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石油勘探和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非质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发现的一些大型的高孔高渗整装油田,其特点是油田分布广,油层厚,储量丰富,孔隙度和渗透率高但胶结疏松,在钻完井过程中极易受到类型复杂的伤害,投产后产能较低,为了提高采油速度,加快收回投资,迫切需要解堵酸化。因此,本文对非质酸化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 标签: 非均质,酸化,高孔高渗
  • 作者: 单艳华 陈琦 景泉 张大庆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科研处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北京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730,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毛燮教授1935年撰写了关于中国牙医教育的报告,从1948至1950年先后发表3篇包含“发展牙科为口腔医学”教育思想的文章,并在1950年7月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主任时提出将牙医学系更名为口腔医学系,呈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教育部成功备案。次年中华医学会成立口腔科学会,之后全国医疗系统牙科陆续改为口腔科、牙医学系改为口腔医学系。牙医学更名为口腔医学,在牙医学教育中融入了医学内容,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一口腔医学教育思想形成过程有待研究。本文基于毛燮教授工作和留学经历,通过对档案、个人书信以及文献史料信息的挖掘,勾勒出毛燮口腔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经历了在牙医学教育中融入生物学到融入医学,最终发展为口腔医学的过程,这一历史脉络的呈现有助于丰富我国口腔医学历史研究,便于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口腔医学的发展。

  • 标签: 教育,牙科 牙医学 口腔医学 医学史
  • 简介:摘要本文将从分布式的并联流概况出发,对分布式的并联流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化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实现并联流。

  • 标签: 并联均流 分布式 开关电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整器(FF)和无整器(FFF)模式下非共面VMAT单发脑肿瘤剂量学参数,探索加速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合适评估方法。方法对10例单发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非共面VMAT技术,处方剂量25 Gy。配对t检验两种治疗方案适形指数(CI)、梯度指数(GI50、GI25)、梯度、正常脑组织V10和V12、照射时间差异。结果FFF-VMAT和FF-VMAT的GI50分别为2.91±0.34和3.07±0.35,GI25分别为6.91±0.28和7.35±0.27,梯度分别为(0.57±0.07) cm和(0.61±0.08) cm (P<0.05),CI相近(P>0.05);正常脑组织剂量分别为(160.64±43.64) cGy和(174.27±53.98) cGy,V10分别为(45.35±30.32)%和(48.37±30.88)%,V12分别为(36.69±25.15)%和(39.48±25.37)%(P<0.05)。结论FFF模式非共面VMAT脑瘤时可获得比较好的剂量分布,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同时增加GI指数及梯度参数可以对SRS治疗计划进行更全面评估。

  • 标签: 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无均整器射束 剂量学
  • 作者: 苏红 韩冰 王秀婧 许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性Ⅱ类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牙性指标和软组织指标,拔除2个上4组的治疗前前牙覆盖最大[(10.5±1.9) mm],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8.9±1.7) mm,拔除上4下5组:(8.9±2.1) mm]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3);拔除上4下5组磨牙远中关系[(-1.3±1.6) mm]最严重,与拔除4个4组磨牙关系[(0.2±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拔2个上4组下唇突度[(2.8±3.0) mm]显著小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5.1±2.5) mm,拔除上4下5组:(3.8±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后的差异只有磨牙关系,拔除2个上4组是远中关系,而另外两组是中性关系。对于新样本的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决策的符合率为75%。结论骨性Ⅱ类角深覆盖患者,下颌的拔牙与否与覆盖和下唇突度有关,覆盖越小,下唇突度越大,越倾向于拔牙;而拔牙的位置选择主要与磨牙远中关系和下唇突度有关,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下唇突度越小,越倾向于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反之则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

  • 标签: 骨性Ⅱ类 均角 深覆盖 拔牙模式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血清及脑脊液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和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2(CASPR2)抗体四阳性导致的典型Morvan综合征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对该Morvan综合征患者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多次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电生理检查以及预后进行分析。临床特点:患者青年女性,39岁,首发症状表现为四肢无力,病程中主要症候包括发作性肢体疼痛、憋喘、瘙痒、肌颤搐、癫痫、记忆力减退、烦躁、淡漠、顽固性失眠、流涎、出汗异常。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示低钾血症(2.7~3.1 mmol/L)、低钠血症(130~136 mmol/L);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氧分压50%~70%)。甲状腺功能:总甲状腺腺素(TT4)207 nmol/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5.3 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6.9 IU/ml;血清和脑脊液抗LGI1/CASPR2抗体呈四阳性,其他自身免疫相关脑炎及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阴性。头颅MRI未见异常;脑电图轻度异常;肌电图示左股四头肌运动单位电位电压略高。治疗及预后:激素+丙种球蛋白+吗替麦考酚酯片联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16分/24分)、治疗后MoCA/MMSE(26分/29分)。Morvan综合征血清/脑脊液中LGI1/CASPR2抗体四阳性罕见,但临床症候典型,尽早免疫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Morvan综合征 脑炎,自身免疫性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 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的Trilogy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应用整器模式(FF)及无整器模式(FFF)下的固定野调强(ss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靶区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根治性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3.5岁),在瓦里安Eclipse 15.5版本的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ssIMRT-FF、ssIMRT-FFF、VMAT-FF、VMAT-FFF 4种计划。处方剂量为CTV1的计划靶区(PCTV1)总剂量6 000 cGy/28 F,CTV2的计划靶区(PCTV2)总剂量5 400 cGy/28 F。在95%的靶区体积达处方剂量条件下,比较4种计划靶区(PTV)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机器跳数(MU)、加速器的出束时间(DT)以及危及器官(OAR)剂量。结果4种计划的PTV Dmax、Dmean、CI、HI及OAR剂量均未见明显区别。但VMAT-FF的MU最低[572.00(82.00)]、VMAT-FFF的DT最短[(37.08±17.3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之间的两两比较发现VMAT相比于IMRT有更短的DT以及更低的MU,而FFF相比于FF具有更短的DT但更高的M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的4种靶区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其中VMAT-FF的MU最低、VMAT-FFF的DT最短,提高了治疗效率。

  • 标签: 胸中段食管癌 无均整器模式 固定野调强 容积旋转调强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VI1、KRAS、JAK2、ASXL1、LNK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诊治的1例EVI1、KRAS、JAK2、ASXL1、LNK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病程中复发并伴新发突变基因KRAS、JAK2及ASXL1、LNK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明确诊断为非特指性AML高危复发,经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预后不良,生存期仅为6个月。结论EVI1、KRAS、JAK2、ASXL1、LNK阳性AML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可能存在多种基因或染色体联合突变诱发导致AML。同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但具体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EVI1 KRAS JAK2 ASXL1 LNK 多态性,单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