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霉菌性角膜炎的患者6例(6只眼),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8.7±11.3)岁。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有效率和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结果6例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病变表现为:溃疡表面干燥,溃疡周围可见毛刺征、卫星灶、伪足表现,2例患者(2/6)可见苔被形成,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免疫环结构。共聚焦显微镜未发现霉菌感染的特定特征。6例患者均对抗真菌药物反应不佳,均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治疗。3例患者(3/6)术后复发,初次手术后复发时间为4~6 d,再次手术后复发时间为2~3 d;其中2例患者复发后分别经过2次、3次角膜移植,但因复发未保住眼球,行眼内容物摘除术。结论霉菌性角膜炎较为罕见,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方面与常见真菌性角膜炎难以区分,DNA测序是明确病原的关键;该病病情进展快,角膜移植术后复发率及眼内容物摘除率均较高。(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89-594)

  • 标签: 角膜炎 腐霉菌属 角膜移植 预后
  • 简介:摘要解析《伤寒论》"脾家实,秽当去故也",认为太阴病能利下而秽去,皆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纽枢,脾胃之气恢复则其升清降浊之功亦恢复。故治疗湿热不去或大便不通之证时,攻下未必有用且易伤正,可考虑扶脾阳以复其清浊升降之能。而内有湿热凝滞,脾胃不虚时也不必一定攻下,可疏行脾胃之气,复其升清降浊之功,使秽随利下而去且不伤正气。

  • 标签: 《伤寒论》 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升清降浊 便秘 医案 经验心得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内江642450
  •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镜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镜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固定术后6周发生FRI的患者,如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阑尾腔息肉病例共6例,息肉直径0.3~1.3 cm。6例阑尾腔息肉均顺利完成镜下治疗,其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整块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分片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例予活检钳冷钳除。6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和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3例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余3例暂未复查结肠镜。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阑尾腔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阑尾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道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听道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共发现听道少见肿瘤7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例,听道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迷路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单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1例。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除听力下降外,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即出现面神经麻痹,CT上多可见听道扩大、点状钙化;动脉瘤早期出现耳鸣、眩晕,CT上可见听道“壶腹样”扩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有助于确诊;迷路神经鞘瘤早期常出现难治性眩晕,高分辨率MRI有助于确诊;脑膜瘤增强MRI上可见“脑膜尾征”;神经纤维瘤病2型多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有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单侧前庭神经鞘瘤。除1例NF2患者随访观察外,其余患者均行迷路入路病变切除,术后症状均有缓解。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听道少见肿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治疗原则也各不相同,术前明确诊断能够避免盲目手术造成的不良后果。

