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罚目的刑罚论核心问题。在评析传统理论基础上,提出新刑罚目的论——“统说”,即“坚持个中心兼顾两个基本点”。刑罚目的应坚持以间接预防为中心,兼顾报应与特殊预防要求,在间接预防基础上实现报应与特殊预防有机统。“统说”为我国刑事政策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进步论证了我国刑事政策调整战略步骤。

  • 标签: 刑罚目的 间接一般预防 报应 特殊预防 刑事政策
  • 简介:以作为法律三大价值秩序、正义与自由为视角,本文对预防论价值作全面的剖析。作为认为,预防论注重对社会秩序保护,人以就社会循序保护对刑罚需要提供具体而我标准,因此,以预防作为刑事立法与司法指南,往往不可避免地具有相当随意性预防论对秩序强调与正义相冲突,在充分肯定预防之于保护社会循序价值同时,必须对其所潜在忽视正义危险有清楚认识;预防论对循序强调隐含

  • 标签: 一般预防 价值分析 社会秩序 正义 犯罪预防
  • 简介:现代意义上刑事政策刑法化基本涵义有刑事政策内容或者精神刑法化,即刑事政策基本内容或者精神体现在刑法中,刑法整体或者部分体现或反映了某项刑事政策内容或者精神;某项具体刑事政策被条文化、规范化,成为刑法内容部分。刑事政策刑法化需要具备条件:只有与犯罪和刑罚设置以及定罪量刑相关刑事政策才能刑法化;只有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刑事政策才能刑法化;只有长期、稳定刑事政策才能刑法化。在刑事政策刑法化形式上,基本刑事政策应当法典化,具体刑事政策应当司法化。

  • 标签: 刑事政策刑法化 刑事政策司法化 基本刑事政策 具体刑事政策
  • 简介:缓刑制度项具体运用刑罚制度,刑罚裁量及执行制度基本内容之,它是伴随着近代刑事实证学派兴起和刑罚改革运动展开而在世界各国刑法典中得以确立刑罚种类和刑罚适用方法不断进化结果,也是在刑罚经济性、节俭性思想支配下,为尽可能减少短期自由刑对犯罪人所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而普遍采取项措施,它在预防犯罪、矫正罪犯、实现刑罚个别化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刑罚裁量 缓刑制度 刑事 短期自由刑 实证学派 刑罚改革
  • 简介:由没收财产刑体系地位与适用对象可以看出,没收财产刑我国刑罚体系中最重附加刑。但如果从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来看,没收财产刑如果作为种剥夺部分财产刑罚,在已经有罚金刑规定情况,没有存在必要;作为对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犯罪适用判处没收财产,难于看出其特殊性质;作为判处死刑、无期徒刑附加刑,违反刑法基本目的,其存在具有超刑事责任范围任意处置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基本精神倾向。因此,笔者认为,没收财产刑应予废止。

  • 标签: 没收财产刑 判处 附加刑 罪刑法定原则 废止 危害国家安全罪
  • 简介:累犯刑法中重要刑罚运用制度,虽然对于累犯概念还存在诸多争议,但这种争议并没有影响到刑法教义学与司法实践具体展开。依刑法规定可以直接对累犯成立条件进行解读,能够直接判定是否符合刑法规范要求,但也因此忽略了刑法规范中基本语法和基本结构在累犯上具体应用,从而使得对累犯结构和本质理解过于表面化。从结构上来说,累犯组成要素两个故意犯罪罪刑体系,其中前判决认定罪刑体系已经在事实上得以实现,而再犯罪罪刑体系需要从刑事司法运行过程来展开,前判决所确定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执行结束与再犯罪行为发生时间间隔形成了两个结构要素之间联系。从刑事司法运行过程角度对再犯罪及其评价展开,会发现累犯成立条件并不能够完全契舍累犯结构要求,可以在两个阶段对累犯进行判定,亦即在性质认定和刑罚判定之后界定。

  • 标签: 一般累犯 结构 条件 完善进路
  • 简介:《侵权责任法》第69条关于高度危险责任规定,在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规定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危险责任,而是主要适用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作为条款,第69条必须在无其他特别规定前提下才能被适用。法官在适用这种规定时,不仅应考量高度危险作业损害严重性、难控制性和异常性,而且须考虑高度危险作业社会价值。受害人故意、不可抗力及受害人自担风险,在具体情况下可成为高度危险责任条款适用中免责事由。另外,高度危险责任条款适用可与过错责任发生竞合。

  • 标签: 高度危险责任 一般条款 高度危险物 免责事由
  • 简介:拆封合同体现了知识产权法与合同法双重争议,同时又涉及到了市场自由竞争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大问题。承认拆封合同效力在更大程度上种宏观上价值判断与利益取舍。使用拆封合同进行软件销售计算机业合理商业惯例,无害于自由竞争与消费者根本利益,并且当事人合意可以得到认定,因此应认可拆封合同效力。软件标价陈列应认定为拆封合同要约,但以退还请求权赋予为前提;按键点选以表示同意行为应认定为拆封合同承诺。

  • 标签: 软件交易 拆封合同 合法性 承诺 退还请求权
  • 简介:累犯刑种条件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为前判刑罚与再犯罪刑罚种类要求,刑法规范均要求为“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才能成立累犯。将待决定对象作为成立条件来予以运用本身就会导致不确定性,而且还要对符合累犯条件再犯罪刑罚从重处理,又形成了逻辑上悖论。用刑种条件作为标准也与现行刑法规定之间存在不协调之处。

