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该病于2019年底发现并引起全球大流行。COVID-19患者肾脏受累较为常见,可能与肾脏固有细胞表达2019-nCoV的主要入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有关。常见的肾脏受累包括急性肾损伤、蛋白尿、血尿等,肾脏损伤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认为2019-nCoV引起肾损伤是多因素的,随着COVID-19患者尸检及肾活检的开展,我们对COVID-19相关肾损害的原因及肾脏病理改变有了新的认识。鉴于目前的证据,可以将2019-nCoV造成的肾脏损害命名为"COVID-19相关肾病(COVID-19-associated nephropathy,COVAN)"。

  • 标签: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肾损伤 COVID-19相关肾病
  • 简介:摘要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炎症因子的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的增加有关。固有免疫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以人类固有免疫与2019-nCoV的相互作用作为框架,分析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结果,以及人类固有免疫的差异与COVID-19异质性的相关性。深入理解固有免疫细胞和可溶性炎症介质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建立COVID-19的诊断标志物和制订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目前仍需更多的基础研究来了解COVID-19与固有免疫之间的因果关系,当前这些研究仍然是滞后的。

  • 标签: 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遗传学 固有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艺 刘彤 刘鸣 吴明祥 陶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 430022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市心血管病离子与分子机能重点实验室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30021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功能科 430022 ,武汉亚心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430056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能导致潜在心脏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20年2月10~26日武汉亚心总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93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男51例,女42例,中位年龄为65岁。12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ICU组)。48.4%(45/93)患者存在基础心脑血管疾病。ST-T改变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占40.9%(38/93),其次为心律失常30.1%(28/93)。入院患者中23.7%(22/93)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升高,其中超过参考值上限5倍的患者比例为7.5%。与非ICU组相比,ICU组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比例更高(33.3%对3.9%,P=0.006)。结论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脏损伤,对于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心电图改变和潜在心律失常,预防不良临床事件发生。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律失常,心性 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我国前阶段抗疫经验,本文总结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康复与预防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进展和专家意见,以期对疾病防控和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2019年至今,虽然采取了众多预防和治疗措施,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蔓延,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认知不断完善,人们发现其不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而且对全身各大系统均有影响。在临床上,除呼吸道症状外,患者出现越来越多的肺外表现。人们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多系统累及的逐渐认识,可能对疾病的筛查、防疫、管理、传播、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肠道排毒情况,为探索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潜在靶器官和排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3月4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4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病程中多次采集患者的粪便标本,共190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2019-nCoV可读框1ab基因和N基因,观察病程中病毒核酸动态变化。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粪便标本与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结果14例COVID-19患者的年龄为43.0(31.2, 57.7)岁,潜伏期为9.0(5.0, 12.2) d,1例患者出现腹泻、恶心、腹胀、厌食,1例腹泻、厌食,1例腹胀、厌食,1例仅有恶心。粪便标本中均能检测到2019-nCoV核酸。粪便2019-nCoV核酸阳性最早出现在病程第6天,核酸阳性最长可持续至病程第32天。患者粪便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为病程第21.0(17.5, 24.5)天,鼻咽拭子转阴时间为病程第20.0(17.0, 30.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9,P=0.969)。其中6例患者在鼻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后粪便标本中仍能检测到病毒核酸,最长可持续至鼻咽拭子转阴后10 d。结论COVID-19患者能够经消化道排泄2019-nCoV核酸,但经消化道传播的风险及机制尚不明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粪便 消化道
  • 作者: 刘静 闫钢风 陈伟明 陶金好 明美秀 王一雪 曾玫 俞建 周建国 翟晓文 黄国英 徐虹 周文浩 张晓波 陆国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肾脏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呼吸科,上海 201102
