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权利人撤诉后,因起诉而生的中断效力归于消灭,因为起诉是"独立"中断事由,它不依附于"请求"事由;起诉是"程序性"中断事由,要遵守程序法逻辑。中国式撤诉规则及其实践、起诉难现实、时效期间短、义务人不诚信等规则或现实不足以否定"不中断"立场。时效自撤诉之日起继续计算,但为防止权利人无足够时间行使权利,可规定"撤诉后6个月内时效不完成"。

  • 标签: 撤诉 诉讼时效 中断 中止
  • 简介:后果主义论证是法律论证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合理的司法裁判和证成裁决结论的重要要素。司法中后果主义论证关注不同裁判方式所带来的可能后果,通过评判不同的后果来选择裁决结论。与一般情境中的后果论不同,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主要出现在法官为正当化案件裁判所进行的二次证明中,它是基于可欲后果的证立,这种可欲后果是裁决的逻辑后果或一般后果

  • 标签: 司法裁决 后果主义论证 二次证明 可欲后果 逻辑后果
  • 简介:对行政程序瑕疵法律后果之设定,主要仰赖行政程序法典加以规范,同时辅以学说的碰撞发挥与判例的个案创造,此乃当今法治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行政程序法典尚告阙如的背景下,我国仅可通过反推《行政诉讼法》中的判决方式条款来揭示行政程序瑕疵法律后果的部分情形,却对“可补正”与“忽略不计”应否作为行政程序瑕疵的法律后果、“可补正”在我国是否独立于确认违法的法律后果、“忽略不计”有无引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其引入后该如何加以制度构建等问题束手无策。以上本该由行政程序法典从正面予以规范的问题乃《行政诉讼法》无法承受之重。正确的因应之策是由反推判决方式条款转向行政程序法典之正面回应,而这需以借鉴域外之进步经验、逐步在学理层面形成对行政程序瑕疵法律后果之全面正确认识为前提。

  • 标签: 行政程序瑕疵 法律后果 可补正 行政程序法典
  • 简介:话语分析有助于阐释执法活动中呈现的多重意义解释,通过话语分析可丰富对城管执法困境的认识。严格执法、服务大局的执法话语存在诸多不足,遭受来自其他话语的质疑,难以有效实现对城管执法活动正当性的论证。媒体舆论对权利话语和'弱者的武器'话语的片面采用存在较大偏差,城管执法状况被选择性呈现,执法问题泛政治解读,易导向对体制的否定,引发社会对立情绪。社会主义话语的使用方式具有多样化,既会导向舒缓执法冲突,也会导致加剧执法者和执法对象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善城管困境,需要塑造话语,推动公共规则的形成,达成兼顾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执法效果,推动法治建设的务实开展。

  • 标签: 城管执法 话语分析 话语类型 话语重塑
  • 简介:无因管理是一种法律直接规定的事实行为,以是否有利于本人是否违背本人意思为标准,可将之分为四大类型。因各类型的情形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 标签: 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之债 管理人 管理行为 民法
  • 简介:后果主义论辩是法律论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从后果论的角度为规范适用提供“二次证明”。尽管后果主义论辩受到诸多批判,如以损害形式逻辑为代价、引入法官动机破坏法律的确定性、以法律工具主义作为价值预设等,但是后果主义论辩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作为重要的论证方法,是法官思维的组成部分,也是协调规则安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矛盾、解决权利相对性困境的重要方法。基于不同类型的后果,可以将后果主义论辩区分为制度型、目的型、道德型和政策型,这四种类型的后果主义论辩都有独特的适用领域和适用限制。在个案裁判中,后果主义论辩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存在,作为一种辅助性依据,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法律问题还原为事实问题。然而,受制于人的有限理性、法官的价值偏好,后果主义论辩在适用时需要就个案事实与逻辑后果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必要时辅之以其他的论证形式,并对适用的推理过程展开细致的说理。

  • 标签: 后果论 后果主义论辩 辅助性依据 相关性 形式法治
  • 简介:【裁判要旨】寻衅滋事过程中致人轻伤的,按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来处理,定寻衅滋事罪;致人重伤或死亡的,依据故意的内容及其他情节,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在客观方面允许各个犯罪人有不同分工.起不同的作用;在主观方面允许存在概括的、大致的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实行“一人使犯罪既遂,则共犯整体既遂”的原则.各个犯罪人应对共同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 标签: 寻衅滋事罪 共同犯罪行为 故意伤害罪 伤亡 犯罪既遂 故意杀人罪
  • 简介:经济的繁荣,必然的带动建筑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大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涉及到合同的纠纷案件也在增加。作为合同的一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原则上遵循着《合同法》的一般规定,但是作为一种具体特殊的合同形式,该类合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合同纠纷归根到底是关于经济利益的纠纷,最后的解决多数也是通过经济方式来解决。但合同出现瑕疵或者因此导致合同无效时,会出现哪些法律后果,对于这些问题该通归何种方式解决,是我们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合同无效 赔偿 折价补偿 标准
  • 简介:<正>答:可撤销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要件,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因当事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自始归于无效的婚姻。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1条中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婚姻当事人一方基于对方的胁迫而与其缔结婚姻关系,显然是对婚姻自由的违反,也是对

  • 标签: 婚姻自由 当事人一方 新婚姻法 生效要件 协议处理
  • 简介:【裁判要旨】污染环境犯罪的证明,仅需对与定罪量刑相关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即可无需进行全程性调查或审查。违反国家规定私设暗管排放大量有毒物质并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后果特别严重,应以污染环境罪从重处罚。

