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严重胸部损伤一直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胸部损伤以高能量损伤为主,伤情严重和复杂,救治难度不断增大。近年来,胸腔镜、体外膜氧合(ECMO)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及创伤救治理念的更新,使得过去许多治疗无望的严重胸部损伤患者获得妥善的救治。目前,对严重胸部损伤的临床治疗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争议,笔者结合文献和临床救治经验,对几类严重胸部损伤的救治方法选择和手术时机等进行分析,为严重胸部损伤的规范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胸部损伤 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降低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该院62例颈髓损伤手术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舒适度、PaO2、PaCO2、SaO2、排痰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PaO2、PaCO2、SaO2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有6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有13例发生肺部感染,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损伤患者康复期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痰液的排出,更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 颈髓损伤 肺部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咪替丁(CMTD)对局部分割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CMTD,100 mg/kg),每组10只;采用X射线局部分割照射小鼠右胸腔,8 Gy/d照射,连续3 d,累积照射剂量为24 Gy,剂量率为0.883 Gy/min。照射后连续7 d给予照射给药组小鼠灌胃CMTD (100 mg·kg-1·d-1),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生理盐水。照射后第7天检测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分割照射对小鼠体重影响不大,但可诱发远端效应,使脾脏脏器指数降低为(0.369±0.011),与对照组的(0.39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8, P<0.05);改变脾脏病理结构,脾脏CD3+、CD4+、CD8+、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5.754、3.570、4.442、5.281、4.570, 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体重恢复明显,脾脏组织损伤缓解,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显著升高(t=3.523、2.706、2.520, 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CMTD可有效改善X射线分割照射对小鼠脾脏的损伤,提高照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抗辐射治疗药物。

  • 标签: 放射治疗 远端效应 西咪替丁 脾脏淋巴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部创伤占创伤总数的10%~15%,在创伤导致的死亡中,约25%是由胸部创伤所引起。规范、准确的创伤严重程度评估是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基础,应用胸部创伤专科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对预测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制订临床决策和优化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胸部创伤评分类型多样,功能特点各有不同,进行伤情评估时应依据致伤机制、损伤部位及诊疗需求选择适宜的创伤评分。笔者对不同类型胸部创伤评分的适用范围、评分方法及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为临床胸部创伤诊治中更合理使用创伤评分提供参考。

  • 标签: 胸部损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伤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戈谢病患者胸部C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肺部浸润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搜集2003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戈谢病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胸部CT检查,分析和描述其肺部间质和实质等影像表现。结果43例戈谢病患者中,有20例胸部CT表现异常。肺部呈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10例,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肺部呈单叶段或多叶段的磨玻璃征象5例;细小结节影2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肺纤维化者1例,以左肺上叶更为显著。其他表现包括肺囊泡3例、局限性胸膜增厚2例、气胸1例、肺动脉高压1例、胸腺增大12例。戈谢病患者出现肺部病变者以10~14岁居多,其中,小叶间隔增厚与胸腺增大等征象多见,在该年龄区间内分别各有5例。结论戈谢病患者半数累及肺部,肺部表现多样,多表现为弥漫间质病变,主要征象为小叶间隔增厚和磨玻璃样透光度减低,与戈谢细胞浸润病理一致,但不具备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进行诊断,并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浸润相鉴别。

  • 标签: 戈谢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肺腺鳞癌是一种少见的肺癌组织学亚型,比单纯的肺腺癌和肺鳞癌预后更差。胸部CT检查,肺腺鳞癌以周围型多见,密度及强化多不均匀,可以腺癌表现为主,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也可以鳞癌表现为主,如空洞、坏死等。肺腺鳞癌的影像表现并不是特异的,尽早获得病理诊断及开始积极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 标签: 肺腺鳞癌 胸部CT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间质来源疾病。在胸部CT上,OP主要表现为实变和/或结节伴支气管气相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以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和胸膜下分布为著,还可见"反晕"征、条带状实变和小叶间隔旁实变等特征,可以呈现"游走"性。OP的诊断是在影像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和病理的综合性评估。

  • 标签: 机化性肺炎 胸部CT 肺损伤 实变 "反晕"征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肺诺卡菌病确诊时的胸部CT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贺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6例肺诺卡菌病患者,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征。结果16例患者中单纯肺诺卡菌病15例,1例为播散性诺卡菌病(皮肤、肺)。多数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或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少数可出现咯血、胸痛。胸部CT常表现为多发结节(81%,13/16)、实变(75%,12/16)、支气管扩张(56%,9/16),其他表现包括空洞(25%,4/16)、胸内淋巴结肿大(44%,7/16)、胸膜增厚(56%,9/16)、胸腔积液(6%,1/16)、肿块(13%,2/16)。结论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是多样性的,常见的表现为结节和实变,少见空洞病变常发生在免疫抑制宿主,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新发结节需高度警惕并发肺诺卡菌病。