  • 标签: 一般累犯 成立条件 刑种条件 执行要求 具体适用
  • 简介:人格权作为抽象概念发挥了弥补具体人格权制度不足作用,成为保护新兴人格利益强有力工具,但也因其概念太过抽象、内涵不确定而备受质疑。人格权适用对行为人自由造成了阻碍,法官自由裁量随意性也让其作用大打折扣。类型化方法摆脱人格权抽象困境良方,类型化对划定人格权界限范围,衡平权益保护和行为自由起到积极作用。以司法案例为基础,在考虑排除具体人格权、以行为导向为主、以客体导向为辅及道德和习惯等非正式规范等因素后,可将侵犯人格权行为归纳为对生命周期仪式破坏行为、欺诈性抚养、严重侮辱他人行为、非法剥夺人身自由行为、侵犯他人信用行为等五个类型。

  • 标签: 一般人格权 类型化 其他人格利益
  • 简介:《侵权责任法》如何规定侵权行为条款,极为重要问题。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对此曾经做了不同规定,至次审议稿提出了个较为独特文本,即第2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个与众不同侵权行为条款,实际上采纳最新侵权行为条款立法模式,但存在些缺点。在作出改进后,可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侵权责任法核心条款,起到统帅全文作用。

  • 标签: 侵权责任法 侵权行为一般条款 立法模式 比较研究
  • 简介:是否确立“人格权”我国人格权法起草中关键问题。然而,在正反两方激烈论争背后,潜藏“客观主义权利观”和“财产性人格”观念共识,这使得“人格权”在权利内涵上无法证立,在概念外延上又与“人格权”发生重合。共识困境发掘和观念转型探索需要以“人权伦理”和“行为导向”为基础重塑“人格权”,其不但充分论证了“人格权”权利属性,而且妥当处理了人格权、具体人格权和人格权逻辑关系,进而消除了我国人格权立法中理论窒碍。

  • 标签: 客观主义权利观 财产性人格 人身性人格 一般人格权 原则权利
  • 简介:福建省惠安县人民法院高清江、连晓芳认为:司法实践中有人认为:对刑法意义容留卖淫罪中“卖淫”不能作扩张解释。“卖淫”应是种以财物为媒介发生性交行为,不包含色情服务行为。但公安部2001年1月28日《关于对同性之间以钱财为媒介性行为定性处理问题批复》中,明确口淫、手淫、鸡奸等行为属于卖淫嫖娼行为。按此界定解释,卖淫并不是特指性交,

  • 标签: 卖淫行为 服务行为 色情 卖淫嫖娼行为 人民法院 扩张解释
  • 简介:当前国际投资法律制度领域面临最重大挑战之如何在促进外国投资与保护社会和环境两大原则之间寻求平衡。越来越多代国际投资协议开始引入"例外"条款以帮助实现这目标。通过对"例外规则"在新代投资协定中引入原因、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推想,该举措将鼓励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机构更多考虑国家对于公共利益进行保护权利和义务,以缓解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国际投资协定和仲裁不正当束缚东道国监管权担忧。

  • 标签: 一般例外规则 新一代国际投资协定 多元价值协调
  • 简介:行为法学作为门新独立法学理论与方法论模式,它与传统法学在方法上异同表现在五个方面行为法学具有特殊性、实证笥、动态性、兼容性、历史性、综合性等特征。还应遵循运动原则、行为原则、需要原则、效益原则。

  • 标签: 行为法学方法 特殊性 实证性 运动原则 行为原则
  • 简介:传统理论主张行为能力欠缺者不能充任公司发起人,个普遍误解.无论从民法视野,还是从法解释、比较法、立法背景等角度分析,都不能简单地否定行为能力欠缺者公司发起人资格.我国应明确规定行为能力欠缺者可以自己名义设立公司,并应吸收德国法院判例经验对行为能力欠缺者设立公司活动予以适当规制.在商法领域,应当树立"行为自治"理念,由商事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对商业风险自主进行识别、判断,并自负其责,法律只需为这判断过程构建辅助机制.

  • 标签: 行为能力 发起人资格 欠缺 法解释学 套路 公司发起人
  • 简介:法具有性,它通过普遍性地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而对人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法性,主要体现为意志性,对象性和适用性。法性原则不仅对法治整体而且对法治各组成部分,都发挥着良性促进作用,法治重要支撑点。在法治建设中,我们应通过保障公民自由,界分立法权限,强化立法论证,激活立法监督和维护法制统等措施,坚守法性原则之底线。

  • 标签: 法的一般性 法治 法律原则
  • 简介: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行政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有些行政规范性文件存在严重不合理、甚至违法情况.现行各种监督制度由于存在内在逻辑上缺陷,基本上不能发挥监督作用.我们需要以加强事前监督为重点,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为保障,重构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审查制度.

  • 标签: 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 行政管理 中国 行政复议 司法审查制度 监督审查制度
  • 简介:侵权法中惩罚性赔偿严格限定在产品责任情形,存在适用范围过窄问题。根据威慑理论、故意侵权、民刑互动理论以及社会良性发展现实需求,惩罚性赔偿在侵权法中应当扩张为适用。在符合传统补偿性赔偿构成要件前提下,惩罚性赔偿还有另外两项特殊要件,即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加重要件以及责任范围因果关系上减轻要件。为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功效,侵权法中应当建立惩罚性赔偿条款,并明确其构成要件,以增强该制度实践操作性。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一般适用 特殊要件
  • 简介:人格权和侵权法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在条款式侵权法模式下,承认人格权保护人格利益需求会大大降低。但由于传统法中侵权责任成立,以损害发生为前提,以损害赔偿为唯后果,这导致仅通过条款式侵权法条款不足以预防侵害行为发生,正因为如此,瑞士民法典承认了人格权。德国侵权法三个小条款结构方面推动了人格权承认,但另方面又阻碍着人格权融入到民法整体框架中。从立法技术角度来看,人格权发展侵权法对人格利益保护不足产物。

  • 标签: 一般人格权 侵权法 结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