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法的数量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有时甚至一个国家内部同时实施着不同的法。某些非国家的团体也有它们的法:天主教会法,伊斯兰法,印度法,犹太法。还有国际法,其目的是在世界范围或地区范围内规定国家间的关系与国际贸易关系。

  • 标签: 多样性 当代 国际贸易关系 世界范围 伊斯兰法 国家
  • 简介:民主的原意当然是指人民当家作主。但说起民主的实现形式,现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多党之间进行的自由的竞争性选举。如果说直到20世纪初对民主的实现形式还存在不同看法的话,自从熊彼特1942年发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以后,这种对民主实现形式的理解就几乎变成了唯一的理解。

  • 标签: 民主实现形式 反思 当代 人民当家作主 竞争性选举 20世纪
  • 简介:当代中国法治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历程,1986年开始的旨在“将法律交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法”运动,使公民的权利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并转化为公民自觉的维权行动和公民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积极参与,成为推动法律发展和国家法治进步的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然而,在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中,“受伤”的总是私权,因此不可高估公众参与对于法治进程的作用。

  • 标签: 法制宣传 法治进程 公众参与
  • 简介:随着刑法解释学的兴起,在刑事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逐渐建立了以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为中心的知识构造,试图以解释取代类推。这一做法反而为类推在刑事法中的运用预留了空间。基于文内和文外的标准依然无法清晰界定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加上这两种解释都需要类推思维,因此,理论上的刻意区分只是一个立场问题。

  • 标签: 类推 比附 扩大解释 类推解释
  • 简介:法学关于"什么是法律"以及所谓"真正的法律"的困惑,主要不是来自于法律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而是来自法律的适用。在当代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通过法律的适用,具体而现实地使"法律"具有了规范有效、事实有效和伦理有效三种不同的面向。法官解释和适用法律存在不同面向这一客观事实,深刻地揭示出法官对于法律的解释及适用对于人们认识所谓"正确"的法律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规范有效 事实有效 伦理有效 实践塑造
  • 简介:传统的形式性作为义务论并无法满足教叉刑法学的精确性要求,也无法从根本上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及其范围提供合理性说明,最终只能陷入不断的列举中不能自拔。因此,从实质上考察作为义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只有能够充分发挥作为义务的选别功能与界限功能并且符合等置性原则的理论,才能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合理界定作为义务的范围,但这种理论本身必须具有适度的张力,才能根据不同时空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的松紧程度作出适当调整。排他性支配理论是德日刑法学在实质的作为义务这一问题上产生的理论结晶,在排他性支配的确定上,一方面应该考虑不作为与法益受损后果的关系,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不作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

  • 标签: 形式性作为义务 实质性作为义务.保证人地位 排他性支配
  • 简介: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把握事实真相;依靠群众,审调结合,做好说服工作;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手续简便,不拘形式,尽量方便群众。这些特点体现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公正司法、服务人民。学习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扬党的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关键是把握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实质,把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本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国情特点相结合,探讨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特点的审判方式。

  • 标签: 马锡五审判方式 精神实质 当代运用
  • 简介:<正>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法律学者们才普遍意识到,美国刑事司法体系如此大量地通过辩诉交易解决其大多数严重犯罪案件,这是一种刑事被告放弃其接受审判的权利以换取较轻刑罚的做法。正统的美国刑事司法理论认为,我们应该以陪审团审判的方式处理严重犯罪的案件。实际上,作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并于1791年被批准的《权利法案》指出:"在所有刑事起诉中,被告应当享有公正陪审团即时并且公开审判的权利……"我们的理论要求审判,但我们的实践则在增加不审判。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有关美国辩诉交易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芝

