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老年性厌食症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老年人持续而明显的食欲减退和(或)摄食减少,可造成多种不良后果而使老年人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认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而被忽视。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老年性厌食症进行综述。

  • 标签: 厌食 筛查 评估与干预
  • 简介:摘要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以过度关注体重、对自身形象错误认知、长时间饮食限制和低体重等为特征的精神心理障碍。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的发现,肠道菌群在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宿主的认知、行为及情绪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益生菌可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食欲,有望在未来成为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厌食,神经性 肠道菌群 微生物-肠-脑轴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综述推拿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推拿流派、张汉臣推拿流派、小儿捏脊推拿流派、海派儿科推拿流派、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的学术特色、主要治法及手法特点,并介绍各流派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思路与方法。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方法多样,疗效可靠,且操作简便,较为安全。目前在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领域内,经验总结类文献、个案病例报道较多,多中心、大样本的RCT较少;对作用机制研究涉及较少;各流派学术思想、辨证方法、推拿方法各不相同,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指南,不利于临床推广。故在继承各流派学术特色基础上,应进一步推进建立适应于现代临床的小儿推拿体系、明确其作用机制。

  • 标签: 小儿推拿疗法 厌食(中医) 中医儿科疾病 中医流派 综述
  • 简介:摘要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以过度关注体重、对自身形象错误认知、长时间饮食限制和低体重等为特征的精神心理障碍。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的发现,肠道菌群在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宿主的认知、行为及情绪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益生菌可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食欲,有望在未来成为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厌食,神经性 肠道菌群 微生物-肠-脑轴 益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产后妇女避孕节育现况及避孕相关生殖健康服务利用情况。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期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在上海市4个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杨浦区)产后42 d健康检查门诊就诊和前往儿童保健门诊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频率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结果调查的1170名产后妇女中有420名已恢复性生活,恢复时间为分娩后(3.6±1.5)个月。按照产后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已恢复性生活的调查对象在产后1~3个月、4~6个月、7~9个月和10~12个月坚持采用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69.4%(43/62)、77.2%(186/241)、79.2%(57/72)和71.1%(32/45)。是否计划妊娠、再生育意愿以及产后避孕指导是影响避孕行为的主要因素。产后不同时期的妇女采用的避孕方法均以避孕套为主,长效可逆避孕方法使用率低。在产后访视和产后42 d检查时分别有43.3%(395/913)和34.6%(369/1067)的调查对象获得了具体的避孕方法指导。37.6%(420/1117)的调查对象认为产后42 d检查是避孕最佳健康宣教时机,而30.5%(341/1117)的妇女认为孕期健康教育时就应该给予指导。结论约四分之一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妇女在产后未坚持采用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等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使用率低。应加强产后避孕指导,强化专业队伍培训,重视避孕药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引导妇女正确认识长效避孕方法。同时,避孕指导服务可提前至孕期开展,做到关口前移。

  • 标签: 产后妇女 产后避孕 卫生服务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进行顺利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行产后综合护理的干预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产后各个时间段的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肌力3级及以上患者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产后2、4、6个月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用产后康复护理的干预模式,利于产妇盆底肌力的显著恢复,性功能障碍的情况显著减少。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盆底肌力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病新生儿父亲产后抑郁(PPD)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含NICU)706名患病新生儿的父亲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新生儿父亲抑郁状况;使用自编问卷采集一般资料及进行PPD影响因素调查。结果706名患病新生儿父亲,PPD发生率(EPDS得分≥9分)为35%,其中严重抑郁者(EPDS得分≥13分)占17.28%。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病新生儿父亲PPD与现居住地、月收入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结论患病新生儿父亲PPD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措施,预防和降低PPD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一名剖宫产术后第6天的26岁女性,因出现自剖宫产伤口至脐下腹部的扩散性红斑就诊于急诊(图1)。患者体质指数30 kg/m2,合并妊娠糖尿病,分娩时发生了胎膜早破。患者诉在过去12小时里红斑面积增加了一倍,并且4小时前出现深色瘀斑。尽管给予了常规镇痛,但患者伤口疼痛程度仍逐渐加重,疼痛评分为9/10,伴全身不适感。体温39 ℃,心率135次/分钟,呼吸27次/分钟。相关血液检查结果见表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产后访视工作开展的现况,提出产后访视工作的优化建议。方法2019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16个市辖区的18名在社区工作>3年的保健科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提纲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专业等)及其工作信息(工作时长、工作经历、所在社区辖区人口等)、所在社区产后访视工作开展现状(人力构成、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指标以及相应完成情况)、对产后访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存在问题、工作难点以及期待得到的帮助)等,采用归纳性类别发展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18名访谈对象年龄22~51岁,均为女性。临床医学专业者8名,预防医学专业者4名,护理学专业者2名,公共卫生专业者2名,中医学专业者2名;专科学历者5名,本科学历者12名,硕士研究生1名。访谈用时19~55 min。凝练出4个主题:①服务内容不深,服务质量欠佳;②人力配置不足,人员待遇较低;③社会重视不够,存在商业机构的干扰;④资金物品短缺,执行困难多。结论社区产后访视工作人、财、物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访视质量欠佳。

