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蒋子涵 张上珠 李晓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国际医疗部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1例结缔组织病相关肠梗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提醒全科医生重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对于假性肠梗阻患者,把握整体治疗原则、及时用药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肠梗阻 结缔组织病
  • 作者: 蒋子涵 张上珠 李晓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国际医疗部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1例结缔组织病相关肠梗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提醒全科医生重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对于假性肠梗阻患者,把握整体治疗原则、及时用药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肠梗阻 结缔组织病
  • 简介:摘要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早症状,发病率较高。由于缺乏客观量化的诊断金标准,SCD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评估,容易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本文就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在SCD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目前多模态MRI证实了SCD存在“SCD-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动态进展的趋势,为SCD的早期诊断、认知下降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后方面提供更多的评估信息。

  • 标签: 主观认知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影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50年来男性精液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设计/研究方法通过检索Cumulated Index Medicus and Current List(1930—1965年)和MEDLINE Silver Platter database(1966—1991年8月),纳入无不育病史男性的精液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纳入1938—1991年间发表的61篇文献中共14 947名男性。主要观察指标平均精子密度和平均精液量。结果经过人数加权的数据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精子总数从1940年的113×106/ml显著下降至1990年的66×106/ml(P<0.000 1),精液量从3.40 ml下降至2.75 ml(P=0.027),这表明精子生成的下降比精子密度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男性的精液质量在过去50年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由于男性生育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精子数量相关,因此这也反映出男性生育力的总体下降。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上述改变伴随着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如睾丸癌、隐睾和尿道下裂发病率的增加。这也提示各种严重损害男性性腺功能的因素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硅油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玻璃体腔填充物一直被广泛使用,但少数患者在硅油填充期间或硅油取出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的、不可逆的视力下降,影像检查或功能检查均未显示出特征性改变,且检查所见病变程度与视力下降程度不符。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到该并发症的视网膜结构变化,如OCT可见内层视网膜变薄、内核层微小囊样水肿,并提出了硅油相关不明原因视力下降的病理机制的假说,如Müller细胞空间缓冲机制减弱、视网膜光损伤、硅油填充时间长、硅油填充期间眼压升高、术中视网膜缺血等。但该并发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明确,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探究其发病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78-283)

  • 标签: 硅油 硅油填充术 视力下降
  • 简介:摘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ed ovarian reserve,DOR)损害女性身心健康。因伦理原因,难以对人体卵巢组织进行研究,构建DOR动物模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构造DOR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病理生理及探索治疗措施。目前构建小鼠DOR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使用药物(化疗药物、干扰代谢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等)、射线照射、基因工程、环境毒物损伤等,这些造模方法各具特点,其中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是建立DOR小鼠模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周期快、效果确切、易重复、卵巢损伤程度可控的优点。本文对DOR小鼠常用建模方法的原理及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模型 动物 小鼠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重大慢性疾病领域中尚无法治愈的疾病。主观认知下降(SCD)是AD的临床危险因素,对SCD人群进行规范化筛查以及干预是AD早期防治的重要关口。根据Lancet Neurology在线发表的《主观认知下降特征》临床标准,我们全面地整理了SCD的概念、最新标准和AD临床前期SCD研究结果,为开展临床诊断与研究SCD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 标签: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记 临床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前主观认知下降(SCD)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92例,性别不限,年龄65~90岁,体重50~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1 d时MMSE评分>23分、MoCA评分>26分。术前1 d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量表评估患者SCD发生情况。脊椎-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取脑脊液(CSF),采用ELISA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40(Aβ40)、Aβ42、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浓度。于PACU期间和术后1~7 d(或出院前),采用意识错乱评估量表评估POD发生情况。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POD组和非POD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05例患者,其中53例发生POD,POD发生率为2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SCD、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是老年患者POD的危险因素,CSF中Aβ42浓度、Aβ40/p-tau、Aβ40/t-tau、Aβ42/p-tau、Aβ42/t-tau升高是老年患者POD的保护因素(P<0.05)。在加入年龄、性别、体重、受教育年限、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痴呆家族史、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术前1 d时MMSE评分和MoCA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等混杂因素校正后,SCD、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仍是老年患者POD的危险因素,CSF Aβ42浓度、Aβ40/p-tau、Aβ40/t-tau、Aβ42/p-tau、Aβ42/t-tau升高仍是老年患者PO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SCD是老年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认知障碍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听力下降虽然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但在临床中较少引起重视。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会导致听力下降,且糖尿病所致听力下降多为双耳进行性轻至中度感觉神经性聋,其主要与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线粒体损伤有关,可以通过高频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早期发现,经过饮食调节并使用改善内耳循环和营养神经等药物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听力下降情况。该文对糖尿病与听力下降之间的关系及糖尿病所致听力下降的防治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重视。

