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62岁男性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口服洛替400 mg、2次/d治疗。首次用药后5 h出现轻微乏力、心前区不适和胸闷,休息后缓解;当日第2次用药后1 h再次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症状,休息后缓解;次日再次服用该药后1 h,前述症状复现且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钙蛋白Ⅰ2.67 μg/L,肌红蛋白195.1 μg/L,肌酸激酶MB 37.7 μg/L;心电图检查示Ⅰ、Ⅱ、Ⅲ、aVL、aVF、V1~V6导联ST段压低>0.1 mV,T波倒置,QT/QTc 350/402 ms。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考虑与洛替有关。停用该药并予扩张血管、抗凝等治疗3周后,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钙蛋白Ⅰ未检出,肌红蛋白21.7 μg/L,肌酸激酶MB 0.8 μg/L;心电图检查示Ⅰ、Ⅱ、Ⅲ、aVL、aVF、V1~V6导联ST段和T波恢复正常,QT/QTc 370/376 ms。

  • 标签: 抗肿瘤药 白血病,髓样,慢性期 心肌梗死 尼洛替尼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其中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预后较差。布和吡非酮是目前上市的抗肺纤维化药物,在IPF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认可。我们就两种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为抗肺纤维化药物适应证的拓展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尼达尼布 吡非尼酮 临床实验,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类骨髓增殖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BCR/ABL融合基因相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显著改善CML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洛替一线治疗CML患者疗效显著、治疗反应快、缓解程度深并且安全性高。在获得持续深层分子反应后,实现停止洛替用药并达到无治疗缓解是CML治疗的新目标。此外,由于疾病耐药及突变的产生,洛替治疗失败后如何开始新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慢性期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尼洛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调微小RNA(miRNA,miR)-21与肾癌细胞舒敏感性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肾癌细胞株786-O、ACHN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miR-21的表达。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miR-21抑制剂及阴性对照无义序列至肾癌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转染前后舒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miR-21对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应用SPSS 20.0和GraphPad prism 7.0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HK-2比较,miR-21在786-O(0.005±0.001比1.001±0.063,t=27.269,P<0.01)、ACHN(0.005±0.001比0.257±0.060,t=7.218,P<0.01)中呈显著高表达。舒对转染前后786-O、ACHN的24 h IC50分别为16.52、4.79 μmol/L;15.31、3.66 μmol/L。miR-21抑制剂组PTE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786-O:5.295±1.088比1.005±0.119,t=6.789,P<0.01;ACHN:3.248±0.720比1.017±0.220,t=5.135,P<0.01)及无义对照序列组(786-O:5.295±1.088比0.966±0.212,t=6.763,P<0.01;ACHN:3.248±0.720比0.933±0.175,t=5.414,P<0.01),PTE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出现一定程度升高。结论下调miR-21通过调控抑癌基因PTEN表达,影响肾癌细胞对舒敏感性,并且能使舒在一个较低浓度下发挥抑制肾癌细胞活性作用。

  • 标签: 肾细胞癌 微小RNA-21 舒尼替尼 靶向治疗 化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患者肾癌复发并脾脏转移,口服舒(50 mg/d,用药4周、停药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减量至25 mg/d),因病情需要,加用帕博利珠单抗(1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应用舒3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5个周期后,患者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肢端感觉异常,并陆续出现排便困难、饮水呛咳、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考虑可能与联合应用舒和帕博利珠单抗有关。停用上述两种药物,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3 d后患者可自行翻身;5 d后吞咽、呼吸困难和肌肉、关节疼痛症状缓解;10 d后可在床旁站立;1个半月后可以独立行走。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抗肿瘤药,免疫性 抗体,单克隆,人源化 舒尼替尼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1例66岁女性左肺浸润性腺癌患者接受安罗替12 mg口服、1次/d,服用2周,停用1周,3周为1个周期。规律用药14个月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实验室检查示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1 698 ng/L,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运动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考虑为心力衰竭,怀疑与安罗替有关,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8 d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NT-proBNP 485 ng/L。因病情需要,患者遵医嘱再次按原剂量口服安罗替。3个月后上述症状复现,并突发心室颤动,考虑患者的心力衰竭为安罗替所致。再次停用安罗替,给予利尿、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补钾等治疗11 d后,病情明显好转。此后患者未再服用安罗替