  • 标签: 产后保健 定性研究 产后访视 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产后访视工作开展的现况,提出产后访视工作的优化建议。方法2019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16个市辖区的18名在社区工作>3年的保健科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提纲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专业等)及其工作信息(工作时长、工作经历、所在社区辖区人口等)、所在社区产后访视工作开展现状(人力构成、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指标以及相应完成情况)、对产后访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存在问题、工作难点以及期待得到的帮助)等,采用归纳性类别发展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18名访谈对象年龄22~51岁,均为女性。临床医学专业者8名,预防医学专业者4名,护理学专业者2名,公共卫生专业者2名,中医学专业者2名;专科学历者5名,本科学历者12名,硕士研究生1名。访谈用时19~55 min。凝练出4个主题:①服务内容不深,服务质量欠佳;②人力配置不足,人员待遇较低;③社会重视不够,存在商业机构的干扰;④资金物品短缺,执行困难多。结论社区产后访视工作人、财、物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访视质量欠佳。

  • 标签: 产后保健 定性研究 产后访视 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的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的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产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2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标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预防护理干预,改进组产妇在常规产后预防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后,改进组产妇的凝血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产妇;改进组产妇的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改进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产妇产后的凝血功能各指标,有效降低产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产妇 产后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囊仿生无创助产与单一无创及传统助产三种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3、6个月盆底功能。方法选取资源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7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气囊仿生无创助产48例、单一无创助产25例、传统助产阴道34例。孕28周检测盆底肌力,产后3、6个月再检测盆底肌力。结果产后3个月,三组不同分娩方式的Ⅱ类收缩次数(次)、Ⅱ类平均阴道压(cmH2O)明显不同,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8,P=0.022;F=3.926,P=0.02),其中气囊仿生无创助产、单一无创助产法明显高于传统助产分娩法。三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在Ⅰ类持续时间( s)、Ⅰ类平均阴道压(cmH2O)、Ⅱ类平均阴道压(cmH2O)方面,传统助产分娩法(C组)依次为(3.05±1.14)s、(54.82±11.87)cmH2O和(47.21±5.64)cmH2O,单一无创助产法(B组)依次为(3.98±1.37)s、(56.17±15.49))cmH2O和(53.78±13.47),气囊仿生无创助产法(A组)依次为(4.15±1.41)s、(57.60±15.05)cmH2O和(55.98±12.98)cmH2O,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4,P=0.001;F=4.711,P=0.011;F=6.129,P=0.003)。结论采用气囊仿生无创助产在分娩后3、6个月盆底功能恢复理想,保障了产妇产后健康生活质量。

