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2例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案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本组2例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部CT影像学特点为肺部实变影、部分痰栓形成及肺部团块影,其中例1患者经支气管镜镜下清除痰栓,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对有腐木等可疑接触史,伴有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升高,胸部影像学提示有痰栓改变,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积极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及病原学送检是关键。

  • 标签: 普通裂褶菌 变态反应 肺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所有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肺炎患者15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78例)和无真菌感染组(73例),收集患者入院前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比较2组症状、外科手术史、CT影像特征、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降钙素原(PCT)、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长,分别为[13.5(8.0,22.0)]d比[9.0(6.0,13.0)]d和[10.0(5.0,16.3)]d比[7.0(4.0,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9、2.98;均P<0.05)。真菌感染组合并发热和有外科手术史者的比例较无真菌感染者高,分别为53.8%(42/78)比46.6%(34/73)和16.7%(13/78)比2.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7、8.18;均P<0.05)。真菌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PCT、NLR的峰值、IL-6、IL-8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高;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较无真菌感染组低,分别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峰值[12.43(8.77,17.07)]×109/L比[9.22(6.30,15.34)]×109/L;PCT峰值[1.94(0.26,11.02)]mg/L比[0.47(0.14,3.49) mg/L;NLR峰值[25.24(12.39,45.49)]比[13.49(6.43,28.58)];IL-6[26.55(6.58,156.98)] ng/L比[13.73(1.87,60.93)] ng/L;IL-8[5.13(0.81,34.12)] ng/L比[1.73(0.37,7.85)]ng/L;总T细胞CD3+[0.47(0.25,0.73)]×109/L比[0.69(0.28,0.96)]×109/L;白蛋白[27.00(24.00,30.00)]g/L比[30.00(27.00,35.0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2、2.82、3.07、2.44、2.09、2.25、4.3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OR=9.206,P=0.009)、入院时IL-8>3.734 ng/L(OR=1.955,P=0.042)、入院时白蛋白≤28 g/L(OR=3.833,P<0.001)是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入院前3个月有外科手术史、入院时IL-8>3.734 ng/L、入院时白蛋白≤28 g/L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炎 肺疾病,真菌性 危险因素,呼吸系统 白细胞介素8 白蛋白类
  • 简介:摘要近年来,诺卡菌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目前脓液诺卡菌导致肺部感染的病例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脓液诺卡菌肺部感染病例,通过分析诺卡菌的临床感染特征、影像学变化、检验结果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帮助,加强临床、药学及检验等多学科的协助诊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道表面衬液(ASL)是呼吸系统对吸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气道微环境稳态主要体现在ASL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ASL的酸碱度、离子强度、渗透压、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正常状态对发挥气道正常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抗菌效应至关重要。当气道表面微环境稳态被破坏,呼吸道局部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是导致肺部感染发生、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反复病情加重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神经外科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5例神经重症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等影像检查结果,以及住院时间、抗生素/呼吸机使用情况、有无气管切开等治疗情况,明确影响神经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不同病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性疾病患者感染率最高,达到50.8% (32/63)。入院GCS评分(OR=2.903,95%CI:1.069~7.881,P=0.037)、血清白蛋白含量(OR=3.690,95%CI:1.157~11.768,P=0.027)、使用呼吸机(OR=15.799,95%CI:6.305~39.591,P=0.000)、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OR=7.036,95%CI:2.913~16.993,P=0.000)、糖尿病病史(OR=2.442,95%CI:1.026~5.809,P=0.04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6.021,95CI%:2.340~15.489,P=0.000)是神经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促进患者意识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等并发症能有效防止神经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重症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60周岁以上)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肾移植术的119例老年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7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受者的性别、年龄、供肾类型、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术前透析时间、术前透析方式、免疫诱导方案、免疫维持方案、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有无白细胞减少症、感染前血肌酐水平、是否接受过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手术前后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冠心病史、有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史、是否预防性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是否预防性应用缬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6 %(40/119),感染组15例发生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死亡率为37.5 %(15/40);有吸烟史(OR=10.58,95 %CI:1.98~56.40,P=0.006)、静脉激素冲击治疗(OR=25.06,95 %CI:4.25~147.71,P<0.001)、术前透析时间长(OR=1.032,95 %CI:1.003~1.062,P=0.033)是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吸烟史、静脉激素冲击治疗、术前透析时间长与老年肾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3例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具有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结果。同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分析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案等,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裂褶菌属 普通裂褶菌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谱在老年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9年10月,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矽肺患者167例为调查对象,分为矽肺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5例作为感染组,其中Ⅰ期矽肺41例,Ⅱ期矽肺38例,Ⅲ期矽肺36例;矽肺不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2例作为不感染组;选择同期院内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对象进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水平检测并统计分析相关实验数据。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感染组的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治疗前后的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感染组的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Ⅰ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Ⅲ期患者治疗前IL-6、IL-10、IL-17A和IFN-γ水平更高;与感染组Ⅱ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Ⅲ期患者治疗前IL-6、IL-17A水平更高;与感染组Ⅰ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Ⅱ期患者IL-10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诊断老年矽肺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IL-6的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10),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2%和98.1%。结论IL-6、IL-10等细胞因子检测在老年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早期诊疗中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及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矽肺 细胞因子 老年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宫内感染是引发早产儿肺部疾病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肺部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暴露于宫内炎性环境时,病原体可触发局部甚至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引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影响其生存质量。该文就有关宫内感染在早产儿肺部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宫内感染 肺部疾病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后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与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360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共有56例(15.56%)出现术后肺部感染,304例(84.44%)未发生感染。未感染组产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前给药率均显著大于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产妇术后1 d、2 d、3 d的体温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妇剖宫次数、辅助呼吸、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次数、辅助呼吸、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均为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其中剖宫次数、住院时间、辅助呼吸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为产妇术后肺部感染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剖宫产术 肺部感染 抗菌药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吸入性肺炎(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或神经内、外科完成VFSS检查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PSD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P将其分为肺炎组及非肺炎组,对其一般资料、鼻饲情况以及基于VFSS的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评级、咽通过时间(PTT)、咽部残留(PR)、主动咳嗽、饮食调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肺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评估肺炎组及非肺炎组患者的一般情况、VFSS结果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与肺部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肺炎组29例,非肺炎组76例。肺炎组与非肺炎组患者在年龄、卒中部位、病程、合并2型糖尿病、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PAS评级、咽通过时间、咽部残留、饮食调整等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合并高血压或房颤、白细胞数量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部位、年龄≥65岁、2型糖尿病病史、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与肺炎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干卒中、双侧半球卒中患者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侧半球卒中患者;年龄≥65岁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高于65岁以下患者;PAS评级>6级、咽部残留、咽通过时间延长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而主动咳嗽是抑制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65岁、双侧半球及脑干卒中、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是PSD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咳嗽是抑制A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 吸入性肺炎
  • 简介:摘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员,其基础疾病、诊断和防治涉及呼吸、血液、重症监护、感染、免疫和新生儿等多个专业以及影像、检验和临床药学等多个学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制订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对相关的18个临床问题,涵盖基本概念、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较全面地给出了目前国内外所确认的建议和说明,以期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部感染发热患者100例,依据不同治疗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1~75(48.24±6.73)岁,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干预(自拟中药方实施穴位贴敷治疗,1次/d);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32~74(48.19±6.71)岁,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乙酰氨基酚片,1 次/d)。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和(x¯±s)表示。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分别为(1.64±0.52)μg/L、(48.12±11.35)mg/L、(9.75±3.38)mg/L、(5.12±1.7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5±2.49)μg/L、(95.53±21.25)mg/L、(18.69±6.18)mg/L、(9.58±3.8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03、13.915、8.974、7.428,均P<0.05)。观察组头晕、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为(5.12±1.35)d,对照组为(6.3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5)。结论针对社区肺部感染发热患者,在临床上给予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干预的方式,将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患者 肺部感染发热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治疗的393例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治疗情况,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有146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15%,病原菌检查结果显示,共检出15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7.95%、25.00%及7.05%,患者年龄、伴有营养不良、住院时间较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伴有意识障碍、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治疗、抗生素联用情况均为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营养不良、住院时间较长、GCS评分、伴有意识障碍、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治疗、抗生素联用等情况,应采取营养支持、呼吸道干预、强化气管插管护理、环境干预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护策略。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确定其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常熟市范围内3家医院的5个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共26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相关评分、外科手术干预措施、机械通气及各种管路留置时间等。出院后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评估神经功能结局,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5例患者中,180例(67.9%)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肺部感染,其中118例诊断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51例(19.2%)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脓毒症。与SAP患者相比,非SAP肺部感染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长,脓毒症发生率更高[50.0%(31/62)比16.9%(20/118)]。与无脓毒症患者比较,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31.4%(16/51)比14.0%(30/214)]及3个月时神经功能不良结局发生率[52.9%(27/51)比36.9%(79/214)]增加(P<0.05)。本研究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7.0%(45/265)。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较高,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非SAP肺部感染以及发生脓毒症等(P均<0.05)。与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较高,入院时GCS评分较低,以及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P均<0.05)。结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内脑出血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高APACHE Ⅱ评分、低GCS评分及并发脓毒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且远期神经功能预后相对较差。

