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关于德国历史上的三种刑事诉讼程序对于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当事人诉讼程序"和"职权诉讼程序",我们并不陌生。就其认识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这两个程序所处的各自内国刑事诉讼法之研究。[1]二是,对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中刑事诉讼程序之比较讨论。[2]除了这两个领域外,对"当事人诉讼程序"和"职权诉讼程序"的探讨,其实还有第三个角度,

  • 标签: 诉讼程序 当事人诉讼 不法行为 证据调查 证据制度 法兰克
  • 简介:信访自身的因素,如收案范围过于广泛而导致基层信访难以终结,对信访自身因素产生的困境需要基于信访的性质进行制度设计以破解难题。信访综合有权利救济以及政治参与的性质,前者可以以严格的法律程序终结,而后者则难以用规定严格的法律处理程序而实施终结,因此对于政治参与型的信访可以允许其合法存在而不让其终结。基层信访的终结还受到基层维稳的重要影响,在维稳需求之下,信访考核制度导致信访的异化,只有认识并确立维稳是维护法律秩序的稳定而不是简单地减少信访,才可能减少维稳对信访的影响。基层维稳要求信访在法律框架内合法终结即可,而不是在数量上压制信访,不是追求是否能够"息诉罢访"。

  • 标签: 信访程序终结 基层维稳 基层政府法治
  • 简介:<正>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背景与路径选择传统上,"决策"或"行政决策"并不在行政法学的研究视域之内。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对其有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政治学,设有专门的政策科学分支。法学界关注行政决策,提出行政决策的"法律化""法制化""科学化"等命题,试图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①但大量的研究,则只是在最近十年左右才得展开,故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尚欠精进。学者们之所以将这一外国行政法未加

  • 标签: 行政决策 行政法学 行政管理学 决策法 研究视域 程序规范
  • 简介:<正>何为程序正义?这既是程序法研究的元理论,亦是正义学说体系中极为庞杂的核心命题。早在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后,国家宪法视域下的"程序正义"观念便开始萌芽。但直至19世纪,理论界方开始对法律程序正义的基本命题进行探索,并形成诸多理论学派,例如罗尔斯和哈贝玛斯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程序正义理论、贝勒斯

  • 标签: 正义理论 蒂博 程序系统 对抗式 《大宪章》 贝勒斯
  • 简介:近年来,程序性制裁措施越来越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它真的能有效抑制公安侦查中违反侦查程序的潜规则吗?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侦查程序性违法的原因、程序性制裁的利弊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侦查程序性违法 非法证据排除 程序性制裁 侦查令状制度
  • 简介:商事审判对应民事司法中最为正式的诉讼程序并体现司法分工的深化,我国有必要设计专门的商事程序规则。考虑到以英德为代表的国际趋势,法官诉讼指挥权与当事人的程序自我责任的结合、程序繁简安排中的比例原则以及替代纠纷解决机制的应用,都是我国建构商事审判程序时应予考虑的维度。具体而言,我国应当进一步强化诉答程序的对抗性和准备程序的功能特点,把握裁判与调解间的平衡。商事正式中不宜强调非对抗性因素,应当以当事人个案中的选择为前提。

  • 标签: 商事正式程序 诉讼指挥 自我责任 比例原则 替代纠纷解决
  • 简介:共同犯罪法庭辩论程序依现行立法是指法庭调查之后,就共同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辩论的程序规则集合体。共同犯罪法庭辩论程序以诉讼效率为首要价值,兼具公正价值。共同犯罪法庭辩论程序应当包括辩论内容遵循先定罪后量刑的推进模式,辩方发言以公诉指控为原则、法庭指定顺序为例外,无利益则无辩论规则,法官依职权全程控制等基本规则,以及遵循先易后难、先重后轻和辩方内部辩论与控方整体回复相结合等具体规则。

  • 标签: 共同犯罪 法庭辩论程序 规则
  • 简介: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庭前会议程序,有助于提高法庭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刑事诉讼程序的精细和科学。由于《刑事诉讼法》规定较为笼统,因此,对新规定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适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庭前会议 庭前准备 诉讼效率
  • 简介:新刑诉法实施以来,简易程序案件办理面临着集中起诉之管理难题、被告人程序收益权未具体化、庭审效果欠佳等多方面的问题。要实现简易程序修法目标,应当以程序类型化理论为指导,从创新诉前办理模式、程序收益权的具体化、创设多元化的简易程序庭审模式等方面入手完善公诉案件简易程序办理机制。

  • 标签: 公诉案件 简易程序 案件办理机制 类型化
  • 简介:刑事诉讼中设立简易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缓解司法机关的办案压力,将宝贵的司法资源配置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上。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要求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庭。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2年3月下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的通知》,从组织领导、效率提升和经费支持等方面为简易程序全面实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安排,还明确要求在2012年底全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要做到全部有检察官出庭。