  • 标签: 内耳道 肿瘤 血管瘤,海绵状 动脉瘤 脑膜瘤 神经纤维瘤病2型
  • 简介:摘要颅高压危象是儿童颅高压的危重状态,常发生于急性颅高压,为脑疝前兆,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儿童急性颅高压和颅高压危象的治疗和预后是关系到儿童远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儿童急性颅高压和颅高压危象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识别、监测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颅内高压 儿童 颅内高压危象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不同型号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镜中心2014年3月—2020年12月所施行的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置入“双猪尾”10 F双塑料支架组和置入“双猪尾”7 F双塑料支架组,比较这两组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共纳入29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10 F双塑料支架组11例,7 F双塑料支架组18例,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8.2±8.0)min及(34.7±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01)。术后腹痛[18.2%(2/11)比5.6%(1/18)]、发热[9.1%(1/11)比11.1%(2/18)]及出血(均无)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月后复查CT,10 F双塑料支架组、7 F双塑料支架组嚢腔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0.9%(10/11)和88.9%(1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对于符合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标准的患者,7 F与10 F支架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7 F支架具有手术操作便利、时间较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腔内超声检查 引流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上皮细胞是否存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及真菌对角膜上皮细胞AMPK磷酸化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系,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多功能分析仪筛选AMPK激动剂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100、300、500和1 000 μmol/L)和抑制剂化合物C(10.0、12.5、15.0、17.5和20.0 μmol/L)对角膜上皮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以单纯角膜上皮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与孢子共培养作为孢子对照组,在孢子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入AICAR和化合物C作为AICAR组和化合物C组,分别培养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磷酸化AMPK(p-AMPK)和AMPK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角膜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质量浓度。结果不同浓度AICAR作用于角膜上皮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μmol/L和12.5 μmol/L化合物C作用于角膜上皮细胞后细胞指数较未处理细胞升高。正常对照组、孢子对照组、AICAR组和化合物C组p-AMPK水平分别为0.67±0.15、2.57±0.12、3.67±0.58和1.50±0.50,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20,P<0.001)。孢子对照组p-AMPK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CAR组较孢子对照组p-AMPK水平升高,化合物C组较孢子对照组p-AMPK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正常对照组、孢子对照组、AICAR组和化合物C组AMPK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0,P=0.950)。正常对照组、孢子对照组、AICAR组和化合物C组IL-6质量浓度分别为(107.81±17.15)、(156.32±9.94)、(167.96±14.16)和(127.42±19.75)pg/ml,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10,P<0.001),其中孢子对照组IL-6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CAR组IL-6质量浓度较孢子对照组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化合物C组IL-6质量浓度较孢子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角膜上皮细胞有AMPK磷酸化表达,且真菌孢子刺激角膜上皮细胞后AMPK磷酸化增强,IL-6分泌增多。

  • 标签: 真菌 角膜炎 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 磷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坐浴结合祛止血散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肛周脓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入济南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的98例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并发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38.65±8.65)岁;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9.25±9.0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叠加中药坐浴结合祛止血散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为(16.69±4.21)μg/L、白介素-6为(93.98±9.63)ng/L以及白介素-8为(0.47±0.17)μg/L,而对照组分别为(14.52±3.19)μg/L、(102.98±8.35)ng/L、(0.58±0.15)μg/L,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5、4.409、3.030,均P<0.05)。观察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为(3.54±1.63)d、创面愈合时间为(15.67±2.25)d、创面疼痛程度评分为(2.33±0.98)分、肛周脓肿面积为(0.11±0.03)cm2,而对照组分别为(4.98±1.35)d、(18.32±2.34)d、(3.87±1.12)分、(0.19±0.05)cm2,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3、5.121、6.462、8.568,均P<0.001)。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肛周脓肿,应用中药坐浴结合祛止血散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中药坐浴 祛腐止血散 血液恶性肿瘤 化疗后 肛周脓肿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颅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颅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颅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颅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颅再出血;预防组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颅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颅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颅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镜的改进和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镜检查方法,也可为临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目前,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胆胰疾病的可选治疗方案。本文对2021年12月发表的欧洲消化镜学会制定的治疗性EUS指南进行解读,旨在阐明EUS引导下胰胆管穿刺引流、胆囊穿刺引流、胃空肠吻合等治疗性EUS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方法和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 标签: 超声检查 治疗性超声内镜 指南 适应证
  • 简介:摘要我国消化镜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镜医师培训发展相对缓慢,未形成与人民诊疗需求相适应的镜医师培训体系。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镜医师培训体系,对我国内镜医师培训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实现镜医师培训统一报名准入、管理部署、课程学习、考核认证、监督质控,系统性地培养一大批合格、优秀的消化镜医师,是提升我国新时代消化镜诊疗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镜医师成长轨迹,合格、优秀镜医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国内外消化镜医师培训进展作一述评。