  • 标签: 脓毒症 脑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93例拟诊及确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93例真菌患者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55.18±5.38)个月,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2个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25.4 d,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3 d。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主要为肺纹理稍增粗/增多,纹理间可见斑点或斑片状模糊影,并伴有肺实变、弥漫性结节样变等,支气管扩张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93例患者中血/深部痰真菌培养阳性者41例(44.1%),其中念珠菌属阳性者22例(53.6%)部分患者同时培养出2种不同真菌。93例患儿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2例(77.4%),因基础疾病严重放弃治疗8例(8.6%),转院治疗6例(6.5%),死亡7例(7.5%)。其中,单用或联合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41例(44.1%),有效38例(92.7%),死亡3例(7.3%)。结论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好发于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和预后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及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能有效降低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 标签: 肺疾病,真菌性 肺炎 儿童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拟定合理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有无并发肺部感染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纳入全部可能的因素,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颅内肿瘤患者中15例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29%。发生组肺部慢性病史、侵入性操作占比高于未发生组,每日吸痰次数多于未发生组,气管切开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元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肺部慢性病史、侵入性操作、每日吸痰次数多、气管切开时间长、GCS评分低均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肺部慢性病病史、侵入性操作、吸痰次数多、气管切开时间长、GCS评分低均会增加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风险,临床应重视有上述肺部感染风险因素的颅内肿瘤患者手术方案的合理调整,并尽早为患者展开针对性干预。

  • 标签: 颅内肿瘤 手术 肺部感染 肺部病史 侵入操作 吸痰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并行放化疗的肺癌患者中筛选出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病理类型、放化疗时间、放化疗强度、化疗后白细胞计数、病原菌感染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8例行放化疗肺癌患者中,29例于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与性别、基础疾病无显著关联性(P>0.05),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放化疗时间、放化疗强度、化疗后白细胞计数、病原菌感染为可疑性影响因素,与并发肺部感染存在关联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30年、放化疗时间≥2周、联合放化疗、化疗后白细胞计数≤3.0×109/L、复合病原菌感染为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史≥30年、放化疗时间≥2周、联合放化疗、化疗后白细胞计数≤3.0×109/L、复合病原菌感染为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独立性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癌 放化疗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