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性质,个别行为说(未遂犯说)与犯行计划说(折中说)存在明显缺陷;整体行为说(中止犯说)原则上具有妥当性,但需要修正。放弃重复侵害中“行为”不仅包括一切手段行为,而且包括变更手段行为。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否成立中止犯,既取决于前阶段是否已经形成犯罪未遂结局,也取决于后行为是否符合中止犯成立条件,二者密切联系但不可混淆。就前阶段是否已经形成犯罪未遂形态而言,特别需要判断两个内容:①已经实施行为与所中止行为,是否具有继续性或者持续性,进而是否形成构成要件行为单一性?②行为人是否具有继续实施相同构成要件行为可能性?在前阶段没有形成犯罪未遂结局前提下,需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存在中止行为、是否具备自动性。下列三种情形应当否认自动性:①转换手段对行为人存在风险或者增加风险;②虽然能够继续实施相同行为,或者容易转换适当手段,但继续实施行为不适合实现行为计划;③误以为结果已经发生或者必然发生而放弃

  • 标签: 放弃重复侵害 行为性质 个别行为说 整体行为说 行为计划说
  • 简介:作为义务者不阻止他人故意犯罪行为性质认定,其核心是判断成立正犯还是共犯。对此,义务犯模式不论是在理论自洽性还是结论合理性方面,都存在致命不足,不宜在我国适用;而因果关系模式,尤其其中广义行为支配理论则在保证正犯、共犯区分标准适用一致性和客观性方面,具有其优越性。据此,作为者原则上支配着结果实现进程,不作为者原则上只能成立片面帮助犯(例外成立片面共同正犯);但是,作为者实行终了后不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者,则原则上成立正犯。同时,即使刑法中存在“帮助行为正犯化”特殊规定,也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排除作为义务人成立片面共犯可能。

  • 标签: 不作为 参与 不阻止 义务犯 广义行为支配
  • 简介:在生态文明语境下,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法律责任制度至关重要。为此,就需要厘清生态环境法律责任性质、承担方式和救济途径。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组论文就此展开专题讨论。《论(侵权责任法)第68条之部分连带责任性质》一文从((侵权责任法》第68条性质之争议谈起,分析了“部分连带责任”说合理性以及环境侵权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之契合之处。《生态修复法律责任之偏见与新识》一文则认为,生态修复法律责任与环境法律责任存在显著区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其法律性质和承担方式。《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制及其借鉴》一文则以比较法视角分析了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律实践及其借鉴意义,进而从法律救济角度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制对策建议。

  • 标签: 环境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 责任性质 第68条 生态文明 救济途径
  • 简介:我国于2014年迎来了完全认缴资本制度,并创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作为保护债权人重要措施。然而,现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立法与执法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立法规定对于一般企业公示标准尚嫌笼统,公示信息质量比较粗疏,公示平台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等。建议公示标准根据企业规模予以差别化区分,宜按照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准公众公司、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标准以下弱势商事主体分为四档公示标准。公示信息质量宜从公示内容扩展与社会力量融合角度进行提升。同时,进一步明确公示平台行政、民事及刑事法律责任,以实现加强旨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彰显企业资产信用法益目标。

  • 标签: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公示标准 信息质量 公示不实
  • 简介:商标已成为食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关键因素,近年来,涉及食品领域商标权纠纷层出不穷,引发商标诉讼案件数量也不断攀升.因此,商标权纠纷防范和有效解决不容忽视,而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商标风险管理基础,法律是一个相对较为确定因素,在专业人士管理下,可以有效避免法律风险或使风险降至最低.因此,法律风险相对而言具有更高可控性,也是最应该做到完善一环.从商标诉讼案件发生、审理中,食品企业可以获得颇多有益启示.针对食品企业特点制定对应商标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将对食品市场良性运行有重要法治保障意义.

  • 标签: 食品企业 商标诉讼 商标法律风险管理
  • 简介:"文学中法律"与"作为文学法律"关系,涉及法律与文学核心逻辑,对之深入辨析具有重要意义。"诉讼战场"这一概念是理解两者关系重要路径,而文学叙事概念是理解两者关系重要桥梁。无论是诉讼战场还是文学叙事,其关键在于对"社会细节因素"调动及与之密切相关修辞策略,由其获得动能,由其获得存在必然性,亦由其清晰地展现"文学中法律"与"作为文学法律"互动机制。看到"文学中法律"与"作为文学法律"必然联系,有利于理解法律与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实践,对法律法学本身同样大有裨益。

