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任何理论都是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理解史阶段。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形成,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化的新需求、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新动向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与回应,上述问题从整体上构成了第二国际理论家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总问题,是第二国际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理解史研究中的重要视野和基本前提。

  • 标签: 第二国际 历史唯物主义观 理论总问题 新需求 新挑战 新动向
  • 简介:唐斯将理性人的经济学假设运用到了政治学的领域,构建了一个以理性人为基础的西方竞争性选举制度的民主模型.在这个民主模型中,政府、政党和选民是受自私公理支配的,政府、政党的政治行为是为了选票的最大化,以便在竞选中得到执政地位而从中获取权力、收入和名望,选民则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将选票投给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利益的政党来组织政府.唐斯的理性人的民主理论,建立了统一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模型,改变了传统的政治人基础上的民主观念,是西方民主理论的重要发展.但是,理性人的民主理论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自私的理性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并不符合社会人的复杂性的真实状况,因此它也难以对民主问题作出真正客观的分析.

  • 标签: 唐斯 理性人 民主 民主理论
  • 简介:侵权补充责任是我国法官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责任形态,在2003年的司法解释中得到首次确认.作为一种新型的责任形态,学界研究甚少,更勿提关于理论基础共识的形成.目前,学界在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基础方面存在两种观点,即不真正连带责任说和广义请求权竞合说;但两种观点并非尽善尽美,难以从全面、科学的角度阐释侵权补充责任.在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和原因力理论则在诠释侵权补充责任方面更具说服力.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是我国对德国法中社会安全交往义务理论的继受,该理论为不作为行为的间接侵权承担责任提供了佐证,从而为侵权补充责任的适用奠定了理论前提.同时,原因力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中越发得到重视,特别是在第三人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分析中,责任分担形态空白的出现为适用侵权补充责任留下了空间.由此,在社会管理创新和呼吁重视本土法治资源的情境下,契合法官的政策选择,补充责任就进入了侵权领域,成为新型的责任形态.

  • 标签: 侵权补充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 原因力理论
  • 简介:“好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当代中国有其独特的背景,如何建设一个“好社会”也是摆在中国当下的重要任务。好社会理论立足于经济自足和个体自由,旨在建立一个经济上强大、所有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现实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现时代,好社会要求处理好“个体自由”和“共同体”的关系,使个人和国家在社会层面达成契合,而信任理论可以为“好社会”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它超验和经验性兼备,能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紧密粘合,实现合力最大化,从而推动社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好社会 加尔布雷斯 信仰 信任 价值转换
  • 简介:"依法治国"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治国方略,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其时代内涵。文章着重对依法治国的三个问题作了阐述:一是对于依法治国中"法"的概念的再辨析,尤其是认清其两个突出的特点,以期务必强调对"法"达成广泛共识;二是对于依法治国中"依"的再解读,即从具体手段和措施这两个维度来探讨其实现路径;三是在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新要求和新思路的前提下,结合法治能力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不断提升来探讨当前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与任务。

  • 标签: 依法治国 法治理论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选择是由一国人民根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做出的决定。创新和弘扬治理理念,必须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儒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治理思想以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为理论基石。其中,人性论是其哲学依据;民本论是其核心价值;中庸观是其思维方法。系统把握这三大理论基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儒家治理思想,对于当前中国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治理体系 儒家思想 理论基础
  • 简介:刘颖、王艳秋在《理论界》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近年来,学术界从多个视角对民间信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在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对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民间信仰与宗教、民间宗教以及民俗信仰之间关系的讨论,梳理民间信仰的宗教本质,并分别从其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现象、社会行动以及政府规范对象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在功能,提出政府对民间信仰进行治理的途径在于在宗教法治化的大框架下,管理与服务手段相结合,合理调整治理结构,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 标签: 民间信仰 信仰问题 政策思考 宗教自由 健康有序发展 治理结构
  • 简介:中国民族政策受“苏联模式”影响甚大。当年列宁创建苏联之初,提出“联邦制”理论及民族自治理论是那个时代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采用“苏联模式”,有其现实政治和理论原因,但无视中国实际而套用“苏联模式”,使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存在弊端,这些弊端在理论研究及社会实践中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需要予以重视并解决。

  • 标签: 民族理论 苏联模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简介: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DeliberativeDemocracy)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研究,是西方在对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的批判吸收中发展起来的。事实上,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我国民主现实有许多契合之处,本文通过阐述协商民主的内涵,回顾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分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了比较,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结出几点启示。

  • 标签: 协商民主理论 自由主义民主 共和主义 政治协商 批判吸收 代议民主
  • 简介: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政策议程设置的缺陷:政策制定者带着有色眼镜筛选政策问题,导致了部分政策不能落地生根,损害了服务型政府宗旨。多源流理论肯定了政策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政策企业家在冲开政策之窗和推动问题被提上了政策议程的贡献。多源流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为了使多源流理论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锐器,仍需重视公众利益的表达渠道和发挥智库的作用。

