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史女性再次妊娠孕期总增重、不同时期增重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441例有GDM史的单胎经孕妇作为GDM史组,从同时期在本院分娩的无GDM史的单胎经产妇中采用机械抽样的方法筛选出1 637例作为无GDM史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围结局的差异。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推荐的增重适宜值将2组孕妇分别分为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和增重过多,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妊娠不同时期同一增重情况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1)GDM史组孕妇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前、OGTT后增重及孕期总增重均显著低于无GDM史组[(6.3±3.3)与(7.9±3.7) kg、(4.8±2.6)与(5.6±2.6) kg及(11.8±4.6)与(14.4±4.6) kg,t值分别为8.074、5.183及10.277,P值均<0.001]。GDM史组此次妊娠GDM、妊娠期高血压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无GDM史组[46.5%(205/441)与18.1%(296/1 637)、8.4%(37/441)与5.4%(88/1 637)、12.9%(57/441)与9.7%(158/1 637),χ2值分别为153.181、5.583及4.013,P值均<0.05]。(2)行OGTT前:不同增重类别的GDM史孕妇发生GDM的风险较高[增重不足、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4.02(2.35~6.88)、3.92(2.65~5.79)及3.33(2.11~5.25),P值均<0.001];除增重不足者,GDM史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亦较高[增重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3.62(1.47~9.23)和2.22(1.07~5.57),P值均<0.05]。行OGTT后:不同增重类别的GDM史孕妇发生GDM的风险较高[增重不足、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2.48(1.60~3.84)、4.63(2.92~7.35)及4.22(2.73~6.51),P值均<0.001];增重过多的GDM史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OR=2.46,95%CI:1.10~5.51,P<0.05)。整个孕期:不同增重类别的GDM史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均较高[增重不足、适宜、过多者OR值及95%CI分别为3.02(2.00~4.59)、4.08(2.76~6.04)及2.66(1.54~4.59),P值均<0.001];GDM史增加增重不足者大于胎龄儿及增重过多者产后出血发生风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94(1.09~4.21)和2.93(1.31~6.55),P值均<0.05]。结论有GDM史女性再次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及孕期总增重均低于无GDM史者,但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较高。即使在同一增重类别中GDM史也会增加GDM和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孕期体重增长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联合体位管理对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高龄初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责任助产联合体位管理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母婴结局及产妇对分娩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低体重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分娩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责任制助产联合体位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高龄初产妇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对于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效果显著。

  • 标签: 责任制助产 产时体位管理 高龄初产妇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49例儿童在2.5岁的单词使用量和7岁智力障碍的相关性,以及父母对孩子发育的关怀是否印证这一相关性。方法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调整性别、母亲教育水平、父母智商和孕期吸烟等因素,分析孩子在2.5岁的单词使用量(父母提供)和7岁智力水平(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评估)之间的相关性。7岁父母关怀由"早期症状性综合征引发神经发育临床检查问卷(ESSENCE-Q)"评估。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2.5岁单词使用量>50个相比,单词使用量在50个及以下儿童7岁的智商(B= 7.27, P= 0.001)、语言理解(B=8.53,P<0.001)、工作记忆(B=9.04,P<0.001)和知觉推理得分(B=4.21,P=0.045)较低。父母关怀在单词使用量50个及以下组更常见(Mann-Whitney U检验,P=0.011)。结论单词使用量测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有望成为评估日后智力水平的有价值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荚膜梭菌所致血流感染在临床上罕见。本研究3例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患者均以发热起病,血培养提示气荚膜梭菌阳性,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2例好转,1例死亡。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病死率高,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发热,需警惕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的可能。

  • 标签: 梭菌,产气荚膜 血流感染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成批烧伤是一种灾难性意外事件,往往伤情严重、社会影响大、救治难度高,短时间内护理工作量骤增,护士压力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对护理管理者是极大的考验。国内成批烧伤护理工作模式通常采用启动应急预案,从医院层面甚至是院外调集护理人力,但仅保证了护理人数,却忽略了专科护理内涵。国外成批烧伤护理工作模式更多关注到科学转运、高效分诊、质量控制,较为系统全面。根据国内的医疗情况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的救治经验,本文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护理质量控制2个方面对工作模式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为我国成批烧伤救治护理工作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护理 质量 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牙周致病菌除使用传统培养方法鉴定出的红色复合体外,许多新的与牙周炎存在较强相关性的微生物种属也相继被发现。其中,龈沟线菌(Filifactor alocis,Fa)作为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菌,其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a不仅可以破坏宿主细胞、诱发免疫逃逸反应,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还可与其他牙周致病菌相互作用协同致病。本文就近年来Fa与牙周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牙周炎的病因和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牙周炎 龈沟产线菌 牙周致病菌 微生物间相互作用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非孕妇)感染单核李斯特菌的特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20年4月华西医院收治的单核李斯特菌感染成人(非孕妇)患者5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症状、基础疾病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结果,分析其临床感染和预后特点。结果57例患者年龄18~83(52.8±15.9)岁,60岁以上占35.09%(20/57)。季节分布以夏季发病最高(45.61%,26/57)。48例合并基础疾病;31例发生脓毒症,18例脑膜炎。李斯特菌病确诊时间为(6.1±2.9)d,确诊后调整以碳青霉烯类(26.32%,15/57)、青霉素类(22.81%,13/57)为主的目标性治疗。住院治疗的47例患者治疗后的WBC[6.77(2.99,9.54)×109/L比10.23(6.71,16.55) ×109/L]、NLR[3.07(1.66,8.16)比11.26(5.66,20.08)]和CRP[40.7(16.9,91.9) g/L比92.8(59.9,142.7) g/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38例患者根据指南治疗后,33例好转,2例预后不佳,2例死亡。结论成人(非孕妇)单核李斯特菌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其基础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肺部感染疾病。青霉素类可作为经验治疗首选药物,碳青霉烯类、红霉素等可联合足疗程治疗。