  • 标签: 文学中的法律 作为文学的法律 诉讼战场 文学叙事 社会细节因素 修辞
  • 简介:在晚近三十年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被仲裁地撤销仲裁裁决在他国获得承认与执行案例屡次出现。以Hilmarton案、Putrabali案等为代表,法国法院实践最具代表性。这种司法态度持续地引起了人们争议。争议焦点在于,承认与执行被撤销裁决自由裁量权是否存在?对此,从裁决撤销制度意义以及《纽约公约》相关条款解读出发,可得出截然相反结论。结合《纽约公约》立法宗旨以及当代国际仲裁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于这一问题,宜采取积极现实主义态度:回答应为肯定,操作则当谨慎。目前中国法院尚未面临相关类似案件。中国加入《纽约公约》时即已表明,被执行人证明裁决存在已被仲裁地撤销情形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申请,拒绝承认及执行。中国未来有必要明确:仲裁地法院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所确立国际通行标准撤销仲裁裁决,中国法院才应当拒绝承认及执行,否则,中国法院将保留承认与执行被撤销仲裁裁决自由裁量权。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撤销裁决 承认与执行 《纽约公约》
  • 简介: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推进,学界和实务界开始重新审视刑事诉讼理论。但学界与实务界分析思路或多或少地有些滞后,即将刑事诉讼视为单一价值观支配下有机整体,而忽略其中冲突与竞合。

  • 标签: 帕克 正当程序模式 犯罪控制模式 刑事诉讼研究
  • 简介:减刑、假释作为重要刑罚变更制度,肇端于清末,并逐步发展最终为法律所确立。目前,我国减刑、假释适用主要以积分制为评价标准。司法实践中减刑、假释适用率极低,且减刑适用率明显高于假释适用率。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原因在于减刑、假释适用积分制标准缺乏统一立法、积分制计分考核方式存在"重行为表现,轻思想改造"倾向以及积分制评价审核程序缺乏公开性、透明性。因此,应当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积分制,完善积分制计分考核机制,进一步降低减刑、假释悔改程度要求,并构建我国减刑、假释听证制度,真正使减刑、假释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 标签: 减刑、假释 积分制 听证
  • 简介:数字时代对现代民族国家学说提出了新挑战,信息职能成为国家基本职能之一,数字(信息)主权概念成为国家主权新内容。作为实现国家信息职能主要手段,信息立法(包括信息法典编纂)应当遵循信息自由原则、尊重人权原则、合法性原则、私生活不可侵犯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信息保障原则、取得电子服务权利原则、保障国家安全原则、技术中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 标签: 国家信息职能 数字(信息)主权 信息立法基本原则
  • 简介: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德国基本法中具有较高保护位阶法益,而刑事诉讼中电信监听对公民这一基本权利进行了限制。基于法律保留原则,德国刑事诉讼法中对电信监听作出了详细程序性限制。另外,电信通讯过程中所产生数据和通话内容,不能理所当然地适用电信监听有关规定,针对不同电信数据,德国刑事诉讼法中有不同适用条款。此外,在反恐时代,刑事追诉机关是否有权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来进行秘密侦查(例如“网络搜查”和“源端监听”),目前在德国尚存在较大争议。

  • 标签: 基本权利 电信数据 电信监听 网络搜查
  • 简介:传统中国行政机构中,监察机构一直作为重要部门存在,监察人员素质高下与优劣,决定了监察制度这一强大政治防御工程运作及其效果好坏。[1]如今,我国监察委员会进入试点阶段,监察人员选任作为监察委员会首要工作,一方面,要立足于现代吏治经验创新发展同时,另一方面,对古代监察人员选任标准也应尤为关注。纵观古今,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监察人员选任作为吏治重要内容,其发展兴衰与监察权力行使和监察机构运行有着密切联系。重温古代监察人员选任标准,不仅是对本土资源合理利用,也是对中国传统吏治文化延续和发展。如何在古今吏治不同背景下,借鉴古代监察人员选任标准为当今监察委员会人员选任提供可行性意见,是本文关注核心所在。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选任标准 借鉴 监察人员 历史 传统中国
  • 简介:法治衡量举报执法发现诸多问题:法治价值有难题,法治方向有偏移,法治运行有路障,法治目标有异化,法治路径非程序。有效性价值是考核判断标准,法治合法性和道德合法性构筑整体架构,自然法价值是原始基因,程序价值是法定步骤,行政构成和行政价值成为技术要素,执法衡量为外观终点。所以,举报执法宏观上难以坚持法治立场和紧随依法治国法治步骤,中观上难以规范依法执法和促进主动行政执法,微观上难以提供合法、合理和合情根据,价值上难以蕴涵行政法治精神和构建现代道德善良体系。

