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精准分能为疾病的流行学调查、病因研究、并发症防治及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按照现行的糖尿方案,糖尿分为1糖尿、2糖尿、特殊类型糖尿及妊娠期糖尿。随着科技与研究手段的进步以及对糖尿认识的不断加深,糖尿在传统分基础上出现了分越来越细的倾向,使用的指标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官方机构与民间学术团体对糖尿的分进展做一回顾,并就糖尿精准分的困惑与未来方向提出看法。

  • 标签: 糖尿病,1型 糖尿病,2型 分型
  • 简介:摘要胰源性糖尿也被称为3C糖尿,系世界卫生组织糖尿中特殊类型糖尿的第3个;流行学资料显示,此亚型糖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1糖尿,即临床工作中其患病率被明显低估,误诊漏诊时常发生;此外,此类糖尿轻重程度变异大,更易发生重度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而治疗中胰酶和脂溶性维生素补充等必要的治疗措施常常被忽视;为此2020年美国糖尿学会(ADA)指南中新增关于此糖尿亚型的章节。本文讨论此糖尿亚型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要点,以及除了 3C糖尿本身,1和2糖尿病程中也存在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问题;提示临床工作中需进一步关注3C糖尿,以及糖尿病程中发生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问题。

  • 标签: 糖尿病 分型 糖尿病,3C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前期(IGT)与2糖尿(T2DM)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9月的165例接受PCI治疗患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54例)、IGT组(52例)、非糖尿(NDM)组(59例)。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在PCI术后5年之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梗、非致死性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结果术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72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15例死于心源性死亡,11例因心力衰竭入院,5例为非致死性卒中,41例为非致死性再梗。72例发生MACE的患者中,NDM组17例,IGT组30例,T2DM组25例,IGT组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例非致死性再梗患者中,NDM组10例,IGT组19例,T2DM组12例,IGT组高于NDM组及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T会增加PCI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导致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前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1糖尿是一种因多种因素致胰岛β细胞破坏,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和高血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糖尿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且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步上升。目前公认的病因为在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由T细胞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β自身免疫破坏过程历时数月到数年,期间患者没有症状及高血糖,但相关自身抗体可以阳性,当胰岛β细胞破坏到一定程度时,糖尿症状出现。该文将从基因、肠道病毒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简要阐述其和1糖尿易感性的关系,进而为探寻1糖尿未来可能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1型糖尿病 环境因素 基因
  • 简介:摘要脂肪萎缩糖尿是一类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所致的特殊类型糖尿,本文中报道了一例脂肪萎缩糖尿女性患者,于青春期以高血糖伴酮症、胰腺炎起,起时空腹C肽低,诊断为特发1糖尿后,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月经紊乱,全身体脂比例降低,部分脂肪萎缩以及皮肤黑棘皮样改变,辅助检查显示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异常,空腹与餐后C肽明显增高,重度脂肪肝及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且其父亲亦存在部分脂肪萎缩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经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及其父亲均存在LMNA Lys486Glu突变,由于该患者起方式较为特殊,其脂肪萎缩范围较同型患者更广,且存在LAMN基因新的氨基酸改变,提示可能为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糖尿2这一新的亚型。