  • 标签: 分娩 气囊扩张术 仿生学 无创助产技术 骨盆底 肌力 功能恢复 评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疲乏(postpartum fatigue,PPF)对母鼠母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产后第1天Sprague Dawley(SD)母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产后疲乏组(PPF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通过强迫母鼠水中站立的方法构建产后疲乏母鼠模型,为维持泌乳每3 h将母鼠与仔鼠合笼90 min,疲乏刺激持续7 d。对照组母鼠与仔鼠仅进行常规的母婴分离。记录仔鼠出生时、造模第7天的身长和体质量。造模第7天,通过视频观察分析母鼠哺乳、筑巢、舔舐、衔回仔鼠四种典型的母性行为。HE染色观察母鼠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us,PVH)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母鼠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oxytocin in the 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us,OxtPVH)表达量,qRT-PCR和Western法分别检测母鼠脑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SPSS 22.0用于数据统计分析,两组间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造模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PPF组仔鼠身长[(5.82±0.17)cm,(6.24±0.36)cm]较短、体质量增加[(5.33±2.54)g,(7.92±2.54)g]减少(t=3.199,2.22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PF组母鼠合笼后出现啃食笼盖、咬尾转圈、反复筑巢、拒绝哺乳等异常行为,PPF组母鼠衔回第一只仔鼠和最后一只仔鼠潜伏期[(39.25±3.50)s,(280.75±59.16)s]较对照组[(19.25±7.68)s,(146.00±49.62)s]均显著延长(t=-4.742,-3.490,P<0.05);PPF组母鼠筑巢和舔舐仔鼠持续时间[(19.50±12.69)s,(95.50±70.55)s]较对照组[(68.00±37.59)s,(243.00±62.07)s]均显著缩短(t=2.445,3.13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PF组母鼠PVH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OxtPVH的含量显著下降。PPF组母鼠脑垂体PRL在基因水平[0.33(0.29,0.38),0.85(0.76,1.76);Z=-3.576,P<0.05]和蛋白水平[(1.00±0.65),(4.17±0.49);t=-7.726,P<0.05]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产后疲乏母鼠的衔回行为、筑巢行为和舔舐仔鼠的行为能力降低,这可能与母鼠OxtPVH和PRL的表达下降有关。

  • 标签: 产后疲乏 母性行为 催产素 泌乳素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中枢神经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及预后缺乏客观指标。MRI技术为深入研究PPD神经病理机制和神经影像学异常提供了重要工具。作者就多模态MRI技术对PPD患者的脑影像研究做一文献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其进展。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脑功能 进展 磁共振成像,多模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胎儿多发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的产前超声表现和产后病理类型,总结AMC受累关节的产前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开平市中心医院产前超声发现、产后病理证实的AMC病例,对比产前超声表现、受累关节类型与产后病理特征的差异,并比较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病例的关节受累情况。结果共纳入AMC 31例,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1例,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20例。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两组受累关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提示与产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21例(21/31,67.7%)。31例中受累关节占比依次为指间(23/31,74.2%)、膝(20/31,64.5%)、踝(19/31,61.3%)、下颌(11/31,35.5%)、腕(11/31,35.5%)、肘(10/31,32.3%)、趾间(6/31,19.4%)、脊柱(2/31,6.5%)、肩(1/31,3.2%)和髋(1/31,3.2%)。病例受累部位关节的产前超声符合率分别为指间(100%)、踝(100%)、脊柱(100%)、髋(100%)、腕(90.9%)、膝(75.0%)、肘(70.0%)、下颌(54.5%)、趾间(50.0%)和肩(0)。结论当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上、下肢姿势异常,尤其是重叠指、伸膝和足内翻等畸形时,应警惕AMC,需仔细扫查胎儿其他关节,以提高AMC的产前检出率。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多发关节挛缩症 关节异常 胎儿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72例产后3个月产妇的病例资料。年龄32(28~38)岁。剖宫产81例(30.0%),经阴道分娩191例(70.0%)。体质指数(23.0±2.9)kg/m2。盆底超声检查:膀胱颈移动度2.5(2.0~2.8)cm,有膀胱颈漏斗67例(25.0%)。SUI组98例(36.0%),非SUI组174例(64.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SUI的独立影响因素,筛选有意义的指标构建预测产后SUI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纯临床资料与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差异,并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P=0.011)、分娩方式(OR=9.26,P<0.01)、体质指数(OR=1.15,P=0.023)、膀胱颈移动度(OR=1.73,P=0.047)、膀胱颈漏斗(OR=18.44,P<0.01)是产后发生SUI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该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单纯临床资料预测SUI的AUC为0.77,与列线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差异不大,平均绝对误差为1.9%。结论年龄、分娩方式、体质指数、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漏斗是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对产后发生SUI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盆底超声 产妇 统计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捆绑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99±10.87)min,对照组为(60.98±8.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腹围、宫高分别为(216.85±16.85)mL、(356.19±25.71)mL、(98.56±5.86)cm、(35.17±2.33)cm,均少于或小于对照组的(485.29±28.41)mL、(596.38±34.18)mL、(108.59±2.65)cm、(38.45±4.19)c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652、65.325、16.584、3.256,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28.0%(14/50)(χ2=12.032,P<0.01)。结论子宫捆绑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缝合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子宫捆绑术 缝合术 子宫 产科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