  • 标签: 简易程序 集中审理 公诉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资源配置 刑事诉讼法
  • 简介:司法确认程序作为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机制近年来不断受到重视。2013年实施的《民事诉讼法》虽然把该程序纳入其中,但目前关于该程序还有诸多问题尚存争议,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司法确认程序应当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司法程序,其裁判应当适用裁定书并且具有既判力,当事人或案外人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进行救济,检察院也可以对其进行监督。

  • 标签: 司法确认程序 裁定 既判力 救济
  • 简介: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鉴于现实中此项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在检察环节更规范有效地开展违法所得没收工作,提出制定该程序的证据标准和诉讼细则,细化特别没收程序,从而促进追赃追逃工作。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检察机关
  • 简介: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解决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案多人少'的资源配置难题,司法改革提出进行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的举措。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是结合司法现状进行司法改革的理性选择。各试点对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和程序构建有了初步探索,但运行过程中仍呈现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就要明确不公开审理案件适用范围,建立不公开理由告知制度,完善被害人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参与权以及构建侦、诉、审的联动机制来增加该程序的可操作性。

  • 标签: 轻微刑事案件 速裁程序 完善法律
  • 简介:船舶抵押权的实现途径直接关系到实现船舶抵押权的时间成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实现担保物权非诉程序,适用于船舶抵押权的实现,改变了船舶抵押权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传统模式.就船舶抵押权适用担保物权实现程序涉及的主体资质、管辖权、受理与审查等相关问题加以分析.

  • 标签: 船舶抵押权 实现担保物权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异议审查
  • 简介: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来行使宏观调控权,但对如何制约这项权力,现行法律设计甚少.鉴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是一项复杂变幻且专业极强的活动,以实体规范欲调控每一细节根本无法实现,必然要给予作为调控主体的中央银行较大的裁量空间.程序规范具有补足实体规范之缺陷、引导市场主体朝向调控目标行为以及遏制调控主体不当行为的特殊价值.为此,设置相应的程序规范来对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予以正当规制是较优的选择.

  • 标签: 程序规范 中央银行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之特别程序,是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特别程序之一。虽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与该程序的启动、裁定结果密切相关,但该程序并不解决罪否与刑罚的问题,在性质上与传统的刑事程序有较大差别,且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缺席审判程序,无法进行有效的抗辩。因此在司法实践不足、法律规定较为原则的情况下,需依照"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一方面严格限定侦查机关在判前对犯罪所得等财物的处置,将财产的最终处置权交给法院;另一方面在公告、庭审等程序设计时,注重对被告人、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保护,正确适用比例原则,准确界定"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之范围,以保障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正当化运行。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 正当程序 利害关系人
  • 简介:由于启动再审动机不纯、导入途径华而不实、再审制度设计缺陷和审理程序存在不足等原因,涉诉信访案件导入诉讼程序呈现出主要导入途径不符合法定启动条件、普遍多次导入再审消解司法公信、改判案件数量较少损害司法权威、导入案件数量较多浪费司法资源和再审法院级别较高加剧上行趋势等困境。通过限定再审次数、限制导入条件、规范审查程序等举措可以完善再审审理程序,提升再审的质量。结合当前的司法体制改革,以提级办理和异地审理为基础,在改革前后建立不同的受理、审查、分流和审理制度。

  • 标签: 涉诉信访 导入司法程序 路径
  • 简介: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特别程序编第二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简称'刑事和解程序'),实现了刑事和解的法制化。刑事和解程序概述(一)刑事和解程序的概念和特征在吸收学术研究成果、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程序规定在特别程序编第二章,自第277条至第279条共计3个法律条文,涉

  • 标签: 从宽处罚 和解程序中 处罚解析
  • 简介:无害错误在美国刑事诉讼领域一直饱受实践和理论的争议,尽管理论上存在值得反思之处,但实践中上诉法院及联邦最高法院却十分推崇。无害错误在适用上的争议反映出寻求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的矛盾。在最小损害原则的前提下,以充分尊重程序正义为基础,允许上诉法院适用无害错误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容忍初审法院不完美的审判是可取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界定错误的范围及适用无害错误的标准。我国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无害错误的概念,但该规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皆有值得借鉴之处。

  • 标签: 上诉程序 无害错误 适用标准
  • 简介: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定位长期以来侧重于其作为审理程序的准备功能,而忽视其作为独立程序所具有的解纷功能。审前程序的适用,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的相关内容,重视其程序功能的多样性,明确其独立程序地位。通过构建当事人充分参与的审前程序主体结构,约束性答辩制度、诉讼失权制度等相应的程序保障措施,在实现审前程序准备功能的同时,衔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拓展其独立解纷的功能,以达到审前案件分流之目的。

  • 标签: 审前程序 功能拓展 独立程序 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