  • 标签: 心力衰竭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耐多药结核病是全球结核病防治的主要问题,但国内外治疗成功率偏低,亟需研发新型抗结核病药物并优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德拉马是近年来上市的对耐多药结核病具有较好活性的药物,目前我国尚缺乏其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用药指导意见。为规范德拉马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对其分子结构及抗结核机制、药效/药代动力学、耐药机制和临床研究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临床应用提出了推荐意见,对其适应人群、禁忌证、使用方法、不良事件和注意事项等分别说明,以期为临床医生使用德拉马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9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Ⅳ期接受化疗,具体方案为培美曲塞二钠0.8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3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同时给予靶向治疗,吉非替口服250 mg、1次/d。在第3个化疗周期停药第10天、服用吉非替第59天,患者出现头晕、视力下降。眼科检查结果为视网膜出血、眼压升高,考虑可能与吉非替有关。因患者病情需要,继续原方案治疗,同时给予降眼压和恢复视力治疗。继续原方案治疗第4天,患者头晕症状稍有好转,但视力未见改善;第10天视力仍未恢复。此后患者失访。

  • 标签: 吉非替尼 抗肿瘤药 视网膜出血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导致新生儿及婴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高浓度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是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主要机制。胆汁酸受体法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在维持胆汁酸稳态、免疫炎症反应、肝损伤修复、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BA发病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尚无定论。本文对FXR与BA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BA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 标签: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舒治疗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入组中国癌症基金会索坦项目援助项目的23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35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252个月,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和60.8%。单因素分析显示,确诊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是影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对于肝转移患者,手术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124例长期服用舒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临床少见,起病症状多不典型,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转移,预后相对较好。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可影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临床特征 预后 舒尼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舒治疗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入组中国癌症基金会索坦项目援助项目的23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35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252个月,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和60.8%。单因素分析显示,确诊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是影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对于肝转移患者,手术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124例长期服用舒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临床少见,起病症状多不典型,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转移,预后相对较好。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可影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临床特征 预后 舒尼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洛替和达沙替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二线TKI治疗失败并接受洛替或达沙替作为二三线治疗的CML-CP和AP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183例洛替和达沙替作为二线治疗和43例洛替和达沙替作为三线治疗的CML-CP或AP患者。二线TKI治疗患者中,中位随访21(1~135)个月,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80.4%,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为56.3%,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为38.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7%和93.1%。二线TKI治疗中,Sokal积分为高危、女性、一线TKI治疗期间获得最佳反应<CHR、诊断CML距转换二线TKI治疗时间≥18个月、二线TKI治疗前为AP/血液学耐药、二线TKI治疗前未检测出BCR-ABL特殊突变、二线治疗中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是获得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反应或PFS的不利影响因素。三线TKI治疗患者中,中位随访6(3~129)个月,CHR率为95.7%,CCyR率为29.3%,MMR率为18.6%,2年PFS和OS率分别为66.8%和93.8%。三线TKI治疗中,诊断距一线TKI治疗时间≥6个月、二线TKI治疗期间未获得细胞遗传学反应、诊断距三线TKI治疗时间≥60个月或转换治疗前疾病分期为AP患者获得治疗反应的比例显著降低或预后不良。结论洛替和达沙替作为二三线药物可以有效治疗TKI耐药的CML-CP和AP患者,前次TKI治疗期间获得的最佳反应、换药前疾病分期和本次TKI治疗中是否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治疗结果。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莫达非可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及抑郁症,但目前国内外鲜有莫达非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剂量混合使用莫达非及阿莫达非后出现精神障碍,期望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 标签: 精神障碍 阿莫达非尼 莫达非尼
  • 简介:摘要背景:INBUILD试验探索了布治疗多种非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ILD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拟进一步评价布对于各个不同临床诊断的ILDs亚组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INBUILD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试验,在15个国家的153个医疗机构中开展。受试者纳入标准:由研究者诊断的非IPF的纤维化性ILD成年患者;高分辨率CT(HRCT)提示纤维化范围>10%,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4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30%且<80%;入组前24个月内虽经药物治疗仍出现ILD病情进展标准。受试者按1∶1随机分入布组(150 mg,2次/d)或安慰剂组,疗程至少52周。把52周内FVC的年下降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根据受试者报告的不良事件评价布安全性。研究者根据临床资料将纳入的受试者分为5个不同的临床诊断亚组:过敏性肺炎(HP)、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ILDs(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未能分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未能分类IIP)和其他ILDs(包括结节病、环境相关ILDs、其他原因导致的纤维性ILDs)。结果:2017年2月23日至2018年4月27日共纳入663例患者,随机分为布组(332例)或安慰剂组(331例)。HRCT属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412例(62%);不同临床诊断亚组中,慢性HP 173例(26%)、自身免疫性ILDs 170例(26%)、iNSIP 125例(19%)、未能分类IIP 114例(17%)、其他ILDs 81例(12%)。布均能延缓不同的临床诊断的纤维化性ILDs患者的年FVC下降,但是各个亚组之间FVC的年下降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为73.1 ml(95%CI:-8.6~154.8)、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ILDs为104 ml(95%CI:21.1~186.9)、iNSIP为141.6 ml(95%CI:46.0~237.2)、未分类IIP为68.3 ml(95%CI:-31.4~168.1)、其他ILDs为197.1 ml(95%CI:77.6~316.7,P=0.41)。各临床亚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总体受试者一致,腹泻、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肝酶升高的发生率在布组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布能延缓各种不同临床诊断的进展性、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患者的FVC下降速度,这一疗效与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病因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83岁女性患者因右肺腺癌左肺转移和可疑肝转移口服吉非替0.25 g、1次/d。用药27 d后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伴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示血钾2.1 mmol/L,粪培养结果为阴性,排除感染性腹泻。未停用吉非替,给予补钾、止泻等治疗4 d,患者痊愈。4 d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钾2.96 mmol/L,考虑腹泻和低钾血症与吉非替有关。停用该药,给予补钾、止泻、止吐、护胃等对症治疗。停药9 d后,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钾3.52 mmol/L;停药22 d后,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69 mmol/L。