  • 标签: 肺诺卡菌 胸部CT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夏地区儿童头颅、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T辐射剂量优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实地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市、县、区不同规模医院1~2周内儿童(≤15岁)头颅、胸部CT的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患者有效剂量(E)值;并将CTDIvol、DLP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与其他国家推荐的DRL值进行比较;所有儿童分4个年龄组:<1岁、1~5岁、6~10岁、11~15岁。结果走访调查39家医院,调查CT设备47台,采集头颅断层扫描1 134例,胸部平扫636例。头颅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44.2 mGy、456.2 mGy·cm;1~5岁:57.2 mGy、659.6 mGy·cm;6~10岁:61.1 mGy、668.7 mGy·cm;11~15岁:63.6 mGy、849.3 mGy·cm。胸部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5.0 mGy、89.2 mGy·cm;1~5岁:5.9 mGy、124.8 mGy·cm;6~10岁:6.0 mGy、167.9 mGy·cm;11~15岁:7.1 mGy、235.0 mGy·cm。结论宁夏地区儿童胸部CT的辐射剂量与其他报道相近,但头颅CT的辐射剂量相对偏高,且各年龄段均存在偏高现象,尤以婴儿患者较著;应加强宁夏地区儿童头颅CT的辐射剂量优化与监管,增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剂量控制意识,提高对辐射相关风险的认识。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辐射剂量优化
  • 作者: 甘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100
  • 简介: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主要是运用射线比较高的探测器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扫描出来的图像不仅清晰而且出结果的时间还很快。通过图像可以让医生清晰地了解到病人的患病位置及患病情况,然后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 标签: 胸部CT;检查
  • 简介:摘要胸部放疗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与之相关的剂量分割存在一定争议。超分割放疗方案(2次/d)作为前瞻性研究确立的标准方案,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的不便利,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其他治疗策略代替。另外在不可手术的淋巴结阴性的Ⅰ期小细胞肺癌中,立体定向消融放疗为部分高龄且预计难以耐受长疗程放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合适的剂量分割方案既可以保证治疗疗效,也能降低放疗相关急性及晚期损伤。本文将对目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剂量分割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癌,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剂量分割 现状
  • 简介:摘要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爆震伤 胸部损伤 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乳房发育症胸部结构分区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687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年龄14~45岁,平均27.0岁。均根据术前胸部乳房相关指标测量进行Simon分类,并行手术区域设计、乳房B超检查、Derriford外表量表评估。将男性胸部分为6个区域,0区乳晕区、1区乳房凸起区、2区副乳区、3区胸侧卷区、4区下皱襞区、T区相对禁忌区。对以上区域中明显脂肪堆积隆起的分区进行脂肪抽吸,避免在区域连接处过度抽吸导致术后凹陷,最终达到各个区域过渡平整。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拍摄患者胸部正位及斜位照片,比较各结构分区术前、术后变化。于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统计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687例患者,按照Simon分类,Ⅰ度65例,Ⅱa度257例,Ⅱb度194例,Ⅲ度171例。术前,除了SimonⅠ度的65例患者仅表现为0区凸起,其余患者都包含有1区凸起,2~4区则在不同患者中伴随出现。经对不同分区进行脂肪抽吸及腺体剥脱旋切后,患者乳房平整,各分区过渡自然,无明显凸起及凹陷。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术后随访,患者胸部形态稳定,无血肿、血清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687例患者中,满意度10分共634例,8~9分53例,平均满意度评分9.90分。未达满分的53例患者中48例因0区及1区皮下瘢痕致局部发硬,5例因1区与T区过渡处凹陷、3区及4区局部凹陷导致外形不满意。结论男性乳房发育症的胸部结构分区能为整形外科医生及男性患者提供简单、直观、医患认同度高的术前评估,也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适当、简化、精确的指导。

  • 标签: 男子乳腺发育 分类法 脂肪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河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常规胸部CT扫描。记录90例疑似肺癌患者低剂量胸部CT扫描和常规胸部CT扫描结果,所得数据与病理检查或随访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等相关指标。结果90例疑似肺癌患者各项检查完成率均为100.00%。低剂量胸部CT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4.87%,特异性为83.33%;常规胸部CT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疑似肺癌患者的常规胸部CT检查与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疑似肺癌患者经常规胸部CT检查过程中CTDIvol、DLP水平均高于低剂量胸部CT检查(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诊断肺癌具有重要价值,且此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检查安全性。

  • 标签: 肺癌 低剂量 胸部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42岁女性患者,右侧胸部巨大肿瘤。全麻下行右侧胸壁巨大肿物切除术后康复出院,病理提示神经纤维瘤,瘤体重5.5 kg。胸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充分准备,有效的手术肿瘤切除可确保手术安全,缓解患者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恶变可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预后差,生存期短。尽管铂类和依托泊苷组成的全身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性颅脑照射已经成为ES-SCLC的治疗方案,但仍面临着局部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低的挑战。放疗作为局部治疗手段,适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局部病变的根治性治疗,对晚期患者也可选择性地实施姑息治疗。胸部放疗可以改善ES-SCLC的局部控制,其中化疗后残留胸腔内病灶的患者受益最大。联合胸部放疗的适宜人群、放疗最佳剂量以及放疗分割方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 广泛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射线胸部照射对雄性成年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X射线照射组(Radiation)和假照射组(Sham),每组12只。胸部照射面积为1.5 cm × 2 cm,剂量率3.04 Gy/min,8 Gy/d,连续照射3 d,总剂量24 Gy,于照射后第7天和第21天取材。剥离双侧睾丸,计算睾丸系数;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并测量生精小管直径和生精上皮厚度;游离附睾尾中的精子用于统计精子数量;TUNEL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睾丸组织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变化,ELISA检测睾丸内干细胞因子(SC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水平。结果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小鼠的睾丸和附睾组织形态结构严重破坏,生精小管直径在照射后第21天,生精小管直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93,P < 0.05),生精上皮厚度在照射后第7天和第21天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24、12.77,P < 0.05),精子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30、2.98,P < 0.05);生精小管内TUNEL阳性细胞数在照射后第7天和第21天显著上调(t= -2.73、-3.74,P < 0.05);睾丸内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在照射后第7天和第21天也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96、-2.46,P < 0.05);睾丸内SCF和GDNF水平在照射后第7天无明显改变,在照射后第21天均显著上调(t = -10.46、-5.42,P < 0.0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X射线胸部照射可损伤雄性成年小鼠精子发生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和支持细胞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 标签: X射线 小鼠 睾丸 精子发生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