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最早的220kV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是在2004年的12月26日,在我国的甘肃投入运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受到恶劣天气影响还是受到汛期影响均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状态,可见,该装置的稳定程度一定达到一定水平。文中在对国内外串联补偿装置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研究对220kV串联补偿装置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的重要性,探讨运行维护工作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稳定性的影响作用。

  • 标签: 220kV 串联补偿装置 运行 维护
  • 简介:摘要抗青光眼手术是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抗青光眼手术技术长足发展,微创手术层出不穷,患者及术者对手术预期也日益增高。然而,手术可控性不高导致术后疗效的可预测性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青光眼房水外引流手术中的小梁切除术,在分析其原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手术效果的观察指标及术后眼压的调控方法,以期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16)

  • 标签: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眼内压 预测
  • 简介:摘要可控起动传输装置(简称CST)的传动介质(美孚424抗磨液压油)原设计采用风冷的方式降温,由于自身所配冷却风扇的散热片局部易堵塞且其间隙太小无法清洗,所以严重影响传动介质的冷却,若连续运行时间长或带载起动过程中,就会造成CST超温保护动作(超过85度)而无法正常开机,大大降低了CST的工作效率,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原有风冷的基础上,又加设一套水冷装置,利用循环水冷却传动介质,极大的提高了冷却效果,确保了CST的正常运转。

  • 标签: CST 风冷 水冷 改造
  • 简介:地层状况、储油层物性等因素均属于人为不可控的自然因素,这会直接影响压裂施工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人为可控的因素也会影响压裂施工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压裂施工的质量,线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差错。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影响压裂施工的人为可控因素,并相应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终提升压裂施工的质量。

  • 标签: 压裂施工 人为可控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晓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 自贡 643000
  • 简介:没有人喜欢坏牙齿,但补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牙齿治疗过程,有助于延长牙齿的寿命,有效地维护牙齿的健康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标签: 牙齿;补牙
  • 简介:摘要我国当前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碘",此防治策略的落实,最终目的是开展"精准碘"。但是,目前"精准碘"的实施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如何精准衡量个体碘营养。本文从机体碘的摄入、机体碘水平、机体碘的排出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前衡量碘营养指标的架构以及各类指标的优缺点、衡量指标的金标准、各指标的应用范围和联合应用。

  • 标签: 个体碘营养 科学补碘 精准补碘
  • 作者: 朱红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米易县撒莲镇卫生院,四川米易617200
  • 简介:小儿腹泻是每位家长最常见且最担心的儿童疾病,特别是夏末初秋时节,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一旦发生腹泻且持续反复发作,必须要提高警惕,以免腹泻严重造成小儿脱水,导致小儿虚脱,威胁其生命安全。小儿腹泻怎么办?发生腹泻的危害以及紧急补救措施有哪些?下面将详细介绍。

  • 标签: 小儿秋季腹泻;口服补液
  • 简介:摘要青少年(一般认为13~18岁)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多为先天性鞘状突未闭,亦有腹横筋膜缺损、疝囊较大的情况,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复发率高。考虑到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合成片无法随青少年成长而伸展,片挛缩可能造成术后局部产生牵拉、异物感,发生慢性疼痛,甚至可引起精索黏连,影响生育,不建议用于青少年。而生物片刺激机体组织再生修复缺损的同时,自身可被降解,术后局部不适和慢性疼痛发生率较低,因此比较适合应用于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但是对于其复发问题目前尚无结论,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远期效果。

  • 标签: 疝,腹股沟 青少年 生物补片
  • 简介:摘要针刺疗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地运用和明确的疗效。捻转泻手法作为基本泻手法之一被广泛运用,合理地运用捻转泻手法可以提高针刺疗效,但在临床上对于捻转泻手法的操作手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及相应的操作标准。通过对古代典籍和现代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梳理,针对捻转泻的操作方法、相关机制及其效应作简要概述,以期为规范针刺捻转泻手法的操作标准、研究捻转泻手法的作用机制及进一步提高针刺临床效果提供帮助。