  • 标签: 吉非替尼 腹泻 低钾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胃体腺癌患者先后接受一线、二线和三线化疗6、8和4个周期,因化疗疗效欠佳,接受阿帕替靶向治疗(阿帕替750 mg口服、1次/d)。18 d后,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症状,自行停药。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41×109/L,诊断:血小板减少症(3级)。立即给予升血小板治疗,PLT恢复至153×109/L后,将阿帕替剂量减至500 mg口服、1次/d。21 d后患者头晕症状复现,同时出现面部水肿,实验室检查示PLT 45×109/L。考虑血小板减少症与阿帕替有关且存在剂量相关性。再次给予升血小板治疗。13 d后,PLT恢复至214×109/L,采用减量并间歇用药方法,即阿帕替250 mg/d、服药3 d停药2 d。此后再未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稳定。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血小板减少症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联合参附注射液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21年9月,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布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四组以20% PQ 80 mg/kg灌胃,参附注射液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液)、布治疗组(60 mg/kg布)和联合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液+60 mg/kg布)于染毒6 h后开始每日一次药物干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1、3、7 d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各组大鼠7 d时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大鼠染毒后血清TGF-β1、IL-1β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联合治疗组1、3、7 d大鼠血清TGF-β1、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PQ染毒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布治疗组(P<0.05);经药物治疗后第7天,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布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PQ染毒组减轻,以联合治疗组大鼠肺损伤病变最轻;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大鼠肺组织W/D升高,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FGFR1、PDGFRα、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Q染毒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布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肺组织W/D明显降低,肺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FGFR1、PDGFRα、VEGF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布联合参附注射液可减轻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可能与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抑制TGF-β1的激活及抑制FGFR1、PDGFRα、VEGFR2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相关。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尼达尼布 抗炎 抗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观察室观患者滞留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观察室内观的患者1 500例设为对照组(未实施管理对策);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急诊观察室内观的患者1 500例设为研究组(实施管理对策),比较两组急诊观察室患者滞留率、急诊观察室工作效率、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观察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诊观察室内患者滞留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19.33%),急诊观察室各工作效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观察室工作满意度(91.2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合急诊观察室观患者中存在的滞留原因,针对其实施必要的管理对策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滞留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与家属对其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留观患者 滞留原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DC25C)对肾细胞癌进展与舒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析基因本体论(GO)细胞周期数据集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肾癌舒耐药基因集,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鉴定出差异表达的CDC25C基因。在Caki-1与786-O细胞系中转染CDC25C小干扰RNA(si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检测、集落形成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CDC25C对肾癌增殖、迁移和侵袭潜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CDC25C蛋白表达,给予舒处理探究CDC25C对肾癌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影响。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进一步明确CDC25C潜在的作用通路。采用t检验及Anova-test等进行组间差异分析,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CDC25C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量(0.45±0.5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0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8,P<0.01)。生存分析显示CDC25C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63.7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组(9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9.860,P<0.01)。敲低CDC25C后Caki-1细胞克隆形成数目[(56.33±7.77)个]低于对照组[(111.67±17.50)个,t=4.991,P<0.01]、侵袭细胞数[(81.33±9.02)个]低于对照组[(201.00±18.52)个,t=10.006,P<0.01],舒半抑制浓度(IC50)值[(0.35±0.19) μmol/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6.73±1.47) μmol/L,t=7.439,P<0.01],786-O细胞趋势一致。结论CDC25C在肾癌中表达增高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与舒耐药性,靶向CDC25C作用轴有望进一步遏制肾癌进展。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肾癌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