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明胶/聚己内酯复合纳米纤维电纺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表皮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分别制备3个组不同配比的明胶/聚己内酯纳米纤维电纺(70∶30、50∶50、30∶70),体外测试细胞相容性,构建层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结果细胞接种实验显示,随着膜片中明胶含量的增加,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和增殖都明显增强。组织学染色可见,经过21 d体外培养构建的层皮肤中,明胶/聚己内酯(70∶30)组能形成相对较好的皮肤结构。而裸鼠皮肤缺损修复试验发现,回植术后14 d时,所有组材料未降解,移植物均脱落,提示3种配比材料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材料降解过慢不适于构建层皮肤。结论改良的明胶/聚己内酯纳米纤维电纺随明胶比例增高,细胞相容性逐渐增强,可促进皮肤愈合,但最终会被自体组织替代。

  • 标签: 组织工程 皮肤 纳米纤维电纺膜 明胶 聚己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体位对脑组织张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8例CSDH患者,根据病例资料记录情况将患者分成3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平卧位)、治疗1组(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位,足高约15°)、治疗2组(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位,足高约30°),对3组患者拔除引流管前、术后1个月的脑组织张程度以及血肿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拔除引流管前,3组患者脑组织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的脑组织张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脑组织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5,P=0.924)。术后1个月内7例复发,其中对照组5例、治疗2组2例,剔除复发患者后,3组患者的脑组织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6年,治疗组的血肿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2.4% vs 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位可促进脑组织张,减少术后血肿复发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组织复位 头低足高体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解剖虽然在国内兴起,但现在还只是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解剖的""实际是指构成特定平面或称为"神圣平面"的"",因此不能把""之间的解剖就理解为解剖,解剖的目的也绝非是为了追求"微出血"和"零出血"。现阶段理论学说的多样化以及解剖名词的不规范,是阻碍解剖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剖的或层面始于胚胎期,但因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旋转、融合等而失去了原来的解剖表现,从而模糊了临床对解剖的认识。笔者结合尸体解剖、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还原了结直肠手术相关的来源和延续,并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例,对"系信封"以及完整系切除等解剖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从的整体性上阐释了重要术语的解剖学定义,以期规范解剖名词的使用。从胚胎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来理解的来源和构成,将有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解剖理论体系。

