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额、颞和枕底面共同构成的脑,其周边大部托附在颅之上,而其中央核心区两侧的脑围绕中脑周边形成了包含有多个脑池(群)的较为"空旷"的区域。本文首次将这一"空悬"于脑中央的区域,名之为"脑中央空间"。文中除大致描述了脑中央空间的构成,又基于脑中央空间的概念,将进入这一区域的诸多手术入路进行了归纳,详细解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 标签: 脑疾病 脑底 中央空间
  • 简介:摘要由额、颞和枕底面共同构成的脑,其周边大部托附在颅之上,而其中央核心区两侧的脑围绕中脑周边形成了包含有多个脑池(群)的较为"空旷"的区域。本文首次将这一"空悬"于脑中央的区域,名之为"脑中央空间"。文中除大致描述了脑中央空间的构成,又基于脑中央空间的概念,将进入这一区域的诸多手术入路进行了归纳,详细解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 标签: 脑疾病 脑底 中央空间
  • 简介:摘要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颅外科,特别是内镜颅外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亚专科。在这一领域,鼻科医生与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形成理想的内镜颅外科团队,协同处理颅疾病。本文从内镜颅手术等适应证、手术设备的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出血的处理、颅修补的方法以及内镜下颅手术的优势与不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康复治疗仪联合雌激素治疗女性盆功能障碍(PF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开封市妇产医院收治的267例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5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给予雌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盆康复治疗仪联合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盆肌力、临床症状、盆机电位及血清松弛素(RLX)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功能障碍问卷评分(PF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肌电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L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康复治疗仪联合雌激素治疗女性PFD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盆肌力及其临床症状,降低血清RLX水平。

  • 标签: 雌激素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治疗仪
  • 简介:摘要脊索瘤是一种罕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恶性肿瘤,而颅脊索瘤因其解剖结构复杂,预后更差。目前,手术仍是颅脊索瘤综合治疗的核心。尽管诸多新兴技术不断革新、相关手术经验不断积累,但肿瘤切除效果仍不佳,往往需要辅助放疗以降低疾病复发和进展的风险,而以质子和碳离子为代表的粒子放疗在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针对脊索瘤的靶向化疗药物有限,目前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结合颅脊索瘤综合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就手术核心策略、粒子放疗的优越性及热点化疗药物予以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索瘤是一种罕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恶性肿瘤,而颅脊索瘤因其解剖结构复杂,预后更差。目前,手术仍是颅脊索瘤综合治疗的核心。尽管诸多新兴技术不断革新、相关手术经验不断积累,但肿瘤切除效果仍不佳,往往需要辅助放疗以降低疾病复发和进展的风险,而以质子和碳离子为代表的粒子放疗在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针对脊索瘤的靶向化疗药物有限,目前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结合颅脊索瘤综合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就手术核心策略、粒子放疗的优越性及热点化疗药物予以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对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盆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信念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盆肌功能锻炼,对照组训练期间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回馈教学,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健康信念、盆肌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评分、健康信念评分、盆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分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QL)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回馈教学可提高盆功能障碍患者健康信念,从而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改善盆肌力。

  • 标签: 回馈教学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锻炼依从性 健康信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盆肌张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盆肌张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中达到3级以上盆肌肉张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盆肌肉张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率,还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张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食管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食管癌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提供支持,对于进一步研究明确发病机制及和探索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常用的食管鳞癌动物模型主要有化学诱导模型、异位移植模型和原位移植模型,随着人源性肿瘤动物研究的不断进展,移植瘤模型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无论哪种模型都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性,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食管鳞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科研及临床前常用模型,为食管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模型,动物 诱发性 移植性 食管癌细胞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颈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995—2017年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的15例颅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4岁。15例患者中DSA确诊13例,CTA确诊2例;首发症状为鼻出血的假性动脉瘤13例,其中有明确的头面部外伤史8例,颅肿瘤放疗史5例;头痛伴颅神经障碍的真性动脉瘤2例。15例患者采用栓塞和/或手术修复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12年,观察患者是否治愈及存活状态。结果8例外伤史患者中5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痊愈;2例患者未行血管栓塞,之后因大量鼻出血死亡;1例血管栓塞术后出现进行性脑梗死,之后死亡。5例颅肿瘤放疗后患者,1例行血管栓塞后脑梗死,之后死亡;2例行血管栓塞后因原发肿瘤复发侵及颅内,于院外死亡;1例行血管栓塞联合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例放弃治疗,院外大出血死亡。首诊为头痛的2例患者,1例误行手术致鼻出血后于院外行血管栓塞治疗;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治疗死亡。总计院内死亡4例,院外死亡4例,生存7例。