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鬼主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司的称号,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鬼神崇拜的产物。鬼主制度在西南鸟蛮系统部落普遍推行,是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结果。历史上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小鬼主与唐宋王朝的朝贡关系,有助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的维护。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鬼主制度 原始宗教 罗氏鬼主
  • 简介:从《尚书》开始就有对西南民族的记载,此后对西南民族历史的研究便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无数学人研究积累的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成果已蔚为壮观。在对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进行学术回顾的同时,有必要对研究中的民族观、民族史观、民族发展观等理论运用情况进行评述,以助于更好、深入地进行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

  • 标签: 西南 民族历史 学术回顾 研究评述
  • 简介:“开发西部”重大战略决策的号角,响遍神州;“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众所认同。51午前数万知识青年的南下西征,曾被这批知青的率领者邓小平同志称为“小长征”,被史家誉为“新中国首次规模最大的东部知青壮举”;其参与者则被西南的广大人民群众,一直肯定“在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南是西部的一部分。“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但愿当年西征的先行者的这段历史,对今天西行的后继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能起到一点加深了解西南的昨天和激励鼓舞作用。

  • 标签: 中国 知识青年 西部大开发 西南地区 经济建设
  • 简介:在“写文化”的视角下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地方文化出现了不少“复振”的案例,从现实的历史、流动的区域、再现的遗失、真实的传说等四个方面对“文化抒写”进行叙事,这些源于当地人的主动性与文化自觉,实质上隐含着文化重构或创新,效果上可能更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与保护,也有利于新的文化表达范式的产生,深化人们对文化复杂性的认知。

  • 标签: “写文化” 文化复杂性 地方文化抒写 文化自觉
  • 简介:西南是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支撑老奸巨猾,应当抓住机遇,通过打造绿色京西南,重塑形象、拓展功能、推进合作,促进改革发展。以休闲经济为主线,进行整体开发规划,构造绿色京西南的大特色、大循环、大景观。

  • 标签: 西南 拓展功能 休闲经济 整体开发
  • 简介:中国百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西南联大不仅是战争年代保存学术火种、奋激民族精神的文明堡垒,同时也以兼容并包、独出机杼的探索创制了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办学之路。其中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今天总结吸纳。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学 中国教育 教育发展史 战争年代 民族精神
  • 简介:地处湘西南边防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是省内仅次于湘西的第二大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在整个苗族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时候,先民们筚路蓝缕、几经迁徙,“左洞庭之波而右澎蠡之水”,溯沅江而上。城步不失为沅水上游支流一决使苗族能生息下来的发祥之地。长期以来,这片山势险峻而多变的边地,形成了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处的格局。历代频繁的苗瑶起义,亦使当时的封建王朝闻风丧胆。故境内颇多民族古迹名胜,今撷取几处先民活动古遗址略作介绍。西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西岩镇,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城北40公里的省道旁,民风淳朴,景色旖旎,是全县主要的粮食产地和县北商品集散地,有城步“北大门”之称。

  • 标签: 城步苗族自治县 湘西南 商品集散地 西岩镇 新石器时代文化 民风淳朴
  • 简介:<正>开放,通向世界的最为快捷的途径。今天,展望川西南的乐山、眉山、雅安,不论是在周公山下,大渡河畔,还是在三苏故里,在那里已不难感受到与海外市场、世界经济的紧密关联。

  • 标签: 川西南 乐山 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 城东电站 质的飞跃
  • 简介: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欧亚草原就与西南地区存在密切的考古学文化联系。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川西北高原上的胡人相当活跃。从13至14世纪,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进入西南地区。从明代中期开始,移据青海的蒙古各部不断南下,进入藏彝走廊地区,尤其是和硕特蒙古在明末清初南下后,控制了相当广阔的地域,直到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失败,再无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进入西南民族地区活动的事件发生。

  • 标签: 北方游牧民族 中国西南 藏彝走廊 历史关系
  • 简介:上梁仪式语是湘西南众多仪式语中的精华和代表,具有其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本文对湘西南上梁仪式语的民族特色及艺术内涵的分析,提出了上梁仪式语具有促进社会和谐之政治功能等社会功能的观点。

  • 标签: 湘西南 上梁仪式语 民族特色 艺术内涵 社会功能
  • 简介:前几年,一批中青年学者致力于对西部民族地区加速发展战略的构想.学者们思维的敏锐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但那时,理论的憧憬还带着它的假定性.1991年,"八五"计划第一年,黔西南州将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递增速度确定在12.85%.这大概是整个

  • 标签: 加速发展战略 西部民族地区 成真 中青年学者 州将 第一年
  • 简介:西南大通道的妇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改革开放推出了一个全新地理概念──西南大通道。它使我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成为云、贵、川、藏、湘西、鄂西等西南地区出海最便捷的大通道。也使资源富集的西南与有沿海区位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的华南能更...

  • 标签: 少数民族自治区 巾帼建功 地理概念 技术优势 “三八”红旗手 西南地区
  • 简介: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山高水险,民族众多,环境复杂,边疆治理和备边尤为需要舆图的支撑,从唐代李德裕编《西南备边录》开始,历代都在编绘相关边舆图,但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边舆图是明代的。清代有关边舆图众多,主要分成边疆民族治理和边界界务两大类,清前期以边疆民族治理类为主,清末民国则以界务舆图类为主。清代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边舆图主要集中在大小金川、苗疆、康藏、滇缅、中越界5个方面。总的来看,元以前的边舆图中的备边概念中的"边",不过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边"的概念,即"中原与边疆"之边,呈现为一种传统的国家观下的"内边",多为一种文化边界、军事边界,"界"的概念存在,但并不重要。元以后的"边"既有传统国家观下的文化边界的"边"的概念,即中原统一王朝与周边边疆各民族之"边"的概念,也有一定中国统一王朝与境外国家、民族政权的"外边"概念,并逐渐有了明确的"界",但直到清代中叶,"界"在现实国家政治、军事运作中地位并不突出。只是在清中后期,现代国家建构下的"边"的概念才完全形成,才完全演变成一种政治边界,"界"才成为边疆话语中的核心,故清后期的"界务图"往往成为边疆地图中的核心所在。

  • 标签: 西南 备边 舆图 界务
  • 简介:云南大学“西南边壢史与中国边疆学”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发轫,方国瑜、江应樑、尤中等学者共同努力,推进西南边疆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9年又获准设立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即集边政、边务、边界、边疆、边民、边防问题研究为一体的“滇学基地”。

  • 标签: 云南大学 边疆学 中国 西南 边疆史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简介:西南联大─—润泽云南教育的甘泉金子强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日寇侵华、外祸日亟的民族危机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中国著名学府南迁昆明,会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大体上“与抗战相始终”,对云南的学术与教育风气产生了极大影响。教...

  • 标签: 西南联大 云南教育 云南近代史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文史资料 闻一多
  • 简介:古道总是寂寞的,这个感觉在十年前采访茶马古道时就知道。我被古道的寂寞深深打动过。在空无一人的街巷行走,就像走在前世,会有凉意从脚底升起,慢慢地游走全身。

  • 标签: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