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 标签: 血液制品 原料血浆 单采血浆 卫生行政部门 供血浆者 市人民政府
  • 简介:所谓的"危重分子"是指罪犯中具有危害国家安全、脱逃危险、行凶危险、自杀危险、破坏危险的分子和改造消极、性情粗野、精神异常、思想抵触、家庭变故的重点人物.危重分子的思想转化,是改造罪犯的难题,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做好危重分子的思想转化,除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还应从6个方面着手,并要防止4种倾向.

  • 标签: 罪犯 脱逃 行凶 国家安全 危险 经常性
  • 简介:建立GC-MS/MS测定血液中巴比妥类安眠药物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固相萃取提取并富集血液样品中常见巴比妥类安眠药物,采用离子阱二级质谱定性并定量检测其含量,并优化萃取溶液pH值与气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分析条件,对巴比妥类安眠药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巴比妥类安眠药物检出限为0.04μg/mL~0.10μg/mL,回收率为80.3%~92.6%。结论该方法高效、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血液中巴比妥类安眠药物同时定性定量检测。

  • 标签: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血液 巴比妥类安眠药
  • 简介:本文用等电聚焦电泳法和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对阴道液、血液中的PGM1亚型、EsD、GLOI表型进行了检测。在部分妇女的阴道液中未检出其本人血液中的这些酶型,测出的比例最高的是PGM1亚型,EsD次之,GLOI最低。凡能显示清晰酶谱带的均与同一妇女血液中的表现型相同,未见不一致的现象。同时初步探讨了月经周期和性刺激对阴道液中PGM1酶活性的影响。

  • 标签: 阴道液 血液 PGM1亚型 ESD GLOI
  • 简介:目的建立血液中常见毒药物的LC-MS/MS筛选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以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和母离子/子离子对为指标进行筛选分析。建立LC-MS/MS库和定性认定准则,并考察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多反应监测筛选体系兼具有选择高子扫描的灵敏度和二级质谱的特征性,血液中132种毒药物筛选分析的最低检出限为0.1-10ng/ml,其中83%的检出限≤1ng/ml。鉴定应用表明方法的检出率和可靠性良好。结论该筛选分析方法能满足法医毒物学和临床毒物学检测中毒或治疗目标物的需要,且能扩展至其它生物检材。

  • 标签: 毒药物 筛选分析 LC-MS/MS 多反应监测
  • 简介:GIirl—Alert等根据所积累的12年实验资料以及收集的其他有关资料,较系统地报道了部分常见药物和化学制品在血液、尿及其他体液中的治疗量(正常量)、中毒量和致死量。这对有关专业检验人员在判断是否中毒死亡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中毒量 致死量 化学制品 中毒死亡 ALERT 专业检验
  • 简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是评价测量结果的有效方法,是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是实验室认可评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实验室认可评审在公安系统陆续开展,我所也于去年10月份通过CNAS认可,在认可过程中进行了血液中乙醇定量项目的不确定度评估。本文以此为例,探讨血液中乙醇含量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结果的不确定的评估过程,以保证检测数据更加准确可靠、有效。

  • 标签: 血液 乙醇 不确定度 标准偏差 评估
  • 简介:作者在文中首先详细论述了医生在患者临终阶段可实施的安乐死的类型以及病人行使自决权的基础。随后,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哪些主体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有决定权。最后,作者对无同意能力患者在临终阶段的自决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无同意能力患者实现消极安乐死的两个途径,即通过照管人指示,或根据患者事先意旨排除照管。

  • 标签: 临终阶段的自决权 消极安乐死 照管人 排除照管
  • 简介:口吃问题不仅仅涉及到那些个体患者,而且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只不过它至今还没有引起国人的普遍重视。我国目前尚无正式的口吃研究机构,谈及口吃患者的数量,有人引用了“占全国总人口的1%”这个数据,而实际患者可能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 标签: 患者 口吃 隐痛 问题 中国 中国
  • 简介:有效的患者同意以医生充分履行说明义务为前提,在能够通过充分说明进而获得患者有效同意之时不予说明的情形中,德国民事判例率先提出了假定同意这一法律概念,20世纪90年代之后,假定同意逐渐被移植到德国刑事判例之中,并且成为德国刑法学上被广泛探讨的一个问题。虽然假定同意已经在德国判例中确立了稳固的地位,但其无法在现有的德国刑法教义学体系中觅得一个妥当的体系性位置,无论是试图将其定位于构成要件层面还是违法性层面,抑或是将其定位于犯罪论体系之外的其他可罚性条件的努力,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且,假定同意与现有的德国刑法理论的诸多原理存在冲突。因此,在当前德国的法律框架下,应当彻底否定假定同意这一法律概念。由于假定同意的根本问题在于患者利益与医生利益之间的冲突,因此,解决冲突的可能途径是创设专门的“专断性医疗罪”。

