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动化仪表在当前电子技术行业中作用非常广泛,在各种设施设备制造中都有广泛作用,是电子技术广泛作用的基础。自动化仪表是一个显示设备,能够形象化的呈现我们现代电子技术使用结果,提升电子技术社会实用性效果,实现电子运用全面拓展。

  • 标签: 自动化仪表 干扰 电子技术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40年代末单脉冲雷达发明成功之后,凭借着其测角精度高、速度快、反角度欺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火控和气象雷达等领域,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干扰环境越来越复杂,雷达干扰技术也逐渐多元化,如何提升雷达的探测能力及跟踪能力便成为了雷达领域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雷达的常见干扰方式及如何提升单脉冲雷达抗干扰能力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 标签: 单脉冲雷达 抗干扰 雷达干扰
  • 简介:目前,单片机应用系统在工业测控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的好坏是影响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针对单片机测控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单片机 测控系统 抗干扰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液晶显示器的特点为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因此,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测控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用于各种仪器以及显示设备之中,成为连接人和机器之间的重要工具。本文笔者介绍了液晶显示器及其原理,并分析了微控技术的接口及其相对应的抗干扰措施,希望能够提供参考。

  • 标签: 液晶显示器 接口技术 抗干扰措施
  • 简介:摘要自卫星导航系统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中,贡献了巨大的价值作用,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为全部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不间断的实时全天候位置以及时间信息。因此,本文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技术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 标签: 电磁环境 卫星导航 抗干扰技术
  • 简介:摘要本算法主要解决了在工厂,车间等复杂环境下使用机器视觉在线监测关键仪表读数,实时监测关键仪表的数据,达到在线安全生产的目的。传统的机器视觉读数算法只适合在固定光源或自带光源,环境稳定的条件下使用,但是在工厂,车间等开放式,光源位置不同,人工走动或者各种因素干扰下的复杂环境下会出现仪表盘指针投射在表盘上的阴影干扰正常读数的情况,使得读数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严重偏差,严重影响检测精度,导致各种警报误报,使用本算法可以有效避免不理想光源带来的阴影干扰产生的偏差,稳定读取表盘读数。

  • 标签: 仪表检测 机器视觉 抗干扰算法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性能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抗干扰接地方法是保证电子通信设备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抗干扰接地方法,可以使整个工程设备的工作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内部电磁兼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展开探讨。

  • 标签: 电子通信工程 设备 抗干扰接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血压测量抗干扰保护器在腹部手术患者无创血压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部需行无创血压测量患者100例(设为A组),进行无外力干扰下直接测量无创血压(A1),间隔3 min,再在无外力干扰下套上抗干扰保护器测量无创血压(A2),然后套上抗干扰保护器后模拟术中外科医生操作用身体对其进行挤压并进行无创血压测量(A3)。另抽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腹部手术且需行无创血压测量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套保护器组(T组)和不套保护器组(N组),每组50例,观察无创血压测量抗干扰保护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A1与A2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2与A3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组手术开始后20次血压测量中平均干扰次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分别为(2.8±1.3)次、(115.2±12.13)mmHg(1 mmHg=0.133 kPa)、(66.27±8.25)mmHg,均低于N组的(5.5±2.5)次、(121.39±14.42)mmHg、(70.55±9.13)mmHg(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无创血压监测使用抗干扰器进行血压监测可避免干扰,降低被干扰率,及时反馈稳定、可靠的血压测量结果,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血压 无创血压监测 抗干扰保护器 腹部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主要是通过IFN和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首选方案为IFN治疗。部分患者采取单一IFN或IFN联合或序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HBsAg清除即临床治愈的效果。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应用基于IFN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策略使CHB患儿获得更多的临床治愈。

  • 标签: 儿童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临床治愈
  • 简介:摘要Ⅰ型干扰素病是近10年来概念较新的一组疾病,隶属于免疫缺陷病中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不易识别,且诊断较为困难。现以较短篇幅对该类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做一介绍,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从而达到早识别、早检测、早明确、早干预的目标,造福于更多此类患者及其家庭。

  • 标签: 自身炎症性疾病 Ⅰ型干扰素病 JAK抑制剂
  • 简介:摘要本文以开关电源中的电磁干扰抑制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应用技术内容作出分析。在分别介绍滤波技术、屏蔽技术、软开关技术、PCB设计、接地处理这五方面内容的同时,供相关研究参阅。