  • 标签: 辩诉交易 刑事审判 法律史 刑事诉讼法 德国人 有罪答辩
  • 简介:宪法的概念是宪法学的元问题,是探讨中国宪法变迁的前置性问题。现行宪法颁行以来,学界对宪法概念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形成了多样但又具同一性的宪法概念,并实现了一个根本转变——从突出"管理性"的国家总章程转向了强调"权利性"的国家根本法。同时,现行宪法颁行以来的"宪法概念"也是一部实质宪法的界定,更是一部突出阶级性和根本法属性的实质宪法

  • 标签: 宪法 总章程 管理性 根本法 权利性
  • 简介:<正>刑事起诉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近来在我国的英国司法制度史研究中,关于刑事起诉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是放在检察制度的框架里论述的,其典型代表作为《英国司法制度》和《西方检察制度史研究——历史缘起与类型化差异》。本文认为,它们以检察制度为框架所进行的论述并不能使我们很好地理解英国刑事起诉发展本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重新回到19世纪以前(以18世纪为典型)英国刑事私诉的本意,改以被害人为中心进行论述,这样方可更为清晰地了解为何先前英国刑事起诉被称之为私诉。下面我们以上述两本书的相关章节为分析对象,试对18世纪英国刑事起诉的面貌加以论述,使我们更深入了解当时英国刑事私诉的意涵。

  • 标签: 巡回法院 出庭应诉 埃塞克斯 搜查令 侵害者 被起诉
  • 简介:通过分析“华沙公约体系”到《蒙特利尔公约》中国际航空运输管辖权制度的演化,认为当前世界范围内国际航空运输管辖权制度处于一个新老体系交接的过渡时期。各国相关的国内立法和司法判决势必对《蒙特利尔公约》中管辖权制度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同时,国际航空运输管辖权制度将会因为互联网等非法律因素的作用,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目前,应该在国际航空运输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明确支持新型管辖权在我国的适用;在电子客票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关于国际航空运输管辖权的国内立法应该与国际航空运输大国对《蒙特利尔公约》管辖权制度的解释观点保持一致;但是在具体的司法操作层面应该逐渐向保护国际航空运输消费者和托运人利益方面倾斜。

  • 标签: 华沙公约体系 蒙特利尔公约 第五管辖权 电子客票
  • 简介:在翻译艺术特征的总体关照下,法学翻译本身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与其他翻译在翻译艺术性上是同质的。中国当今的法学译者大部分对翻译本身,包括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了解不够;在进行翻译前,很多人似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翻译技能训练,也缺乏翻译理论的阅读;而与翻译直接关涉的语言文化涵养与对原著的研究,很多译者似乎还难以达到法学翻译的要求。鉴于中国当下的学术环境,应使法学学术出版非商业化,提升法学论著翻译的地位,真正落实翻译校读,建立法学翻译论著出版的专家匿名审查制与法学翻译批评机制等等制度,法学译者也应自觉地进行翻译上的学习与训练,获取基本的翻译技能与翻译素养,才有可能翻译出优秀的法学译著。

  • 标签: 描述性研究 法学翻译 法学翻译的技术性构成系统 翻译技艺训练
  • 简介:“80年代,我们南岸区检察院还有很强的军事化管理色彩,加上我自己又是军人出身,把部队作风也带到了检察院,女同志如果着装随意了点,那都是要挨批评的哟!”原检察长张健一番话引来一片笑声。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南岸区 座谈会 重庆市 侧记 春秋
  • 简介:我国刑法的法律体系定位经历了由阶级性质到阶级性质和法律性质并存,目前将刑法定位为保障法。刑法保障法引介自大陆法系理论,我国因袭刑法谦抑性的证成路径,但谦抑性不是保障性,而是刑罚权自身的克制性。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保障法定位还与超立法原理与刑事立法的区分、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分离、刑法与刑法规范的界分、刑罚的契约性、自然犯和法定犯的分野、空白罪状属性等不合。应导入实质的罪刑法定,借助语义到正义的视角转换,以犯罪概念的"立法定性+立法定量"模式为视角,倡导刑法的事先性概念。

  • 标签: 刑法保障法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事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