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酮饮食与减肥手术后发生酮症相关的色素性痒疹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酮症相关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转归及饮食调节的治疗效果。结果收集酮症相关的色素性痒疹患者6例,其中女5例,均为生酮饮食后发生;男1例,为减肥手术后发生。主要累及部位包括胸、背、腰、腹部,少见累及部位包括眼睑、腋下、肘窝、阴阜。主要皮损形态为网状分布的荨麻疹样红斑、丘疹、色素沉着,少见皮损形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疱壁易破。5例患者行尿常规分析,4例尿酮体阳性(+ ~ ++++),3例尿蛋白阳性(+)。2例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海绵水肿,散在坏死角质形成细胞,可见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渗。给予6例患者进食主食的建议,5例1周内基本治愈,1例因希望继续生酮减肥,在仍然限制主食的基础上,加用米诺环素100 mg/d,症状也明显好转。6例患者尿酮体、尿蛋白均在治疗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酮症在色素性痒疹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酮症相关的色素性痒疹可单独采用饮食调节治疗,也可采用米诺环素等药物辅助治疗。

  • 标签: 痒疹 生酮膳食 减肥手术 色素性痒疹 饮食调节
  • 简介:摘要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机器学习与经典统计学方法有相似之处,同时又能解决许多传统统计学难以处理的难题,因此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并对其特点和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读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方法,让机器学习技术更好地为流行病学研究服务。

  • 标签: 机器学习 算法 流行病学
  • 作者: 马泽良 门阔 蒋海行 惠周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苏州寻正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苏州 215000,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可应用于放射治疗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包括临床决策支持、自动勾画靶区、预测疗效和副反应等,提高准确性与效率。尽管面临着结构化数据缺乏、模型可解释性差等挑战,机器学习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将日趋深刻而广泛。本文从机器学习简介、在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和挑战与解决之道等3个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药品说明书为数据基础,构建药品知识库。方法对随机抽取的600份药品说明书进行人工标注,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Bi-LSTM+CRF)模型进行训练,完成医学实体的识别;以"相似度计算+规则映射表"的混合模型对提取出的实体进行标准化,完成后将药品信息导入Access数据库。结果基于Bi-LSTM+CRF模型的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除人群类实体外,其余实体中均取得了F值高于85%的良好效果;基于"相似度计算+规则映射表"的混合模型,实体标准化的准确率为88.23%。结论本研究的机器学习模型效果与其他命名实体识别、实体标准化研究的模型效果相近,能够较好地完成药品知识库构建任务。

  • 标签: 知识库 命名实体识别 实体标准化 药品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机器学习为主要手段的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目前,机器学习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定点及分析、颅面骨骼分型和颈椎分期的判断等,以及利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辅助评估正畸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制订正畸治疗方案等。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对机器学习在正畸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精准正畸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人工智能 临床方案 决策支持系统,临床 机器学习 正畸治疗 图像识别
  • 简介:摘要介入医学在心脑血管和肝胆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继内科和外科治疗外的第3大类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机器人手术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技术的突破,为介入和(或)微创+机器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介入机器人手术系统应运而生。笔者简要介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辨识度较高的介入机器人手术系统,尤其是血管介入、经皮穿刺介入、非血管自然腔道介入3大类别机器人手术系统,探讨介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现状与未来。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血管介入 经皮穿刺介入 非血管腔道介入 机器人手术系统
  • 简介:摘要目前肺癌已经成为全世界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肺癌患者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癌症晚期,预后效果不佳。尽早、准确地发现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并进行诊断,并对其预后进行准确的预测,对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的拟定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火热。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具有从复杂、大量数据中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同时学习得到的模型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这些特点可以极大地推进肺癌的有关研究。

  • 标签: 肺癌 机器学习 风险预测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2~9月茂名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手术10例。术前访视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测试手术仪器,准备手术器械;术中有效管理手术间,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和手术仪器,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执行安全核对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紧跟医生操作;术后妥善处理手术仪器和器械,总结每台手术所需的手术物品,体位摆放要点,回访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与手术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总结出适合该手术所需的专科器械和体位摆放方式。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详细的术前准备,专业的术中配合,妥善的术后处理是保障手术成功和提高手术护理配合效率的重要条件。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骨盆骨折
  • 作者: 柯怡芳 张耀鹏 王勇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
  • 简介:摘要目前,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研究领域,也有少数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可进行牙体预备、口腔种植手术、全口义齿排牙、修复材料测试等操作。口腔修复机器人的优势在于能定量化精准操作、无限期重复工作流程,辅助口腔医师完成繁重、复杂的日常诊疗工作。口腔修复机器人在研发时应充分考虑口腔狭小操作空间的限制,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本文简要总结机器人在口腔修复领域的研发及应用现状以及现存问题,以期为口腔修复机器人未来的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机器人 义齿修复术 牙种植 人工智能 设备安全性
  • 简介:摘要手术机器人作为外科医生的一项新工具,目前已经逐步进入骨科领域。前期由于技术有限、设备笨重、成本高昂、市场需求不大等,骨科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很长时间的停滞期。近十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发展,研发经费的投入,生产成本的降低及对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的需求,各种各样新颖而巧妙的机器人系统被提出、原型化并商业化,参与到大多数重要的骨科手术过程中,包括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交叉韧带手术、脊柱手术、矫形截骨术、骨肿瘤手术和创伤手术等,本文针对手术机器人在骨科领域的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机器人 骨科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机器学习在脑肿瘤MRI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其对于脑肿瘤在术前、术中、术后各期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较大临床价值。目前,机器学习在脑肿瘤的自动分割、分类和分型的辅助诊断、术中路径的辅助分析、预后预测、数据收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在广泛投入临床应用前尚需克服一些限制阻碍。期望未来临床医师可以将两个领域更好地结合,使其成为脑肿瘤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 标签: 机器学习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稳定、清晰及放大的3D视野,可滤过术者手部震颤,具有多个自由度的灵活稳定操作,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不足。尽管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肝脏外科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认识。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团队经验,针对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脏外科应用中的适应证、机器人手术系统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机器人肝切除术学习曲线、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困难部位肝切除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系统肝切除术成本效益等问题作深入探讨。