  • 标签: 李斯特菌病 产单核李斯特菌 脓毒症 脑膜炎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剩余羊水量与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羊水正常(A组)、羊水偏少(B组)、羊水过少(C组)的PPROM患者各68例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并发症、围产儿存活情况及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存活新生儿Apgar评分与剩余羊水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阴道助产率、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部分围产期并发症(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与C组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剖宫产率则低于B组及C组(P<0.05);A组与B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围产儿生存率则低于A组及B组。以羊水量为自变量(正常=0,偏少=1,过少=2),上述围产期并发症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量与上述围产期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OR=1.029、1.117、1.004、1.045,P>0.05)。三组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变化趋势均为A组>B组>C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与其孕母剩余羊水量呈正相关(r=0.402、0.371,P<0.05)。结论PPROM患者剩余羊水量与新生儿缺氧程度密切相关,且剩余羊水量的减少会增加剖宫产率,羊水过少还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风险,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胎膜早破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剩余羊水量与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羊水正常(A组)、羊水偏少(B组)、羊水过少(C组)的PPROM患者各68例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并发症、围产儿存活情况及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存活新生儿Apgar评分与剩余羊水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阴道助产率、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部分围产期并发症(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与C组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剖宫产率则低于B组及C组(P<0.05);A组与B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围产儿生存率则低于A组及B组。以羊水量为自变量(正常=0,偏少=1,过少=2),上述围产期并发症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量与上述围产期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OR=1.029、1.117、1.004、1.045,P>0.05)。三组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变化趋势均为A组>B组>C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与其孕母剩余羊水量呈正相关(r=0.402、0.371,P<0.05)。结论PPROM患者剩余羊水量与新生儿缺氧程度密切相关,且剩余羊水量的减少会增加剖宫产率,羊水过少还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风险,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胎膜早破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分析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纵向研究中的依混杂以得到无偏因果效应估计值。本研究解释了纵向研究中正确控制依混杂的必要性,概述了现有控制依混杂的G方法——参数g-formula、逆概率加权和G估计,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为研究者在纵向研究中估计因果效应提供参考。

  • 标签: 时依混杂 参数g-formula 逆概率加权 G估计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新的24 h眼压数据分析方法,并提出全眼压的概念。选取1例确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数据,在原有指标眼压峰值、谷值、最大差值、平均值的基础上,提出主体眼压、主体眼压时长、升压速率等指标,绘制雷达图,计算得出全眼压的值。全眼压值=眼压值分布(各分区的眼压值×相应时长的总和)×眼压波动(标准差)×眼压上升速率/100。并通过2次眼压的数据对比,分析新的眼压指标的优势。全眼压概念的提出,把对眼压的描述从单一静态扩展到了全面动态,使24 h眼压监测结果的分析更深入细致。(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28-231)

  • 标签: 眼内压 昼夜节律 全眼压 主体眼压 眼压时长 升压速率
  • 简介:摘要一套有效、可靠且实用的分期对宫颈癌的诊治有很大的帮助。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一个采用临床分期的恶性肿瘤,但分期对判断肿瘤大小、宫旁浸润、阴道切缘及脉管浸润等缺乏客观性。2018年10月国际妇联盟(FIGO)重新修订了之前一直沿用的2009年FIGO宫颈癌分期,但2018年宫颈癌新分期的变更点存在很多争议。

