集团”的创办人和拥有者之一。李文原籍中国福建省莆田县江口新墩乡。1929年5月出生于印尼东爪畦省玛琅市。父李亚排,母施碧兰。早年从莆田家乡移居印尼东爪畦普居南镇。后开有一间经营印尼花裙及日常用品的小杂货店,维持一家生计。李文有兄弟姊妹五人。长兄李文

  • 标签: 李文正 林绍良 力宝集团 银行集团 创办人 银行业务
  • 简介:2016年7月的未遂政变是葛兰运动和发党关系彻底决裂的标志和政治权力斗争的顶峰。两者关系历史呈现戏剧性演变:最初面对参与政治的相似机遇与挑战。葛兰运动和发党分别选择社会伊斯兰和政治伊斯兰两条不同发展路径,此后因应对国家机构中根深蒂固的世俗势力的共同威胁而携手合作,世俗主义共同对手衰落后又因政治权力争夺反目成仇,最终发党确立了政治伊斯兰的霸权地位。葛兰运动与发党关系从结盟到决斗的历程.促进了土耳其社会的伊斯兰回潮以及政治秩序的伊斯兰化,实现伊斯兰运动内部发展的道路统一,同时突破了凯末尔主义者和世俗主义者坚守的“监护式民主”威权统治框架,推进土耳其政治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伊斯兰运动内部及其与世俗主义的权力争斗,将民主运行机制工具化,侵蚀了民主制度的法治基础,最终加剧土耳其伊斯兰民主模式危机。

  • 标签: 土耳其 葛兰运动 正发党 关系
  • 简介: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李忠诚加紧落实“新东方政策”的意图、目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几经调整,最后确定推行以美欧为重点、紧紧抓住亚太的“双头鹰”外交。早在1992年初,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就讨论、制定了俄对外政策大纲《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

  • 标签: “新东方政策” 亚太地区 苏联解体 俄罗斯 经贸关系 叶利钦
  • 简介: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一直持反对态度,并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抗衡,加强亚太外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今年初以来,俄罗斯强化了其亚太外交的力度,力图进一步深化与亚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参与亚太地区合作进程,以减轻北约东扩对其造成的压力。5月,俄联邦安全会议通过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更是把扩大同亚太国家的伙伴关系,充分地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接轨作为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亚太外交的主要特点是: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俄日关系开始解冻,经济合作逐渐展开;俄印关系升

  • 标签: 俄罗斯对外政策 亚太地区合作 普里马科夫 俄日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 经济合作
  • 简介:普京总统重返克里姆林宫以来,为进一步规范俄罗斯社会政治秩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对俄反对派势力、非政府组织、腐败官员以及互联网、媒体行业的管理。与此同时,普京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近期公开干涉俄内政的行为予以强力回击,意在显示其一贯的强硬作风,进而巩固执政基础,强化政权安全。

  • 标签: 普京总统 安全 政权 社会政治秩序 克里姆林宫 非政府组织
  • 简介: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出台并不断深化,对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选择强化美澳同盟,深化美澳同盟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对美国"重返"亚太做出积极回应。与此同时,中国崛起、美国实力的下降以及澳大利亚自主性的增强等因素对澳大利亚的美澳同盟政策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引发了人们对美澳同盟前景的关注。从澳大利亚的政策选择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强化美澳同盟的态势不会减弱,这将对其对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美澳同盟 重返亚太 美国 澳大利亚 中国
  • 简介:当前,中国崛起态势“如火如荼”,美国首强地位“自恐不保”,中美关系逼近“振荡期”,业已存在的现实摩擦与可能爆发的矛盾冲突亟待有效的手段予以管控,相互疑虑日益增长的趋势亟需特别的渠道予以扭转,实现这些目标刻不容缓。正如1972年历史性开启中美关系的对话那样,中美急需切实管用的沟通对话机制,通过经常性、机制性的接触,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安全乃至军事关系的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控制风险的扩大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应运而生,因之而兴,为推进中美关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对话机制也有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由此,如何深化中美对话机制、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营造好的氛围,值得我们思考并为此提出见解、建议。

  • 标签: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战略与经济对话
  • 简介:中国自古以来的人际关系、国际关系都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在信任基础上倡导国与国的关系。中国以信任为前提,在机制上、经济上多方面推动了与美欧大国的新型关系。中国以信任为基础的“亲、诚、惠、容”化解亚太地区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中国在以信任为基础的和平环境中得到了发展,又以信任为理念推动伊核等世界热点问题的解决,承担中国应尽的国际责任。

  • 标签: 新型大国关系 “一路一带” 修昔底德陷阱 布莱德战略论坛
  • 简介:美国对亚太同盟体系的强化,构成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地区格局和大国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美国及其盟友在政治、军事领域的紧密合作曾是其获得冷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冷战后尤其在反恐战争中,美国的战略自负曾引起比较广泛的反感,甚至使一些盟友与其拉开了距离,

  • 标签: 美国 中国安全 亚太 大国关系 地区格局 军事领域
  • 简介:近年来,越南与印度关系持续升温,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领域逐渐扩大。虽然越南与印度加强全方位合作是两国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现实需求,然而两国都是中国的邻国,都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并发生过战争,相互借力、制衡中国成为其强化战略伙伴关系的首要目的。尽管越印加强合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势必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冲击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

  • 标签: 越南 印度 战略合作 东向政策
  • 简介:自2010年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强化南海航行自由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后退。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既有其历史的逻辑也有其现实的考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是其历史上"汉密尔顿主义"和"威尔逊主义"传统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来看,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受到影响为借口,以实现该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和秩序稳定为目标,以实施综合性的海洋战略为保障是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现实考量。但随着当代国际海洋制度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

  • 标签: 南海 航行自由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