  • 标签: 开关电源 电磁干扰 干扰抑制 应用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民用航空阿里站工作经验,首先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系统构成进行阐述,接着重点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干扰问题展开分析,最后给出一些可行性解决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民航机场 通信导航 干扰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转录的长链非编码RNA4.9(long non-coding RNA4.9, lncRNA4.9)干扰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并合成3条以lncRNA4.9为靶点的干扰序列,构建穿梭质粒GV248和目的干扰序列的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序列,将重组质粒与骨架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颗粒并检测拷贝数。将干扰慢病毒载体转染THP-1细胞,观察荧光表达量,通过real-time RT-PCR法检测干扰效率。结果构建的3组慢病毒干扰载体(LV1、LV2、LV3),LV2和LV3具有干扰效率,LV2组干扰效率最高。结论成功构建lncRNA4.9干扰慢病毒载体,为后续进一步研究lncRNA4.9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长链非编码RNA 干扰慢病毒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缺氧复氧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IRF-8 siRNA、Negative control(NC)siRNA通过脂质转染试剂转染至肺泡上皮细胞株[L2(购自中国上海拜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细胞分为4组,si-IRF-8组,转染含有IRF-8 si-RNA的细胞组;质粒对照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NC) siRNA的细胞组;正常对照组,无转染质粒,完全正常培养;阴性对照组,无质粒转染,给与缺氧复氧干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泡上皮细胞L2细胞株转染后凋亡相关分子标志物: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转录水平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转染IRF-8 siRNA后,L2细胞内IRF-8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NA组(0.146±0.009)对比si-NC组(1.001±0.055),t=15.566,P<0.01]。经过缺氧复氧干预后L2细胞株si-IRF-8组Caspase-3、bax水平(1.877±0.250、1.989±0.145)较si-NC组(3.681±0.292、4.636±1.26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6、-5.110,P<0.01),bcl-2水平在L2细胞的si-IRF-8组(0.837±0.858)较si-NC(0.179±0.533)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5,P<0.01);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0.257±0.051)较质粒对照组(0.485±0.751)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5,P<0.01)。结论IRF-8 si-RNA能特异性下调肺泡上皮细胞L2细胞株中IRF-8的表达,并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干预后细胞的凋亡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及上调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转录过程相关。

  • 标签: 干扰素调节因子-8 缺氧复氧 肺泡上皮细胞 RNA干扰 凋亡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造成大面积流行和人员死亡。其病原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机体后,机体快速动员固有免疫反应并产生Ⅰ型干扰素(IFN-Ⅰ),IFN-Ⅰ在病程早期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固有免疫识别以及病毒与IFN-Ⅰ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为临床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Ⅰ型干扰素 固有免疫 免疫逃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其早识别、早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及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5例基因确诊的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数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男12例、女13例。发病年龄1日龄~11岁。其中21例(84%)在3岁前起病。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14例(3例AGS1型、1例AGS2型、4例AGS3型、1例AGS6型、5例AGS7型)、腺苷脱氨酶2缺陷(DADA2)6例、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相关婴儿期起病的血管炎(SAVI)3例、脊椎软骨发育异常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2例。共18例(72%)患儿神经系统受累,其中16例(64%)表现为颅内钙化、11例(44%)为肌张力异常、10例(40%)为脑白质病变、6例(24%)为癫痫、5例(20%)脑萎缩及5例(20%)脑卒中。15例(60%)患儿皮肤受累,其中8例(32%)为冻疮样皮疹,4例(16%)为网状青斑、3例(12%)为红斑,结节性红斑及雷诺现象各有2例(8%)。12例(48%)自身免疫抗体阳性,10例(40%)生长发育落后,8例(32%)肺间质病变,7例(28%)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4%)患儿11岁死亡。结论Ⅰ型干扰素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全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3岁前起病、神经系统症状(脑血管事件、颅内钙化、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皮疹(冻疮样皮疹、网状青斑、红斑)、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发育落后、肺间质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特点对Ⅰ型干扰素病有提示意义。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干扰素Ⅰ型 儿童
  • 作者: 丘敏枝 叶枫 钟佳成 杨蓬 陈荣昌 陈善泽 王凌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518020,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000,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20
  • 简介:摘要抗γ干扰素(IFN-γ)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后天(通常是成人期)产生抗IFN-γ自身抗体,抑制了体内的IFN-γ,引起严重的Thl细胞免疫反应缺陷,出现严重或播散性的机会性感染。本文报道1例抗IFN-γ自身抗体阳性家系,首诊患者以多发淋巴结肿大、抗IFN-γ自身抗体阳性、STAT1-PI10升高、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诺卡菌感染为主要特征,患者儿子、女儿的抗IFN-γ自身抗体均为阳性,确诊后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明显改善,未再使用抗生素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造成大面积流行和人员死亡。其病原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机体后,机体快速动员固有免疫反应并产生Ⅰ型干扰素(IFN-Ⅰ),IFN-Ⅰ在病程早期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固有免疫识别以及病毒与IFN-Ⅰ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为临床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Ⅰ型干扰素 固有免疫 免疫逃避
  • 简介:摘要基于我国工频50Hz的独特性,很多工业控制系统都需要安装变频器,变频器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通过信号的接收和发出来控制,若变频器的收发信号收到干扰将对严重影响工业系统的正常工作,结合行业经验,对变频器信号的干扰源进行分类并分析,给出几种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变频器信号 干扰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