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中指出"落实禁止让被告人穿囚服出庭的规定。"这项内容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体现人权保障和司法进步。但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被告人在法庭上单独坐在一处,出庭时穿囚服、戴戒具甚至坐在囚笼里接受审判等现象,并且综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关于刑事庭审布局改革的规定少之又少。因此,基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最新规定以及实践和理论的迫切需求,完善我国刑事庭审布局,对刑事庭审布局的改革作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十分必要。

  • 标签: 庭审布局 诉讼构造 重构设想
  • 简介:人到中年,能够遇到适合自己的伴侣,应当且行且珍惜。然而,吴洪"醉"后所写的一纸房屋《转让书》,却将自己与付丽拉进了一旷日持久的房产争夺战中。长达5年多的时间,前前后后4诉讼,从确认合同效力到解除合同,再到判决房产过户,对簿公堂的恋人,穿梭在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法院和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厘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纠葛中不能自拔。

  • 标签: 吴洪 付丽 重庆市北碚区 合同效力 解除合同 人到中年
  • 简介:结婚十五载,有欢笑也有眼泪,有快乐也有委屈,婚姻之舟扬帆前行中危机悄然降临,丈夫的家庭暴力,让年过不惑的黄婕坠人痛苦深渊。逃离家暴,在她看来,唯一有效的办法便是离婚,然而,对这个家庭,对乖巧可爱的女儿,她还有着无限的眷念;对这桩婚姻,对同床共枕的丈夫,她也还无法下定舍弃的决心……

  • 标签: 婚姻 保卫战 家庭暴力 丈夫 结婚 欢笑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首次规定假释决定时需要评估社区影响,但刑事诉讼法并未对此进行规定,实践中,假释决定中社区影响评估机制并未真正建构,可能导致刑法规定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从申请主体、调查对象、评估标准、调查内容、评估结论及其审查、评估后的反馈与跟踪和评估的推翻与再启动等方面初步建构社区影响评估机制.

  • 标签: 假释 社区影响 评估机制 人身危险性 程序
  • 简介:本文试图系统回答刑法学之核心命题,即"犯罪该如何可能"之问题。对该问题之思索,首先,指出了"形式的犯罪定义"容易陷入"制定法主义"的泥潭,其次,道明了"实质的犯罪定义"容易滑向"社会危害性"的深渊,从而形成犯罪定义的历史性难题。最后,笔者试图倡导,我们既需要整合"形式和实质"的思维路径,又需要跨越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思维进路,进而从整体和系统之思维视角来构建科学的犯罪定义,即犯罪本体论及认识论。故此,本文认为,犯罪行为乃是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罪责性等三个要素的刑事不法,经由刑事立法赋予刑罚之行为。

  • 标签: 犯罪的定义 构成要件该当性 违法性 罪责性
  • 简介:为检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方法,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的案件质量评估机制,促进提高办案质量,从2012年起,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连续3年在部分省市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2014年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三年试点,各地对评估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评估的主要做法日渐成熟,很多省市制定了本省(市)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但对案件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评估结论的运用等问题,很多地方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 标签: 法律援助 评估试点 工作报告 证据运用 评估目的 评估结论
  • 简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业已成为提升法律援助质量、推动政府法律援助监管工作的核心手段和重要工具。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试点阶段,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主要是指法律援助服务的合规性、合需性。H省已完成首次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试点工作,为构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提供了诸多经验。针对构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标准体系、价值体系、主体参与、结果运用、支持制度等方面探求可行之策。

  • 标签: 法律援助 质量评估 实证检视 对策研究
  • 简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关切,在此背景之下,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亦得到快速发展,这具体体现在大量的国内立法和条约实践、"软法"规范和司法实践当中。统一持续的国家实践逐渐形成,同时国家也承认其法律拘束力——针对具有严重跨界环境损害风险的拟建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是一国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作为一般性规范其已发展成习惯国际法:但对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一国际义务,除了已经形成共识的一些基本要素,相关规则仍在发展中,当涉及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的具体程序时,各国依然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如何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以及未来世代保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当代无法回避的命题,也是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存在的意义和演进的节点。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估 跨界环境损害 风险防范原则 《埃斯波公约》 乌拉圭河纸浆厂案 习惯国际法
  • 简介:译入语读者相对于源语读者出现的认知空缺构成了文学翻译中叙事理解与重构的最大障碍。译者要对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框架作出有效预判,以便选择适当方式对认知空缺进行补偿,从而保证读者对叙事的连贯解读,并体现翻译的认知建构价值。对翻译再叙事进行连贯性与忠实性评估,可保障译文中认知空缺的建构性补偿获得认知叙事上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将认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中,试图探究读者对文本进行叙事解读时的认知机制,从而为文学翻译中的认知补偿提供合理的解释力。

  • 标签: 文学翻译 认知空缺 建构性补偿 再叙事评估
  • 简介:中国的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厚,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近年来,中国就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影响共同开发“区块”选择的障碍包括各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界限主张的冲突、争议海域界定模糊、对“共同开发”理解各异、区域外大量国家或企业卷入等。提出“区块”选择应当遵循的原则,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明确争议海域,促使石油公司参与“区块”选择,从低敏感领域合作着手,多方式确定“区块”,以此解决上述障碍。