  • 标签: 针刺疗法 捻转补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可控弹簧圈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远端脾动脉瘤患者18例,均使用机械解脱可控弹簧圈行瘤体栓塞,观察此术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栓塞瘤体,16例患者弹簧圈均填塞于瘤体内,2例患者有部分弹簧圈进入远端脾动脉内。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随访20个月(10~36个月)期间无脾动脉瘤增大、破裂。结论使用可控弹簧圈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能保留脾脏,效果肯定。

  • 标签: 脾动脉瘤 可控弹簧圈 栓塞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片技术在修复巨大肩袖撕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采用片技术修复治疗并完整随访的9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53~79岁,平均61岁。肩关节活动受限7例,夜间痛5例,Neer撞击征和Hawkins征均阳性者7例;Bigliani肩峰分型:Ⅱ型6例,Ⅲ型3例。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均发现≥2条肌腱撕裂。术前、术后12个月、术后15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7±1.6)、(4.5±1.3)、(3.7±1.1)分,UCLA评分分别为(7.9±1.2)、(21.5±4.1)、(23.9±4.3)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肩关节关节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RI提示小型再撕裂患者2例,裂口长度均<3 cm。结论片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取得较好的中期疗效,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创伤和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补片技术 肩袖撕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一种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算法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逆向优化算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项,用驻留时间调制因子(DTMF)调节驻留时间的变化幅度。回顾性研究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Nucletron part#189.730)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DTMF与驻留时间标准差的关系,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HR-CTV D100%、V150%,危及器官D0.1 cm3、D1 cm3、D2 cm3),评估GBPO计划和商用计划系统(采用IPSA算法)计划之间的差异。结果当DTMF<20时,驻留时间标准差迅速减小,在DTMF增加到100之后,驻留时间标准差无明显变化。GBPO计划的D100%(3.63±0.36)高于IPSA计划( 3.53±0.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 P<0.05),两种计划之间其他DVH参数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方法是可行的,采用GBPO制定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

  • 标签: 后装放射治疗 逆向计划 治疗计划系统 宫颈癌
  • 简介:摘要在进行腹腔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血管受侵犯的情况,这不但给手术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到了根治效果和预后。随着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根治性手术相关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开始采用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进行术中缺损血管修补,从而达到根治性手术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学者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替代物。鉴于腹膜间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胚胎学、组织学和生理学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腹膜组织相较于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更容易获取,将自体腹膜制作成片来修补缺损血管在理论和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本文就目前自体腹膜片修补缺损血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膜 移植,自体 间皮细胞 内皮细胞 血管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片放置层次(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修补术)治疗外科手术切口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切口疝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内修补术35例(腹腔组),肌后修补术37例(肌后组),观察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肠管损伤、肠梗阻、肠瘘、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肌后组短,而腹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肌后组,但腹腔组住院总费用高于肌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肠管损伤、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等发生率低于肌后组,腹腔组见1例(2.86%)肠瘘并发症,肌后组未有肠瘘并发症出现,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腹腔组复发0例,肌后组在术后7个月时有2例(5.71%)复发,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不同片放置层次方法治疗切口疝均有效,但腹腔内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

  • 标签: 切口疝 肌后修补术 腹腔内修补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腹壁疝修补术是富有挑战性的手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尤其是潜在污染或污染的腹壁疝。疝片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复发率,然而不同类型片各有优缺点,对于潜在污染及污染腹壁疝修补环境中片选择尚存争议,曾被认为具有抗感染优势而被广泛使用的生物片在近期研究中发现并未降低感染率,反而导致较高的复发率及昂贵的医疗成本。相反,近期以单丝、大网孔聚丙烯片为代表的合成片在潜在污染或污染疝修补术中取得不错成效。而可吸收合成片等新型片的出现可能是潜在污染或污染腹壁疝修补术更佳的选择。本文就不同片在潜在污染及污染腹壁疝修补环境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这类患者片的选择提供可靠证据。

  • 标签: 疝,腹部 环境污染 生物补片 合成补片 材料
  • 简介:摘要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在经脐单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使用部分可吸收片(PAM)和轻量型聚丙烯片(LWM)的治疗效果。2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血清肿发生率、片感染率、疝复发率、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补片放置时间上PAM组更有优势。术后6个月PAM组的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发生率较LWM组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PAM组局部异物感发生率较低,但2组慢性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6个月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在经脐单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应用2种片均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部分可吸收片更易操作,且术后慢性疼痛和局部异物感发生率更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