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安全对于保证医院服务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以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医院安全现状的分析,探索从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氛围文化、改进文化等方面建设医院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探讨了在安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员工的创新性、增进有效沟通、关注医疗服务中的细节、强化制度的落实和效果检验、注重人文关怀,安全管理机制要向基层拓展。

  • 标签: 医院安全 安全文化 建设 探索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精神科护士的患者安全(PSC)认知现状,为护理管理者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月选取我国7个地区的2 624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调查问卷(HSOPSC)。对精神科护士"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及"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2 624份。HSOPSC各维度的积极应答率为43.33%~83.3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交接班与转科是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的影响因素(P<0.05),共同解释总变异的15.8%;人员配置、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和交接班与转科是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的影响因素(P<0.05),共同解释总变异的41.2%。结论精神科护士的PSC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建议护理管理者针对精神科护士的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不良事件报告频率3个领域进行干预,提高精神科护士对PSC识别水平,从而提升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士 精神科 患者安全文化
  • 简介:摘要患者安全是基层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的评价有助于研究者和管理者理解患者安全的实质内涵,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成效的患者安全促进策略。文章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安全评价工具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安全评价工具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患者安全 文化 评估
  • 简介:摘要患者安全是基层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的评价有助于研究者和管理者理解患者安全的实质内涵,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成效的患者安全促进策略。文章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安全评价工具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安全评价工具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患者安全 文化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心脏监护病房(C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CU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CU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和发生率。结果实施运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安全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CCU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发生率,增强患者安全性,对建立良好医护关系以及使患者取得良好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文化 心脏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精神科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的现状,为了解各级医院精神科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问卷对全国七大行政区内的三、二、一级精神科专科医院2 62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患者安全原始得分为(132.74 ± 1.35)、(151.99 ± 1.74)分,低于三级医院护士的得分(154.76 ± 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228,P<0.01)。不同等级医院精神科护士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997~37.681,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的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水平均有待提升,各级别医院管理者均应重点关注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及人员配置。此外,一级及二级医院的管理者还需强化护士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等维度的培训。

  • 标签: 患者安全文化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精神科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的现状,为了解各级医院精神科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问卷对全国七大行政区内的三、二、一级精神科专科医院2 62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患者安全原始得分为(132.74 ± 1.35)、(151.99 ± 1.74)分,低于三级医院护士的得分(154.76 ± 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228,P<0.01)。不同等级医院精神科护士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997~37.681,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的精神科护士患者安全水平均有待提升,各级别医院管理者均应重点关注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及人员配置。此外,一级及二级医院的管理者还需强化护士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等维度的培训。

  • 标签: 患者安全文化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建设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优良事件,营造护理安全。结果2017~2018年共上报护理优良事件123件,其中查对事件70例,观察事件37例,其他事件1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016年的0.37%下降到2018年的0.26%,下降幅度32.43%;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6年的0.04%下降到2018年的0.01%,下降幅度75.00%。结论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建设中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实现了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优良事件 报告制度 患者安全 安全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中文版ISMP标准)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北京医院2018和2020年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的主要结果。该评估由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药品风险管理学组组织,纳入比较分析的项目为中文版ISMP标准中的10个关键元素、20个核心指标、161个测评项目。每个测评项目依据Likert五级评分法评分,A~E级对应分值分别为0、0、2、3、4分。比较2次评估中的测评项目实际得分和各关键元素百分得分情况,确定2020年评估中获得最大改善(2018年得分为0分、2020年得分为4分)和未得到改善(2020年得分不高于2018年得分)的项目。结果2020年161个测评项目实际得分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 4)比3(2, 4)分,P<0.001]。2020年关键元素Ⅰ(患者信息)、Ⅱ(药品信息)、Ⅴ(药品标准化、储存和分发)项下测评项目的中位百分得分均明显高于2018年[75.5%(50.0%,100%)比100%(100%,100%),P=0.002;25.0%(0,75.0%)比100%(75.0%,100%),P<0.001;50.0%(50.0%,100%)比100%(100%,100%),P=0.003]。2020年评估中,关键元素Ⅳ(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百分得分与2018年相同,均为100%;其他9个关键元素百分得分均高于2018年,其中关键元素Ⅶ(环境因素、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模式)百分得分提高至100%(2018年为94.2%),其他8个关键元素的百分得分为74.3%~97.2%。获得最大改善的测评项目有1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和Ⅷ(员工能力与教育)项下分别有1、7、3、2、1个;未得到改善的测评项目2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Ⅷ、Ⅸ(患者教育)和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项下分别有2、4、2、4、1、11个。结论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有助于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

