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由于动脉血供的减少导致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和肢体坏疽。CLI需与急性肢体缺血相鉴别,后者是突发动脉闭塞引起的,往往需要急诊处理;而CLI是由于动脉灌注不足以满足肢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皮肤破

  • 标签: 肢体缺血 腔内治疗 通畅率 覆膜支架 球囊血管成形术 动脉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阑尾息肉病例共6例,息肉直径0.3~1.3 cm。6例阑尾息肉均顺利完成镜下治疗,其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整块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分片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例予活检钳冷钳除。6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和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3例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余3例暂未复查结肠镜。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阑尾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阑尾息肉
  • 简介:下肢动脉依据其部位及功能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血管,股动脉作为流出道的末端以及流入道的起始,对其处理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股动脉狭窄闭塞是股动脉疾病最为常见的[1]。目前关于股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主要有人工血管转流术、内膜剥脱术、血管治疗等。近年来治疗凭借其微创、快速康复、安全、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发展迅速,再加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腔内治疗 流入道 流出道 人工血管转流术 闭塞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治疗手段通常分为开放手术与治疗技术以操作简易、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尿道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等离子、激光等各种设备的普及和新型尿道支架、移植物的应用,使手术操作更方便,损伤更小,但由于尿道狭窄病因的多样化及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效果仍不甚理想,部分患者远期疗效欠佳。尿道内放射治疗注射药物或干细胞及新型导尿管等非手术方式也正在尿道狭窄中进行探索性应用,结果显示有利于改善手术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微创治疗手段和药物在尿道狭窄上取得了较多新进展,但仍需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可行性、有效性,并确定恰当的手术时机。

  • 标签: 尿道狭窄 内窥镜检查 激光疗法 药物注射
  • 简介:<正>所谓内脏动脉,是指供应胃肠道、肝、脾及胰腺的动脉[1]。内脏动脉瘤(viseralarteryaneurysm,VAA)即为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瘤。因此,严格地讲,VAA并不包括肾动脉瘤,但因为后者在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上与VAA大体相仿,所以一些文献也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2,3]。VAA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1%~2%,其中以脾动脉瘤比例最高,约为60%,肝动脉瘤为20%、肠系膜上动脉瘤5.5%、腹腔动脉瘤4%、胃

  • 标签: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治疗方式 弹簧圈 脾动脉瘤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胸外科在医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电视胸腔镜手术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胸外科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胸外科治疗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面效果显著。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胸外科治疗及护理的进展,以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优化调整后续胸外科患者治疗和护理方案。

  • 标签: 胸外科 腔内治疗 护理
  • 简介:患者男,59岁,7个月前因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接受修复术,术中造影发现I型瘘,考虑瘘较小,有血栓可能,故行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复查CTA示瘘及瘤体均增大。随访7个月,期间未对Ⅰ型瘘行针对性治疗。本次就诊以"修复术后Ⅰ型瘘形成"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侧锁骨上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听诊可闻及搏动性杂音。行经皮血管栓塞治疗。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鞘成功后行主动脉弓造影,见支架近端I型瘘形成;应用同轴导管技术将2.7F微导管超选择至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造影证实微导管,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主动脉 胸的 内瘘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一、概述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相对少见,占泌尿系上皮肿瘤的5%~6%。尿路上皮肿瘤标准手术方法为患侧肾输尿管全切术和膀胱袖套状切除。由于尿路上皮肿瘤发病呈多灶性的特点,双侧上尿路可同时或相继出现多个病灶,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对部分早期肾盂输尿管上皮肿瘤行保留患侧肾脏和输尿管的肿瘤切除术,尤其对于孤立肾、双侧上尿路肿瘤及部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往往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上尿路上皮肿瘤 腔内治疗 肾盂输尿管 肾输尿管全切术 腔内切除术 肾功能不全
  • 简介: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全治疗修复技术的尖端挑战,是血管外科医生心中的介入治疗“皇冠”。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主任刘昌伟的领导下,通过努力钻研,近两年171例全治疗成功率100%,患者多为高龄重症,年龄最高者93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标签: 腔内介入治疗 主动脉扩张性 北京协和医院 腔内治疗 血管外科 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11例患者资料,均接受治疗。总结其症状、手术方式、并发症、支架通畅情况并分析患侧上肢收缩压及血液峰值血流速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行腔支架成形术,手术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9(30.1±23.4)个月;2例术中使用脑保护伞,其中1例行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因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支架植入术;1例术中发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重度狭窄,一期行无名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后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6例为股动脉入路,2例为肱动脉入路,1例经腋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入路,2例为右颈部切开逆穿颈总动脉与股动脉联合入路。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6、7、12个月出现支架再狭窄,1例患者行无名动脉支架球囊扩张术,2例患者行再次支架植入术,术后支架血流均恢复通畅;1例术后14个月出现支架再闭塞,因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未干预,本组病例临床再干预率为3/11,一期通畅率为7/11,二期通畅率为10/11。10例患者术后症状较前缓解,1例患者右上肢无力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前、术后右上肢收缩压、脉压差、无名动脉峰值血流速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疗效确切,应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方案。

  • 标签: 腔内治疗 无名动脉狭窄 无名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急诊血管外科手术由于具有高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直是急症外科手术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传统的急症血管外科开放性手术中因创伤大,耗时长,难度大,造成围术期康复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近年来,急症外科由于手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急诊都是通过手术来处理的,对传统急症血管外科的开放性手术起到了很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血管外科 急症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急诊血管外科手术由于具有高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直是急症外科手术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传统的急症血管外科开放性手术中因创伤大,耗时长,难度大,造成围术期康复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近年来,急症外科由于手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急诊都是通过手术来处理的,对传统急症血管外科的开放性手术起到了很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血管外科 急症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治疗时真假的识别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胸主动脉夹层形态学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治疗。术中采取多种方法识别真假,包括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如夹层裂口切线位造影法、导管沿途冒烟法)等。结果9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治疗时,采取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66例,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24例。左前斜45°造影结果显示,68例夹层假位于降主动脉外侧,而22例假位于降主动脉内侧或与真重叠;腹主动脉段夹层真假位置复杂,假于螺旋下降过程中可位于真任何一侧,其中6例腹主动脉存有2个及以上假;90例胸主动脉夹层采取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和全弓降主动脉造影—胸降主动脉留置猪尾导管法识别真假,最终全部成功定位真,且顺利完成治疗,夹层远端真血流恢复率为100%。结论对于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行CTA检查做好评估,术中在DSA监视下,予以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等识别真假,可准确判断,从而避免误判及其所致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真假腔
  • 简介:目的探讨滤器相关下静脉血栓形成(IVCT)血管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中心行腔治疗的46例滤器相关IV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的总体靶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为86.9%。40例患者成功开通下静脉滤器闭塞段到单侧/双侧髂股静脉闭塞段,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间为(2.0±0.3)h。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置入新的下静脉滤器,围术期死亡率为0,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及肺动脉栓塞情况,无腔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d,治疗的总体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5%。39例(84.8%)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显示下静脉滤器以及植入的支架形态学良好,未出现支架或滤器断裂,血管壁刺破等情况。术后12个月下静脉及髂股静脉支架再狭窄率为7.7%。结论结合抗凝治疗治疗对于滤器相关IVCT具有满意的疗效,但是在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抗凝治疗
  • 简介:镀铬与外型镀铬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镀层质量的好坏,除取决于优良的电解液外,还取决于电镀工艺和形式;而形式又影响着电镀的工艺性能。本文根据实践中的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 标签: 内腔镀铬 电镀工艺参数 阴极电流密度 槽液温度 内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