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牙釉质仿生是模仿牙齿形成的生物机制,在体外模拟机体微环境,通过分子仿生合成和分子自组装等技术,构建类似牙釉质生理形成过程的微观条件,从而控制无机矿物晶体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具有独特微观结构以及优异的生物学和理化性能的类牙釉质结构的过程。牙釉质结构破坏后的再仿生修复是未来方向,有较大的临床应用需求及前景,近年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成果引人瞩目。本文对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釉质 牙再矿化 羟基磷灰石类 仿生材料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后的丝素电纺复合支架体内修复颅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电纺支架(非组),通过模拟体液(SBF)浸泡法对支架仿生(组),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18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购自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3组,分别为组、非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构建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在直径为5 mm的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组及非组支架,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8周取材,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苏木精-伊红(HE)及马松染色(Masson染色)比较评估不同支架的体内骨再生情况。应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仿生后的丝素电纺支架表面形成明显的羟基磷灰石矿层。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4周和8周,通过对CT三维重建、HE及Masson染色的观察以及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间隙(TB.Sp)定量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组和非组均能观察到新骨的形成,且组的修复效果均优于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非组及对照组BV/TV在4周时分别为(22.880±2.324)、(12.600±1.965)、(4.967±1.580)%,F=61.838,P<0.05,8周时分别为(45.770±4.433)、(29.400±4.086)、(19.310±2.272)%,F=38.686,P<0.05;Tb.N在4周时分别为(0.029±0.001)、(0.019±0.003)、(0.008±0.003) mm-1,F=52.890,P<0.05,8周时分别为(0.053±0.002)、(0.037±0.003)、(0.023±0.001) mm-1,F=171.433,P<0.05;TB.Sp在4周时分别为(10.810±0.179)、(11.350±0.098)、(11.730±0.163) μm,F=27.655,P<0.05,8周时分别为(8.792±0.175)、(10.060±0.339)、(11.150±0.275) μm,F=56.807,P<0.05]。结论仿生后的丝素电纺复合支架能有效促进骨再生,有望用于骨组织工程。

  • 标签: 支架 动物实验 骨再生
  • 简介:摘要仿生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其内容主要是模仿生物的特点从工程学角度设计机械或设备,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需求。仿生学在军事、医学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对仿生学、医学仿生学、骨科仿生治疗理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脊柱创伤仿生治疗学(STBT)这一新理念,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为攻克脊柱创伤治疗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脊柱损伤 仿生学 治疗学
  • 简介:摘要脊柱仿生治疗是应用仿生学理念,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材料和设备模仿脊柱的自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治疗脊柱疾病。为最大程度修复或保留脊柱解剖结构及功能,脊柱仿生治疗尝试采用可动性脊柱内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脊柱活动功能,减轻邻近节段退变,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疗效;其次,借助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假体,填补形态复杂缺损的脊柱结构,还可制作生物支架及带有抗肿瘤药物的功能性假体,既能实现脊柱解剖仿生和功能仿生,且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倍增器;再次,在脊柱矫形支具的设计和制造方面,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使脊柱矫形支具更为舒适、矫形效果更好且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特点。虽然如何将仿生学理念及相关技术运用到脊柱外科诊疗当中,目前尚无定论,亦无相关诊疗指南,但可预见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仿生治疗的内容将会逐渐丰富和完善,成为脊柱外科疾病诊治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

  • 标签: 脊柱疾病 仿生学 仿生医学 治疗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小板在凝血、止血、机体固有免疫反应、肿瘤转移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病理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血小板的独特性质,研究人员制备血小板膜包裹的仿生纳米载体,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与传统的纳米载体相比,血小板膜仿生载体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迁移率、体内循环时间长、固有的生物降解性以及靶向定位病变组织和细胞的能力等诸多优点。本文将重点论述血小板仿生纳米载体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纳米载体 血小板 细胞膜 生物仿生
  • 简介:摘要本文充分结合银山咀地区的矿区地质实际情况,就该地区的控因素和找潜力进行了重点分析语探讨。

