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子胎心监护是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Ⅱ类监护图形是可疑胎心监护图形,在临床常见,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典型,提示胎儿在宫内可疑窘迫,对于该类图形,需正确识别和解读,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如宫内复苏)及后续的再评估。本文重点介绍各种宫内复苏方法及对各种复苏方法的评价。

  • 标签: Ⅱ类胎心监护 宫内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中子宫肌和腹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自然分娩初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分为0.062 5%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组,50例)和0.062 5%左布比卡因组(左布比卡因组,50例),选取同期经阴道分娩未采取镇痛措施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产妇的年龄、BMI、孕周、剖宫产率、钳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于分娩镇痛开始(T1)、分娩镇痛后15 min(T2)、分娩镇痛后30 min(T3)和分娩镇痛后45 min(T4)4个时点采用VAS评分评估产妇疼痛情况。记录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爆发波能量参数[包括爆发波次数、爆发波持续时间、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功率及峰值频率],综合评估产妇子宫肌和腹肌收缩力。结果3组产妇在年龄、BMI、孕周、剖宫产率、钳率及产后2 h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左布比卡因组第一产程时长和第二产程时长延长,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在T2、T3、T4点,与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组和左布比卡因组产妇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第一产程中,与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组和左布比卡因组产妇子宫肌EMG的RMS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左布比卡因组产妇的EMG功率明显降低(P<0.05)。第二产程中,与对照组和罗哌卡因组比较,左布比卡因组产妇子宫肌EMG的爆发波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组和左布比卡因组的RMS明显降低(P<0.05)。结论0.062 5%的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力无明显影响,且不延长产程。

  • 标签: 罗哌卡因 左布比卡因 分娩镇痛 肌电图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例产前诊断存在畸形的胎儿行子宫外处理(ex 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手术的呼吸管理经验。方法2016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20例行EXIT手术的胎儿,其中颌面部淋巴管瘤5例,颈部畸胎瘤4例,肺囊腺瘤3例,胸腔积液5例,隔离肺3例。对其采用母体胎盘途径麻醉,胎头娩出后,维持胎盘循环下,全部病例均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对胎儿进行人工气道建立,记录插管前后胎儿的血氧饱和度、胎心率,待插管成功后断脐,并抽取胎儿动脉血气。随即于产房内进行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给予3~5 cmH2O(1 cmH2O=0.098 kPa) PEEP支持,术中抽取血气分析,新生儿手术结束后转至NICU。结果(1)20例胎盘维持下胎儿处于麻醉状态,母体1.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瑞芬太尼泵入,胎儿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51.5±4.7)%,胎心率(155.3±11.34)次/min;(2)20例胎儿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24.20±3.43)s,声门暴露时间(3.20 ±1.12)s,1次插管成功率90%(18/20),其中2例声门暴露困难,行2次气管插管后成功;(3)使用3~5 cmH2O PEEP支持下高频正压通气模式,可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SpO2(92.10±3.34)%],胎儿平均住院时间(15.0±3.2)d,呼吸机维持时间(3.0±1.2)d,术后并发肺炎4例,肺不张2例。结论(1)避免母体过深麻醉,有效维持胎盘循环,可提供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良好氧合,为胎儿提供有效麻醉;(2)可视喉镜缩短了插管时间,声门暴露良好,可提高断脐后新生儿的氧合指数;(3)使用PEEP支持下高频通气模式,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

  • 标签: 胎儿 子宫外产时处理 呼吸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单角子宫产妇的围结局。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妊娠≥28周的单角子宫产妇共98例,排除死胎4例、双胎妊娠4例及临床资料不全者10例,共纳入单角子宫组80例。按照1∶2配比,根据随机表选取年龄、分娩孕周及分娩方式与单角子宫组相同的同期分娩的160例无子宫畸形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术指征顺位、产后出血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等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角子宫组80例中阴道分娩10例,剖宫产术分娩70例,其中早产剖宫产术和足月剖宫产术的首要指征均为胎位异常,分别占7/18和50.0%(26/52);对照组160例中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术分娩140例,其中早产剖宫产术的主要指征为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瘢痕子宫,均占19.4%(7/36),足月剖宫产术的首要指征为胎位异常,占23.1%(24/104)。单角子宫组、对照组中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量分别为(319±161)、(261±152) ml,剖宫产术分娩者产后出血量分别为(257±106)、(272±123) m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角子宫组、对照组中阴道分娩者的第一产程时间分别为(502±386)、(465±296) min,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74±73)、(47±30) min,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角子宫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 018±548)、(3 080±562) 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根据是否早产以及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角子宫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中位数为10(9.25~10)、10(10~10)分,5分钟Apgar评分中位数为10(10~10)、10(10~10)分,足月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中位数为10(10~10)、10(10~10)分,5分钟Apgar评分中位数为10(10~10)、10(10~10)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角子宫妊娠在无其他剖宫产术指征可阴道分娩,且可获得与非子宫畸形产妇相似的围结局。但单角子宫妊娠易合并胎位异常,成为其主要的剖宫产术指征。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子宫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株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临床分离的1株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属,用Vitek2-compact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别检测blaOXA-51-like基因、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和RNA聚合酶亚基基因(rpoB),以确定菌株型别。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NDM、KPC、VIM、IMP、SIM、SPM、GIM、OXA-23-like、OXA-24-like、OXA-58-like)、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A、rmtB)、β内酰胺酶(TEM、SHV、CTX-M、VEB、PER)以及一类整合子;另用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耐药菌株质粒情况。结果通过基因分析,证实此菌为Acinetobacter baylyi,并且仅携带NDM-1型碳青霉烯酶,其他相关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果。质粒分析发现blaNDM-1位于约54 000~60 000 bp不可接合质粒上。结论应注重耐碳青霉烯类非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及其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

