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通过葡萄转运蛋白(GLUT)调控肾脏葡萄吸收的机制。方法构建小鼠HNF1α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过表达HNF1α,将HNF1α siRNA和GLUT2 siRNA转染入HEK293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葡萄类似物2-NBDG被细胞吸收的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基因沉默后对GLUT2表达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HNF1α下游靶基因如GLUT2、钠-葡萄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等的mRNA水平,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GLUT2在肾上皮细胞的定位情况,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对GLUT2的转录激活能力。通过凝胶迁移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检测HNF1α与GLUT2的结合作用。结果过表达HNF1α摄取2-NBDG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NF1α和GLUT2基因沉默后细胞对2-NBDG吸收作用减弱,HNF1α基因沉默后GLUT2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NF1α使得肾脏包括GLUT2在内的有关转运基因表达水平上升(P<0.01)。过表达HNF1α显著增加GLUT2转录活性,干涉HNF1α可下调GLUT2转录活性。此外,HNF1α可与GLUT2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结论HNF1α通过直接结合GLUT2促进其表达,进而调节肾源细胞对葡萄吸收作用。

  • 标签: 肝细胞核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体2 肾葡萄糖重吸收 转录调节
  • 简介:摘要卵母细胞成熟所消耗的能量部分来源于卵丘细胞,但主要由卵母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代谢的底物为葡萄,其次为脂质和氨基酸代谢。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中葡萄代谢有四种途径,即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己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途径。糖酵解途径是卵丘细胞主要代谢途径,在无氧或低氧时的产能效率低;有氧条件下卵母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代谢葡萄,产能效率最高。卵母细胞自身直接代谢葡萄的能力弱,需要利用卵丘细胞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作为能量代谢的底物。卵母细胞成熟包括核成熟和胞质成熟,都是能量依赖的过程。本文综述卵母细胞代谢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核质成熟同步化的作用,可望通过调节代谢方式实现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方案,有益于改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发育潜能。

  • 标签: 卵母细胞 糖代谢 卵丘细胞 核成熟 胞质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腹膜透析液吸收葡萄量(GA)的几种估算方法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为腹膜透析护理团队寻找方便、准确的估算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门诊定期复查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44例,腹膜透析护理团队将常用的几种经腹膜透析液GA的估算公式获得的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应用Grodstein公式、Bodnar公式、K/DOQI公式、经验法一(按60%葡萄吸收率估算)及经验法二(白天按50%,夜间按80%葡萄吸收率估算)获得的GA值分别为81.3 (64.2,118.0)、(97.8 ± 19.7)、(94.1 ± 25.8)、87.1(76.2,109.0)、(89.5 ± 16.0)g;实测值为94.2(77.5,111.6)g。经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仅Bodnar公式及K/K/DOQI公式的估算值与实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可以考虑应用Bodnar公式及K/DOQI公式对吸收葡萄量进行粗略估算,但要精确值时仍需进行实测。

  • 标签: 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葡萄糖吸收 估算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腹膜透析液吸收葡萄量(GA)的几种估算方法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为腹膜透析护理团队寻找方便、准确的估算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门诊定期复查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44例,腹膜透析护理团队将常用的几种经腹膜透析液GA的估算公式获得的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应用Grodstein公式、Bodnar公式、K/DOQI公式、经验法一(按60%葡萄吸收率估算)及经验法二(白天按50%,夜间按80%葡萄吸收率估算)获得的GA值分别为81.3 (64.2,118.0)、(97.8 ± 19.7)、(94.1 ± 25.8)、87.1(76.2,109.0)、(89.5 ± 16.0)g;实测值为94.2(77.5,111.6)g。经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仅Bodnar公式及K/K/DOQI公式的估算值与实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可以考虑应用Bodnar公式及K/DOQI公式对吸收葡萄量进行粗略估算,但要精确值时仍需进行实测。

