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合同法律审核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通过制定检索词及检索策略,与法务人员访谈,分析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合同法律审核工作。结果总结现行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合同法律审核工作的普遍经验,包括划分校内审核权限、规范签约主体、明确管理红线等;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法律专业性不足、合同文本法律风险凸显、合同审核系统缺乏、专利申报和技术转化率低、合作方履约能力不确定等。结论建议普通高等学校提高人员法律专业水平、推行合同范本、建立合同审核系统、加强专利申报和技术转化的法律保护、关注合作方基本情况等,以加强科研合同的法律审核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

  • 标签: 普通高等学校 科研合同 法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现状,分析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5—8月,选取6所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448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情绪劳动量表(Emotional Labor Scale,ELS)、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48名急诊科护士ELS总均分为(3.94±0.75)分,UWES总均分为(3.43±0.69)分。不同性别、职务的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8、-4.553;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ELS中的表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维度与UWES的各维度呈负相关(r值为-0.108~-0.330,P<0.05),ELS中的深层表达维度与UWES的各维度呈正相关(r值为0.220~0.256,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深层表达对工作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表层扮演对工作投入有负向预测作用,两者共解释工作投入总变异的17.9%。结论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需重视护士情绪劳动状况,通过改善情绪劳动状态,可提升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士 急诊室,医院 情绪劳动 工作投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绪劳动在ICU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作用,为减轻ICU护士工作倦怠、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6—7月选取南昌市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27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情绪劳动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情绪劳动在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发放问卷276份,有效问卷249份。249名ICU护士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5±0.45)分,职业价值观条目均分为(3.63±0.41)分,工作倦怠3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情感耗竭(2.77±1.07)分、去人格化(1.54±1.26)分、个人成就感(3.78±1.16)分。结构方程拟合指数χ2/df=1.155,拟合优度指数(GFI)=0.976,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4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27。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情绪劳动均对其工作倦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职业价值观还以其情绪劳动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工作倦怠。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从个体自身因素层面通过提升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水平、优化其情绪劳动策略选择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情绪劳动 职业价值观 工作倦怠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巴林特小组法干预效果,为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7至12月,将78名心内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培训及为期8周的巴林特小组法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情绪劳动问卷》(ELS)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心内科护士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士年龄(26.3±2.7)岁,本科13人、专科26人;对照组护士年龄(25.8±2.1)岁,本科14人、专科25人。观察组护士干预后ELS中表层扮演评分低于对照组,深层扮演和情绪表达要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干预后MBI中情感枯竭和去人性化倾向评分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消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法能够改善心内科护士的情绪劳动,缓解其职业倦怠水平。

  • 标签: 护士 巴林特小组 心脏病学 情绪劳动 职业倦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广州市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职业卫生监管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以《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和广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汇总上报数据为资料来源,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11个行政区28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报告的2 733家用人单位,以及其接触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97 688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电焊烟尘、苯、铅、1,2-二氯乙烷、正己烷、噪声、高温和手传振动)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疑似职业病128例,其中疑似职业性矽肺3例、疑似电焊工尘肺8例、疑似其他尘肺17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10例、疑似职业性铅中毒1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89例。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 061例,其中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550例、苯261例和噪声1 089例。结论该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持续监测有害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好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劳动保护。

  • 标签: 职业病 监测 矽尘 电焊烟尘 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