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γ射线胸部照射小鼠早期肺组织免疫相关T淋巴细胞反应。方法将112只C57BL/6雄性小鼠[6~8周龄,(20±2)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4组(照射组和对照组各7组),每组8只。照射组小鼠进行单次20 Gy 60Co γ射线胸部照射,分别在照射后第3 、12小时和第1 、2 、3 、7 、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的白细胞、T淋巴细胞(CD3+)及其CD4+和CD8+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等免疫细胞比例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照射后的小鼠肺组织白细胞显著降低(t=3.446~7.781,均P<0.01);CD3+T细胞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至第2天)降低明显(t=4.413~15.430,均P<0.01);Treg (CD4+CD25+Foxp3+)显著升高(t=2.813~4.406,均P<0.05);CD4+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和第12小时)减少(t=5.019、4.912,均P<0.01),1 d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8+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和第12小时)无明显变化,第1天和第3天降低明显(t=6.736、4.738,均P<0.01),第7天后升高(t=7.537、3.903,均P<0.01);CD4+/CD8+比值在照射后12 h内降低(t=5.624、4.083,均P<0.01),第1天和第3天升高明显(t=13.410、5.702,均P<0.01),但7 d后又下降(t=5.505、3.928,均P<0.01)。结论胸部照射小鼠早期肺组织免疫相关细胞呈现各种不同变化,这可能与辐射导致免疫细胞损伤以及机体应激反应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关。

  • 标签: 辐射,电离 肺损伤 免疫反应 T淋巴细胞,调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术后早期对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贺州广济医院泌尿外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接受RIRS术的9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术后早期(术后2 h内)使用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9.5±2.1)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49.3±1.8)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的早期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血白细胞增加率,血肌酐、血尿酸水平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的IL-6、PCT、SAA水平及血白细胞增加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1.99±3.67)比(13.57±3.10)pg/ml,(0.15±0.06)比(1.53±0.74)μg/L,(41.71±6.87)比(79.56±15.59)mg/L,(76.28±6.51)%比(96.2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IRS术后早期使用帕瑞昔布钠可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并且对患者术后肾功能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帕瑞昔布钠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值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接受PD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胰瘘情况,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的血清PCT、CRP、WBC水平值,并根据胰瘘情况分为胰瘘组(63例)与非胰瘘组(30例),比较两组间术前资料有无差异,绘制箱线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PCT、CRP、WBC水平值单独和联合预测胰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胰瘘组与非胰瘘组的术前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CT、CRP、WBC及术后第1天的PC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24、0.819、0.484、0.072)。术后第3、5天PCT值,术后第1、3、5天CRP值及WB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术后第3、5天三者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792,0.812)。术后第3、5天三者联合预测胰瘘敏感性(62.9%,71.4%)及特异性(83.3%,80.0%)均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术后第1、3、5天的PCT、CRP、WBC值单独预测胰瘘有一定局限性,三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 标签: 降钙素原 胰瘘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癌术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患者的早期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6例。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相关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为88.1%,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4.8%。3级以上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早期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3级以上为1.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血红蛋白(Hb)的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是否接受放疗、靶区内是否局部加量、是否接受化疗,与严重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相关(χ2=1.789~17.89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会增加严重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χ2=3.929,P<0.05)。结论对于接受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早期严重的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早期应激反应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术前、术后24 h和72 h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变化,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血清CRP、IL-6、SA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72 h时血清CRP、IL-6、SAA、IR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助于减轻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康复进程。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腹股沟疝 应激反应 康复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治疗前后的变化和意义,并评估Th17/Treg在预测LN治疗反应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活动性LN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与LN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所占比例,计算Th17/Treg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患者在开始治疗后对其进行随访,每月一次,共两个月。