  • 标签: 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葡萄糖吸收 估算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评价协助诊断葡萄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及上海德济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6例SLC2A1基因突变并癫痫和/或运动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表型、脑脊液和/或基因检查结果判定是否患有GLUT1-DS,选取同时期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健康查体的44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葡萄氧化酶法对2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表面葡萄转运蛋白1(GLUT1)水平及红细胞葡萄摄取率进行检测,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6例患儿均患GLUT1-DS。GLUT1-DS患儿红细胞膜葡萄表面GLU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降低[17.96%(13.43%,22.12%)比27.93%(24.76%,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91(P<0.001)。12例GLUT1-DS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红细胞葡萄摄取率降低[23.14%(14.80%,26.45%)比27.40%(24.61%,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344(P<0.001),一致性评价较差。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红细胞膜表面GLUT1水平进行检测可能有助于GLUT1-DS的诊断。红细胞葡萄摄取率试验要求较高,对于GLUT1-DS诊断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 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中葡萄调节蛋白(GRP)78和GRP94的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肺栓塞组及40例健康成年人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将急性肺栓塞组分为高、中、低危组(高危组: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组:右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低危组:无上述表现),比较三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血气分析、肺动脉压、肺栓塞风险评分(PES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GRP78、GRP94水平比较,肺栓塞组高于对照组[(3.86 ± 1.82) mg/L比(0.31 ± 0.15) mg/L、(2.68 ± 0.71) μg/L比(1.64 ± 0.38) μg/L、 (1.31 ± 0.29) μg/L比(0.98 ± 0.1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的水平及肺动脉压、PESI评分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63 ± 1.75)mg/L比(2.29 ± 0.51)和(3.64 ± 1.02) mg/L、(3.24 ± 0.76) μg/L比(2.17 ± 0.41)和(2.64 ± 0.47) μg/L、(1.57 ± 0.33) μg/L比(1.12 ± 0.13)和(1.26 ± 0.14) μg/L、(47.75 ± 6.98) mmHg(1 mmHg = 0.133 kPa)比(26.15 ± 4.63)和(35.21 ± 5.85) mmHg、(123.5 ± 20.59)分比(85.5 ± 14.31)和(102.5 ± 13.32)分](P<0.05),中危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PO2水平低于低危组和中危组[(53.85 ± 5.53) mmHg比(76.21 ± 4.96) mmHg和(72.71 ± 4.76) mmHg](P<0.05),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血气分析PCO2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GRP78、GRP94与PES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610、0.622、0.627,P均<0.01。肺栓塞组治疗后D-二聚体、GRP78、GRP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GRP78、GRP94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有关,且其水平可以反映肺栓塞病情程度。

  • 标签: 肺栓塞 血清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代谢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经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贫血的51例患者的脑部18F-氟脱氧葡萄(FDG)PET/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35例,年龄21~60(41.13±9.78)岁。根据WHO和相关文献中的贫血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90 g/L~正常下限)、中度贫血(60~90 g/L)、重度贫血(30~60 g/L)3组。将56名同期行全身PET/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名、女性27名,年龄19~58(41.96±9.27)岁。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对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PET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分别将贫血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间的脑PET图像进行体素对体素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各自组间的脑葡萄代谢差异分布图,同时利用xjView软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进行立体定位分析及体素值定量分析,得出各异常区域的t值。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贫血患者脑PET图像表现为区域性大脑静息葡萄代谢减低,累及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未见明显代谢增高脑区,总体素数为3705个(t=5.01~5.85,均P<0.05)。与轻度贫血患者比较,中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832个(t=5.22~5.86,均P<0.05);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834个(t=5.42~6.05,均P<0.05)。与中度贫血患者比较,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598个(t=5.72~6.48,均P<0.05)。结论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代谢改变以区域性葡萄代谢减低为主,代谢减低区多涉及情感、认知等相关的脑区,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脑代谢减低区的范围扩大。

  • 标签: 贫血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大脑 葡萄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用离子色谱测定唾液中葡萄浓度的方法。方法利用热变性法去除唾液中的蛋白质,以CarboPac PA20(3×30 mm)作为保护柱,CarboPac PA20(3×150 mm)作为分析柱进行离子色谱分析。以超纯水(A),250 mmol/L NaOH溶液(B),500 mmol/L NaAc(C)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结果本方法在0.04~0.12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6 7;葡萄的检出限是0.002 mg/L;重复性测量相对标准偏差(RSD)的平均值为0.75%,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3.0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结果稳定,可用于唾液中葡萄含量的测定。