  • 标签: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潜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D大鼠牙釉质发育期摄入阿莫西林对牙釉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新生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大鼠在出生后第3~17天内分别给予蒸馏水、50 mg·kg⁻¹·d⁻¹(50 mg组)和 100 mg·kg⁻¹·d⁻¹(100 mg组)阿莫西林,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肝肾组织结构、下颌第一磨牙及切牙釉质表面情况,X射线能谱仪分析牙釉质表面的Ca/P变化,扫描电镜观察1%磷酸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形貌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下颌切牙成釉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组大鼠一般状况及肝肾组织结构均未见明显变化。各组大鼠下颌第一磨牙均未见明显的釉面白斑;50和100 mg组所有大鼠上下颌切牙唇面切1/3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垩色改变。X射线能谱仪分析显示,在下颌第一磨牙1/3区及下颌切牙切1/3区,50和100 mg组的Ca/P(第一磨牙1/3区分别为1.51±0.03和1.52±0.02,下颌切牙切1/3区分别为1.46±0.01和1.43±0.01)均较对照组(第一磨牙1/3区为1.67±0.41,下颌切牙切1/3区为1.73±0.07)显著降低(P<0.05);在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切牙的颈1/3区,50和100 mg组的Ca/P(第一磨牙颈1/3区分别为1.59±0.05和1.57±0.04,切牙颈1/3区分别为1.47±0.01和1.51±0.03)与对照组(第一磨牙颈1/3区为1.56±0.04,切牙颈1/3区为1.52±0.0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50和100 mg组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切牙酸蚀处理后釉柱大小不一,排列紊乱,釉柱间隙均较对照组增大,部分区域甚至出现较大的凹坑。HE染色结果显示,50和100 mg组大鼠切牙成熟期成釉细胞细胞间隙较对照组增宽。结论SD大鼠牙釉质发育期摄入阿莫西林可能影响其牙釉质

  • 标签: 阿莫西林 大鼠,Sprague-Dawley 牙釉质发育不全 磨牙 切牙 釉质矿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囊仿生无创助产与单一无创及传统助产三种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3、6个月盆底功能。方法选取资源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7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气囊仿生无创助产48例、单一无创助产25例、传统助产阴道34例。孕28周检测盆底肌力,产后3、6个月再检测盆底肌力。结果产后3个月,三组不同分娩方式的Ⅱ类收缩次数(次)、Ⅱ类平均阴道压(cmH2O)明显不同,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8,P=0.022;F=3.926,P=0.02),其中气囊仿生无创助产、单一无创助产法明显高于传统助产分娩法。三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在Ⅰ类持续时间( s)、Ⅰ类平均阴道压(cmH2O)、Ⅱ类平均阴道压(cmH2O)方面,传统助产分娩法(C组)依次为(3.05±1.14)s、(54.82±11.87)cmH2O和(47.21±5.64)cmH2O,单一无创助产法(B组)依次为(3.98±1.37)s、(56.17±15.49))cmH2O和(53.78±13.47),气囊仿生无创助产法(A组)依次为(4.15±1.41)s、(57.60±15.05)cmH2O和(55.98±12.98)cmH2O,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4,P=0.001;F=4.711,P=0.011;F=6.129,P=0.003)。结论采用气囊仿生无创助产在分娩后3、6个月盆底功能恢复理想,保障了产妇产后健康生活质量。

  • 标签: 分娩 气囊扩张术 仿生学 无创助产技术 骨盆底 肌力 功能恢复 评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骨科学所聚焦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以“结构失常、功能失能”为特点。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使骨骼肌肉系统功能获得最大限度修复,是骨科学研究持续追寻的目标。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革新,以人工骨与关节置换术为代表的骨科仿生治疗技术逐渐取代了既往的骨关节融合术,成为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新的突破点。笔者通过回顾仿生发展的历史,在原有仿生医学的基础上,提出骨科仿生治疗学(OBT)这一崭新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发展进行阐述,旨在探索攻克骨科治疗难题的新方向。OBT的不断发展将推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治疗模式发生根本变化,结合OBT“仿生替代治疗”与“仿生自然治疗”两类方法,将实现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重建”和“功能重塑”。