  • 标签: 肝疾病 机器人外科 微创外科 适应证 机器人手术系统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传统的生存分析方法虽在生物医学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需满足一些前提假设。随机生存森林方法可克服这一弱点。本文以美国梅奥诊所的肝脏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数据为例,从随机生存森林的原理、建模步骤、实例演示和适用性讨论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进行生存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人工智能 随机生存森林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Varian公司TrueBeam系列加速器机器性能检查(MPC)系统的可靠性、精确度与稳定性。方法装机完成后通过验收数据与第1次MPC运行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MPC结果可靠性;通过人为引入误差的方法验证MPC结果在图像引导放疗应用中的精确度。收集2019—2020年间60组MPC部分结果求,比较各指标稳定性差异。结果MPC获得的设备误差参数均低于验收获得的误差参数,两者数据差异最大仅为2mm且占阈值比<20%。MPC对辐射和成像位置偏移的感应精度较高,r值均>90%;其中治疗床Vertical方向对位移精度感应较差,r值<73.7%。对于此次验证指标稳定性最好的为治疗床角度方向,标准差均≤0.01,其余各指标稳定性差异不大。结论MPC可以作为图像引导放疗常规质量保证的一种验证工具,对于辐射、成像等中心的验证精度优于机架、准直器和治疗床的机械精度。

  • 标签: 机器性能检查 可靠性 精确度 稳定性
  • 简介:摘要基于算法学习数据内部规律,进而对同类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的过程为机器学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领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模型不仅可预测周期助孕结局,也可帮助胚胎学家挑选优质胚胎。本文共筛选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周期结局预测模型和胚胎质量评估模型30个,其中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模型28个,基于深度学习模型2个。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效果,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效果多不理想(0.60<AUC<0.86),深度学习算法准确率则较高(AUC>0.90)。完善的预测和评估模型有望提高助孕周期效率、标准化胚胎选择流程。

  • 标签: 机器学习 统计模型 受精,体外 周期结局 胚胎质量
  • 简介:摘要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辅助脑血管介入手术最有优势的新兴技术,可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辐射、降低手术难度,同时实现远程协助手术。然而因为脑血管的特殊性,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对精确性、安全性的要求较其他介入手术机器人更加严苛,目前已有报道的脑血管介入机器人多处于动物实验或小规模临床应用阶段。本综述简述了介入手术机器人的一般原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并对在研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 标签: 机器人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机器人辅助手术目前在成人泌尿外科中有明显的实用性和优势,因各种因素所限,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仍较局限。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的成本较高,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对机器人手术的满意度更高。机器人肾盂成形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年长儿童,并已经在婴儿和二次手术中使用。在儿童中进行的其他机器人手术包括输尿管再植术、肾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膀胱憩室切除术和膀胱扩大术等。机器人手术也被用于肿瘤手术,如部分肾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随着适用于小儿的机器人设备的生产和改进,以及接受过机器人培训的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经验的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机器人在小儿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中频脉冲电刺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训练组接受末端驱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6 d、持续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部分(FMA-LE)、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LE、WGS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FAC分级[(2.61±0.70)级]、WGS[(23.29±3.85)分]及BBS评分[(35.40±8.41)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较传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机器人 下肢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期、相同供者供肾下使用完全腹膜外化的机器人辅助同种异体肾移植术(robot-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RAKT)与开放性肾移植术(kidney transplantation,KT)的疗效。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的40例受者行肾移植术,机器人组选左肾,开放组选右肾,分为机器人组(20例)与开放组(20例),分别行RAKT及KT,供肾均来源于同一死亡供肾捐献,供、受者血型相同。分析术前资料,手术数据和术后结果。结果机器人组与开放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透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相比,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髂血管阻断时间、静脉吻合时间、输尿管吻合时间方面长于开放手术;并发症方面机器人组发生淋巴管瘘、淋巴囊肿比例高于开放组;在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方面优于开放组。在髂血管分离时间、动脉吻合时间、失血量方面、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KT在有经验的机器人手术中心开展和开放性KT同样是安全、可行的,早期证据表明,RAKT可加快受者的恢复速度,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肾功能恢复效果。随着术者对RAKT技术的精通,有望逐步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肾移植 机器人辅助技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