  • 标签: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用药体系 自我评价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跨文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医院跨文化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Donabedian模型和日升模式,采用文献分析法,由研究小组讨论初步筛选指标。于2020年5—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大学附属医院的15名护理、医疗专家为函询对象,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跨文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内容。结果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3和0.893。构建的跨文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跨文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可为护理质量评估及质量持续改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跨文化护理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职工原创的医学人文文章,凝练职工感知的医院文化核心要素,为多院区同质化建设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微信订阅号、网站、各类自制书籍上刊登的职工原创医学人文类文章。采用Python 3.7进行文本挖掘;通过Bert和腾讯开源800万中文词数据集做实体识别训练数据集;采用K-Means聚类分析选择拟合度较高的聚类结果;利用TextRank筛选聚类后每类的关键词,最终根据筛选后的关键词总结分类含义。结果共收集文章341篇,其前10高频词包括工作、医院、患者、病人、发展、医学、医疗、医生、门诊和临床。采用Bert数据集的文本聚类将各关键词分为过程回忆、工作属性、工作职责、诊疗行为、成长经历、团队协作、职业精神、管理创新、医患沟通和其他10类。结论医院员工文化感知研究有助于探寻医院文化的内涵。在多院区同质化建设中应培养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

  • 标签: 医院文化 文本挖掘 聚类分析 同质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危机式理论的安全管理对产妇分娩安全、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24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危机式理论的安全管理,记录并统计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采用基于危机式理论的安全管理护理后,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总产程时间、产妇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产妇的妊娠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基于危机式护理管理理论的安全管理应用于围生期护理中,优化了护理流程,从而减少了产妇的产程时间,提高了顺产率,同时减少了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了妊娠不良结局,促进了综合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护理管理 安全管理 分娩安全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符合本院产科的安全分娩清单,并将其应用在产妇分娩中,分析其取得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204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12例实施常规围生期护理干预,试验组92例实施安全分娩核对清单干预,对比进行相应干预后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助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状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阴道助产、会阴Ⅲ度和Ⅳ度撕裂伤、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0.00%(0/92)、0.00%(0/92)、1.09%(1/92)、0.00%(0/92)、1.09%(1/92),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0.89%(1/112)、 1.79%(2/112)、 1.79%(2/112)、3.57%(4/112)、 8.04%(9/112),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感染、窒息、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0/92)、1.09%(1/92)、1.09%(1/92),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57%(4/112)、5.36%(6/112)、8.93%(10/112),两组新生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安全分娩中应用安全分娩核对清单,可以显著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生产中阴道助产,减少会阴撕裂伤,同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安全分娩核对清单 产妇 安全分娩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中医药文化宣传在基本公共卫生的现状,通过调研,发现公共卫生领域的中医药文化宣传主要采用健康讲座、入户调查、健康读本、健康视频、宣传栏、村村通广播等形式,存在的宣传形式单一情况,导致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低、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构建和完善健康宣传体系,全方位的调动居民的感官,促进全民健康。

  • 标签: 文化 医学,中国传统 宣传 健康 公共卫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安全既是新生儿医学发展的目标,也是新生儿医学发展的保障。多层次、多手段并举提高新生儿安全是所有新生儿医学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 标签: 新生儿学 安全 期刊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等创新医疗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药师在多学科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药师出于自身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职业敏感性,会更加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防范,通过进行药物重整、参与治疗方案制定、开展药学监护和患者用药教育等工作,与多学科团队中其他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提高疑难复杂病例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药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多学科诊疗工作,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多学科诊疗药学服务流程和模式,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推进多学科诊疗药学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药师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作用。

  • 标签: 药学服务 药师 多学科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循证决策及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婴儿/新生儿”“死亡/婴儿猝死综合征”“睡眠保护策略/安全睡眠/睡眠”和“Infant Death/Sudden Unexpected Infant Death/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leep protecting program/Sleep safety/Sleeping environment”为关键词,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英国国家卫生与照护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间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UptoDat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截至2020年3月发表的关于婴儿睡眠安全保护策略的文献。纳入标准为以0~1岁的婴儿为研究对象,以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策略或护理为主题的指南、证据总结及系统综述,并可获取全文。排除标准包括重复收录、直接翻译的文献及指南的摘要、讨论稿、指南草案、解读、节选等。采用欧洲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GREE Ⅱ)和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Ⅱ)对筛选的文献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来自UptoDate的证据总结1篇,指南3篇,系统综述8篇。AGREE Ⅱ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篇指南整体质量较好,其中推荐等级为“A”的有1篇,等级为“B”的有2篇;AMSTAR Ⅱ质量评价显示,系统综述的质量除1篇文献外,内容均较为完善。最终形成证据总结39条,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孕产妇、父母及其他婴儿照护者)、评价及组织与政策6个方面。结论婴儿安全睡眠保护的证据总结,为制定婴儿安全睡眠护理规范,开展科学、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证据支撑。

  • 标签: 婴儿 睡眠 循证护理 婴儿猝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