  • 标签: 内窥镜 在职培训 消化内镜医师 培训模式 培训体系
  • 作者: 黄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 简介:动脉瘤又被称之为埋在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出现动脉瘤破裂,就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那么什么是颅动脉瘤?颅动脉瘤有什么危害?又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眦皮肤重置睑缘翻转术对儿童伴有眦赘皮的下睑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鲁南眼科医院伴有眦赘皮的下睑翻者40例(80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眦皮肤重置睑缘翻转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8例(36眼),女22例(44眼)。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下睑翻均得到矫正,睑缘及眦形态自然,无明显下睑皮肤皱褶、重度瘢痕增生或泪小管的损伤等并发症。治愈率100.00%,均无复发,满意度95.00%。结论眦皮肤重置睑缘翻转术治疗儿童下睑翻伴眦赘皮效果良好。

  • 标签: 睑内翻,下睑,儿童 内眦赘皮 重置,皮肤,内眦 翻转,睑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支撑钢板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后-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Lauge-Hansen旋后-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者分为踝支撑钢板固定组43例和螺钉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完全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复查踝关节,结果显示,踝支撑钢板固定组手术成功率(97.67%,42/43)高于螺钉固定组(86.84%,33/38),P<0.05;踝支撑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95.35%(41/43),高于螺钉固定组的73.68%(28/38),P<0.05。踝支撑钢板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螺钉固定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踝支撑钢板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10.87±1.26)周]少于螺钉固定组[(12.31±1.32)周],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AOFAS评分均升高(P均<0.05),且踝支撑钢板固定组VAS评分低于螺钉固定组,AOFAS评分高于螺钉固定组(P<0.05)。结论踝支撑钢板治疗Lauge-Hansen旋后-收Ⅱ度踝关节骨折效果好,成功率较高,恢复完全负重时间较短,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骨折 踝关节 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 支撑钢板
  • 简介:摘要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痔病的绝大部分。消化镜在内痔的治疗中优点众多,不仅图像清楚,操控灵活,操作准确,还可以根据内痔程度选择倒镜和顺镜治疗,是优先选择的替代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回顾了我国内痔微创治疗,尤其是消化镜微创治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硬化疗法 套扎治疗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白光镜联合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评估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浅表胃癌患者资料,将术前白光镜及EUS资料完整,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镜医师对白光镜判读结果的自信与否,将患者分为白光镜确定组(47例)和白光镜不确定组(37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白光镜及EUS对浅表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白光镜和EUS判断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3.8%(62/84)和81.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白光镜确定组白光镜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3.6%(44/47),高于白光镜不确定组的48.7%(18/37)(χ2=21.656,P<0.001)。84例患者中20例(23.8%)被白光镜高估浸润深度,其中8例(40.0%)经EUS修正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表面不规则(OR=5.076,95%CI:1.628~15.821,P=0.005)、病变边缘显著隆起(OR=3.831,95%CI:1.238~11.857,P=0.020)和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OR=6.887,95%CI:1.882~25.204,P=0.004)是影响读图医师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浅表胃癌,白光镜确定病变浸润深度者,白光镜诊断准确率高;白光镜不确定浸润深度者,联合EUS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肿瘤分期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镜与超声镜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的患者60例,观察异位胰腺在普通镜、超声镜下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异位胰腺诊断的病理符合率,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普通胃镜下诊断为异位胰腺31例(51.67%),间质瘤20例(20.33%),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5例(8.33%)和4例(6.67%),其病理符合率为51.67%;其主要发生部位为胃部52例(86.67%),其中发生在胃体下部3例,发生在胃窦49例,另外8例(13.33%)发生在十二指肠,形态上在管口区见脐样凹陷31例(51.67%),呈球形隆起17例(28.33%),呈不规则隆起8例(13.33%)。超声胃镜诊断为异位胰腺49例(81.67%),其中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7例(11.67%)和2例(3.33%),病理符合率为81.67%,在超声胃镜下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及混合回声,部分亦可表现为高回声,各层均可发生,主要位于黏膜下,其中低回声43例(71.37%),另外表现为超高回声和高回声分别为10例(16.67%)和7例(11.67%),49例(91.67%)位于黏膜下。结论异位胰腺在超声胃镜下病理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两者联用可为异位胰腺术前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胰腺 异位 普通内镜 超声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