  • 标签: 解剖 术语 系膜 筋膜 盆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鞘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睾丸鞘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五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睾丸鞘积液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切除组(42例,行鞘切除术)和翻转组(42例,行鞘翻转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5.06±1.84)min比(17.91±2.13)min]、术中出血量[(5.53±1.22)mL比(6.72±1.51)mL]及阴囊肿胀大小[(1.67±0.42)cm比(2.79±0.5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62、3.973、10.489,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除组愈显率90.48%(38/42),显著高于翻转组的69.05%(29/42)(χ2=4.720,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鞘切除术与鞘翻转术均是睾丸鞘积液的常用术式,但前者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肿胀反应轻,更值得推荐。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切除手术 鞘膜翻转手术 阴囊肿胀 并发症 复发 术中出血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并与未“阳”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2―4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泉州市定点治疗医院收治的98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3例,年龄15~83岁,中位年龄为57.5岁,均为普通型,其中20例伴有基础疾病。98例中15例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复查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并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新冠病毒“阳”组与未“阳”组,“阳”组男10例,女5例;非“阳”组男45例,女38例,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²=0.800,P=0.371);“阳”组平均年龄为(57±21)岁,未“阳”组为(53±17)岁;“阳”组中8例伴有基础疾病,未“阳”组12例。检测2组的血常规、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ESR、B型钠尿肽(BNP)、生化全套、新冠病毒 IgG和IgM抗体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1)98例患者出院后2周内有15例(15.3%)患者病毒核酸检测“阳”。(2)“阳”患者均在定点隔离场所复查病毒核酸阳性后再次入院治疗,自觉症状轻微,其中5例发热,6例咳嗽,5例咳痰,2例稍感气促。症状出现在出院后平均(5.7±2.8) d。(3)“阳”患者PCT(均<0.05 μg/L)均正常。“阳”组BNP为(151±171) ng/L,稍高于“阳”组的(63±7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7,P=0.000)。“阳”组与未“阳”组白细胞计数[(6.17±2.45)和(6.04±2.41)×109/L]、淋巴细胞计数[(1.59±0.52)和(1.32±0.64)×109/L]、CRP[(12.54±28.20)和(21.74±25.63)mg/L]、ESR[(31.07±28.72)和(34.10±22.16)mm/1 h]、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24.73±9.15)和(30.24±23.20)U/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22.60±12.82)和(36.47±34.12)U/L]、乳酸脱氢酶[(268±208)和(270±164)U/L]、D-二聚体[(0.60±0.50)和(0.84±0.98)μg/L]、铁蛋白[(294±195)和(395±319)μg/L]、IL-6[(9.17±6.42)和(14.28±17.74)ng/L]、尿素氮[(5.77±2.66)和(4.74±2.81)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阳”组再次入院时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渗出性或实变病灶,少数出现纤维化。(5)“阳”患者在定点医院密切观察期间均未发现引起二代病例。结论“阳”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活动性病灶,不排除仍存在病毒复制的可能性,但患者临床表现较轻,可能仍处于病情恢复期,未发现具有传染性的证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复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表现,早先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表现。但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明ER与某些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和了解ER的发生和特点,尽早识别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ER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早期极归纳其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早期复极 恶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 简介:摘要1例32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服用盐酸莫西沙星400 mg、1次/d。服药4 d后,患者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视等症状,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与莫西沙星有关,停用该药。停药3 d后症状无改善,眼部检查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球外展障碍,右眼球活动正常;无面瘫及肌肉异常表现。颅部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呋喃硫胺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停药25 d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 标签: 莫西沙星 头晕 复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源性胆绿素对氧糖缺失-糖损伤PC12细胞Lita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以1×104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3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氧糖缺失-糖组(OGD/R组)和胆绿素组(BV组)。C组37 ℃培养箱(95%空气+5%CO2)中培养6 h;采用无糖培养基,37 ℃培养箱(95%N2+5%CO2)中培养2 h后将培养基更换为正常培养基,37 ℃培养箱(95%空气+5%CO2)继续培养的方法制备PC12细胞氧糖缺失-糖模型,BV组于糖即刻加入2 μg/ml胆绿素孵育。于糖6 h时每组随机取6孔,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Litaf及其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Litaf及其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TNF-α浓度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BV组Litaf及其mRNA表达下调,上清液TNF-α浓度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胆绿素减轻PC12细胞氧糖缺失-糖损伤的机制与抑制Litaf表达上调,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胆绿素 PC12细胞 低氧 Litaf
  • 简介:摘要医学行为自有解剖和手术以来,就有关于层面或筋膜的描述。这些描述大致可以归类为层面说、筋膜说和系说。然而,这些学说都很难满足科学的基本范式,即描述上的唯一性、验证上的独立性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前述理论的迭代性等。近年来,我们提出并验证了"解剖"学说。解剖是广义的系与系床的解剖,背后是筋膜(和浆膜)形成的结构、其内的生命事件和普遍的秩序;广义的系是指,筋膜(和浆膜)包绕着器官(或组织)及其供养系统,悬挂并通向体后壁的信封样结构;解剖是指,机体内的设置(或结构)及其内的生命事件(或功能)。在解剖的研究和讨论中,恪守科学范式,秉持科学精神,是获得可靠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深入科学研究的准绳。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煤炭大国,产量大,消耗量大,同时我国煤炭赋存条件普遍较差,绝大多数为井工开采。这一点导致了我国煤炭回采率低,浪费严重。随着现代开采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环保等理念的发展,能源的循环利用就成为了当今的煤炭行业一大热点。旧采残煤区采也就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现今旧采残煤区采场矿压规律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旧采残煤 采场 围岩控制 顶板控制
  • 简介:摘要打叶烤企业是烟草行业价值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打叶烤设备主要是由打包设备以及除尘设备等构成的,由于它在烟草行业中比较重要,所以在实际的生活中,设备维修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打叶烤设备的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打叶烤设备的主要构成,并探讨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润滑管理以及设备检修管理有关内容,以供参考。

