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科医生要遵循有效、安全和合理这三个要素,领会国家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意见,从基础药学到临床药理全面提高自己,要规范和控制超说明书用药,关注特殊人群个体化给药,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更要有与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意识和尝试,这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长期系统任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9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234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5 056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18年(177家)增长了32.20%,报告例数较2018年(11 761例)增长了28.02%。15 056例ME报告中A级错误52例(0.35%),B级11 175例(74.22%),C级3 351例(22.26%),D级350例(2.32%),E级79例(0.52%),F级44例(0.29%),G级0例,H级4例(0.03%),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5 004例患者中男性8 801例(58.66%),女性6 203例(41.34%);年龄1 d~103岁,<18岁者2 027例(13.51%),≥18~<60岁7 377例(49.17%),≥60岁5 600例(37.32%)。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128例患者,其中65例(50.78%)年龄≥60岁。严重ME所涉及药品居前3位者为甘精胰岛素、甲氨蝶呤片和华法林片。52例A级ME没有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5 004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9 821例(65.46%),药师3 561例(23.73%),护士634例(4.23%),患者及家属306例(2.04%),其他682例(4.54%),由医师以及患者和家属引发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60.89%、1.06%);发生场所在门诊者5 662例(37.74%),病房4 001例(26.67%),药房3 721例(24.80%),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 084例(7.22%),护士站224例(1.49%),患者家中133例(0.89%),社区卫生服务站4例(0.03%),其他175例(1.1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患者家中发生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5.52%、0.41%)。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为药物品种、用法和用量,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为药师、护士和医师;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为知识缺乏、疲劳和培训不足。

  • 标签: 用药错误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卫生保健质量 总结性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集中收治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出院后常规5次电话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并发症,增加随访次数,延长随访时间,直到患儿康复),通过分析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非计划再手术、延迟出院、非计划再住院等指标评价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结果集中管理模式下129 869例小儿日间手术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4 991例患儿术后出现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1.54%(14 991/129 869),伤口疼痛率为10.40%(13 506/129 869),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37%(481/129 869),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77%(1 004/129 869),其中发热发生率为0.39%,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9%,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06%,阴囊血肿发生率为0.13%,术后复发发生率为0.11%;延迟出院率为0.01%(16/129 869);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0008%(1/129 869);非计划再住院率为0.02%(30/129 869)。结论日间手术执行与传统住院手术同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结合日间手术工作中严格的"三个准入"、"三个评估"标准、合理的住院留观时间、规范的出院随访和健康教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融入、建立健全的日间手术保障体系等,小儿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

  • 标签: 日间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时减压方案的理论计算方法。方法根据Haldane理论[1],确定适合实时安全减压方案计算的假定时间单位、理论组织分类、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及其选取方法,建立实时安全减压方案的计算方法;通过112只羊次,28个加压方案观察动物出舱后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多普勒气泡音。结果出舱后动物均未出现行为学异常,多普勒血流气泡音检测均为零级。结论理论计算得到的减压方案安全可靠。

  • 标签: 假定时间单位 氮过饱和安全系数 安全减压
  • 简介:摘要目前常用口服抗血栓药物包括两大类,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在使用抗血栓药物之前,应常规评估出血风险,及早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提高华法林疗效和安全性的措施包括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给予抗凝管理,进行医师培训和患者教育。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方便,口服起效快,常规使用不需要监测和调整剂量,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肝、肾功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干预后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用药前应仔细评估出血和缺血/血栓风险,选择合适药物组合及DAPT的时程。

  • 标签: 抗凝药 华法林 阿司匹林 大出血 抗血栓药 新型口服抗凝药 抗血小板药 用药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安全注射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静脉输液治疗(简称静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注射操作,药物处理、器具选择以及静脉输液治疗操作诸多细节与安全注射相关。本文介绍了安全注射的定义,并从患者以及医务人员2个角度出发,简述了静疗中不安全注射行为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影响,分析了静疗过程中造成不安全注射的风险环节,并指出要减少不安全注射对患者造成的血源性传染病的交叉感染,需制订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感染防控培训体系、开展风险评估和质量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医务人员培训、预防职业暴露支持系统3个层面的管理,为医患双方建立有效的安全屏障。

  • 标签: 综述 安全注射 静脉输液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根据国内外试验进展,叙述了塔斯玛依对人体系统的相关毒性、安全性和功效等。塔斯玛依在一定的剂量下,对机体作用具有安全性高、毒性小、疗效显著等特点,以期为临床运用,保健品、营养品开发提供依据。

  • 标签: 塔斯玛依 毒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加勒比海地区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为今后的医疗援助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加勒比海地区实施的344例(355眼)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安全因素分析。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前期考察筹备,患者完善的术前检查、围手术期全身疾病护理和健康教育,严格的安全核查以及手术室管理。结果术日2例患者由于血压、血糖过高改期,1例患者由于对手术眼别理解有偏差改期,手术完成率99.13%(341/344),外伤性白内障2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成功率99.44 %(353/355)。术后1 d角膜水肿63眼占17.75%,人工晶状体移位1眼,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伴有全身病患者全身疾病无明显进展。结论卫生援外工作条件艰苦,加勒比海地区人口老龄化,多伴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病情复杂,通过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使手术安全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安全管理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加勒比海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变化,探讨提高安全文化水平的策略。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采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中文改良版进行两次调查,对列为改进区域的条目进行了改进,比较改进前后职工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改进前调查相比,改进后调查者积极反应率87.5%,提升了15.28%。其中优势项目增加了22.2%,6个改进区域条目均得到提升,11个维度得分>4分。结论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干预-再测评有助于动态了解患者安全文化的水平并予以改善,对不断推进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院,综合 人员,医院 病人 安全 安全文化 现状调查 非惩罚性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患者参与作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之一,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或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推动患者参与安全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患儿家庭赋权,引导患儿家庭的自主参与意识,成立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作为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工作推进平台。实践探索发现,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作为医患沟通与协作平台,将患儿家庭、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指导、监督人员有机结合,在发现患者安全隐患、改进患者安全问题、推进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从患者视角出发,在其中起着意识倡导、建言献策、沟通协助等重要作用;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的三级参与为解决患者的参与意识、参与途径与参与能力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患者安全 患者参与 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MRI已成为当今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增强MRI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自198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一个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GBCA)以来,其使用超过30年。世界范围内增强MRI超过3亿人次。一直以来,GBCA因其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对比剂。随着对于GBCA的广泛使用以及深入了解,其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焦点。2006年,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首次引起影像领域对于GBCA的广泛关注。NSF是一种罕见但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可造成肾损伤患者全身的纤维化改变。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2007年后,药监部门加强了对于GBCA的管理,明显减少了NSF的发生率。近年来,脑部特别是苍白球和齿状核的钆沉积事件使得GBCA的安全性再次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个国家、地区对于GBCA的不同监管措施使得广大影像医生以及临床医生在对比剂的使用和选择时担忧、疑虑。因此,笔者回顾国内外关于GBCA安全性的有关文章,总结GBCA的安全性及潜在风险及钆沉积的发生背景、历史、可能机制、临床意义等,为GBCA的应用和正确认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钆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急性不良反应 钆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