  • 标签: 假定同意 说明义务体系性位置 刑法原理 专断性医疗罪
  • 简介:1案例1.1简要案情死者,男,20岁,癫痫患者,某日早上6时被发现死于家中,经调查死者死亡前4天曾服用本地乡医所开的某种草药(具体不详)以及打火治疗。家属对死因有疑议,要求尸体解剖以明确死亡原因。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癫痫 猝死
  • 简介:医生给患者实施了减肥抽脂手术,患者误为术后留下了后遗症,到报社去投诉,报纸刊发此文后,医生面对的是各种形式的压力。于是,医生一纸诉状将患者告上法庭。据法律界有关人士介绍,这是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来,国内首例医生状告患者,并由人民法院成功调解的名誉侵权案。

  • 标签: 美容师 患者 名誉权侵权案 驻马店市 调解
  • 简介:<正>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9月4日通过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5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五千元以下罚金。嫖宿不满十四岁的幼女,依照刑法关于强奸罪的规定处罚。"《决定》增设严重性病患者卖淫、嫖娼罪的罪名,是我国刑法规范的补充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它解决了严重性病患者卖淫、嫖娼案件的正确定罪量刑问题。在

  • 标签: 性病患者 卖淫者 严重性 梅毒 淋病 嫖娼罪
  • 简介:近年来,我国医改成绩不错:全民医保体系得以基本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被大力推进。但很多民众却切身感知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 标签: 全民医保 患者 医药 医疗 基本药物制度 改革步伐
  • 简介:知情同意是患者自主权和自我决定权的体现,是患者基本人权在医疗领域的延伸。知情同意原则已为世界各国立法所承认,并成为调整医患关系的核心准则。但我国知情同意制度的立法相对落后,特别是对于未成年患者的知情同意的规定尚是一片空白。本文围绕未成年患者的知情同意能力及知情同意权代为行使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促进未成年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

  • 标签: 知情同意 未成年患者 同意能力 代为同意
  • 简介:通过介绍美国自殖民地时期至今精神病治疗的发展历史,归纳了大部分通过立法而特别保障的精神疾患之各项"权利",进而结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提出《草案》关于精神障碍患者各项权利的修改建议。这包括建立入院权利告知制度,并应补充或细化精神障碍患者通信和探视的权利、知情同意的权利、劳动及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治疗中受最少限制的权利、拒绝治疗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参与选举的权利、隐私权和定期得到审查的权利。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病 权利 强制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的一般特点,法医现场勘验中的鉴别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长宁区2009-2013年受理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案例28例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收集抑郁症患者自杀28起案例中,女性比例较男性高;自杀者年龄集中于40~60岁及70~80岁两个年龄段,呈双峰分布;28起案例中有先发症状(留有遗书、厌世倾向)的有21例;大部分自杀者自杀地点位于家中;自杀方式多为自缢及高坠等剧烈方式;病程普遍较长,多为10年以上;5名死者自杀前遭遇明显心理应激事件。结论先发症状、长病程、明显心理应激事件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的明显特点,自缢、高坠及服药等自杀方式以及留有遗书的现场可作为法医现场勘验中的注意要点。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现场勘验 法医鉴定
  • 简介:1案例1.1简要案情2016年3月5日上午10时许,被鉴定人吴某(男性,38岁)因怀疑父亲与其妻子张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而质问父亲并发生争吵,在拉扯过程中,持刀刺戳父亲腹部,致其腹部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6年4月28日经某市精神病院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鉴定意见为"作案时无精神病,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由于家属对该鉴定意见提出异议,为慎重起见,某市公安局于2016年9月1日委托重新鉴定。1.2材料摘要摘录2016年3月5日被鉴定人的讯问笔录:"2016年春节前一个月,因为老婆在外面有了男人.

  • 标签: 重新鉴定 精神分裂症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 简介:120急救中心与患者的关系在院前医疗法律关系研究中还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理论界对其研究不够成熟,实务界也存在很多问题。关于两者法律关系的定位及120急救中心的性质、权利义务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确实。通过对120急救中心的性质分析,及其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定位,以及医疗急救服务合同的内容的分析等方面阐述自己的一点看法。最后通过一点建议希望能对实务有所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医疗急救服务合同 强制缔约义务 急救医疗的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