  • 标签: 多源流理论 服务型政府 政策议程设立
  • 简介:共同犯罪以主观意思联络为纽带,是区别于同时犯罪之关键。片面共同正犯违背共同犯罪的本质,从学理上突破了共同犯罪故意的界限和标准,同时违反共同犯罪人之间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片面教唆犯是被教唆者没有意识到教唆者的教唆故意而产生了犯罪意思,即使引入片面教唆犯也难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且与我国关于教唆犯的基本概念相悖;片面帮助犯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司法工作的实际要求,但片面帮助犯理论依然没有恰如其分地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且我国从犯概念中还包括次要的实行犯。

  • 标签: 共同犯罪 片面正犯 片面教唆犯 片面帮助犯
  • 简介: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主要任务是交流理论研讨成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工作规律,明确活动方向,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 标签: 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 思想认识
  • 简介:国家建设理论范式是二战结束后指导新兴独立国家的一种理论范式;这一范式先后经历了国家构建理论统治时期和国家能力理论统治时期,并在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的前后两个时期,分别成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实践的理论指南。这两个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把国家建设狭隘地理解成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一系列维度上的量的增长,而没有把国家建设理论范式推进到以国家能力“质”的提升和以“治理现代化”为理论核心的更高的国家成长理论发展阶段。为了彻底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难题,需要树立“国家成长”的理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标签: 理论范式 国家建设 国家构建 国家能力 治理体系
  • 简介: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有关态度与行为关系理论。该理论的内在机理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对行为意向产生具有预测作用;同时,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又直接影响行为的发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为进一步探讨戒毒人员的戒毒态度与复吸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外在因素对戒毒人员复吸行为的影响,选取浙江省杭州、金华、台州三个地级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287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经数据统计和分析后得到如下的结论:女性戒毒态度显著优于男性;家人态度,入所前的工作稳定性对戒毒行为意向、对戒毒行为的影响起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计划行为理论 戒毒 预测模型 前期干预
  • 简介:数据驱动决策,是指决策者以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和证据为依据制定决策的一种形式。运用数据驱动决策理论,将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公安决策的正确性、精准性、及时性。决策前,公安机关领导要收集掌握数据,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夯实决策基础;决策中,要分析挖掘数据,发现提炼客观规律,预测预知未来趋势,优选决策策略;决策后,要开放发布数据,引导社会认同决策,实事求是检验决策,促成竞争创新决策,从而借助数据的力量真正实现公安决策的科学化。

  • 标签: 公安决策 信息资源 数据挖掘
  • 简介: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是目前地方政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目标而选取的实践“抓手”.本文从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法治政府基本要求与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关系、法治政府建设量化的理论依据、以及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建设应当处理好的基本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思考和探索了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法治政府 指标体系 基础理论
  • 简介:制度在变迁中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旧制度的缺陷,但是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缓慢甚至停滞、倒退的情况,使得旧制度难以被改变,新制度难以顺利实施呢?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个问题,进一步地探索其背后的原因,本文选取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和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归纳出他们关于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惰性”的思想。

  • 标签: 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惰性
  • 简介:案例研究是公共行政领域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之一,案例研究应致力于理论建构。通过案例研究来构建理论使用的是小样本分析策略,其并不要求案例的代表性,而是更为注重对案例的深度发掘。案例研究采用的是复制性逻辑和理论抽样、分析性归纳等方法,并遵循启动研究、选择案例、进入现场、形成假设、建构理论等步骤。案例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真实的公共行政世界,推动公共行政理论的本土化,参与公共行政学界的国际学术对话。因此,案例研究在中国公共行政研究中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标签: 案例研究 理论建构 公共行政研究
  • 简介:党的十八大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并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内涵作了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全面深入地推进协商民主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从理论架构、制度体系、立法层面、机制层面和实践层面等方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 标签: 协商民主 理论实践 国家治理体系 顶层设计
  • 简介:零符号作为一种元符号,在中西方语境中有着共通性和互补性。零符号包括空符号、数字0以及符号空,可以是实在的空间及事物,也可以是人造的代码,其能指或基本所指都是空无。零符号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修辞学、建筑空间等领域,而纸币一零符号和网络一零符号则已成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对象。对零符号的认知昭示着人类自身理性的进步,零符号强大的衍生性及象征、隐喻等功能,使其得以借用到其他学科。在民族学的田野里,“主住”与“客位”的转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研究者对地方性知识的把握和梳理,直接关系到其学术性知识的建构,即使是以客观描述为本的民族志,也难以规避某些盲点甚至是谬误。零符号理论的介入,将有助于我们反思田野的知识生产,正视其尴尬与局限,更加注重文化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及其判别、来源和引申。

  • 标签: 零符号 知识生产 傈僳族 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