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性LN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C4、CH50、白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较低(P<0.05),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SCr)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活动性LN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0±2.05)%比(6.70±1.69)%,(12.99±1.77)pg/mL比(14.93±0.47)pg/mL,(3408.37±711.94)pg/mL比(4695.99±545.01)pg/mL,t值分别为4.19,9.85,4.67,P值均<0.05];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IL-17和IL-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4±3.01)%比(1.90±0.77)%,(1.30±0.37)比(0.29±0.13),(6.68±0.99)pg/mL比(5.33±0.39)pg/mL,(199.89±56.98)pg/mL比(111.58±44.77)pg/mL,t值分别为3.57,6.19,4.14和7.35,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LN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血清IL-10、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和0.32,P值均<0.05);LN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和0.28,P值均<0.05)。与入组时相比,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独治疗两个月后,活动性LN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IL-17和IL-23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0±1.67)比(8.00±2.10),(1.30±0.37)比(0.63±0.10),(6.68±0.99)pg/mL比(5.75±0.78)pg/mL,( 199.89±56.98)pg/mL比(135.74± 51.74)pg/mL,t值分别为4.69、4.31、4.31和9.22,P值均<0.05];血清IL-10水平、TGF-β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99±1.77)pg/mL比(16.53±1.26)pg/mL,(3408.37±711.94)pg/mL比(4482.24±912.68)pg/mL,t值分别为3.57和4.18,P值均<0.05]。随访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独治疗的活动性LN患者治疗期间疾病活动度与外周血Th17/Treg比值的动态变化,发现外周血Th17/Treg比值的变化早于SLEDAI的变化。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独治疗有可能通过改善LN患者外周血Th17/Treg比值,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表达,缓解LN患者病情,Th17/Treg有可能作为预测LN患者治疗反应的敏感性指标。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组)。I/R组和Sevo组采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60 min,然后松开动脉夹恢复灌注2 h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Sevo组于再灌注即刻持续吸入1.15%七氟烷30 min进行后处理。再灌注2 h时心脏穿刺取血样后处死大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Chiu评分,测定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流式细胞术)和小肠组织TNF-α表达(Western blot法)、MPO活性(分光光度法)。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升高,Sevo组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降低,I/R组和Sevo组小肠组织Chiu评分、TNF-α表达水平和MPO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evo组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小肠组织Chiu评分、TNF-α表达水平和MPO活性降低(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再灌注损伤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对小鼠白内障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炎症反应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早期调控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取10~16周龄EGR1敲除小鼠(EGR1-/-)和野生型小鼠(WT)行白内障手术造模,于造模后0 h,3 h,24 h,48 h,72 h,4 d和5 d处死相应小鼠并取眼球做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晶状体囊袋中EGR1蛋白、CD11b、LCN2、CXCL1和αSMA的表达情况,Image J定量荧光强度。EGR1-/-小鼠和WT小鼠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WT小鼠白内障术后LECs中EGR1蛋白表达上调、炎症反应指标CD11b、LCN2、CXCL1表达升高。EGR1-/-小鼠白内障术后LECs中EGR1蛋白表达无变化,CD11b、LCN2、CXCL1表达量明显小于WT小鼠(均P<0.01)。此外,EGR1-/-小鼠白内障术后EMT特征性标记物αSMA的表达量、囊袋内有形细胞数量亦明显小于WT小鼠(72 h、4 d和5 d,均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可早期激活LECs中的EGR1,激活的EGR1参与调控LECs的炎症反应和EMT,敲除EGR1可以减轻上述炎症反应和EMT。

  • 标签: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晶状体上皮细胞 炎症 上皮-间质转化 基因敲除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发病48 h内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当日即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 d后使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END定义为入院7 d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的最高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资料、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聚集率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0例患者,年龄(63.24±9.75)岁,女性126例(51.4%);中位基线NIHSS评分6分(四分位数间距4~10分),中位发病至入院时间15 h(四分位数间距9~28 h)。END组54例(23.5%),非END组176例(76.5%)。END组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rachadonic acid-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 MAR-AA)、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epinephrine-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 MAR-EPI)和胶原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collagen-induced 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 MAR-COL)与非END组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R-AA[优势比(odds ratio, OR)1.16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91~1.243;P<0.001]和MAR-EPI(OR 1.035,95% CI 1.006~1.067;P=0.023)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AR-AA对EN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 CI 0.707~0.843;P<0.001),最佳截断值为21.80%,其预测EN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77.3%。结论PL-11测定的血小板功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风险密切相关,对EN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阿司匹林 血小板功能试验 疾病恶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调强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组32例,非糖尿病组70例。