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2017,我国正式商业方法创新中技术方案给予专利保护,商业方法审查方法还有待明确完善。从道富银行案确立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开始,美国已经有20商业方法发明专利审查与司法审判经验。从最初'实用、具体及有形结果'标准发展为'机器或转换'标准,但这些标准适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争议与不足。2014美国联邦最高法院Alice案中明确适用'两步测试法'作为可专利性审查具体标准。美国专利商标局在此方法基础上将可专利性审查标准进行统一,并发布了新审查指南用于指导审查实务。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方法发展演变及规则适用我国有重要参考价值。借鉴美国审查实践,我国应尽快完善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标准;法律适用机制上,我国应加大指导性案例适用以及法院与专利审查部门之间互补。

  • 标签: 商业方法专利 Mayo测试法 可专利性主题 Alice案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规则最初起源于美国,这种实践经过数十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为法律,国际条约国际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习惯法过程中也起到了帮助传播作用。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可能产生重大跨界环境影响规划或项目的环评中应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环评法律明确地排除了项目的跨界影响评估。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国际常设仲裁法院国际司法机构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审理了数个涉及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案件,数次肯定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法规则,并且通过不同案件判决,陆续澄清了规则内涵。中国也通过自己签署多边条约、区域性条约双边条约这一规则表示接受,并且一些项目上开展了跨界环评实践。

  • 标签: 跨界环境影响评价 重大环境影响 国际习惯法
  • 简介:我国现行法律肯定法人组织可以构成内幕交易罪,但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如何就法人组织与法人组织中自然人所进行内幕交易予以区分仍是难题。基于对成熟资本市场法域主要是美国证券立法、执法与判例借鉴,有必要对内幕交易罪不同情形中受侵害客体予以细分,排除追究处于被害者地位法人组织刑事责任理论可能性;反欺诈理论基础之上,综合案件具体情况,将雇员内幕交易犯罪视为法人组织犯罪仅在法人作为证券市场独立第三方时具有合理性。证券发行方以及信息经手方内部雇员构成个人内幕交易罪情境中,应从监督、管理机制失效角度追究法人组织行政法律责任。

  • 标签: 法人犯罪 内幕交易罪 美国刑法 被害人视角 刑事责任
  • 简介:分析先例推翻与制度变革之间关系,探讨推翻先例论证能否用于分析制度变革正当性,解读美国最高法院20186月判决Janus案Wayfair案,从制度变革角度总结美国法院论证推翻先例正当性理由,借鉴上述先例推翻论证,尝试分析制度变革正当性理由。法院意见对于推翻先例进行了全面的论证,提出了先例论证质量、先例确立规则实际可行性、先例与其他相关判例一致性、先例确立后发展先例信赖利益五个考虑因素。虽然先例推翻与制度变革具有很大区别,但论证框架与具体理由值得借鉴,制度变革正当性、合理性论证方面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标签: 制度变革 先例推翻 信赖利益
  • 简介:我国《民法总则》第85条《公司法》第22条第2款共同构建了公司决议可撤销效力规则,仅以内容瑕疵程序瑕疵为可诉事由,忽略了意思表示瑕疵、表决权行使瑕疵决议机关权限瑕疵因素对于决议效力影响。公司决议固然有独立于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特殊性,但效力规则制定却不可完全另起炉灶;而是需由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则出发,再纳入决议行为在行为结构组织法因素上特别考量,加以有机结合。股东大会可撤销诉讼事由也应当跳脱内容与程序二分,遵循上述思路重新加以梳理检讨。

