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卧Frosch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范围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6岁。均采用侧卧Frosch路进行骨折部位的暴露、复位及固定。术后进行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随访时间(12±2)个月。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有良好的骨折复位并最终骨愈合。HSS膝关节评分为(92±3)分。结论采用Frosch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卧不同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符合条件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麻醉方式一致,对照组使用平卧后外侧路(PLA)方式,观察组使用平卧直接前方路(DAA)方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及术后24 h、72 h、1个月、6个月的疼痛情况;术后患者均接受相同功能训练指导,并随访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和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随访期间,记录两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72 h、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24 h、72 h、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THA术中平卧PLA方式比较,DAA方式更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下地和住院时间,且疼痛程度更轻微,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好,同时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更利于患者良性预后。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测序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敏感甲基化点的肺癌早期预警体系的构建。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NSCLC手术切除的患者。实验分为两组:正常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SCLC细胞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 mRNA的表达;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检测NSCLC细胞甲基化在基因上分布,使用测序数据进行胞嘧啶(C)-磷酸(p)-鸟嘌呤(G)甲基化图谱分析(CpG甲基化分析),组蛋白修饰数据分析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蛋白质免疫检测正常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组蛋白甲基化蛋和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别用于分析连续和分类变量。Pearson(或Spearman)的秩相关系数用于分析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软件(版本3.1.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细胞比较,NSCLC细胞中ERCC1[(0.78±0.14)比(0.12±0.04),χ2=6.370,P<0.05]、TUBB3[(0.48±0.11)比(0.08±0.02),χ2=1.240,P<0.05]和RRM1 mRNA[(0.52±0.07)比(0.05±0.01),χ2=5.360,P<0.05]的表达下调表达;NSCLC组甲基化水平在转录起始点升高,在基因间区降低(χ2=3.140,P<0.05);NSCLC组发现9个CpG的甲基化敏感点(RUNX3、MIR196A1、HOXA11、OTP、GATA4、PTPRU、SLC15A3、ZIC1和TFAP2B);NSCLC组与对照组比较,组蛋白乙酰化(H3K9ac[(43.57±8.84)比(10.64±4.35),χ2=8.730,P<0.05]和H3K27ac[ (40.52±8.64)比(9.67±3.58),χ2=5.470,P<0.05])和组蛋白甲基化(H2az[(42.56±9.74)比(12.47±6.05),χ2=7.420,P<0.05],H3K4me1[(37.47±6.42)比(15.46±7.34),χ2=5.380,P<0.05],H3K4me2[(50.37±10.24)比(9.47±6.54),χ2=9.270,P<0.05],H3K4me3[(52.37±6.49)比(10.58±5.88),χ2=1.690,P<0.05]和H3K79me2[(34.55±6.42)比(11.23±6.94),χ2=3.450,P<0.05])降低;NSCLC组DNMT1(1.88±0.24)比(0.12±0.01),χ2=5.430,P<0.05]、DNMT3a(1.75±0.36)比(0.49±0.11),χ2=7.890,P<0.05]、DNMT3b(0.88±0.14)比(0.13±0.05),χ2=1.360,P<0.05]、H3K4me3(2.53±0.35)比(0.35±0.08),χ2=5.440,P<0.05]和H3K9me2(0.55±0.07)比(0.05±0.01),χ2=3.270,P<0.05]下调表达(P<0.05)。结论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密切相关,组蛋白甲基化和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也受到影响,甲基化敏感点可以作为早期检测NSCLC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全基因组测序 非小细胞肺癌 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肺癌细胞
  • 作者: 赖圣杰 冯录召 冷志伟 吕欣 李瑞云 尹凌 骆威 李中杰 兰亚佳 杨维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系SO17 1BJ,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730,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长沙 410073,挪威奥斯陆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中心 NO-0316,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518055,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 11757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传染病管理处,北京 102206,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早期预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预警模型,介绍了基于不同数据源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及其应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研究和应用的互联网搜索、社交媒体、人员流动等大数据及其分析方法,探讨其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建立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预警模型 预警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燃煤发电企业中存在厂煤和炉煤热值差异的问题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所以文章对电力企业中的厂煤和炉煤之间存在热值差异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厂煤和炉煤之间的热值差进行控制的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入厂煤 入炉煤 热值差异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路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15~78岁,平均48.7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7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平均7.6 d。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后柱螺钉结合前方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240 min,平均157.3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 500 mL,平均537.2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10例,复位差1例。43例患者术后获9~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2例,良19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2.1%(31/43)。结论改良髂股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疗效相对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俯卧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4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通气治疗,干预组采用改良俯卧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差异情况及压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前后,2组患者间SaO2、PaO2、PaCO2、PaO2/FiO2等氧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俯卧前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俯卧后氧合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患者的压伤发生率(17.64%)明显低于对照组(4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患者胸部是俯卧通气时压伤的高发部位。结论改良俯卧方法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且能减少ARDS患者俯卧通气治疗中压伤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护理 改良方法 俯卧位通气 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路联合前内侧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0例三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6岁;均采用后外侧路联合前内侧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和内踝。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88.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2~5.4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切口感染坏死、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87.8±6.4)分]较术前[(32.3±4.9)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4,P<0.001);根据VAS评分:0分1例,1~3分13例,4分6例。结论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路联合前内侧路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前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早期预警评分,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胃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42例患者,分别采用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者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能力。结果以胃癌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为结局指标,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对患者发生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77,灵敏度93.1%,特异度93.3%;改良预警评分对患者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24,灵敏度82.8%,特异度84.7%。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的预测能力优于改良预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06、315.479,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较好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感染 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热浪频发,热相关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中暑为最严重的病况,具有高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的特点。有效的中暑预警可通过监测某些指标预测中暑发生的可能,以降低中暑发生率,减轻危害,但当前对中暑预警体系尚无统一总结。中暑的发生涉及气候环境和个体易感性两个关键方面,而个体易感性又表现为热耐受能力差异。本文将从气候环境的炎热指数、热指数、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体感温度等指标,以及个体易感性和综合分析方面来综述当前中暑的预警体系,以供相关领域的研究参考。