  • 标签: 糖尿病 听力下降 并发症 感觉神经性聋
  • 作者: 孙鹿希 朱以诚 吴婵媛 芮曦 林国乐 李海龙 吴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男,78岁,因发热伴双下肢乏力、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病程中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认知障碍及意识障碍快速进展,继发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粪便潜血阴性,血癌胚抗原阴性,抗核抗体阳性,PET-CT提示乙状结肠代谢增高灶,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后部扣带回代谢减低,结肠镜活检明确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考虑乙状结肠癌继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经神经科、消化内科、基本外科、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临床营养科等多科协作,完成全麻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及围术期并发症诊治,患者最终神志明显改善,体温、氧合恢复正常。

  • 标签: 认知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 乙状结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成人单侧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前庭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记录疗效,并随访3个月以上。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伴发症状(耳鸣、耳闷、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发病诱因、基础疾病、前庭功能(双温试验)、耳蜗电图、内耳MRI钆造影及甲状腺功能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55例患者中痊愈76例(49.0%),显效1例(0.6%),有效19例(12.3%),无效59例(38.1%),总有效率为61.9%。其中有24例(15.5%)患者在随访中出现了听力波动,1例(0.6%)进展成梅尼埃病。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庭功能、耳蜗电图、内耳MRI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耳闷、前庭功能、耳蜗电图、内耳MRI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两种分析均表明耳鸣、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发病诱因、基础疾病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其中旋转性头晕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高发。病程≤1周的患者耳聋程度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病程≤1周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率与>1~≤2周和>2~≤4周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但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听力预后无明显相关性(χ2=0.009,P=0.923)。结论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与耳鸣、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诱因、基础疾病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学异常无相关性;发病1周内就诊,耳聋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是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前庭双温试验、耳蜗电图异常及内耳MRI钆造影内淋巴积水是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听觉丧失 突发性 低频 预后
  • 简介:摘要主观认知下降(SCD)是一种个体自我感受认知功能较先前下降,但无客观神经心理异常证据的状态。众多证据表明,SCD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谱中最早的症状。同时,SCD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如何识别AD进展型的SCD患者以便实现AD超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综述从定义标准、认知进展因素、标志物研究现状、当前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多方面陈述SCD相关内容。