  • 标签: 可撤销 效力规则 诉讼事由 表决权行使 组织法
  • 简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成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国际投资条约中许多国际投资规则虽不能直接促进可持续发展,规定却可能严重制约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从规则制度设计上消除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各种因素,有关实体规则投资者诉东道国投资仲裁机制进行批判和解构。修改目前国际投资条约某些具体规定以增加政府规制外资空间,投资者施加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权利、禁止贿赂义务规定,改革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并增加可持续影响评估程序值得探索路径。总体方向实现投资者、东道国、投资母国权利义务平衡,通过平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标签: 国际投资条约 可持续发展 规制权 投资者义务 国际投资仲裁
  • 简介: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兴起于民事公益诉讼实践,检察机关破解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现实困境策略选择,具有司法效益性全面保障权利价值,并得以法律确认,受到了越来越多运用。为保障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效实施,有必要不断完善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相关制度,如构建刑民并行办案机制、简化诉前公告程序、内外兼修提高举证能力以及实现多元化责任承担方式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 简介:国家具有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并给予充足财政支援之义务,以化解老年风险。长期照护保险财政补贴,须接受社会基本权约束。社会基本权结构模型包括生存权、财产权以及平等权,长期照护保险财政补贴制度构建,应当充分贯彻上述权利理念。具体而言,在生存权保障面向上,应对长期照护保险财政补贴目的予以整体化考量;财产权保障面向上,应确立长期照护保险财政补贴支出规范化保障;平等权保障面向上,应逐步将适龄全体国民纳入长期照护保险财政补贴对象范畴。

  • 标签: 长期照护保险 财政补贴 社会基本权
  • 简介:监察体制改革使中国腐败治理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补齐制度短板,全面优化"不能腐"制度体系,成为推进腐败治理发展关键所在。《监察法》授予监察委员监督、调查与处置三大职能,而监督职能则是第一职能,实现中国腐败治理根本转型第一生产力,国家监察委员提升监督效能最重要突破口,强化监督职能及其实现路径,激活全面法制系统中权力制约功能,而其观念前提就是要以监察监督为中心,构建中国新型监督体系,确立国家监察"监督再监督"定位,对此,有必要引入"公权合规计划"理论,以之为基础,进行理论与规范体系同步构建与推进。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监督职能 合规计划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 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制史学得到长足发展,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张晋藩先生治学之路中国法制史学发展一个缩影,他积极创新中国法制史学研究,强调古为今用,发挥法制史学治世功能,学术成果贯通法制通史、断代法史、部门法史、专题法史、比较法史、法律学术史诸多领域,而且坚持进取,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名副其实新中国法律史学主要开拓者奠基人。

  • 标签: 张晋藩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学 改革开放
  • 简介:明清史料中一些记载声称,打官司所需诉讼费用居高不下,但同时又有很多文献则显示,不少人到官府频频兴讼,乃至于官员们认为当地存在健讼之风。明清时期官员们将一些地方词讼繁多归咎于讼师、衙蠹挑唆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套路化的话语模式并不足以解释普遍真实情形。由于明清时期并不存在法定诉讼收费制度,百姓们打官司时面临着由种种司法陋规乃至完全非法勒索盘剥所构成“高昂”讼费现实威胁,但他们整体上作为绝非缺乏经济理性行动者,也发展出并分享着一些能将这种沉重经济负担降低自己勉可承受水平应对策略,例如,由多人分摊讼费,又或者将官司只打到一半而非走完全部司法程序。当时的人们并不都是将到官府告状视为绝对不敢踏足畏途,结果造成一些地方衙门讼案数量颇为可观。

  • 标签: 诉讼费用 陋规 健讼风气 讼师 诉讼策略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化、中国化现实化最突出理论成就。就理论特质而言,表现为人权本体、内部构造与实现形式进行创新,体现出建构性、回应性、主体性共同性特点。从演进过程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具有独特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实现之道上,应当通过起点提升、理念创新、整体推进、治理强化、共同塑造五大途径谋求人权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权 中国化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京津冀三地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当前相对孤立规范制成方式与管理机制模式使得京津冀地区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实际效果欠佳。因此,应摒弃当前“碎片化”治理模式,强调“府际协同”为三地应对气候变化必由之路。同时,回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先例,奠定法律气候变化治理中根本地位,以回应《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在京津冀协同立法机制初步建立背景下,借鉴以往三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范协动实践经验,适时开展“京津冀协同应对气候变化条例”制定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步拓展协同立法范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 标签: 京津冀 协同立法 应对气候变化 府际协同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 简介:家事诉讼不同于普通财产型诉讼,往往涉及到身份关系及社会公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慎重地审视家事案件处理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正义要求。为了维护家事审判中程序正义,在审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案件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平衡兼顾,而不能重实体、轻程序。鉴于此,从家事审判中程序权利保障、程序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特殊保护以及程序正义受损时可采取救济程序等方面入手,如何更好地维护家事案件中程序正义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改革建议。

