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今春以来,巴基斯坦不断扩大与美反恐合作,全方位推进巴美关系.在阿富汗问题上,巴已加大了对藏匿于境内的塔利班和"基地"残余的追剿力度,第一次"进军"高度自治的部落区(这是过去百年来政府军首次踏入这片地区);在伊拉克问题上,巴总统表示,将遣一个师左右的兵力(6000-10000人,但须置于联合国、伊斯兰大会组织等名义之下)参与维和;在以色列问题上,穆打破政治"禁忌",积极响应美方吁请,最近两月内至少四次在公开访谈中谈及"外交承认以色列问题".

  • 标签: 巴基斯坦 巴美关系美国 外交政策 国家安全利益
  • 简介:本文回顾了全球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分析了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特征与走势,探讨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文章认为,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世界经济格局的诸多变动都缘于国际产业转移

  • 标签: 国际产业转移 世界经济格局 产业全球化
  • 简介:依托全球化和区域-体化,权力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多中心的国际权力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在多中心体系下,权力转移进程呈现出权力扩散、权力分解、特定议题上权力分配的不对称三种特点.这三种特点也深刻影响着权力转移进程中中等大国的行为.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彰显了印度作为中等大国在权力转移进程中的行为方式,也彰显了上海合作组织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利益诉求.对于印度与上海合作组织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与对方的预期达成-致,从而为推动双方的发展与进步创造条件.

  • 标签: 权力转移 中等大国 国家行为 印度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印度服务外包业向乡村转移是经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产业向国际国内纵深转移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的最佳例证。通过对印度服务外包业向乡村转移的现状、成因及效果的剖析,不仅可为我国利用服务产业向纵深转移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一种思路,更重要的是为打破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

  • 标签: 服务外包 乡村转移 成因 效果 启示
  • 简介:日本技术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主要采用既包括技术、又包括资本和经营诀窍的直接投资渠道。总部设在日本的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形态在东南亚国家里设立许多家生产合成纤维的的合资企业。合成纤维产业对东南亚国家工业化(特别是泰国工业化)起着重大作用。就日本技术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情况看来,泰国合成纤维产业的发展同日本企业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国家工业化 合资企业 投资渠道 东南亚国家 技术引进 技术转移
  • 简介:50年代以后,菲华社会发生较大变化,对晋江籍社团的性质和职能也产生巨大影响.大体而言,菲华晋江籍社团的变化呈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尽管菲华的祖籍地情结一方面因社团本土化趋势而削弱,但其宗亲、同乡纽带却因为社团国际化趋势而加强.这种宗亲与同乡纽带被利用于跨国网络的建构,尤其是发展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祖籍地的关系.

  • 标签: 菲华晋江籍社团 祖籍地 变化 联系
  • 简介:印度1970年的,确认了程序专利(给予某一用以制造合成药物的程序以专利),但并未确认产品专利,即对于食品、药品的物质不授予专利,仅对制造方法授予专利.这鼓励了印度制药企业大量仿制药品替代进口,制药业成为印度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1995年印度加入WTO之后,三次修改1970年的,以便使其专利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对印度的制药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标签: 《专利法》修改 制药业 影响
  • 简介: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 人员转移 人员回流 安全威胁 俄罗斯安全 中亚安全
  • 简介:前言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的加强在经济方面尤为显著。2001年中国与东盟同意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于3年后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有了大幅增加。贸易额从2003年的600亿美元骤增至2008年的1970亿美元(增加228%),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军事合作 东南亚 权力转移 自由贸易协定 平衡
  • 简介: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兴起于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可以把在过去三十年间研究东南亚的中国学者划分为三代,在第二代学者时期,来自东南亚的“归国华侨”在东南亚研究领域里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他们与中国本土出生的学者一起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第三代东南亚研究学者则都是中国本土出身。尽管研究东南亚的中国学者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与他们的西方同行相比,中国的东南亚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学术质量不高、因合作不够而导致学术上的重复工作、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同样薄弱等。但目前在中国,一些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研究东南亚的学者以及优秀的作品正在不断涌现。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学者 后毛泽东时代
  • 简介:近年来,缅甸已经不断努力进行经济自由化和实行经济开放。缅甸政府已经缩小了物价管制的范围,解除对民营部门经济活动的许多限制,并已经开始放宽对外资投资的限制。农民已经有了更多的(虽然仍然很有限)按市场价格出售农作物的自由,政府也已经容许在国内设立私营银行。但政府对经济活动仍有许多限制,支持今后的经济增长不仅需要改善宏观经济管理,而且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经济结构改革,以便能有更大的范围来让市场竞争决定资源的配置。

  • 标签: 缅甸 年度报告书 亚洲开发银行 外资投资 发展趋势 经济增长
  • 简介:国际政治中的角色身份与利益认知是在社会性交往互动中被不断建构的产物。在以“主权零死亡时代”为核心特征的洛克体系文化成熟阶段,单纯的权力转移已不再构成体系内大国间安全困境的原因。不论是崛起国,还是守成国,其在权力转移进程中对体系主导观念的认知决定了其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又决定了战略手段的选择,并最终在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建构出不同的社会性关系与互动模式。权力转移进程中,大国间敌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构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能否为避免敌意螺旋的生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权力转移进程中出现的“想象的安全困境”成因分析发现: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并不存在现实的生存竞争,但却可能由于经济领域同质化竞争而产生族群排他性负面意象的敌意投射,并在对声望和荣誉的追求基础上形成虚幻的不相容与想象的敌意螺旋。从崛起国战略谋划的角度出发,选择“联系性崛起战略”往往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非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选择“变位性崛起战略”则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 标签: 建构主义 中美关系 权力转移 崛起战略 安全困境
  • 简介:60年代以前,美国势力在亚太地区,特别是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占绝对优势,而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和影响则无足轻重。美国凭借它的军事实力,在日本、南朝鲜、菲律宾、泰国、南越等地扶植亲美政权,建立大量军事基地,派驻军

  • 标签: 军事实力 西太平洋 军事力量 亲美 沿岸地区 东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