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EB病毒感染所致的重症脑炎和脑疝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起病,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出现昏迷、脑疝,最终死亡,而无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大等EB病毒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发热、精神差、意识障碍等症状并怀疑为病毒脑炎患儿,要警惕EB病毒脑炎,检测脑脊液中EB病毒核酸对明确病原体意义重大。

  • 标签: 疱疹病毒4型,人 感染 脑炎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腺病毒脑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患儿的1 185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 185份脑脊液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242份,阳性检出率为20.4%,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23份,阳性检出率为1.9%。23例腺病毒脑炎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44.8±35.9)个月,范围为2个月19 d至10岁。23例患儿中,发热21例(91.3%),抽搐16例(69.6%),头痛4例(17.4%),呕吐11例(47.8%),意识改变11例(47.8%),情绪改变3例(13.0%)。23例患儿中,8例白细胞计数为(6~<10)×109/L,10例白细胞计数为(10~20)×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1例,91.3%);20例(87.0%)患儿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检查示,20例(87.0%)白细胞计数<15×106/L,3例白细胞计数≥15×106/L,最高达500×106/L,19例患儿的蛋白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儿的葡萄糖处于正常范围,19例患儿的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儿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13例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7例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4例可见广泛中高幅慢波,1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2种改变。23例患儿中,2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另有1例患儿遗留严重大脑功能障碍,出院时无法吸吮,留置胃管,并发继发性癫痫。结论腺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腺病毒脑炎患儿预后较好,但少部分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 标签: 腺病毒,人 脑炎 脑脊髓液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病毒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脑炎有效,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病毒 脑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在重症病毒脑炎恢复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病毒脑炎恢复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7.25±1.0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7.22±1.0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干预,训练3个月,对比两组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感觉统合评分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与智力发育状况评分分别为(78.96±6.12)分、(96.43±8.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6.75±8.13)分、(89.74±7.43)分;观察组护理后感觉统合评分为(40.52±8.44)分,低于对照组的(51.43±8.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提高重症病毒脑炎恢复期患儿的运动功能与智力水平,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早期感觉统合训练 运动功能 智力发育 感觉统合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HBO)辅助治疗对病毒脑炎患儿疗效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淋巴细胞中Notch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病毒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HBO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分析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水平和淋巴细胞中Notch通路水平。结果HBO组总有效率[94.87%(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29/39)],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癫痫发作次数和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HBO组治疗后Th17细胞以及相关因子水平降低,而Treg细胞以及相关因子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治疗后的Th17/Treg比例和Th17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reg相关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tch通路水平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淋巴细胞的Notch1、Hes1和Hey1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可能是通过调节Notch通路使Th17/Treg平衡向Treg偏移,从而提高对病毒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高压氧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淋巴细胞 Notch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病毒脑炎患儿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重症病毒脑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呕吐消退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脑电图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病毒脑炎患儿,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意识恢复状态,改善脑血流指标,从而使康复进程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针灸 高压氧 神经功能 脑血流 意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小儿重症病毒脑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ICU诊治的83例小儿重症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41)和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n=42),治疗30 d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效果,治疗组肢体瘫痪患儿高压氧治疗30 d后再与对照组肢体瘫痪患儿比较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4%)明显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4,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发热、抽搐、昏迷、谵妄、脑神经受累、脑膜刺激征的症状及体征恢复得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肢体瘫痪患儿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头部病灶好转率(86.5%)明显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8,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小儿重症病毒脑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缩短其持续时间,头部病灶得到明显改善,肢体运动障碍的恢复明显加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高压氧 小儿 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解读《2011年英国儿童疑似病毒脑炎诊疗指南》。方法对2011版英国指南中关于疑似病毒脑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检查方法及治疗进行综合解读。结果2011版英国指南中对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常见的10个问题给出了35条建议,治疗中常见的8个问题给出了24条建议,并提供了关于特殊人群(如海外旅行归来患者,免疫缺陷患者)脑炎诊疗方面的16条建议,建议强度从A到D(由强到弱),支持建议的证据质量从Ⅰ到Ⅲ(由高到低),同时对各项建议做了一定程度的证据说明,以方便临床医生参考选择。结论指南中对儿童疑似病毒脑炎管理给出了若干条建议,同时对临床上一些常见病毒感染后脑炎的治疗给出了标准化的方案,虽然指南发表时间偏早,但对目前临床医生管理和诊治儿童病毒脑炎患者仍然能够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儿童 病毒性脑炎 指南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例类似病毒脑炎的非典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31~49岁,均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减退表现,3例合并癫痫,1例合并发热;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IgG、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阳性;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水平均升高。3例头颅MRI显示边缘系统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1例显示双侧皮层、皮层下T2加权像、FLAIR高信号。确诊为神经梅毒行青霉素驱梅治疗后,症状及影像学均明显好转。类似病毒脑炎的非典型神经梅毒比较少见,文献多是个案报道,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青霉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神经梅毒 脑炎,病毒性 边缘叶脑炎 磁共振成像 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重症病毒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77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PedsQLTM 3.0)的评分。结果①研究组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干预后的饮食活动、语言与交流、日常活动、移动与平衡等PedsQLTM 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采取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吞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患儿家属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延续性护理干预 重症病毒性脑炎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起病为病毒脑膜脑炎相关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缓解后出现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明显升高,病情进展迅速,持续加重,临床表现典型,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浆置换、抗感染、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制剂、对症支持等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并最终好转。