  • 标签: 不动杆菌属 β-内酰胺酶类 质粒 抗药性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单胎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分娩孕妇257例(子宫腺肌病组),另选择同期单胎妊娠非子宫腺肌病分娩孕妇25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及围产期母儿结局。结果子宫腺肌病组孕妇的年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中位数分别为35、34岁(P>0.05);体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23.9、21.8 kg/m2(P<0.01);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比例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3%(64/253)、3.1%(8/257),P<0.01]。子宫腺肌病组的分娩孕周明显早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38.0、39.2周(P<0.01);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7.1%(44/257)、4.7%(12/257),P<0.01]、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13.7%(35/255)、5.8%(15/257),P=0.003]分别比较均有差异。子宫腺肌病组产后出血多,尤其是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14/241)、1.2%(3/257),P=0.004]。子宫腺肌病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0%(146/256)、31.5%(81/257),P<0.01]。子宫腺肌病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3 140、3 440 g(P<0.01);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5%(55/256)、4.7%(12/257),P<0.01]。子宫腺肌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和1分钟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生育力低,多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孕妇早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剖宫产率高,新生儿出生体重低,SGA发生率高。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可明显增加母儿不良围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子宫腺肌病 妊娠结局 围产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描述与分析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空间流行病学作为一门通用的学科方法,已在各种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围医学领域,空间流行病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科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及交通与产科不良结局的关系等方面。本文对目前围医学领域空间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简要综述,希望这一跨学科、应用高效的数据系统研究的方法在临床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围生医学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重楼属植物有极高药用价值,我国重楼属南重楼组有4种8个变种,均为入药种类,南重楼组各类群是中药重楼的来源和各产地药用植物的核心来源。陕西是重楼主产区之一。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陕西重楼属南重楼组的种类调查、药用状况、有效组分测定分析、药理作用、内生菌测序分析、资源分布及综合利用、规范化生产种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陕西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重楼属 南重楼组 陕西省 药用植物 资源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黏液的癌(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查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宫颈癌病例,从中筛选出3例宫颈ISMC,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3例患者年龄38~48岁。临床均表现为阴道接触性出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3例均伴18型阳性。镜检ISMC细胞呈复层排列,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巢,细胞巢最外层细胞呈有极向的栅栏状排列,内层细胞极向紊乱,胞质内富含黏液。3例ISMC均伴发宫颈普通型腺癌,1例同时伴发鳞癌。免疫表型:P16弥漫阳性,P40、CK5/6示巢外层细胞阳性。特殊染色阿辛兰提示内层细胞胞质内黏液丰富。1例术后1个月肺部多发转移;1例术后12个月盆腹腔多发转移。结论ISMC具有独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且预后差,诊断需结合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并需要与宫颈非角化型鳞癌等多种类型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临床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乙醇)相关性肝病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肝病,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也会有不同形式的饮酒,肥胖与饮酒共存脂肪肝的病因诊断更加困难。饮酒量和饮酒模式与慢性肝损伤、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相关疾病间可能存在"J"型关系,即少量~适量饮酒可能对上述疾病带来一定的益处,但过量饮酒可能促进肥胖发展,加重肝病和代谢异常,增加发生肿瘤的风险。当肥胖与饮酒共存,除评估肝脏病变情况外,也应重视筛查代谢相关疾病的风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重和限酒仍然是治疗脂肪肝和代谢紊乱的基础,对于有药物治疗指征的患者,充分考虑利弊及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可以慎重选择。终末期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术后亦应重视改善生活方式。