  • 标签: 打叶复烤 设备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hsa_circ_0081596在人神经细胞氧糖剥夺/氧(OGD/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5代以内)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OGD/R组(O组)、OGD/R+小干扰RNA(siRNA)组(S组)、OGD/R+siRNA阴性对照组(I组)。C组细胞在37 ℃、5%CO2正常条件下培养,O组细胞铺于6孔板或96孔板待完全贴壁,氧糖剥夺4 h后氧24 h制备OGD/R损伤模型。S组和I组分别转染hsa_circ_0081596 siRNA及其阴性对照,72 h后建立OGD/R模型。采用qRT-PCR法测定hsa_circ_0081596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发测定Fis1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确定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组比较,O组hsa_circ_0081596、Fis1及其mRNA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与O组比较,S组hsa_circ_0081596、Fis1表达下调,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I组hsa_circ_0081596、Fis1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hsa_circ_0081596可通过上调Fis1表达参与人神经细胞OGD/R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RNA 环状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聚氨酯发泡剂高压注射伤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我科共收治手部聚氨酯发泡剂高压注射伤患者9例。统计手术治疗次数及方式,分析治疗效果。彻底清创后Ⅰ期直接闭合创面4例,Ⅱ期缝合创面4例,游离皮瓣修复创面1例。行一次手术治疗4例,两次4例,三次1例。结果本组9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均未发生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5~6.0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聚氨酯发泡剂高压注射伤为特殊类型的手部高压注射伤,因聚氨酯发泡剂化学性质稳定,损伤机制主要在于高压产生的物理力及注射物膨胀力对组织造成的损伤。应在Ⅰ期尽早对组织进行彻底清创和减压,如无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或皮肤缺损的患者可Ⅰ期直接闭合创面,无需多次手术。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效果 聚氨酯发泡剂 高压注射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019年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诊治的1例因聚氨酯材料误注入食指致手部广泛高压性注射伤患者,其指动脉及指神经均被累及,同时聚氨酯沿食指屈肌腱腱鞘累及右手掌及腕部。由于X线不显影,导致首次清创范围小,加之指端血供较差,最终患者右食指因感染、坏死截指。提示术前完善MR或B超以明确聚氨酯累及范围,初次彻底清创或多次清创对改善预后十分必要;手指血供较差可通过皮瓣移植技术重建血供。

  • 标签: 建筑材料 聚氨酯 高压性注射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应用于COVID-19阳患者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者对2022年4月17日至2022年6月17日期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的COVID-19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OVID-19阳患者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仍然有效,治开始到核酸阴转的时间中位数为8(7~10) d。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过程中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对缩短住院及隔离时间有益。

  • 标签: COVID-19 Paxlovid 增加疗程 个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hsa_circ_0025853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细胞)氧糖剥夺/氧损伤(OGD/R)中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SK-N-SH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40):对照组(C组)、OGD/R组、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组(E组)和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阴性对照组(EV组)。C组细胞在37 ℃、5%CO2正常条件下培养,OGD/R组细胞铺于6孔板或96孔板待完全贴壁后氧糖剥夺16 h后氧。E组和EV组分别转染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载体或hsa_circ_0025853过表达阴性对照载体后制备OGD/R模型。于氧4和12 h时,采用qPCR法检测hsa_circ_0025853、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氧后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Drp1及其mRNA表达上调,hsa_circ_0025853表达下调(P<0.05);与OGD/R组或EV组比较,E组氧后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Drp1表达下调,hsa_circ_0025853表达上调(P<0.05),Drp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_circ_0025853表达下调可促进Drp1表达上调,诱发细胞凋亡,参与SK-N-SH细胞OGD/R的发生机制。

  • 标签: RNA,环状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