  • 简介:摘要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提出针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诊疗策略,包括诊断标准、早期危重预警评分、器官功能评价及病原学监测等。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治疗涉及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脏器功能支持、中医药治疗等,并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1例89岁患者于2020年1月29日因发热2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了解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并进行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分析。患者入院后予口服盐酸阿比多尔颗粒(0.2 g/次,3次/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400 mg,2次/d)+ IFN(500万IU, 2次/d)雾化吸入,进行抗病毒治疗,静滴人免疫球蛋白(20 g,1次/d)加强免疫力,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小剂量(40 mg/d)静滴3 d阻止肺部阴影扩散,配合自拟方中药改善临床症状。结果患者诊断为COVID-19(普通型),治疗6 d后体温正常。至2月15日患者3次鼻咽拭子和1次粪便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肺部CT显示病灶范围缩小,病愈出院。结论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及早诊断和治疗、快速阻止病情的发展是关键,中西医结合治疗或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耐受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龄患者 抗病毒 中西医结合
  • 作者: 年悬悬 张家友 杨晓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二室 430207,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二室 430207;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430207,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二室 430207;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430207;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2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肺炎、抗体增加、淋巴细胞减少和细胞因子风暴,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损伤机制进行论述,为研制COVID-19疫苗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免疫应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疾病的高传染性使确诊人数剧增,同时死亡人数也在日益增加。现全球已有200余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感染病例。疾病的早诊可以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同时使感染者得到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提高生存率。目前,中国COVID-19的控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本文对COVID-19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分子学和血清学确诊方法及中国COVID-19诊疗方案多个修订版本诊断标准的变化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 标签: 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正在中国引起严重疫情,截至发稿之日,全国确诊人数已逾4万。冠状病毒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数次疫情,但此次疫情的来势之迅猛及传染性之强前所未有。我们对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知之甚少,目前在国际上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章或为单中心研究,或为回顾性分析。我们结合在新冠肺炎一线的救治体会及相关发表的研究成果,给大家分享新冠肺炎的治疗经验。抗病毒药物方面,目前仍无特效药物,利巴韦林和干扰素联合用药由于其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有效,仍被我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瑞德西韦的疗效有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价;糖皮质激素的短期应用(1~2 mg·kg-1·d-1,3~5 d)被我国诊疗方案推荐,但仍需RCT进一步证实;本次新冠肺炎合并细菌感染较少,应当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尤其避免联用广谱抗菌药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为重庆市首例确诊婴儿,女,7个月25 d;病例2,男,5岁2个月,存在营养不良基础。2例患儿均有接触武汉返乡人员史,呈家庭聚集性发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咳嗽,淋巴细胞无明显降低,胸部CT可见感染性病变;病例2同时伴有腹泻,胸部CT提示磨玻璃影。经干扰素雾化等对症治疗,2例患儿症状均明显缓解,肺部感染灶明显吸收。目前病例1病程13 d,病例2病程11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仍呈阳性。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呼吸道症状多见。流行病学史对诊断较为关键,早期病原核酸检测为确诊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28日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9例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09例患者中,54例(49.5%)有明确接触史。109例患者中发热104例(95.4%),头痛37例(33.9%),全身酸痛78例(71.6%),乏力、纳差88例(80.7%),腹泻23例(21.1%),咳嗽94例(86.2%),气促23例(21.1%),心悸57例(52.3%),胸闷45例(41.3%),胸痛4例(3.7%),有肺部啰音40例(36.7%)。42例(38.5%)白细胞计数<4×109/L,58例(53.2%)淋巴细胞计数<1.5×109/L,27例(24.8%)血红蛋白<120 g/L,37例(33.9%)乳酸脱氢酶>230 mmol/L,29例(26.6%)脑钠肽前体>300 ng/mL,87例(79.8%)超敏C反应蛋白>10 mg/L,26例(23.9%)D-二聚体>0.5 mg/L,35例(32.1%)发生凝血障碍。入院时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提示肺炎病灶累及单侧者27例(24.8%),累及双肺者82例(75.2%),多为磨玻璃样变。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11.33±4.87)×109/L,乳酸脱氢酶为(527.51±260.87) mmol/L,脑钠肽前体为(722.88±189.56) μg/L,D-二聚体为(4.24±1.89) mg/L,分别高于普通型患者的(4.02±1.49)×109/L、(159.75±30.31) mmol/L、(428.22±124.76) μg/L、(0.41±0.22) mg/L,而淋巴细胞计数为(0.60±0.17)×109/L,低于普通型患者的(1.13±0.4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6、11.33、9.81、2.81、7.77,均P<0.05)。治疗采用抗病毒、预防感染、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支持治疗。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的特点。早期诊断并积极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病死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营养治疗是重症COVID-19基础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和讨论了重症COVID-19的代谢特点、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方法、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营养实施方案的选择以及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的实施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营养治疗 营养筛查 重症肺炎 肠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