  • 标签: 骨科学 仿生学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支架已经成为修复和再生关节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十年已经开发和测试了许多支架的制备和形成方法,但是理想再生支架的制备一直存在争议。关节软骨作为人体关节内的承重组织,其基质结构和细胞组成呈带状,并且从软骨表层至软骨下骨存在着几个平滑的自然梯度,包括细胞表型和数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基质的组成、纤维的排列、力学性能、营养和氧气的消耗量等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再生支架的设计中有必要通过重现这些梯度来原位再生关节软骨。最近的文献报道已经有许多新型的梯度仿生支架用于模拟天然关节软骨的自然梯度,这些支架在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机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梯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修复效果。通过检索关于梯度支架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首先对天然关节软骨组织的结构、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营养代谢等梯度特性进行研究和总结,然后对目前关节软骨梯度支架的最新设计和构建进行了归类,其次从材料构成(如水凝胶、纳米材料等)以及制备工艺(如静电纺丝、3D打印等)进一步加深对梯度支架的认识,最后讨论了梯度仿生支架在软骨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前景和挑战,为梯度支架成功用于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血管介入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规培)学员对心脏超声教学的个性需求,构建超声数据源的仿生3D打印模型,并探讨其在超声教学及模拟演练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员60名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超声仿生3D打印心脏模型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PPT教学联合PBL教学法。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4±8.2)分和(74.8±9.4)分,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9.1±5.6)分和(71.5±8.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心脏超声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对介入心脏病的理解、介入操作技能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的反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仿生3D打印联合PBL法有助于加强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提升心脏超声的学习体验、提高介入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学员满意度高。

  • 标签: 3D打印 超声 心血管介入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行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个性定制的仿生骨材料(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行儿童颅骨修补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1岁2个月至12岁。外伤致去骨瓣57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49例(包括外伤后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硬膜内、外血肿,脑挫裂伤等),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包括车祸伤4例,高空坠物砸伤2例,钝器砸伤1例,锐器砍伤1例),非外伤因素去骨瓣减压8例(包括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肿瘤术后脑水肿2例,颅骨恶性肿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平均去骨瓣时间为1年5个月,其中最短时间为2个月,最长时间超过4年。所有病例中,59例为单侧颅骨缺损(左侧36例,右侧23例),6例为双侧颅骨缺损;去骨瓣范围中标准或近似标准的单侧额颞大骨瓣减压窗46例,单侧额、颞、顶、枕部分去骨瓣减压13例,分隔的双侧额颞减压窗5例,双额贯通减压窗1例。术后跟踪随访2~5年。结果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出现各类术后并发症共42例,包括皮下积液27例,仿生材料固定松动8例,仿生材料术后碎裂6例,感染1例,全部行针对性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儿童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这与术中仿生材料使用经验不足和儿童依从性差有关。掌握仿生材料的特性和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仿生材料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甲基丙烯酰化明胶/丝胶(GelMA/SS)互穿网络水凝胶支架,构建胰岛(Islets)仿生微环境。方法从6周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提取胰岛并经双硫腙染色鉴定。设置组织培养板(TCP)培养为对照组,单独GelMA以及不同质量比GelMA/SS(1∶1、1∶2、1∶4、1∶8)培养为实验组,分别记为G1S1、G1S2、G1S4和G1S8。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形态,流变学评价支架黏弹性,支架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评估生物相容性。钙黄绿素-乙酰甲氧基甲酯(AM)/碘化丙锭染色评价胰岛存活,活性氧(ROS)试剂盒评价拮抗ROS产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分离胰岛呈类圆形;水凝胶弹性随丝胶含量增加而下降,至GelMA/SS=1∶8时已不能成胶(G">G’);噻唑蓝(MTT)结果显示实验组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G1S4组显示出最高的细胞活力[(120.67±3.33)%]和显著拮抗ROS产生能力(5.18±0.48);活/死细胞染色显示实验组能够促进胰岛存活;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GSIS)结果显示在低糖刺激下G1S4具有最高的胰岛素分泌量[(7.73±0.52) μg/L],而高糖刺激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5,P>0.05)。结论GelMA/SS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葡萄糖刺激响应能力,是构建仿生微环境,用于胰岛培养及移植的理想载体。

