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3岁女性患者因肺癌伴骨转移接受单抗单药治疗(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第6次治疗后第12天,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53.6 mmol/L,血钾6.8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二氧化碳分压19.5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15.6 mmHg,剩余碱-8.9 mmol/L,碳酸氢根9.5 mmol/L,乳酸2.5 mmol/L,阴离子间隙23.5 mmol/L;血酮体阳性。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考虑为单抗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停用单抗,给予补液、降糖、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7 d后患者症状部分好转。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12.9 mmol/L,血钾4.5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5,碳酸氢根28.3 mmol/L,剩余碱+5.7 mmol/L;血酮体阴性。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均实施单抗治疗方案,对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统计。结果:67例患者中有3例疾病完全缓解,占比为4.48%,有30例部分缓解,占比为44.78%,有18例疾病稳定,占比为26.87%,有11例疾病进展,占比为16.42%,有5例死亡,占比为7.46%,客观缓解率为49.2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中,有5例患者出现间质肺炎,占比为7.46%,有2例患者出现腹泻呕吐,占比为2.99%,有7例患者出现疲劳乏力,占比为10.45%,有2例患者出现肾毒性,占比为2.99%,有5例患者出现肝炎,占比为7.46%,有5例患者出现糖尿病,占比为7.46%,有10例患者出现皮疹瘙痒,占比为14.93%,有2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占比为2.99%。结论:通过对采取单抗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有效保障,同时还有利于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 标签: 帕博利珠单抗 非小细胞肺癌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单抗治疗,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11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单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单抗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肺癌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隐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患病人数多,生存期短,生活质量不佳,5年生存率低的特点。近几年分子靶向治疗对抑制肿瘤的进展起一定帮助,但预后效果有限。肿瘤细胞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1/PD-L1)相互作用使免疫细胞的监督弱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通过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条件而发生抗肿瘤作用。作为一种抗PD1抗体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G4抗体—单抗,已经被批准和化疗联合一线治疗晚期NSCLC。文章针对单抗的作用机制、体内药学特性评价、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不良反应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单抗免疫治疗致剥脱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过程。主要措施:病情观察、环境要求、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目前情况:精神症状好转,无咽痛、剥脱性皮炎治愈。患者于入院后17天步行出院。

  • 标签: 帕博利珠单抗 剥脱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单抗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使用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对该部分患者实施护理,做好对患者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的观察记录。结果:在23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共有10例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其中5例存在发热症状,2例明显疲乏,3例有皮炎反应,在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协作下,患者不良反应逐渐得到缓解或消失,均顺利出院。结论:在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单抗免疫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患者当前各项身体数据信息变化的实时监控并进行详细记录,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后穿表现出的各类反应,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汇总整理,通过这种方式来对药物治疗方案来进行完善。

