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早自上个世纪30年代,便有学人开始向国人介绍复境权的概念,然此后对该制度的认识竞至几无进展。国内法学界对复境权的认知,长久地停留在这样的层面:罗马士兵被俘以后一旦返回便得恢复先前的身份及权利。实际上,复境权制度的适用并非向来就只限于士兵及其返回的情况。它起源于和平态势下的人口迁徙,只是在共和末期以后,随着罗马政治军事力量的变化,其适用的范围才逐渐限缩。

  • 标签: 复境权 市民 俘虏 奴隶
  • 简介:检察权配置的原则是研究检察权配置的基础性问题,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简单列举、指导思想不明确、缺乏逻辑基础等缺陷。法治思维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强调对公权力的控制,而检察权配置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控制公权而保障人权。运用法治思维重构检察权配置的原则,以“三个兼顾、三个优先”为设定配置原则的指导思想,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缺陷予以补足。检察权配置的原则应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检察权配置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合宪性原则、相对的权力分立原则、权力制衡原则、权力结构完整原则

  • 标签: 法治思维 检察权配置 原则
  • 简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纳入到条文之中,但不能就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本文基于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不同解释,结合国际通行准则,归纳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存在三种内涵,以及本义内涵上的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我国“如实供述”条款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并通过比较方法,提出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建立的相应配套制度和例外情形。

  • 标签: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沉默权 如实供述 辩诉交易 自由心证
  • 简介:欧洲国家在适用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做法,为了保障被追诉人此项特权的有效性,具体从如下三点着手:其一,将此特权的适用领域拓展至行政法领域。其二,对秘侦措施中的隐秘探话进行必要的限制。其三,对刑事扣押对象进行必要的限制。我国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此项特权,但与之相关的立法存在冲突,有关的配套制度付之阙如,严重影响了被追诉人此项特权的有效性,需要借鉴欧洲人权法院的做法予以完善。

  • 标签: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刑事扣押 沉默权
  • 简介:与西方国家诉讼诚信原则构建于辩论主义基础上不同,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增设的诉讼诚信原则仅考虑了遏制恶意诉讼的现实需要。从狭义上解读与适用这一原则,不利于发挥其在事实发现、诉讼促进等方面的调整作用,阻碍了这一原则对民事诉讼整体的贡献。诉讼诚信原则在适用中必须处理好与具体条款和其他诉讼原则的关系,通过补充性和个别化调整的途径,寻找适用的切入点。在适用方法上,直接方法用于对诉讼行为的判断,间接方法则通过宣示作用来强化对诉讼主体的心理约束,最终服务于诚信诉讼的建设。

  • 标签: 诉讼诚实信用 滥用诉讼权利 恶意诉讼 真实义务
  • 简介:国际合作原则是国际法及其分支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目前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水法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际水资源合作的拓展体现在合作客体范围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多样化、合作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几方面。随着一体化管理的推进,跨界水的国际合作仍有改善的空间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国际合作原则 国际水法 跨界水 区域合作
  • 简介:比例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更是战争法的根本原则,包括适当性、必要性和相当性三项子原则并以此对国际争端中的武力使用进行三阶段检验。适当性原则要求武力使用能够或有助于正当目的的实现;必要性原则要求武力使用是实现目的的最后手段;而相当性原则是要求使用武力与造成后果的均衡。它们分别从“目的导向”、“手段选择”、“价值取向”上规范目的与武力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而成为衡量国际争端中武力使用是否正当的基本依据。

  • 标签: 比例原则 武力使用 适当性 必要性 相当性
  • 简介:引渡关乎国家主权与相关被引渡者的人权利益。本文首先介绍引渡中的主权与人权关系,然后详细阐述了引渡中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和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中的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并就我国实践中相关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 标签: 引渡 主权 人权 死刑犯不引渡 政治犯不引渡 本国国民不引渡
  • 简介:归责原则是确立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归责原则决定了不同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即三要件说、四要件说和六要件说。但是,它们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在认定金融隐私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时,我们应当首先考察侵权者的身份及其承担的法律义务,是否存在过错,然后再决定适用何种归责原则。侵犯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仅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出现特殊侵权行为,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 标签: 归责原则 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
  • 简介:税收优惠本质上是一种租税特权,违背量能课税与平等课税的根本理念,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在于它所承载的特定价值追求.运用税收优惠实现其价值追求时,不可避免地与税法的其他价值相冲突,甚至以牺牲一些税法价值追求为代价,造成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失衡.作为利益权衡工具的比例原则,天然地与税收优惠相关联,可为税收优惠的“所得”与“所失”提供一种审查方法,防止税收优惠对税法根本理念的背离,不至于动摇税法的确定性、安定性,从而危及税收法定主义在税法中的地位.现行税收优惠无论是其规范设计还是规范实践均难以通过比例原则的审查,突出地表现为优惠目的立法缺位、优惠总量失控与支出随意以及利益衡量机制的缺失.要想实现税收优惠与比例原则的对接,必须以比例原则为指引,从观念上和制度上对税收优惠予以规制.在适当性方面,注重税收优惠目的整体化构建.在必要性方面,关注税式支出的常态化管理.在均衡性方面,重视利益均衡的法律机制建立.