  • 标签: 糖尿病,脂肪萎缩型 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2型 胰岛素抵抗 LAMN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前期患者进展为2糖尿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普通查体并接受为期12个月随访调查的糖尿前期患者192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糖尿分为糖尿组和对照组,随访期间58例进展为糖尿,纳入糖尿组,余下134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log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组年龄≥60岁、有糖尿家族史、高TC、高TG、低HDL-C、肥胖、腰臀比偏高、摄入过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膳食结构合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糖尿家族史、高TC、高TG、低HDL-C、肥胖、摄入过量是糖尿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的危险因素,中强度体力活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糖尿前期患者进展为2糖尿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有糖尿家族史、高TG、肥胖、摄入过量,中强度体力活动则利于降低其进展为2糖尿的风险,因此对此类患者可通过降脂、控制体质量,减少摄入,就诊不合理膳食,适度参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可降低进展为2糖尿的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2糖尿(T2DM)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近年的临床实践显示,一些T2DM患者在采取某些干预措施后可停用降糖药而血糖仍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目前多数学者用“缓解”来描述T2DM患者这种代谢持续改善至接近正常的状态。该文对T2DM缓解的概念和判断标准、实现T2DM缓解的策略、T2DM缓解的影响和预测因素进行介绍,并阐述诱导T2DM缓解的可能机制。T2DM缓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使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免于药物治疗,而且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针对缓解机制的研究还有望衍生出新的干预靶点,但该领域仍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对已经缓解的T2DM患者仍不能放松管理,需要定期复查,如患者血糖超过控制标准应按照指南及时启动相应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2型 缓解 逆转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糖尿(T2DM)十分常见,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大量流行学研究结果显示NAFLD显著增加T2DM发病风险,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肝脏是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调节器官,在维持机体血糖和血脂稳态上发挥关键作用。该文系统阐述了NAFLD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尤其介绍了肝脏糖代谢异常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NAFLD肝脏通过产生大量的17羟孕酮,增加去泛素化酶USP14基因表达促进糖异生过程,增加肝糖输出,升高血糖。通过改善脂肪肝可有效减少糖尿的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糖尿具有高度异质性,需要精细诊断分,以实现精准治疗。如何建立糖尿的规范化病因分诊断流程,有序地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从而正确分诊断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共识基于我国临床实践,结合专家意见及国内外最新指南,旨在规范糖尿诊断流程,早期识别病因明确的糖尿患者,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本共识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的分建议、糖尿的分诊断依据及要点、不同类型糖尿的临床特征和糖尿诊断流程等。