结论颈内动脉瘤是颅病变中的高危疾病,伴有外伤、放疗史的鼻出血及头痛伴颅神经障碍的患者应考虑颈内动脉瘤可能,需行DSA、CTA检查进行确诊。耳鼻咽喉科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鼻出血 颅底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巨大的胃鳞状细胞癌侵犯左肺下叶,并伴有独立的食管早期癌,采用手助腹腔镜行2处癌灶加左侧膈肌及部分左肺下叶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9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齿状突磨除治疗3例颅凹陷症合并扁平颅的患者,并同期行枕颈融合术。3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高位脊髓、延髓受压症状;影像学均显示齿状突的大部分高于硬腭线。手术过程均顺利,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后痊愈,其他2例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9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齿状突磨除治疗3例颅凹陷症合并扁平颅的患者,并同期行枕颈融合术。3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高位脊髓、延髓受压症状;影像学均显示齿状突的大部分高于硬腭线。手术过程均顺利,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后痊愈,其他2例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破坏性纤维增生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如何实施有效的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瘢痕疙瘩为人类特有的疾病,加之其病程长久和易复发,动物模型的开发就成为了瘢痕疙瘩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常见的动物模型主要有瘢痕疙瘩植入模型和组织工程模型两大类,但由于实验动物与人类之间解剖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方面存在诸多固有差异,要想建立理想的瘢痕疙瘩动物模型,仍需探索尚未在动物模型中发现的瘢痕疙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动物模型 瘢痕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腺来源肿瘤胃泌酸腺腺瘤(OGA)和胃腺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解放军第960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2例OGA和2例GA-FG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光镜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内镜分析其组织学的主要特征。结果OGA和GA-FG均分化较好,位于黏膜固有层的深部。2例OGA局限于黏膜内,其中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管状,结构异型性较小,属于低度异型,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属于高度异型;2例GA-FG伴有黏膜下浸润,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可形成所谓的"无尽腺"结构。肿瘤表面腺体未见明显异型,周围黏膜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肠化或萎缩等。2例OGA和2例GA-FG免疫组化结果相似,胃蛋白酶原1呈弥漫性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主细胞分化;H+/K+ ATPase和PDGFRA-α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壁细胞分化。Syn均呈阳性表达而CD10、MUC2和CD-X2均阴性,未见p53过表达和β-catenin核阳性,热点区Ki-67增殖指数约为1%~5%。结论GA-FG为一种分化良好的、低度恶性的新的胃癌亚型。免疫组化及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有助于鉴别诊断,Syn的阳性意义及能否成为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OGA由低度异型至高度异型至黏膜下浸润可能是GA-FG的发生过程,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Wnt/β-catenin和Shh信号通路有关,但有别于其他类型胃癌的发病机制。内镜下黏膜切除对病变的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通常是治愈性的。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腺型腺癌 胃泌酸腺腺瘤 MUC Syn 胃蛋白酶原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部副脾临床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45岁女性患者,因间断上腹胀7个月余就诊,10年前因外伤曾行脾脏切除术。术前胃镜、超声内镜和腹部CT均提示胃占位,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副脾组织。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副脾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腺来源肿瘤胃泌酸腺腺瘤(OGA)和胃腺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解放军第960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2例OGA和2例GA-FG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光镜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内镜分析其组织学的主要特征。结果OGA和GA-FG均分化较好,位于黏膜固有层的深部。2例OGA局限于黏膜内,其中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管状,结构异型性较小,属于低度异型,1例OGA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属于高度异型;2例GA-FG伴有黏膜下浸润,腺体呈不规则的管状、分枝状或吻合状,可形成所谓的"无尽腺"结构。肿瘤表面腺体未见明显异型,周围黏膜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肠化或萎缩等。2例OGA和2例GA-FG免疫组化结果相似,胃蛋白酶原1呈弥漫性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主细胞分化;H+/K+ ATPase和PDGFRA-α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壁细胞分化。Syn均呈阳性表达而CD10、MUC2和CD-X2均阴性,未见p53过表达和β-catenin核阳性,热点区Ki-67增殖指数约为1%~5%。结论GA-FG为一种分化良好的、低度恶性的新的胃癌亚型。免疫组化及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有助于鉴别诊断,Syn的阳性意义及能否成为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OGA由低度异型至高度异型至黏膜下浸润可能是GA-FG的发生过程,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Wnt/β-catenin和Shh信号通路有关,但有别于其他类型胃癌的发病机制。内镜下黏膜切除对病变的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通常是治愈性的。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腺型腺癌 胃泌酸腺腺瘤 MUC Syn 胃蛋白酶原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促进盆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盆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总有效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盆肌肌力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对照组为16.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为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盆肌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促进盆肌康复训练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负性心理及不良反应对干预效果造成的影响,并使其盆肌肌力及膀胱功能得到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盆底肌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抑郁 盆底肌肌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