  • 标签: 中暑预警 热平衡 热耐受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联合直接后方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路治疗18例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头 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分析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思路及对策,提出了实现路径,以期助力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和提升。

  • 标签: 传染病 监测预警 多点触发 多渠道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后方路(DPA)与Kocher-Langenbeck(K-L)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5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为(42.2±14.7)岁;采用DPA钢板固定治疗。B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为(42.8±11.9)岁;采用K-L路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0±15.7)min]、手术切口长度[(9.6±1.1)cm]显著短于B组患者[(115.2±42.4) min、(17.6±2.3)cm],术中出血量[(325.7±79.9) 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04.2±147.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术后获12~37个月(平均19.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A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19/21);B组优12例,良3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K-L路相比,DPA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创伤更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处理髋臼后部骨折。

  • 标签: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后柱 后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校正MEWS预测普外科术后患者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术后1 160例患者,收集患者转入病房72 h内的生命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数据,使用MEWS和校正MEWS分别评估。计算该期间两种评分的最高评分结果,观察患者的去向。比较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去向的相关预测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患者去向分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转入ICU患者的校正MEWS高于MEWS。以收住ICU为预测目标时,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95%CI为0.973~0.998),最佳截断值为3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0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95%CI为0.978~0.995),最佳截断值是5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4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高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EW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MEWS比MEWS更能反映外科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能够准确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值得在普外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ROC曲线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普外科 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经鸡冠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纵裂经鸡冠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纵裂经鸡冠路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鸡冠入路 下丘脑
  • 简介:摘要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的髋臼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臼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髋臼骨折的手术路包括前方路和后方路,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髋臼骨折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手术路能完成所有类型的髋臼骨折手术。笔者阐述多种手术路的解剖特点及适应证、手术路选择策略,为临床医师处理髋臼骨折提供参考。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Draf Ⅲ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额窦炎症、额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 Ⅲ型手术需要首先辨认额窦开口再进入额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路手术即“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避免了寻找额窦口的步骤,早期即确定解剖界限,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和难度。本文介绍这一手术技术的有关解剖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例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学术交流方式,通过呈现1个或1组病例的诊治过程来体现报告者的诊疗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一个精彩的病例报告需要报告者在病例选择、资料收集、报告整理及口头表述等各个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本文将分享病例报告的准备、撰写和演讲等方面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 标签: 病例报告 幻灯片 学术交流 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