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外科治疗的标准式,但随着手术的规范化推进,目前临床仍面临诸多焦点问题。首先,有关手术的适应证,虽然总体达成一致,但有关年龄、肿瘤大小对保手术效果的影响仍值得关注;其次,如何确保切缘阴性以及修复组织缺损进而达到较好乳房外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中切缘评估方法的改进、肿瘤整形技术、新辅助化疗、腋窝前哨淋巴活检、腔镜辅助技术及新型人工材料和3D打印技术在手术中的运用均为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本文将对上述有关早期乳腺的焦点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早期诊断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保乳手术 焦点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中应用肿瘤整形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晋煤集团总医院治疗的62例乳腺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1例在手术中应用肿瘤整形技术。术后1个月进行首次随访,随后每3个月随访1次,评估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切缘阳性率、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且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中应用肿瘤整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率,获得更加理想的美容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整形 保乳术
  • 简介:摘要手术已成为当前乳腺的标准式之一,其肿瘤学安全性及美容效果均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但仍有部分患者不适于,转而接受全切除或创伤更大的乳房重建。游离真皮脂肪瓣能更好地解决手术中遇到的整形困难,尤其适用于病灶切除后乳房组织缺损过大及肿块位于乳房内上象限导致局部整形困难的病例。文章就游离真皮脂肪瓣在乳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游离真皮脂肪瓣 乳房成形术 保乳手术 真皮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82例行联合靶向中放疗的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45.1%)患者发生并发症,无3~4级晚期放射性毒性反应。单因素分析发现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适配器≤3 cm、中放疗时间>20 min、化疗是导致总体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P=0.039)、适配器≤3 cm(P=0.002)是总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P=0.032)、年龄≤50岁(P=0.005)分别是皮肤水肿和色素沉着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认为对于具有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加严密的手术操作、必要的药物预防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适,提高靶向中放疗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早期乳腺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参照组行乳房全切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组行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3年内复发率、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转移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内复发率、转移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患者选择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复发率、转移率较低。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手术中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30例手术中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乳腺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为27~91岁,对术后疗效、外形满意度及并发症进行门诊随访。结果随访18个月显示,2例(0.87%)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17例(94.35%)患者术后对乳房外形满意,8例(3.48%)患者出现皮肤烧伤及原位硬结。结论手术中使用射频消融技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加强局部肿瘤控制的同时,还可能改善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射频消融 保乳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中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接受联合中放疗的早期乳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近期随访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及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01例患者中,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94.9%,3年累积复发率为5.1%。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状态和术后全放疗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均P<0.05),T分期和施源器直径与乳房美容效果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施源器直径(OR=3.701,P=0.026)和术后全放疗(OR=5.962,P=0.005)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施源器直径(OR=2.522,P=0.037)是乳房美容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联合中放疗治疗低危的早期乳腺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术 术中放疗 美容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术后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40例行的内侧象限乳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式不同分为整形组和常规组,整形组20例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修复局部缺损,常规组20例采用切缘周围筋膜组织瓣移位修复局部缺损。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围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扩切率、皮瓣缺血坏死率、皮下脂肪液化率及乳房美学效果评价采用χ2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整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常规组增加,但二次手术扩切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及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价美容效果显示整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44)。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术后的局部缺损是可行的,手术操作性强、创伤小,切口隐蔽,术后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 乳房缺损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乳腺或改良根治加放疗的综合治疗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内淋巴结作为乳腺淋巴引流的第一站一直倍受关注。目前,对于内淋巴结的照射与否存有争议。已有研究表明包含内淋巴结的局部区域淋巴结照射有生存获益价值,然而内淋巴结照射作为区域淋巴结照射的一部分也被证明会导致心、肺毒性增加,因而部分研究机构及学者对内淋巴结照射仍持怀疑态度。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行内淋巴结放疗。但是需要重视内淋巴结照射适应证,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达到真正的治疗获益。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乳区淋巴结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乳腺改良根治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此式在操作过程中可保留胸肌,对患区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较小,术后不易发生远处转移与复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手术主要方法为:分离皮瓣,沿胸大肌筋膜浅层进行游离,采用由内下至外上,顺胸肌纹理方向,一直分离到腋部,保留胸长神经、胸壁血管及神经,完整切除乳腺组织及腋窝组织。止血、冲洗后在腋下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完成手术。该视频详细展现了这一病例的手术过程。