  • 标签: 税收优惠 比例原则 适当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 均衡性原则
  • 简介:旬邑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重教兴学传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超前谋划,优先发展。2011年8月底,投资五亿多元、占地32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能容纳6000名学生就读的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现代化园林式句邑中学校区建成投用。迁入校区的甸邑中学,在实现办学条件根本性改善的同时。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实施.倾力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着力夯实学校软实力,发展势头受到了三秦教育界广泛关注。

  • 标签: 学校发展 周文化 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内涵发展 优先发展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可谓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为防止权利滥用提供了立法原则上的依据,而堪忧之处则在于该原则的过于空洞难免使其适用失范。本文以解读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为前提,以争讼法律关系和审判法律关系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类型及其损害的利益,进而从明确行为后果的视角对克服诚实信用原则的空洞化状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标签: 诚实信用原则 适用主体 诉讼行为类型 行为后果
  • 简介:行政法基本原则在行政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有着连接行政法与宪法、指导行政规范的创设、掌控行政权运作框架、充当司法审查最后"防线"、凝聚各行政法律制度、指明部门行政法研究方向六大作用。行政法基本原则确立的形式标准应当包括一定的可操作性。传统上以"控权"或"保权"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构建的内在依据过于狭隘,真正的实质标准应当是良好行政理念。

  • 标签: 行政法 基本原则 确立标准 良好行政
  • 简介:司法建议是中国大陆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制度,有着传统法律文化和当代意识形态的基础。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司法建议发挥了特殊的政治、法律、社会功能:一方面补充了司法裁判的局限和不足,另一方面参与了社会治理和法治启蒙。经由合理的设计,司法建议可以在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司法建议 政法体制 能动司法 社会效果
  • 简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立,被誉为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但由于立法者在立法思想上的相对保守以及立法能力和立法技术上的明显不足,刑诉法确立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证人出庭的范围、强制证人出庭的手段以及证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等基本制度面,都遗留下了一定的缺憾和问题。由于我国司法现实的复杂性,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可能在实践中产生制度空转甚至制度反转效应,使得促使证人出庭的立法目的落空。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证人出庭 直接言词原则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据以确定教育机构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遭受人身损害时,教育机构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对于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平衡教育机构与在校学生的民事权益具有指标性意义。过错责任原则是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基础性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为例外、公平责任均为相应补充。

  • 标签: 教育机构 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 简介: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诸多变革之中维持了搜查程序的原有制度形态,这种不“变”的格局与西方国家搜查程序的法治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保障性、精密化、司法化的不足,凸显着我国现行搜查程序的制度缺陷。而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对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之规定又稍显保守。因此,未来我国搜查程序的改革,除进一步坚持法治化路径外,还需要引入利益权衡方法,使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救济功能落到实处。

  • 标签: 搜查程序 隐私权 刑诉法修订 证据排除
  • 简介:保险合同具有形式上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的特质,决定了难以通过传统的合同解释理论来有效平衡占据优势地位的保险公司和处于弱势地位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失衡。我国目前有些法院的司法实践应对是:通过疑义解释原则的扩张适用来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供有效救济。司法实践中这种疑义解释的嬗变背后,体现的其实是合理期待原则的法律理念,或者说与美国保险法上的合理期待原则殊途同归:突破形式正义的外衣,指向了实质正义的路径。

  • 标签: 保险合同 疑义解释 合理期待 实质正义
  • 简介:从自由刑和财产刑的选择这个视角切入,探讨我国现阶段关于刑罚合理适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定位我国现阶段刑罚的目的;阐述和分析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短期自由刑适用存在的弊端、财产刑执行难以到位、贪污贿赂犯罪中国家损失难以弥补等问题;通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刑罚制度中引入刑罚效益原则,提出法官在对刑事被告适用刑罚时,在不违背立法者刑罚目的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刑罚效益的建议。法官运用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在自由刑和财产刑中做出合理的、适当的选择,以实现最大的法益,达到社会主义刑法中刑罚制度运行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加效率的目标。

  • 标签: 刑罚目的 刑罚效益 自由刑 财产刑
  • 简介:刑法之美是指刑法的外在呈现与内在蕴含所给予人们的一种感受。除了外在美与内在关的区分,刑法之美还有优美与崇高关的区分。刑法的优美指向的是刑法的外在与形式,而刑法的崇高美则是刑法内在美的最高表达。刑法之美不仅有着使人们知法、爱法、尚法的法治意义和“丰满人格”的主体意义,而且有着对刑法本身形象的正面直接的塑造作用。刑法之关是一种制度之美,构成了刑法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刑法之美 法治意义 主体意义 制度之美 刑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