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时间条件之所以成为正当防卫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由正当防卫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防卫的时间要求从时间上反映了防卫行为的正当性。由于正当防卫是在不法侵害发生时,不能期待国家公权力机关救济与保护,而允许个人采取防卫行为制止不法侵害以保护法益,所以,对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判断,应当以在当时情形下,采取防卫行为对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是否具有必要性(或者说是否有意义)为根本依据。

  • 标签: 正当防卫 时间条件 制止侵害 保护法益
  • 简介:本文以'夏某被迫强奸杀人'的案例研讨为切入视角,分类梳理了不同类型被迫行为的性质、减免刑罚的根据、适用条件及法律后果。被迫行为可分为三类:(1)无责性被迫行为,基于道义责任论,行为人身体完全受到强制,不属于刑法中的行为;(2)免责性被迫行为,根据没有公平选择机会论和对人性弱点妥协论,行为人的可谴责性降低到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3)减责性被迫行为,胁迫程度、紧迫程度以及行为自由意志的空间大小未达到法律规定的排除罪责的程度,可以成为减轻责任事由。

  • 标签: 被迫行为 责任阻却事由 胁从犯 紧急避险
  • 简介:新刑诉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的严格的适用条件是对过去相对不起诉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被普遍异化甚至滥用的立法规制。然而,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繁琐、同案均衡处理的顾虑、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的冲击、和解不起诉的普遍适用等原因都导致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率较低,对此,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应积极应对,促使该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暂缓起诉 相对不起诉 和解不起诉 社会支持体系
  • 简介: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检察机关对特定范围内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暂不起诉,给犯罪嫌疑人规定一定的考察义务和考察期限,看其在考察期内是否完成义务,待期满后再决定对其是否作出不起诉处理的制度.附条件不起诉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新增加的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实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厘清.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性质附条件不起诉是授权和规范检察机关行使起诉裁量权的诉讼制度,其实质是一种案件审前分流机制.起诉机关对某一具体案件是否拥有起诉裁量权,由该国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采取起诉法定原则还是起诉便宜原则决定.起诉法定原则是指起诉准则由法律明文规定,检察官仅负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而为起诉或不起诉的义务而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1]起诉便宜原则是指即使案件符合起诉要件,也准许检察官依其起诉裁量权来决定案件是否提起公诉.[2]19世纪中叶以前,起诉法定主义在大陆法系国家被广泛应用,但随着人类对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日趋多元,后来很多国家同时采用起诉法定主义原则和起诉便宜主义原则.我国在追诉犯罪方面也采用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其中起诉便宜原则体现为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对不起诉制度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 标签: 制度问题 条件起诉 起诉制度
  • 简介:方便登记之盛行已致真正联系标准虚拟化。授籍条件之取舍应顺应国际海运自由化,兼顾海运发展和水上安全。为免滥用开放登记,须强化港口国监督,确立港口国监督的核心地位,以一般性国际规则和标准为依据,以外部监督促进开放登记的有序运作,抵制低标准船舶进入国际海运市场,确保授籍条件符合水上安全之需。

  • 标签: 船舶授籍条件 开放登记 水上安全 港口国监督
  •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气相色谱法较精确、定量测定自含墨印章印文盖印时间受人为老化条件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恒温烘烤、紫外线照射、纯水浸泡等人为老化条件下,测定自含墨印章印油中所含有的主要相关溶剂成份的含量变化。结果得出了主要溶剂成份在人为老化条件下其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为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对应关系。结论利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对不同保存条件下自含墨印章印文的盖印时间进行测定,为实际相关案件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自含墨印章印文 气相色谱法 盖印时间 人为老化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局限就是政治权力的普遍化能力不够。权力普遍化意味着权力可以借助媒介符号在不同处境中面临不同的模式时,坚持相同的意义,并可以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其结构条件包括:意义框架的普遍化与惩罚期待的普遍化。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难以有效监管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极易扭曲中央政令与法令,造成社会不稳定。只有法治才能通过具有普遍可能性的司法救济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普遍化的惩罚期待,克服信息不对称。但权力在依赖法律结构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其意义框架的制约,为避免这种制约。权力对于法律采取一种欲拒还迎、割裂“合法一非法”二元规则化的工具性策略.致使法律也无法为权力提供功能支持。

  • 标签: 权力媒介 权力 暴力 法治
  • 简介:司法权威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瓶颈,也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关键。司法权威是一种正当权威,它是权力与正当性的结合,是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是司法权的排他性与道德性、知识优越性的结晶。基于司法权威的这种性质,司法权威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司法权力之保障所需条件,知识优越性所需条件,以及司法道德性所需条件

  • 标签: 司法权威 法律权威 正当权威
  • 简介:双边市场的理念自提出以来,自身的理论不断完善,具有不同于单边市场的新特征,如交叉网络外部性、价格非中性和市场的相互依赖性。这些特征对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法如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适用提出挑战。尽管同样是双边市场,不同类型的双边市场在适用反垄断法时存在不同特点。根据双边市场的类型来界定相关市场是一种比较好的思路。解决反垄断法中双边市场条件下相关商品市场的界定问题必须应该以双边市场的特性为基础,展开新的思考,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双边市场的特点。

  • 标签: 双边市场 假定垄断者测试法 相关市场
  • 简介:本文结合不作为犯理论和中立的帮助行为理论,阐释了与他人犯罪相关的出租车载乘行为性质认定的逻辑处理路径。形式四分说作为我国通说无法对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的判断给出实质的标准内容,因此需要引入实质义务根据说进行限缩。在'中立日常生活行为'是否成立帮助犯方面,文章倾向基于二元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以'客观关联性+目的关联性'双层次标准评价该行为能否与正犯行为共同评价,进而判断其是否成立帮助犯。出租车司机在正常的栽乘过程中,对于应归责于他人或乘客本人的风险,单纯的不救助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当其载乘行为对他人犯罪有实质助益,并且确切知情正犯行为以及自己行为的助益作用时,可以成立其他犯罪的帮助犯。

  • 标签: 见危不救 不作为 帮助犯 实质义务根据说 目的行为论
  • 简介:股东与股东以外的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在“书面通知征求同意”程序上存在履行瑕疵的,如出让股东已经向其他股东告知股权转让事宜并征求同意,应认定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并未受到侵害。其他股东应及时表态,如不同意转让又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股权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其他股东应在合理期限内及时行使优先购买权,否则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主张不应得到支持,股权归股东以外的人所有。

  • 标签: 股东优先购买权 股东资格 股权转让协议 纠纷案 公司 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