  • 标签: 污染环境犯罪 证据证明 定罪量刑 有毒物质 国家规定 从重处罚
  • 简介:【裁判要旨】铁路运输领域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入罪标准是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但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严重后果的量刑标准并不限于火车的倾覆、毁坏,应当从火车倾覆、人员伤亡、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中断行车时长等方面分别考量。作为严重后果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具体数额标准可参照同属第一百一十九条调整的破坏电子设备罪、盗窃油气或破坏油气设备等司法解释。

  • 标签: 严重后果 交通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 量刑标准 人员伤亡 电子设备
  • 简介:利益衡量的司法运用扩展甚或改变了法官的裁判思维及其推理结构。后果主义裁判需要利益衡量方法的引入,利益衡量的运用是基于后果评价的司法过程开展实质衡量的必要选择。根据理论上利益衡量的两种知识,利益衡量方法的运用存在两种进路,其中内控于实在法的利益衡量应该成为法官后果评判的操作进路。后果主义裁判通过利益衡量对裁决后果实施评价,是以对不同类型利益的考量和权衡来实现的。就此而言,无论是从当事人利益出发的比较,还是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或法制度利益的维护,司法活动所致力于寻求和确认的利益在性质上都应该是决策性利益。

  • 标签: 利益衡量方法 司法运用 后果主义裁判 决策性利益
  • 简介:警察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我们将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为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救济行为统称为警察救济。警察救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到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或不当损害进行赔偿,进而达到对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实现规制的目的。

  • 标签: 警察救济 权利 法律保障
  • 简介:近二十年来,在大规模征地运动中被焦点放大并标签化的地方政府利维坦之恶与失地农民的弱者形象需要进行重新的经验化理解,既有的征地维权范式研究需要被重新反思。鄂中X村的调查表明,村庄征地的社会基础和征拆体制是征地研究展开的两大前提性认识,农民在征地共识指引下通过土地、房屋等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与地方政府进行双向多次的地权博弈,以此来完成村庄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化的产权转移才是征地的基本逻辑和真实经验。征地不仅是地权博弈和产权转移的过程,征地给村庄带来了农民阶层分化的扩大、地权共识瓦解下的土地纠纷和失地的精英农户以上访进行虚假抗争等社会治理后果,在基层治理性危机突出、地方政权的治理权力和话语权力不断流失的背景下如何完成对征地的治理需要学界和政策部门加以认真反思。

  • 标签: 征地社会基础 征拆体制 共识与博弈 农民阶层分化 土地纠纷 农民抗争
  • 简介:合同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具备生效要件,具有完全的法律拘束力。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就生效类型及未生效的法律后果谈几点意见。合同生效的主要类型合同生效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依法成立时生效。

  • 标签: 合同生效 法律后果 法律拘束力 生效要件 司法实践
  • 简介:《刑法》被视为约束不法之人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犯罪人承受了所有的刑罚之后,并没有完全恢复到犯罪之前"良民"的状态,而是被除《刑法》之外的法律法规处以诸多限制,对已受过刑罚处罚的犯罪人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就是职业限制。因此,应当借鉴《刑法》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并汲取其他法律法规中对职业限制的合理规定,将职业限制控制在既能实现惩罚目的又能促进行为人积极改造的范围,而不是以法律的强硬手段设置无法逾越的职业堡垒。

  • 标签: 附随后果 刑罚 职业限制 剥夺政治权利
  • 简介:<正>趋势北欧各国的犯罪均呈上升趋势,这已为二战以后北欧国家刑事案件的统计数字所肯定。1950年在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总共计有超过35万件刑事犯罪记录在案。相应地,在14至67岁的年龄段中,每10万人中约发生了2800件犯罪案件。从那时以后,有记录的刑事案件几乎每10年就会增加近50万件。在1981年,有记录的犯罪为150万件,相应地,在14至67岁的年龄段中,平均每10万人中发生9800件犯罪案件。这样,在过去30年中,有记录的刑事案件数量上的增加已经超过了3倍。

  • 标签: 犯罪率 刑事案件 刑事犯罪 上升趋势 二战以后 犯罪案件
  • 简介:作为辩论主义原则的体现,大陆法系的司法鉴定人和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出庭作证义务在各个国家的法律中一般都有规定。但对于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由于诉讼观影响下的鉴定人的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立法目的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鉴定人地位的比较研究,对目前我国鉴定人的地位进行定位。结合司法实践,完善《民事诉讼法》第78条的规定及配套措施。

  • 标签: 辩论主义 诉讼观 司法鉴定 出庭作证制度 鉴定意见
  • 简介:拾金不昧,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今年6月,'大妈捡手机索酬未果摔机'的事件,引发了网友关注。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关于拾金不昧及拾物索酬的道德、法律问题,讨论不断深入。拾得遗失物该不该还?拾得人是否能够索取酬金?故意毁坏所拾物品法律该怎样评价?事件回顾:大妈捡手机索酬未果怒摔机6月19日8:30左右,小徐骑着电瓶车去大卿桥坐地铁上班,她把一部苹果7手机、充电器以及几个粽子放在

  • 标签: 拾得遗失物 中年妇女 数额较大 他人财物 法律后果
  • 简介:<正>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以有限责任为其制度设计的基点之一,即以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为原则。然而,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至今日,各种形式的虚假出资及抽逃出资现象大量存在。在此种情况下,股东是否依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抑或是否会影响到股东的股东资格和股东权利?如何平衡股东、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本文拟对此做一粗浅分析。

  • 标签: 抽逃出资 虚假出资 债务承担 出资义务 公司制度 法人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