比较两组调强放疗早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放疗前血糖水平对调强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及对调强放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发生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9例(28.1%)和1例(3.1%),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例(8.6%)和1例(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27)。糖尿病组发生1~3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分别为16例(50.0%)、13例(43.8%)、3例(6.2%),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3例(75.7%)、15例(21.4%)、2例(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30)。根据放疗前果糖胺水平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尚可组(果糖胺≤2.5 mmol/L)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果糖胺>2.5 mmol/L),两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放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放疗前降低,其中血糖控制不良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及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较高,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更易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

  • 标签: 乳腺肿瘤 糖尿病 放射疗法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早期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67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分期为ⅡB~ⅣA期)患者,因无法手术而接受完整的同步放化疗,于治疗前2周内及治疗第4周末行盆腔平扫MRI、DWI及动态增强MRI,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进行评价,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R)组(247例)和非CR组(120例)。采用随机拆分法,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256例)和验证集(111例)。由2名医师在治疗前DWI、T2WI和增强T1WI(延迟期)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最终形成三维容积感兴趣区。于3个单序列图像分别提取1 906个影像组学特征,并利用特征相关分析和树模型筛选特征。使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3种分类器学习算法进行机器学习,获得最佳分类器。基于最佳分类器,建立3个单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并采用多因素LR分析得到多序列联合模型。通过DeLong检验比较3个单序列模型与多序列联合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差异。通过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多序列联合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LR分类器模型的性能最佳。基于LR分类器,DWI、T2WI、增强T1WI序列和联合序列在训练集中的AUC分别为0.77、0.74、0.79、0.86,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71、0.66、0.75、0.77。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的AUC值高于DWI、T2WI、增强T1WI序列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1、3.56、2.83,P=0.003、0.001、0.005);在验证集中,多序列联合模型与T2WI模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P=0.015)。决策分析曲线显示当阈值概率在0.44~0.88范围内,多序列联合模型产生了净效益。结论基于LR分类器,通过综合多序列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联合模型对评估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早期治疗反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肝细胞癌(HCC)合并大血管侵袭患者提供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HCC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HCC患者发生大血管侵袭的影响因素分析,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HCC患者多项临床特征,包括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和大血管侵袭等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影响HCC患者大血管侵袭的危险因素发现:血清直接胆红素及CRP均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是1.747(95%可信区间1.119~2.728,P = 0.014)、2.376(95%可信区间1.495~3.775,P < 0.001)。进行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RP、直接胆红素及二者联合对于肝癌合并大血管侵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是0.724、0.668、0.743,敏感度分别是79.1%、70.1%、79.1%,特异度分别是61.9%、62.8%、67.3%。结论CRP联合直接胆红素可作为诊断HCC合并大血管侵袭的早期血清标志物,在诊断治疗及预防HCC大血管侵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C反应蛋白 直接胆红素 大血管侵袭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脓毒症组40例、严重脓毒症组46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0例;依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29例;选择同期10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BP、PCT、hs-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P、PCT及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HBP、PC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83.45 ± 11.29)μg/L比(4.81 ± 0.62)μg/L、(8.19 ± 1.14)μg/L比(0.24 ± 0.03)μg/L、(87.94 ± 13.58)mg/L比(1.34 ± 0.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增加,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的HBP、PCT、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HBP、PCT、hs-CRP水平低于死亡组[(67.94 ± 8.91)μg/L比(129.98 ± 18.43)μg/L、(6.46 ± 0.93)μg/L比(13.38 ± 1.77)μg/L、(65.19 ± 10.62)mg/L比(129.19 ± 22.4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PCT、hs-CRP水平及HBP+PCT+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5、0.787、0.940,灵敏度分别为72.4%、69.0%、79.3%、86.2%,特异度分别为85.1%、88.5%、74.7%、90.8%。结论联合HBP、PCT及hs-CRP检测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且可更敏感地反映疾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情况。