  • 标签: 举报执法 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 自然法 道德价值 法治价值
  • 简介:陈晓景在《知与行》中撰文认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和实现绿色发展,其具体路径也必须要遵循良法善治法治内涵,确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法理念,通过治理能力法治化和国家治理体系法制化来保障和实现绿色发展。首先,保障绿色发展法治思维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理念,坚决摒弃强渊人在自然中主导地位,

  • 标签: 绿色发展 法治内涵 路径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治理体系
  • 简介:终身监禁是《刑法修正案(九)》新确立一种刑罚方法。我国目前还对普通罪犯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仅仅对贪污受贿罪可以适用终身监禁会带来刑罚适用不平等质疑。在部分罪名存在终身监禁刑罚适用时,对其他可以判处死刑罪名也应当增设终身监禁,以实现刑法平等。将终身监禁改造为实际执行期限更长无期徒刑,以避免"生刑过轻"问题。同时赋予犯罪人以赦免请求权,避免"终身监禁"矫枉过正弊端。

  • 标签: 终身监禁 宪法 死刑 人性尊严
  • 简介:经济权力配置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权力能否得到有效实现。过多非经济因素掺入与干扰导致当前许多经济权力配置偏离了经济权力运行本质要求。将“无知之幕”理论引入经济权力配置中,可以从程序上最大限度地排除诸如部门利益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权力配置改革不利影响。在实体方面,科学配置经济权力就是要尊重经济规律,以经济领域内待规制对象经济属性为准则来重塑政府经济权力配置模式。

  • 标签: 经济权力 无知之幕 经济规律 权力配置
  • 简介:当下出现六部《民法总则(草案)》在对未成年子女照顾和监护问题上呈现出三种观点:"小监护概念,分别规定"、"大监护概念,统一规定"和"大监护概念,分别规定"。"大监护概念"未能凸显父母子女关系的人权和基本权利指向,也未能体现出思想基础上"信任与不信任"假设及其派生区分原则,是不可取。在"设置统一总则"潘德克吞体系下,总则应当维持其一般性和抽象性,家庭法编也应当维持其体系完整性,在总则中规定对未成年子女照顾和监护是不妥。《民法总则》应当超越《民法通则》思维窠臼,修正《民法通则》对父母照顾和监护问题错误认识和定位。

  • 标签: 监护 父母照顾 亲权 总则 家庭法 基本权利
  • 简介:当代宪法政治理论来自于意志决断和理性论证混合,前者通过政治过程来实施宪法载明公意,后者通过宪法解释和审查来约束民主过程,二者构成宪法政治正反律。这一理论逻辑概念原点是权力和法关系,它经过博丹理论概括而得以现代化。通过将主权界定为立法绝对权力,博丹确立了作为决断主权基本含义,通过分离和重组中世纪约束王权习惯法,博丹确立了主权和法新边界。加冕誓词、等级议会和高等法院等封建法内容,被重新命名为王国法,并因为其不符合绝对主权逻辑而被否定,而有关王位继承萨利克法和公地不能分割两项要求,被单独命名为根本法,合同、财产和征税问题被放在万民法、自然法和神法等高级法范畴之中,构成主权权力无法逾越界限。当代宪法政治正是这一概念体系在成文宪法语境之中翻版。

  • 标签: 博丹 主权 根本法 萨利克法 自然法
  • 简介:关于无因管理偿还请求权争议集中于无因管理偿还请求权范围问题、无因管理导致对第三人债务偿付问题,以及无因管理偿还请求权与公力救济关系问题。对此,可从法解释上归纳出如下要旨。首先,偿还类型包括管理人因管理行为而支出费用、承担债务以及遭受损害,对于其中职业性管理行为还可给予合理报酬,而对上述偿还请求权限制则应当结合运用得利限制和衡平裁减手段。其次,无因管理导致对第三人债务,无论是对第三人合同债务还是损害赔偿责任,其偿付规则应当尽量与本国法上委托规范和规则保持一致。最后,无因管理偿还请求权在适用上应当作为公力救济或者其他私力救济补充手段。

  • 标签: 无因管理 偿还请求权 解释论 《民法总则》第121条
  • 简介:摘要:美国法学家络德睦《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受到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判主义比较法影响,试图运用话语-权力分析方法,反叛、逆用传统功能比较法,却导致了对功能比较法误用;同时,由于历史语境差异,络德睦法律东方主义叙事“移植”到中国,变成理性评价中国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法治改革思想障碍,造成东方主义变异。络德睦提出东方法律主义不足以成为比较法新理论范式。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功能比较法 话语-权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