  • 标签: 糖尿病 病因 分型 精准医学 自身免疫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由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糖尿称为3c糖尿,又称胰源性糖尿,主要由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引起,其流行学特征和病理机制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具有临床相关性。与1和2糖尿相比,3c糖尿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分析3c糖尿的流行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进展,以及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深入理解其病因和病理机制,有助于3c糖尿的鉴别和早预防、早治疗。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胰腺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糖尿病,3c型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和临床医生对2糖尿的治疗大多着眼于控制高血糖,而极少关注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促进2糖尿的缓解和逆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致力于逆转糖尿可行性及其机制的研究。逆转糖尿可以通过四大举措得以实现,包括预防糖尿前期向糖尿的转化、基于减重的策略、基于短期强化治疗策略以及基于代谢手术的策略。这些措施均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或逆转本的发生、发展,这对糖尿等慢性疾病管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糖尿的合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逆转 生活方式干预 抗糖尿病药物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血尿酸与糖尿前期、新检出2糖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上海市“高峰计划”松江人群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根据基线FPG、糖化血红蛋白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糖尿前期组、新检出2糖尿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血尿酸水平对糖尿前期和新检出2糖尿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尿酸水平与新检出2糖尿糖尿前期之间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0 375名,年龄(55.36±11.52)岁,女性占60.2%(18 299名)。基线调查发现糖尿前期患病率为38.6%(11 739名),新检出2糖尿检出率为6.6%(1 992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中,血尿酸浓度每增加10 µmol/L,患糖尿前期、2糖尿的风险分别增加2.4%(OR=1.024,95%CI:1.018~1.030)、1.5%(OR=1.015,95%CI:1.005~1.025);在男性中,血尿酸浓度每增加10 µmol/L,患糖尿前期、2糖尿的风险分别减少0.8%(OR=0.992,95%CI:0.987~0.998)和5.0%(OR=0.950,95%CI:0.939~0.960);RCS函数显示,女性血尿酸水平与新检出2糖尿关联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7),但与糖尿前期不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670),男性血尿酸水平与糖尿前期、新检出2糖尿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新检出2糖尿P<0.001;糖尿前期P=0.040)。结论在女性中,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成年女性糖尿前期、新检出2糖尿患病风险增加,在男性中,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成年男性新检出2糖尿患病风险降低,男性血尿酸水平与糖尿前期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尿酸 糖尿病,2型 糖尿病前期 限制性立方样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生糖尿视网膜病变(PDR)合并增生糖尿虹膜病变(PDI)对侧眼糖尿虹膜病变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接受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PDR合并PDI患者36例7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34只眼,女性19例38只眼;平均年龄(62.3±4.7)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FA联合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根据PDI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虹膜红变(RI)组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组,分别为28、8例。与NVG组比较,RI组患眼BCVA更优,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3、10.619,P=0.000、0.011)。对比观察两组对侧眼PDI发生率和双眼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IFA检查结果显示,RI组患眼瞳孔缘虹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性芽状或斑片状强荧光;NVG组患眼瞳孔缘和虹膜中部可见新生血管性团状强荧光。RI组对侧眼中,PDI (RI期)6只眼(21.4%,6/28),非PDI (NPDI)21只眼(75.0%,21/28),无糖尿虹膜病变1只眼(1/28,3.6%)。NVG组对侧眼中,PDI5只眼(62.5%,5/8),其中RI期4只眼,NVG期1只眼(12.5%,1/8);NPDI 3只眼。NPDI者IFA影像表现为瞳孔缘虹膜自身局部小血管点状荧光。RI组对侧眼PDI发生率小于N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FFA检查发现,RI组患眼、对侧眼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分别为9 (32.1%,9/28)、8 (28.6%,8/28)只眼;NVG组患眼、对侧眼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均为6只眼(75.0%,6/8)。两组患眼、对侧眼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40)。结论PDR合并PDI者,RI者对侧眼PDI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均较NVI者低。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虹膜疾病 视盘新生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T2DM)糖尿肾病(DKD)合并非糖尿肾病(NDK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确诊为T2DM DKD的患者共363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DKD合并NDKD(MIX组,n=142)及单纯DKD(DKD组,n=221)。记录基线资料(糖尿病程、视网膜病变病史等),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等生化指标。计算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终点事件定义为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GFR较基线下降40%或死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 DKD患者合并NDKD的相关因素,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肾脏预后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MIX组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63例患者肾活检时平均年龄(50.0±9.9)岁,其中男性233例(64.2%)。MIX组与DKD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程≤5年[比值比(OR)2.136,95%可信区间(CI):1.315~3.471,P<0.01]、eGFR较高(OR:1.999,95%CI:1.246~3.209,P<0.01)及不合并贫血(OR:2.596,95%CI:1.614~4.175,P<0.01)与T2DM DKD患者合并NDKD独立相关。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与MIX组性别、基线年龄、糖尿病程、肾功能一致的DKD组作为对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²=1.138,P=0.286),且合并视网膜病变[风险比(HR):2.162,95%CI:1.056~4.428,P=0.035]及尿蛋白定量≥3.5 g/24 h(HR:2.387,95%CI:1.018~5.552,P=0.045)是MIX组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 DKD患者糖尿病程较短、eGFR较高、不合并贫血提示更可能合并NDKD。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预后 活组织检查, 针吸 非糖尿病肾病
  • 作者: 柒春芳 陈祖姣 王文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是迫切需要关注的慢性流行。早期DKD损伤机制和治疗靶点的研究已由以肾小球损伤为中心转移到"糖尿肾小管(diabetic tubulopathy,DT)"研究。本文就DT的概念及其在DKD启动、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靶点进行归纳,以期为早期DK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 糖尿病肾小管病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摘要传统观念认为,2糖尿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患病就无法治愈。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观念受到挑战,逆转糖尿已曙光初现。2糖尿逆转的策略包括防患于未然、减重、强化降糖、代谢手术以及胰腺或胰岛移植五个方面。逆转的机制主要是恢复个人脂肪阈值、解除糖脂毒性或改善肠道激素和肠道菌群,使得去分化的胰岛素β细胞重新具备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达成2糖尿逆转的几率取决于年龄、性别、病程、血糖、体重等多种因素。针对适宜的人群,采取最有效的举措,是成功逆转2糖尿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2型 逆转 减重 糖尿病强化治疗 代谢手术 胰腺或胰岛移植
  • 简介:摘要近十年国内外1糖尿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诊疗新方法和血糖监测等新技术不断问世,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持续丰富。中华医学会糖尿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共同组织专家对2012版《中国1糖尿诊治指南》修订更新,形成了《中国1糖尿诊治指南(2021版)》。本指南共20章,内容涵盖中国1糖尿流行学、诊断与分、血糖监测、教育与管理、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胰腺与胰岛移植、低血糖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特殊时期临床管理、社会心理问题及对策、预测与预防等。本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行业水平提高和进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结局。

  • 标签: 糖尿病,1型 指南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