  • 标签: 家事审判 程序正义 听审请求权 适时审判请求权 未成年人利益保护
  • 简介:随着互联网数据技术发展,数据共享现象日益普遍。数据共享重要数据利用方式,也是数据流通和数据产业发展重要基础。数据共享中个人信息仍然属于信息权利人权利,与个人信息收集、利用行为一样,数据共享也应当获得信息权利人授权。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在规定个人信息权利时,应当规定数据共享规则,数据共享规则设计应当妥当平衡数据流通与信息主体权利保护之间关系,具体设计数据共享规则时,应当在区分不同个人信息类型基础上,设计信息主体授权规则。

  • 标签: 数据共享 个人信息 民法典
  • 简介:美国1978《公务员制度改革法案》,确立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功绩制原则,分解了公务员人事管理权限,并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负责处理公务员申诉,确认他们受到公务员制度保护权利被侵害并提供救济。功绩制保护委员会在设置运行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同时也受到特别法律顾问办公室、联邦雇员会与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以及司法机关监督。该机构申诉处理程序具有规范、高效、可受监督特点,有利于对公务员权利充分保护,但同时可能存在对公务员过度保护,委员难以形成有效决策等方面的问题。美国公务员人事纠纷申诉机制改革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提供了借鉴意义。

  • 标签: 功绩制 公务员人事纠纷 申诉程序
  • 简介:环境利益与人身权、财产权一样,人类生存发展基本权益,环境危害行为定性应围绕环境利益展开。现行刑法关于环境犯罪规定,具有明显行政从属性,即以环境行政法规违反作为定罪前提,这种形式化定罪标准易偏离环境保护。相比之下,以环境利益为中心违法判断,能够兼顾刑法保护环境目的刑法体系内部统一。因此,以环境利益作为环境犯罪客体,重构环境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规制环境犯罪、保护环境合理选择。

  • 标签: 环境犯罪 犯罪构成 环境利益
  • 简介:既判力民事诉讼理论重要基石,既判力范围直接决定这既判力发生效力边际,既判力问题中核心问题。当前督促程序支付令是否具有既判力?既判力范围如何确定?我国相关法律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督促程序司法实务中运用。督促程序支付令是否具有既判力学理界素有肯定、否定及折中说之争议,依据相关理论司法实践,肯定支付令既判力向度,从既判力主观、客观时间范围角度进行论述,并反推有必要赋予支付令既判力意义。

  • 标签: 支付令 既判力 主观范围 客观范围 时间范围
  • 简介:暴力抗法袭警事件频发导致警察伤亡形势严峻,而实践中警察用枪行为也常面临合法性质疑。警察使用武器相关法规范亟待检讨,警察用枪行为面临着比例原则、最大保护原则之间两难抉择与双重制约,定位徘徊于正当防卫或依法履职阻却违法事由之间。警察法修订背景下,应以依法履职时紧迫威胁生命原则为前提,确立警察使用武器时情境化“判明”标准暨审查规则,同时完善强制力等级报告相关配套警务机制。

  • 标签: 警察 使用武器 判明标准 规范执法 警务机制
  • 简介:债权人通过诉讼及取得胜诉判决方式令连带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后者又不得不通过诉讼行使追偿权,由此就面临后诉(追偿诉)与前诉关系问题。在实践中,根据债权人处分并附以法院必要职权调整,前诉可能形成三诉讼主体结构,即保证人与债务人作为共同被告、保证人单独作为被告、保证人作为被告且债务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这三诉讼类型客体(诉讼标的)构成有所区别,所形成债权人胜诉判决追偿诉也产生不同效力。概言之,类型一中前诉判决追偿诉不会产生消极既判力,但可能发生积极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类型二中产生特有的“预决效”;类型三中产生理论上“参加效”。由此,可通过诉讼与实体结合方法论促进判决效力研究深入化与体系化。

  • 标签: 连带责任保证 追偿权 既判力 预决效 参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