  • 标签: 离子色谱 唾液 葡萄糖 糖尿病 无创检测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葡萄代谢障碍相关机制在癫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围绕癫痫患者葡萄代谢紊乱的不同生化机制,包括葡萄转运、糖酵解、的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糖异生等相关代谢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癫痫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癫痫 葡萄糖代谢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名、女8名,年龄(43.9±8.4)岁;对照组]的18F-脱氧葡萄(FDG)PET图像,建立静息状态下2组的大脑葡萄代谢网络。使用图论的方法计算脑网络的全局参数(标准化聚类系数、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和节点参数(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2组脑网络参数间的差异采用重复1 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定义前20%(18/90)的节点为脑网络的关键(Hub)节点,分析SFD患者Hub节点的改变。结果SFD组患者的脑网络和对照组一样具有小世界属性(σ>1),但标准化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有降低趋势,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SFD患者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左侧楔前叶和右侧角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升高(置换检验,P<0.05),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枕上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和左侧杏仁核的聚类系数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SFD组发生改变的Hub节点多数(16/24)位于边缘系统。结论SFD患者的葡萄代谢脑网络拓扑性质发生改变,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呈降低的趋势及Hub节点的改变,导致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所降低,功能整合和功能分离的平衡被打破,这为躯体化症状的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 标签: 躯体型障碍 代谢网络和途径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负责细胞能量代谢的细胞器,是葡萄彻底氧化分解合成三磷酸腺苷或转化成脂肪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其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线粒体功能由众多蛋白决定,受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精细调节,如磷酸化、乙酰化、琥珀酰化及糖基化等。这些修饰通过调节各种酶的活性影响线粒体代谢葡萄的能力,从而决定血糖稳态,是理解葡萄代谢紊乱的重要切入点。笔者以葡萄代谢为中心阐述线粒体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唾液1,5-脱水葡萄醇(1,5-AG)的检测方法。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正常代谢(NGT)者和糖尿病患者共100例(NGT 69例,糖尿病31例,男、女各50例),咀嚼Salivette唾液采集管匹配的棉棒收集唾液。采用酶法检测探究检测唾液1,5-AG样本留取及储存方法。采用质谱法检测唾液1,5-AG水平,分析其在NGT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结果(1)唾液采集前刷牙与否不影响唾液1,5-AG水平;1 min咀嚼40~50、50~60和60~70次采集的唾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采集后立即检测相比,唾液采集后常温或4 ℃储存2 h检测的唾液1,5-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NGT相比,糖尿病患者唾液1,5-AG[(1.17±0.24)比(0.94±0.19)μg/ml,t=4.084]及血清1,5-AG水平[22.0(17.6,28.5)比4.6(2.8,8.2)μg/ml,Z=-5.421]均显著降低(均P<0.05)。唾液1,5-AG水平与血清1,5-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66、-0.543、-0.444,均P<0.05)。结论唾液采集过程简单,可于常温或4 ℃短时储存。唾液1,5-AG水平可显著区分NGT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有望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补充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质谱分析 唾液采集 1 5-脱水葡萄糖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1型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国家对糖尿病治疗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确不尽如人意,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评估血糖管理的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探索其他有价值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基于持续动态葡萄监测系统计算所得的指标:葡萄目标范围内时间,与平均血糖高度相关,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线性负相关,是评价血糖达标的关键指标。除了评估血糖波动情况,监测葡萄目标范围内时间可以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缩短低血糖持续时间,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还可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全面管理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大力推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将葡萄目标范围内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结合起来共同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情况,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葡萄,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需要在特定的转运体的帮助下才能顺利进入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与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葡萄转运体家族与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GLUTs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家族 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腱病是临床上常引起肌肉骨骼疼痛的疾病之一。再生疗法是一种非手术再生注射技术,其中高渗葡萄是临床上较易获取的再生剂,能减轻腱病患者疼痛、改善功能,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本文从细胞因子水平和动物模型水平,对高渗葡萄在腱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腱病 再生疗法 葡萄糖
  • 简介:摘要毛霉病是一种具有血管侵袭性的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局部血管浸润,血栓形成和组织坏死,阻碍病变部位白细胞渗出和抗真菌药物分布。葡萄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是调节毛霉侵袭血管的关键蛋白。在各类应激条件下内质网GRP78过表达并转运至细胞膜,成为毛霉进入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表面受体。本综述回顾了GRP78介导毛霉感染的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总结了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毛霉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毛霉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颞叶癫(TLE)患者脑葡萄代谢和功能连接的改变模式。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药物难治性单侧TLE患者75例,包括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28.4±8.7)岁]左侧TLE(LTLE)和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28.5±8.8)岁]右侧TLE(RTLE),同时纳入44名[男24名,女20名,年龄(31.2±6.2)岁]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12进行脑葡萄代谢分析,并以双侧海马和杏仁核为种子点,进行葡萄代谢的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重复1 000次非参数置换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LTLE和RTLE组均见患侧海马、杏仁核、岛叶和颞叶代谢减低,健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豆状核及丘脑代谢增高;LTLE组还可见患侧额叶(包括额上、中回)代谢减低,双侧额眶回、双侧小脑、患侧豆状核和丘脑代谢增高。LTLE和RTLE组患侧种子点与患侧额上回、舌回、梭状回、颞上、中回及颞极脑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RTLE组还与健侧额上回(P=0.005)、舌回(P=0.018)及颞横回(P=0.016)脑功能连接增强;LTLE组患侧种子点与双侧静默网络(DMN)(均P<0.05)、患侧尾状核(P=0.015)和健侧丘脑(P=0.008)功能连接减低且分布均匀,RTLE组与双侧大脑皮质散在脑区连接减低且不规则分布(均P<0.05);LTLE组健侧种子点连接增强脑区较RTLE组多了患侧额上(P=0.005)、中回(P=0.042)、健侧海马(P=0.038)、海马旁回(P=0.019)、杏仁核(P=0.038)、后扣带回(P=0.004)及双侧梭状回(P=0.048);连接减低脑区较RTLE组少了健侧额上(P=0.047)、下回(P<0.001)及眶部(P<0.001)、直回(P=0.016)。结论TLE患者脑代谢及功能连接发生改变,有助于深入理解TLE脑葡萄代谢模式。

  • 标签: 癫痫,颞叶 代谢 神经网络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持续葡萄监测(CGM)作为一项血糖监测新技术,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整体血糖控制,并提高长期管理水平。但新技术一般伴随着高成本,因此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评估十分必要。本文就近年来针对CGM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持续葡萄糖监测 成本效益
  • 简介:摘要葡萄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是一种由于SLC2A1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包括早发性癫痫、发育迟滞、运动障碍等,生酮饮食能够有效改善葡萄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并且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文中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4个方面对葡萄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进行综述,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 葡萄糖转运体1型 脑疾病,代谢性 膳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