  • 标签: 宫颈肿瘤 肿瘤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瓣移植再造拇指受区血管的选择及其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对24例拇指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甲瓣或甲瓣联合其他组织游离移植再造,其中趾-指动脉的短血管蒂移植吻合7例,跖背-虎口区动脉的中血管蒂移植吻合12例,足背-桡动脉的长血管蒂移植吻合5例。甲瓣供区全部行皮瓣修复,岛状皮瓣修复7例,游离皮瓣修复17例。结果术后24例再造拇指和24例供瓣区皮瓣均存活。2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再造的拇指功能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7例,良5例。供足恢复良好,远期随访无明显疼痛及跛行,无糜烂破溃。手部受区与足部供区的切口小,远期随访瘢痕小且隐蔽,外形良好。结论根据不同大小的甲瓣,分别合理设计切取短、中、长血管蒂,与受区相应的血管吻合,既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又能减少供受区损伤。利用虎口区动脉作为中血管蒂甲瓣的供血动脉,血供可靠,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

  • 标签: 拇指 治疗结果 甲瓣 虎口区动脉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胎盘率对延期妊娠引产发生不良围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延期妊娠(≥孕41周)引产的单胎妊娠孕妇315例。按照是否出现不良围结局(因持续异常胎心监护需紧急分娩、出生脐动脉血pH<7.2、5 min Apgar评分<7分、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以及中转剖宫产)分为不良围结局组(76例)和良好围结局组(239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一般情况及引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测量的胎儿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和脑胎盘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各血流指标对不良围结局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结果不良围结局组脐动脉搏动指数(0.9±0.1与0.8±0.1,t=-5.458,P<0.001)和脑胎盘率异常(<1.0)比例高于良好围结局组[21.1%(16/76)与6.3%(15/239),χ2=14.190,P<0.001],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1.1±0.2与1.3±0.3,t=5.658,P<0.001)和脑胎盘率低于良好围结局组(1.2±0.3与1.6±0.5,t=8.940,P<0.001)。脐动脉搏动指数、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和脑胎盘率预测不良围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1和0.77。脑胎盘率的灵敏度(0.74)高于脐动脉搏动指数(0.68)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0.71),但三者的特异度相近,分别为0.67、0.66和0.6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脑胎盘率是不良围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28,95%CI:0.010~0.080,P<0.001)。结论脑胎盘率作为早期预测延期妊娠发生不良围结局的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稍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血流速度 胎盘 妊娠,过期 妊娠结局 预测
  • 简介:摘要反流误吸因其高致病率、高致死率而受到人们关注,但忽视了麻醉诱导期间加压面罩通气导致胃内进气而增加反流误吸风险。目前既能保证通气效果又能避免胃内进气的最佳通气模式尚无定论。文章就胃进气的原因和机制、麻醉诱导期间通气模式与胃进气的关系以及在围手术期所能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介绍近年来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胃胀气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 标签: 面罩 通气 胃胀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机械灌注(HMP)肾血管阻力(RR)的影响因素及血管弹性对其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期间脑心双死亡供体(DBCD)中1例左肾肾小球和肾血管通畅,右肾血管阻塞;及另一例肾小球硬化的3例废弃肾脏进行机械灌注并检测其血管阻力,同时建立兔肾间质纤维化(RIF)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获取肾脏后进行机械灌注,观察灌注前各组的组织形态及记录灌注后血清肌酐值、RR和流量值的改变并探讨肾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废弃的3个肾脏在低温机械灌注12 h后,血管通畅和肾小球硬化的肾血管阻力明显低于血管阻塞的废肾[0.25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0.40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在动物模型中,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急性肾衰竭的兔肾血管阻力显著低于添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兔肾[(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t=13.17、13.17,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弹性可以减轻低温机械灌注的肾血管阻力。

  • 标签: 肾脏移植 血管阻力 指标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入住PICU后发生急性(acute stress,AS)和创伤后应激(posttraumatic stress,PTS)的风险增加。本调查研究的主要目标为探究PICU住院患儿院前心理社会特点及其与AS的关系。设计观察性研究。场所一家城市中心学术型儿童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纳入8~17岁且预计PICU住院时间>24 h患儿。测量方法入院期间患儿完成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以评估入院前心理社会症状,包括入院前PT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AS现况。主要结果共招募111名儿童(平均年龄12.9岁,60%为男性,58%为拉丁裔)。一半(51%)患儿报告有院前创伤史,几乎所有儿童(96%)都有PTS。他们各方面生活质量都显著受损。儿童住院期间AS发生率高,74.8%具有AS症状,6%符合AS障碍诊断标准。单变量分析显示,儿童年龄、生活质量、慢性病和PTS与更严重的AS相关。结合儿童年龄、急慢性疾病,QOL和PTS对A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院前QOL和PTS与院内AS发生显著相关,并可解释34%的模型方差。结论本次调查是对PICU患儿入院前心理社会特征的一项新的评估。纳入研究的儿童AS报告率高,这与PTS病史和QOL恶化有关。与PTS的关系与先前对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一致,并增加了人们对长期心理社会预后的担忧。本文数据加深了对住院期间致AS因素的理解,并可能增进对心理社会支持整合模型重要性的认知。

  • 标签: 心理社会 急性应激 创伤后应激 生活质量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