  • 标签: 南海 共同开发 “区块”选择
  • 简介:前序国外监狱罪犯分类制度约产生于16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595年、1597年荷兰建立的男犯监狱和女犯监狱。这种依照性别划分的模式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16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建立了矫正院、感化院,注重对未成年犯的感化,也被认为是罪犯分类制度的萌芽,这种初创模式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19世纪末,当中国清末政权摇摇欲坠之际,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监狱制度的改良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日本著名的法学家、监狱学家成为改革(改良)的指导老师。在当时,一部部法典(草案),与其说是带着浓郁的日本法典特征,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日本法典的抄本。

  • 标签: 监狱学 分类理论 智能平台 分类制度 女犯监狱 风险评估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Ⅸ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大幕,本刊一向关注司法体制改革的研究动态,曾经多次组织刊发专题研讨文章,及时反映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时至Ⅸ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获中央批准一年之际,再次编发此组文章,表明了本刊对当前司法改革重点问题的关注。这里刊发的6篇文章的作者都是一线法官,他们的文章既有切身工作的体悟、扎实的数据分析,也有深入的理论思考,论题接近实际,内容包括:基层法院审判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探索、司法改革语境下司法辅助事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实行法官职务序列单独管理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裁判文书公开与审判权威维系的多维解读和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法院执行的试点研究等,希望反映当前司法改革进程的一个侧面。

  • 标签: 司法改革 基层法院 审判资源 司法辅助事务 法官职务 审判文书
  • 简介: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海事法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与本轮司法改革的目标最为接近,是改革不容忽视的本土性资源。海事法院在跨区域管辖案件、人财物统一管理、法官队伍精英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面临着地位边缘化、存在合理性、管理混乱化三大危险。本轮司法改革应重构海事法院的权力体制,修改宪法及法院组织法,并进行法院内部去行政化、法官职业化等配套制度改革。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也可借鉴海事法院的经验。

  • 标签: 中的本土 体制改革中的 司法体制改革
  • 简介:已有有关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无论是私权说、公权说、还是公私混合说,都是在“国家一社会”二元的框架中所得出的结论。同时,这些理论更侧重于从应然角度进行立论。然而,它们也面临着难以被立法实践证成的困境。对国家所有权真意的探寻离不开对立法本意的解释。事实上,在立法形成的过程中,国家所有权行使主体的确定成为最重要的命题。这不仅涉及全国人大与国务院的横向分权,同时更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因此,其本质上是国家机关间的权力协调,尚未越出公权力的范畴。立法形成的结果是确认和强化国务院对自然资源的控制权。

  • 标签: 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立法形成 央地关系
  • 简介:我国现有立法已从评估主体设置、评估范围界定、评估内容构造以及评估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重大环境决策社会风险评估进行规制,但还存在诸多可完善之处。首先,现有立法没有实现决策主体和评估主体的有效分离,难以保障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应设立以非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多元评估主体;其次,现有立法在界定评估对象的称谓、范围及方式上存在差异,不利于社会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应统一界定重大环境决策社会风险评估范围;再次,现有立法只着眼于对重大环境决策自身的静态评估,具有片面性,还应将潜在受影响公众对重大环境决策的认知态度列为主要的评估内容;最后,现有立法在评估程序设计上还存在缺失,应进一步细化程序设计,确保风险评估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以及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

  • 标签: 重大环境决策社会风险评估 主体 范围 内容 程序
  • 简介: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应属于民法上的所有权,而非'主权性权力';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立法例与学说,结合我国民事立法与理论来看,自然资源使用权理所当然应归入用益物权的范畴,'准物权'说不符合传统物权理论完整的制度设计与体系效应,应予以摒弃。自然资源权在结构上应区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自然资源使用权、资源出产物个人所有权三类,它们都属于物权;在立法模式上应选择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形式,在物权法或将来民法典中只作原则性规定,而由单行特别法作具体规范设计,以保障法律体系的完整与协调,促进自然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与价值的扩张。

  • 标签: 自然资源权 自然资源使用权 准物权 三元模式
  • 简介:“科技强检”是最高检在新形势下对检察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期检察工作机制的思维创新。最高检深刻把握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技对检察改革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以电子检务工程为契机,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为着力点,筹划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执法办案,提升检察工作透明度、公信力,准确分析挖掘检察规律,总结经验与不足,预测今后工作态势,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检察改革为视角,提出一条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主线,通过检务数据的规划与治理推动检察改革不断深化的新路径。

  • 标签: 业务应用系统 检察改革 信息化手段 资源规划 路径 应用系统开发
  • 简介:宪法中的“国家所有”条款至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分析,但实践中仅仅通过私法规制“国家所有权”已经难以回应现实的问题,已经有学者开始引入公物等概念,并建构宪法上的“国家所有权”,但这个分析是仓促的,而且在规范逻辑上难以成立。“国家所有”条款的宪法分析应该立足于现行的宪法体系,以宪法变迁为背景,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与社会现实,从而对“国有财产”的规范内涵进行诠释。“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在学界备受争论,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同样需要上升至宪法层面,从而就“自然资源”进行宪法上的界定,并对“国家所有”所衍生的权利、义务进行分析。从宪法角度对“国家所有”条款进行规范分析的目的在于防止对“国家所有”的规制完全遁入私法,从而丢失公法上的监管与义务。

  • 标签: 国家所有 自然资源 公物 宪法规范分析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安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3号)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2001年第310号令)及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通知如下:

  • 标签: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 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