  • 标签: 乳腺肿瘤 改良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治疗早期乳腺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乳腺手术患者84例,按照放疗方式分为常规组(40例)与大分割组(44例)。常规组行常规放疗,剂量为2 Gy/次,共25次,总剂量50 Gy,治疗42 d;大分割组实施大分割放疗,剂量为2.66 Gy/次,共16次,总剂量42.56 Gy,治疗22 d。评价两组患者放疗效果、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患者生存、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大分割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40/44)比95.0%(39/40),χ2=1.626,P=0.205],美容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40/44)比92.5%(37/40),χ2=0.069,P=0.792]。常规组与大分割组患者放疗后食管黏膜反应、放射线肺炎、骨髓抑制、晚期皮肤反应、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1/40)比4.6%(2/44),χ2=0.255,P=0.614;2.5%(1/40)比2.3%(1/44),χ2=0.005,P=0.946;52.5%(21/40)比52.3%(23/44),χ2=0.001,P=0.983;2.5%(1/40)比2.3%(1/44),χ2=0.005,P=0.946;85.0%(34/40)比79.6%(35/44),χ2=0.425,P=0.514]。大分割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0%比90.9%,χ2=0.020,P=0.904;5.0%(12/40)比2.3%(1/44),χ2=0.453,P=0.501;7.5%(3/40)比6.3%(3/44),χ2=0.015,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方案用于早期乳腺术后辅助治疗时可取得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类似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其具有治疗周期短、放疗次数少的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行手术的乳腺患者选择放弃转行单切除的心理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8例有指征最终选择单切除的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结果从患者因素、家庭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社会因素4个层面归纳出8个影响决策的主题,即患者呈现经济压力、疲于应对、认知偏差、预期性悲伤;家属隐瞒病情与患者决策参与缺失;医护人员宣教不足;网络信息有待商榷,同伴体验错误导向。结论乳腺患者手术方式的决策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以现有因素为切入点,构建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参与临床决策。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单乳切除 决策经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乳腺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80例行乳腺的女性患者,年龄(49.18±9.27)岁,年龄范围为35~75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调强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HI)、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结果调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V115%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在V95%[(99.28±0.40)%]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高于常规治疗组[(98.30±1.30)%],调强治疗组在V107%[(3.25±0.75)%]、V110%[(0.02±0.05)%]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低于常规治疗组[(10.85±8.80)%、(2.95±5.82)%];调强治疗组的剂量分布HI[(1.07±0.01)%]低于常规治疗组[(1.98±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心脏与健侧乳腺在V5、V30剂量下的受照剂量体积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在肺V10[(18.55±2.75)%]、V20[(13.05±2.85)%]、V30[(10.02±3.05)%]、V40[(6.40±2.55)%]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低于常规治疗组[(19.28±3.01)%、(13.18±3.00)%、(11.05±3.05)%、(7.8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患者实施积极的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能让放射视野内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降低肺的剂量体积比,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癌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均匀性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射频消融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0例乳腺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54.3岁,范围为28~70岁,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于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之后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美容效果。结果30例乳腺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平均门诊随访22.5个月,范围为2~43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转移;2例(6.67%)出现皮肤烧伤,6例(20.00%)原位形成实性结节;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6.67%(26/30)。结论射频消融应用于手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并且射频消融可改善手术的术后美容效果,提高局部控制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射频消融 新辅助化疗 保乳手术 局部控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手术的开展现状,探讨其在乳腺外科式中所占规模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10家2017年乳腺手术量超过200例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开展情况的问卷调研。结果中国乳腺总体比例为21.9%。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地区比例不同,平均比例随人均GDP(P=0.001)和年手术量的升高(P=0.042)而增加。按照肿瘤分期进行亚组分析,Ⅰ期乳腺患者中保乳腺手术比例最高,且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P=0.021)。手术后切缘阳性再手术占总手术比例少,且肿瘤专科医院低于综合医院(P=0.023)。手术切缘取材与病理评估方法与医院所在地人均GDP和医院类别无关(均P>0.05)。结论我国手术比例有所增加,但仍远低于国外水平。