  • 标签: 胰岛 丝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再分布技术(MRT)在智能仿生假肢信号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采用MRT技术治疗4例肢体远端截肢患者,均为男性,其中上肢截肢患者3例,截肢水平分别位于前臂中远1/3处、腕掌关节和腕中关节;下肢截肢患者1例,截肢水平位于小腿中远1/3处。MRT手术是利用残端肢体内的肌肉、肌腱进行移位,将4~6根肌腱锚定在皮肤不同区域,通过肌肉主动收缩牵拉肌腱,使不同区域皮肤发生明显形变。术后观察项目包括皮肤形变、电容信号数据及并发症情况等。在进行电容信号测量时,嘱患者分别执行抓握、屈腕、伸腕、屈指、伸指,或踝背伸与跖屈、伸趾和屈趾动作,利用电容传感测量系统采集患肢形变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获随访,共有20处部位接受MRT手术。术后3个月时患者均能主动控制相应肌肉收缩并产生皮肤形变,有效形变率为80%(16/20)。电容信号测量结果分别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二次判别分析(QDA)两种分类器对各种动作进行识别,发现上肢整体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27%和100%,每种动作各自识别准确率均为100%;下肢整体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32%和100%,每种动作各自识别准确率均为100%。术后有1例患者创面不愈,经多次换药后愈合。结论MRT能有效将人体运动意图进行输出,增加了运动信号源的数目及强度,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智能仿生假肢,为人机交互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肌肉移位 智能 仿生 假肢 电容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下颌前移矫治器(MADs)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常用方法之一。成人下颌骨前突通常伴有面部侧貌不协调,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OA)是面部正畸治疗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对上颌窦的影响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上颌窦相关测量数据,探讨配戴口腔矫治器对上颌窦气化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6例韩国中面部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采用锥形束CT扫描进行头面部三维图像重建,每天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治疗12~16 h,每月测量颚骨宽度和上颌窦体积,治疗完成后拆除口腔矫治器再次行CT扫描。治疗前后数据均采用相关软件进行测量,采用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年龄(25.0±8.7)岁,治疗时间(15.5±5.2)月。治疗后颚骨宽度(38.5±2.0)mm高于治疗前(35.3±3.0)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左侧上颌窦体积(20.0±6.0)cm3高于治疗前(18.8±6.5)cm3,P<0.05;治疗后右侧上颌窦体积(19.7±5.8)cm3高于治疗前(18.5±5.7)cm3,P<0.05。结论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能够增加成人上颌窦体积,上颌窦体积增大对副鼻窦的功能以及睡眠相关指标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经典术式,但融合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材料学、工程力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与深度融合,推动了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治疗由“融合固定”逐步向“非融合重建”转变。这一治疗理念的革新符合骨科仿生治疗理念,即“结构重塑,功能重建,最大限度修复并重建骨骼肌肉系统的形态及功能”,本质上属于骨科仿生治疗中的“仿生替代治疗”。本文通过回顾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发展过程,从骨科仿生治疗角度分析其历史沿革,为未来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设计及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方向。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退化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仿生学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玛瑙山铁锰多金属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玛瑙山背斜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次级断裂构造及花岗斑岩脉两侧边缘或附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铁锰多金属矿床。运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的成矿模式,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深、边部及外围枫树下、水湖里、天字号一带,可能找到同类型的铁锰多金属矿床。

  • 标签: 成矿规律 铁锰多金属矿 玛瑙山 湖南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