  • 标签: 主观认知下降 认知功能障碍 影像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农村老年人认知现状,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3~9月对5 765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采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questionnaire,SCD-Q9),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言语流畅性测试(verbal fluency test,VFT)、中文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Chinese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CAVLT)、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 test,D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筛查出SCD患者2 654人(SCD组),认知功能正常者1 008人(NC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评定其社会心理状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与NC组比较,SCD组延迟再认[(8.25±2.51)分,(12.38±2.53)分],逆向数字广度[(2.63±1.37)分,(3.69±1.45)分],社会支持得分[(69.81±8.71)分,(64.40±9.44)分],GDS-15得分[(2.27±2.63)分,(1.31±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E得分[(21.62±5.73)分,(21.47±5.84)分],言语流畅性得分[(27.80±7.35分,(28.25±7.56)分],ADL得分[(20.70±1.35)分,(20.77±1.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NC组比较,SCD组饮食结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脑血管、糖尿病、癫痫、冠心病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CD主要受年龄(β=0.06,OR=2.29,95%CI =1.09~4.85)、抑郁情绪(β=-0.01,OR=2.96,95%CI =0.68~4.94)、高血压( β=-0.17,OR=1.89,95%CI=1.11~2.15)、低水平社会支持(β=2.07,OR=1.49,95%CI=1.32~2.12)的影响(均P<0.05)。结论SCD患者延迟再认、逆向数字广度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其余客观认知功能基本正常,高龄、低社会支持水平、抑郁情绪、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是SC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农村老年人 主观认知下降 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影像学病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诊断为病理性近视合并视力下降110例138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彩色眼底照相判断漆裂纹,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SD-OCT评估黄斑区视网膜劈裂(MRS)、黄斑萎缩、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并分析病理性近视合并视力下降的不同眼底病变比例和年龄分布。结果在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影像学病因中,近视性CNV(MCNV)患者占63.0%(87/138),比例最高;其次为漆裂纹患者,占38.4%(53/138),MRS和黄斑萎缩分别占34.8%(48/138)和31.9%(44/138),黄斑前膜占30.4%(42/138),黄斑板层裂孔占10.1%(14/138),黄斑全层裂孔占13.8%(19/138),PIC占2.2%(3/138)。MCNV患者平均年龄(53.00±1.51)岁;漆裂纹患者平均年龄(53.00±1.77)岁;MRS、黄斑萎缩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8.00±1.64)岁和(57.00±1.76)岁;黄斑前膜患者平均年龄为(59.00±1.48)岁;黄斑板层孔、黄斑全层裂孔伴视网膜脱离(RD)和黄斑全层裂孔不伴RD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1.00±3.90)、(59.00±3.39)和(67.00±0.50)岁;PIC患者平均年龄为(31.00±8.50)岁,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斑区结构的明显异常改变,以MCNV最常见。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病理性近视 病因 影像学
  • 简介:摘要1例1岁5个月女婴在卵黄囊瘤切除术后接受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和博来霉素方案化疗(顺铂8.5 mg静脉滴注、第1~5天,依托泊苷42 mg静脉滴注、第1~5天,博来霉素6 U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结束2周后,患儿出现听力下降,听力阈值检测示左耳32 dB、右耳45 dB。追问家族史得知患儿母系家族中有2位女性为后天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筛查结果显示患儿为线粒体12SrRNA基因m.1555A>G均质突变型携带者,判断患儿的听力下降与其携带耳聋易感基因及顺铂的耳毒性有关。

  • 标签: 顺铂 耳毒性 药物基因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患者内在能力下降的情况,并探讨内在能力下降对患者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的影响。方法纳入在浙江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311例,采集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资料及内在能力资料,包括认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运动(Tinetti-平衡量表和4 m试验)、活力(握力和微型营养评估简表)、感知(自评视力或听力下降)和社会心理(老年人抑郁量表),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院基线内在能力与1年内跌倒和再入院的关系。结果311例老年住院患者存在内在能力下降282例(90.7%)。随访1年有38例老年患者(12.2%)发生跌倒、69例老年患者(22.2%)再次入院。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共病、多重用药、害怕跌倒、跌倒史以及辅具使用等混杂因素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患者1年内跌倒的危险因素(OR=3.515,95%CI:1.089~11.346,P=0.036);步速减慢是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OR=2.426,95%CI:1.181~4.983,P=0.016)。结论运动能力下降和老年患者1年内跌倒及再入院密切相关,应重视老年患者运动能力的评估和干预。

  • 标签: 内在能力 意外跌倒 再入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的步速和认知功能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7月北京医院的1 8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表(MMSE)对其进行调查,采用3 m步速测定法评估步速。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问卷1 800份,有效问卷1 771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39%。9.82%(174/1 771)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步速下降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860,95%CI:1.217~2.843);此外,年龄、视力障碍、文化程度、是否规律锻炼身体是老年住院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步速下降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医护人员应注重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步速,早期识别步速变化并给予干预,帮助老年住院患者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较好的认知功能。

  • 标签: 老年人 步速 认知功能障碍 住院患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