  • 标签: 晚期原发性肝癌 免疫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在行单抗免疫治疗时护理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接诊的50例肝癌晚期患者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在采取单抗免疫治疗后,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负面情绪评分。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实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P<0.05),差异对比有意义;在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中,护理前组间数据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数据有可比性。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肝癌晚期患者在免疫治疗后的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晚期 帕博利珠单抗 免疫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单抗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22年1月-2023年7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74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37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单抗治疗,研究组使用单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四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常规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单抗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其炎性因子反应,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艾迪注射液 帕博利珠单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仑伐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体内外表现出强大的抗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增殖的能力。单抗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一,可以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相结合,恢复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研究发现,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以重新编程肿瘤微环境,使其从免疫抑制状态转变为免疫支持状态,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效果。本文对仑伐替尼联合单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基本机制以及联合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患者肾癌复发并脾脏转移,口服舒尼替尼(50 mg/d,用药4周、停药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减量至25 mg/d),因病情需要,加用单抗(1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应用舒尼替尼3个周期、单抗5个周期后,患者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肢端感觉异常,并陆续出现排便困难、饮水呛咳、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考虑可能与联合应用舒尼替尼和单抗有关。停用上述两种药物,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3 d后患者可自行翻身;5 d后吞咽、呼吸困难和肌肉、关节疼痛症状缓解;10 d后可在床旁站立;1个半月后可以独立行走。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抗肿瘤药,免疫性 抗体,单克隆,人源化 舒尼替尼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抗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单抗致CIP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该例以及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截至2019年10月1日)收集到的相关病例主要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CIP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分级、临床处理及转归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44~91岁,中位年龄64岁;原发病为黑色素瘤者11例,肺腺癌9例,淋巴瘤4例,结肠癌3例,食管癌、乳腺癌、鼻咽癌、肺多形性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瘤、肺鳞状细胞癌各1例;单用单抗者30例,联用卡铂、培美曲塞者1例,联合放射治疗者2例。33例患者首次应用单抗至发生CIP的时间最短1 d,最长2年,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2(4,16)周。CIP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19例)、咳嗽咳痰(15例)、发热(9例)等;影像学检查多见磨玻璃影(17例)、肺部实变影(11例)及网格状高密度影(8例)。诊断CIP后,患者均停用单抗,29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2例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例给予英夫单抗治疗。30例有临床转归描述的患者中24例好转,6例死亡;好转患者中有6例再次给予单抗,1例再次发生CIP。结论单抗致CIP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用药后12周内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患者在CIP发生后可通过停药和加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但仍需警惕CIP潜在的致命风险。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肺炎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单抗免疫治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化疗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希望能为ICIs的应用提供护理参考。方法 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结果 患者在医护团队精心治疗与护理下,病情稳定,饮食睡眠均可,全身皮疹基本愈合后出院。结论 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可能造成皮肤毒性反应,早期给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帕博利珠单抗 联合化疗 皮肤不良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0~80岁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接受二线奥拉尼联合单抗治疗以及单抗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后进展或复发的SCLC患者21例,联合组接受奥拉尼(300 mg口服,每日2次)联合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治疗;单药组接受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治疗。结果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5.5%和10.0%(P=0.14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8%和70.0%(P=0.63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93和3.53个月(P=0.036),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43和8.43个月(P=0.063)。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和70.0%(P=0.311),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36.4%和10.0%,P=0.311)、胃肠道反应(9.1%和10.0%,P=1.000)和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18.2%和30.0%,P=1.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P=0.006)、铂类敏感性(P=0.036)和乳酸脱氢酶水平(P=0.022)为影响患者联合用药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单抗联合奥拉尼初步显示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可耐受,或可成为SCLC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奥拉帕尼 帕博利珠单抗 二线治疗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尤其是阿替单抗+贝伐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单抗+贝伐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阿替利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8+FoxP3+CD25+ T细胞亚群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单抗治疗子宫颈癌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在化疗基础上给予单抗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分析疗效和安全性。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未缓解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预测患者疗效的效能。结果全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17.14%(18/1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05%(41/105)。缓解组中有子宫颈癌家族史患者比例低于未缓解组[5.56%(1/18)比34.48%(3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14)。105例患者治疗前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分别为(0.83±0.21)%、(0.77±0.10)%;其中,缓解组治疗前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分别为(0.55±0.26)%、(0.31±0.12)%,未缓解组分别为(0.89±0.30)%、(0.87±0.28)%;缓解组治疗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P<0.05),未缓解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治疗前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组(均P<0.001)。治疗前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全组均值及治疗后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后全组均值为疾病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2,95% CI 1.649~3.918,P<0.001;OR=2.936,95% CI 2.154~4.00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预测疾病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最佳临界值为0.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和70.11%。结论早期检测CD8+FoxP3+CD25+ T细胞比例有助于预测PD-1抑制剂单抗治疗子宫颈癌的效果。

  • 标签: 宫颈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淋巴细胞亚群 CD8+FoxP3+CD25+ T细胞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抗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L1)高表达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治疗的70例晚期肺腺癌且PD-L1呈高阳性表达患者,男21例,女49例,年龄(59.45±6.68)岁。均采用单抗免疫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期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Cyfra21-1、Galectin-3水平及PD-L1阳性表达率,观察其水平变化趋势。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组内多个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在治疗4周期结束后,部分缓解(PR)26例(37.14%),疾病稳定(SD)34例(48.57%),疾病进展(PD)10例(14.29%),总疾病控制率为85.71%。Cyfra21-1、Galectin-3水平及PD-L1阳性表达率在治疗后有显著下降趋势,且随着治疗周期的推移,Cyfra21-1、Galectin-3及PD-L1阳性表达率下降明显(均P<0.05)。在治疗4周期后,疗效为PR和SD的患者,较治疗前比较,Cyfra21-1、Galectin-3及PD-L1阳性表达率均有下降(均P<0.05);疗效为PD的患者,Cyfra21-1、Galectin-3及PD-L1阳性表达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8/70),且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单抗对PD-L1高表达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Cyfra21-1、Galectin-3水平及PD-L1阳性表达率,且不良反应较小。Cyfra21-1、Galectin-3及PD-L1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 标签: 晚期肺腺癌 帕博丽珠单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 人半乳糖凝集素-3
  • 简介:摘要:单抗是FDA批准的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的单克隆抗体,在美国销售。它最初于2014年9月获得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晚期黑色素瘤。随后,它已被批准用于许多其他肿瘤疾病的治疗,还有许多目前正在临床开发中。(1)

  • 标签: 帕博丽珠单抗,晚期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实体器官恶性肿瘤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促使人们认识到一种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根源是T细胞活性的上调导致自身免疫。(1)联合用药可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益处。本文简述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不良反应及单抗的联合用药。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联合用药,帕博丽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对晚期肺腺癌近期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6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收治时间2019年6月-2020年4月),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单抗)和研究组(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中,各组人数均为30例,治疗4周后评价对比组间患者取得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疗效(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组间数据经SPSS23.0检验(p0.05)。讨论:为晚期肺腺癌患者施以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三线展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 标签: 帕博利珠单抗 安罗替尼三线 晚期肺腺癌 近期临床疗效 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