  • 标签: 乳腺肿瘤 横断面研究 保乳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侧乳腺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割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103例左侧乳腺术后行全±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或自由呼吸(FB,49例)下放疗。分别在放疗前后定期进行心脏随访和相应心脏检查(B型脑钠肽前体、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心脏剂量参数、心血管相关肿瘤药物治疗因素和个体因素(Framingham评分)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心脏平均剂量(Dmean)、冠脉左前降支(LAD)Dmean、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分别为4.0、16.9、6.3和4.4 Gy。中位随访13.4个月,全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心脏事件。放疗后1、6和12个月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31.6%和41.3%。DIBH组与FB组比较,全心脏、LAD、左心室和右心室的Dmean、最大剂量(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Dmean>4 Gy、LAD V40>20%、左心室Dmean>6 Gy、右心室Dmean>7 Gy和蒽环或紫杉类药物累积剂量>300 mg/m2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是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左侧乳腺术后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可早期检测到亚临床心脏损伤,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脏剂量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亚临床心脏损伤 心脏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术后加速部分乳腺调强放疗(APBI-IMRT)和全乳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WBI-SIB-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早期乳腺术后放疗患者35例,每例患者进行APBI-IMRT和WBI-SIB-IMRT两个靶区计划设计。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结果与WBI-SIB-IMRT相比,APBI-IMRT累积放射效应(CRE)校正后腔大体肿瘤体积(GTVtb)和计划腔大体肿瘤外扩体积(PGTVtb)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E校正后临床靶体积(CTV)的剂量较高[(4 720±71)cGy比(3 889±79)cGy,t=3.184,P=0.027],CRE校正后计划靶体积(PTV)的剂量也较高[(4 675±164)cGy比(3 807±199)cGy,t=2.751,P=0.032]。CRE校正后,与WBI-SIB-IMRT对比,APBI-IMRT患侧肺组织和左侧乳腺患者心脏组织的剂量降低[(558.5±8.9)cGy比(1 304.9±34.4)cGy,t=-7.328,P=0.001;(35.5±5.3)cGy比(843.0±41.5)cGy, t=-8.137,P=0.001];两种放疗方式间全组患者患侧肺V5/3.6 Gy、V10/7.3 Gy、V15/10.9 Gy、V20/14.6 Gy、V25/18.2 Gy、V30/21.9 Gy及左侧乳腺患者心脏V30/21.9 Gy和V40/29.2 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与WBI-SIB-IMRT相比,APBI-IMRT改善了靶区剂量的分布,减少了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后期间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放射治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乳腺术后瘤床同步补量IMRT (SIB-IMRT)与瘤床后程补量IMRT (LB-IMRT)在放射损伤及疗效方面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02-2012年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早期乳腺术后IMRT的患者353例,其中218例接受SIB-IMRT,135例接受LB-IMRT。SIB-IMRT组处方剂量为瘤床(PTVt)2.15~2.3 Gy 27~28次和乳腺(PTVb)1.8~1.9 Gy ,27~28次;LB-IMRT组处方剂量PTVb为2.0 Gy 25次,后续PTVt补量2.0 Gy ,5~8次。结果中位随访期92个月。SIB-IMRT组与LB-IMRT组的美容效果优、良、一般、差者分别为10.1%、85.8%、3.7%、0.5%和12.6%、80.7%、5.2%、0.7%(P=0.731)。SIB-IMRT组和LB-IMRT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分别为3.21%和5.93%,10年LRR分别为4.13%和6.67%(P=0.209、0.280)。SIB-IMRT组和LB-IMRT组3、5、8、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7%、96.3%、94.9%、93.6%和97.8%、95.2%、92.0%、90.3%(P=0.288)。SIB-IMRT组和LB-IMRT组3、5、8、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4%、91.8%、89.9%、89.0%和93.8%、87.7%、84.1%、82.1%(P=0.160)。结论术后瘤床SIB-IMRT与LB-IMRT在美容效果、局控率、生存率等方面均相近,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调强 放射疗法,瘤床同步整合补量 放射疗法,瘤床后程补量 美容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保留乳头的乳腺切除(NSM)及传统乳腺根治(CM)在早期乳腺患者中临床效果及近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式不同分为NSM组(n=42)和CM组(n=34)。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年龄、肿瘤大小等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美学评估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利用log-rank检验,评估5年预后生存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SM组38例接受Ⅰ期乳房重建,4例接受Ⅱ期乳房重建;CM组仅3例接受Ⅱ期乳房重建。NSM组术后发生组织缺血坏死率大于CM组(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NSM组乳房重建美观度优良率90.5%高于CM组79.4%(P<0.05);术后5年两组局部复发率(7.1% vs. 5.9%)、无病生存率(83.3% vs.82.4% ),总生存率(90.5% vs.91.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CM相比,NSM在早期乳腺的治疗中同样具有安全性,且中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并不会增加其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两组5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 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 预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乳腺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FFIO-IMRT)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左乳腺术后患者10例,均设计FIF-IMRT与FFIO-IMRT两组放疗计划,乳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5次/周,2 Gy/次。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治疗跳数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方面,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F-IMRT均匀性指数(HI)高于FFIO-IMRT(0.13±0.02比0.10±0.04,P<0.05);两种计划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体积比例(V95%)、V100%及最大放疗剂量(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105%及平均放疗剂量(Dmean)均高于FFIO-IMRT[(37.63±8.85)%比(18.64±5.27)%,(51.81±0.17)Gy比(51.37±0.26)Gy,均P<0.05]。心脏剂量方面,两种计划不小于30 Gy照射的体积比例(V30 Gy)、V40 Gy、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V10 Gy、Dmean均低于FFIO-IMRT(均P<0.05)。冠状动脉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20 Gy、V30 Gy、Dmax、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V10 Gy均低于FFIO-IMRT(均P<0.05)。左心室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20 Gy、V30 Gy、V40 Gy、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V10 Gy、Dmean均低于FFIO-IMRT(均P<0.05)。左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20 Gy、V30 Gy、Dmax、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IF-IMRT V5 Gy低于FFIO-IMRT(P<0.05)。右肺、右乳及脊髓剂量方面,两种计划Dmax、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总跳数方面,FIF-IMRT低于FFIO-IMRT(255.6±5.6比525.8±86.9,P<0.01)。结论与FFIO-IMRT相比,FIF-IMRT虽然靶区均匀性略差、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满足治疗的要求。FIF-IMRT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治疗跳数明显低于常规FFIO-IMRT,可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不准确性,并对机器损耗小。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后期间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放射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