  • 标签: 早期诊断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4例经病理证实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生存分析及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Ⅰ期患者102例,Ⅱ期患者72例。2例患者接受单纯放疗,172例患者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全组总有效率为94.2%(164/174),其中完全缓解(CR)患者153例(87.9%)。5年总生存率(OS)为87.3%,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3.1%,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91.9%。放化疗期间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炎,≥3级骨髓抑制占62.1%,≥3级口腔黏膜炎占1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B症状及Ann Arbor分期Ⅱ期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而高龄和Ann Arbor分期Ⅱ期是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放疗剂量≥50 Gy较低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总PFS,两组5年PFS分别为83.5%和76.5%(HR 0.374,95%CI 0.169~0.826,P=0.015)。结论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经过放化疗综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脓毒症组40例、严重脓毒症组46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0例;依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29例;选择同期10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BP、PCT、hs-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P、PCT及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HBP、PC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83.45 ± 11.29)μg/L比(4.81 ± 0.62)μg/L、(8.19 ± 1.14)μg/L比(0.24 ± 0.03)μg/L、(87.94 ± 13.58)mg/L比(1.34 ± 0.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增加,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的HBP、PCT、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HBP、PCT、hs-CRP水平低于死亡组[(67.94 ± 8.91)μg/L比(129.98 ± 18.43)μg/L、(6.46 ± 0.93)μg/L比(13.38 ± 1.77)μg/L、(65.19 ± 10.62)mg/L比(129.19 ± 22.4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PCT、hs-CRP水平及HBP+PCT+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5、0.787、0.940,灵敏度分别为72.4%、69.0%、79.3%、86.2%,特异度分别为85.1%、88.5%、74.7%、90.8%。结论联合HBP、PCT及hs-CRP检测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且可更敏感地反映疾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情况。

  • 标签: 早期诊断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通道重建手术对早期胃上部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上部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通道重建,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管管状吻合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随访调查,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恢复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血清Hb、T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两组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贫血发生率为44.00%(22/50),低于对照组的68.00%(34/50),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1、3年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重建手术可有效减少早期胃上部癌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会提高术后复发风险。

  • 标签: 胃癌 胃上部癌 双通道重建手术 营养状况 应激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术后镇痛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术后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给予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 d应激反应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 6(IL-6)和皮质醇(COR)变化。结果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57.83±8.98)h]、下床时间[(43.12±2.34)h]和引流管拔除时间[(121.38±10.29)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5.21±7.45)h、(45.46±2.19)h和(150.28±13.42)h](t=4.899、5.656、13.238,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12 h[(1.89±0.27)分]、术后24 h[(1.45±0.23)分]均低于对照组[(2.19±0.24)分、(1.84±0.20)分](t=6.433、9.911,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NE[(185.49±18.29)ng/L]、IL-6[(59.91±6.89)ng/L]和COR[(109.21±15.46)μg/L]均低于对照组[(235.41±16.57)ng/L、(73.24±7.68)ng/L和(128.39±10.32)μg/L](t=15.668、10.008、7.993,均P<0.05)。结论氢吗啡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影响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镇痛 去甲肾上腺素 白细胞介素 6 氢吗啡酮 舒芬太尼
  • 简介:目的:探究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小儿感染性疾病总计922例,依据病原学检查分为两组,病毒感染组564例,细菌感染组358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病毒感染组SAA水平高于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SAA、hs-CRP联合诊断可早期诊断及鉴别小儿感染类型,对后续治疗及改善预后起着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感染性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严重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亚低温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炎症因子、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0%(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13%比30.23%,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62±3.21)分比(17.53±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严重颅脑损伤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严重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 早期亚低温 炎症因子 应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肝素结合蛋白(HBP)检测在肾结石炎症反应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炎症反应组(80例)与非炎症反应组(10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三组人群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hs-CRP、HB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反应组治疗后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12.044、17.914、19.013,P<0.001)。三者联合检测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任一血清学指标(P<0.05),联合检测的ROC曲线面积最大(0.896),其灵敏度为92.67%,特异度为94.09%,准确度为91.57%。结论血清内毒素、hs-CRP与HBP水平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肾结石炎症反应监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内毒素类 超敏C反应蛋白质 肝素结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