  • 标签: 脂肪肝 脂肪肝,非酒精性 肥胖症 饮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超滤治疗过程中引发的有效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对症状形成的血压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6例,共进行39 658例次血液透析。发生可确定的血容量不足出现的临床症状病例3 527例次。分析透析早期(>0~≤60 min)、中期(>60~≤180 min)、后期(>180~≤240 min)各时间段发生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特点。对透析中的低血压、高血压、维持血压进行定义,统计临床症状出现时各种血压发生率。将临床症状出现时测得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 )与其透析开始的MAP进行比较,对MAP的演变过程进行分类。对透析间期干体质量增加量即≥5%或<5%在透析超滤中引发临床症状的发病情况给予统计。分析透析中超滤过速、过量外的其他导致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的因素。结果血容量不足出现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9%(3 527/39 658)。有效血容量不足引发的临床症状在透析的各时间段均有表现,有其发病特点。血压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临床症状发生必有的相关联性。透析>0~≤60 min发生的有效血容量不足多与超滤量过多、过快有关,共发病493例次,其中低血压341例次,占69.1%(341/493);高血压79例次,占16.1%(79/493);维持血压73例次,占14.8%(73/493)。透析>60~≤180 min,临床症状发生率增加,与持续或过量超滤有关,共发病1 306例次,其中低血压1 003例次,占76.8%(1 003/1 306);高血压179例次,占13.7%(179/1 306);维持血压124次,占9.5%(124/1 306)。透析>180~≤240 min是临床症状的高发时间段,与持续的超滤并超出干体质量设置有关,共发病1 728例次,其中低血压1 408例次,占81.5%(1 408/1 728);高血压发生减少,但仍有顽固性高血压病例。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出现时,1 989例次表现为渐降型低血压,容易引起临床关注;763例次表现为骤降型低血压,临床症状出现前血压较稳定,出现时血压骤然下降;446例次临床症状出现时较透析前有明显升高,给临床症状的判断带来困难;329例次维持了透析前的血压。过度水潴留在全程透析临床症状均有发作,总次数显著增多。一般水潴留发生次数少,多发生于透析>180~≤240 min。血浆胶体和晶体渗透压影响血浆再充盈,透析超滤方式的改变以及透析温度对血压和血容量变化有影响。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因其发病特点和治疗的特殊性,透析超滤过程易发生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的出现并不与血压变化同步,提高对血容量不足临床症状认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有利于后续血液透析的安全治疗,较好的完成超滤目标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超滤 血容量不足 临床症状 血压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神经松解术与神经移植术对Narakas II型瘫(OBPP)传导性神经瘤的治疗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32例Narakas II型OBPP患儿。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神经松解组(15例)和神经移植组(17例),记录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及病因等。术后通过门诊随访,采用Gilbert肩、肘关节和Raimondi手功能评定系统进行功能评价。应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相近(P>0.05);平均随访58.44个月,术后第4年神经松解组肩关节、肘关节和手部评分分别由术前(1.07±0.85)分、(2.07±0.77)分、(3.47±0.62)分提升到(3.00±0.73)分、(4.13±0.62)分、(4.53±0.72)分,手术前、后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移植组分别由术前(0.76±0.73)分、(1.71±0.46)分、(3.71±0.67)分升高至(3.24±0.55)分、(4.29±0.46)分、(4.65±0.48)分,手术前、后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移植和神经松解术组II期行功能重建手术的比例分别为73.33%、35.29%,手术部位中肩、肘关节分别占82.35%、17.65%。结论神经移植术对Narakas II型瘫传导性神经瘤的疗效更显著。

  • 标签: 产瘫 神经松解术 神经移植术 神经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DCTA三胎妊娠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7例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首先单纯以减少胎儿数目为目的进行分组,分为期待妊娠组(27例)和选择性减胎组(30例),进一步将选择性减胎组根据不同减胎方式分为保留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组、保留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组以及保留单胎组3个亚组。比较期待妊娠组以及选择性减胎组3个亚组围结局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减胎组分娩孕周为(34.5±5.7)周、足月产率为53%(16/30),分别高于期待妊娠组的(29.9±6.0)周、7%(2/27);选择性减胎组流产率为10%(3/30),低于期待妊娠组的33%(9/2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选择性减胎组的孕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ICU(NICU)入住率也显著低于期待妊娠组(P<0.05)。选择性减胎组中,保留MCDA双胎组(6例)、保留DCDA双胎组(13例)、保留单胎组(11例)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2.2±4.3)、(33.0±6.3)、(37.4±4.7)周,流产率分别为1/6、1/13、1/11,早产率分别为4/6、7/13、0/11,足月产率分别为1/6、5/13、10/11,至少一胎儿存活率分别为5/6、12/13、10/11,NICU入住率分别为6/8、9/18、0/10。保留单胎组足月产率最高,NICU入住率最低,分别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留DCDA双胎组比期待妊娠组的足月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TA三胎妊娠风险高,早期减去MCDA双胎保留单胎的足月产率最高、新生儿结局最佳。对于希望保留双胎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充分告知风险,可考虑减去MCDA中的一胎,保留DCDA双胎继续妊娠。

  • 标签: 妊娠, 三胎 妊娠减少, 多胎 射频消融术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相关企事业单位采取"急刹车"的方式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为防止疫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各地企业、工地相继有序复工、复,医疗卫生机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主动助力企业、工地疫情防控,保障了企业、工地防疫和经济两不误。本文通过文献学习和对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研读,简单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知识,并结合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提出企业、工地卫生学措施及员工自我健康管理建议,供全科医师和防控人员借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 企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反复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不良孕史夫妇的外周血进行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1261对(2522例)不良孕史的夫妇中有17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98%;其中染色体多态性88例,占异常核型的50%;易位型48例,占异常核型的27.27%;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5例,占异常核型的14.2%;倒位型12例,占异常核型的6.81%;标记染色体3例,占异常核型的1.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史以及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对于染色体核型正常多态性变异要引起足够重视,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为下次妊娠提供准确的指导。

  • 标签: 染色体异常 不孕不育 染色体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