  • 标签: 病毒性脑膜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脑炎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河北省6家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就诊病例信息,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对所有血清标本检测8种常见病毒IgM抗体,对检测阴性病例的脑脊液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相应病原。结果2018—2019年共检测病毒脑炎病例798例,病原阳性的病例213例,检出率为26.69%。主要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病毒脑炎全年均有发病,5—9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6.34%(450/798)。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多发生于夏秋季,风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发生在2—7月。病毒脑炎病原检出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其中6~1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乙脑病毒引起的脑炎20岁以上患者占51.61%。结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河北省病毒脑炎的主要病原。应加强病毒脑炎的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病原构成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常规抗病毒治疗病毒脑炎(V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VE患儿5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搐)、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24/25)较对照组76.00%(19/25)高(P<0.05);观察组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搐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2/25)与对照组4.00%(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常规抗病毒治疗VE患儿效果显著,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病毒性脑炎(VE)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后抗AMPA2受体抗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9岁,以发热后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病初外院辅助检查示:脑脊液糖定性(+),白细胞计数32×106/L,白蛋白(免疫比浊法)317.00 mg/L,免疫球蛋白IgG 45.80 mg/L。单纯疱疹病毒(+)。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额颞顶部异常信号,考虑颅内感染。视频脑电图:背景为弥漫性慢波,稍多量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发放,左侧额、颞突出;监测到清醒期1次部分性发作可能。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予抗感染及激素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有认知障碍、烦躁,不能进行语言交流。2年后复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毒全套均未见异常;血清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谱:血清中抗NMDA、AMPA1/2、GABAB受体抗体及抗CASPR2、LGI1抗体均为阴性;脑脊液中抗AMPA2受体抗体弱阳性,最终确诊为抗AMPA2受体抗体脑炎。予激素治疗后,患儿认知好转,情绪较前稳定,语言交流较前好转。抗AMPA2受体抗体脑炎可见于儿童患者,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对于病毒脑炎治疗效果差或病情反复、进展的患儿,应考虑到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AMPA2受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病毒脑炎(VE)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VE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怀疑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后诊断为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FAP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EEG异常结果、血清GFAP水平的差异;分析EEG联合血清GFAP对VE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FAP对VE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G诊断VE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1例漏诊,对照组中有10例误诊,EEG诊断V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54%、87.50%、85.31%;观察组血清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460.19 ± 126.53) ng/L比(217.36 ± 53.1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52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FAP诊断V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截断值为238.37 ng/L;EEG联合血清GFAP诊断V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65%、83.75%、88.11%;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63例VE患者中20例存在后遗症,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1.75%(20/63)。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EEG、GFAP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联合血清GFAP诊断VE的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用于V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病毒脑炎(VE)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VE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怀疑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后诊断为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FAP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EEG异常结果、血清GFAP水平的差异;分析EEG联合血清GFAP对VE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FAP对VE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G诊断VE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1例漏诊,对照组中有10例误诊,EEG诊断V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54%、87.50%、85.31%;观察组血清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460.19 ± 126.53) ng/L比(217.36 ± 53.1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52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FAP诊断V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截断值为238.37 ng/L;EEG联合血清GFAP诊断V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65%、83.75%、88.11%;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63例VE患者中20例存在后遗症,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1.75%(20/63)。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EEG、GFAP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联合血清GFAP诊断VE的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用于V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病毒脑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故早期鉴别至关重要。抗体检测及病原学检测存在延时、假阴性等不足,常规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鉴别价值有限。18F脱氧葡萄糖(FDG)标记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对于抗NMDA受体脑炎早期代谢异常敏感性高,存在特征性的枕叶低代谢和额颞叶高代谢。病毒脑炎行18F-FDG PETCT检查研究病例数较少,不同病毒脑炎的脑代谢表现不同,但均无特征性的枕叶代谢减退。本文现围绕NMDA受体脑炎病毒脑炎行18F-FDG PETCT检查时的脑代谢特点综述如下。

  • 标签: 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病毒性脑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脑炎急性期痫性发作(ASS)患儿脑炎后癫痫(PE)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AS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后随访时是否为PE,将患儿分为PE组(62例)和非PE组(7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SS患儿发生PE的危险因素。结果PE发生率为46.97%(62/132例)。PE组精神行为异常[19.4%(12/62例)比2.9%(2/70例)]、反复痫性发作(次数>5)[67.7%(42/62例)比17.1%(12/70例)]、癫痫持续状态(SE)[30.6%(19/62例)比11.4%(8/70例)]、全面性痫样发作[72.6%(45/62例)比88.6%(62/70例)]、气管插管[21.0%(13/62例)比2.9%(2/70例)]、热程[5.5(3.0,11.0) d比3.0(2.0,6.0) d]、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13(5,21) d比6(3,8) d]、脑电图痫样异常[49.1%(27/55例)比6.8%(4/59例)]、头颅影像学示皮质下受累[37.3%(22/55例)比20.3%(14/59例)]与非P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反复痫性发作(次数>5)(OR=5.256,95%CI:1.538~17.961,P=0.008)、SE(OR=6.003,95%CI:1.411~25.539,P=0.015)、脑电图痫样异常(OR=36.693,95%CI:7.031~191.485,P<0.01)、ICU住院时间(OR=1.170,95%CI:1.058~1.298,P=0.002)是ASS患儿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S患儿PE发生率高;急性期反复痫性发作(次数>5)、出现SE、脑电图痫样异常、ICU住院时间长的ASS患儿更易发生PE。

  • 标签: 儿童 病毒性脑炎 痫性发作 脑炎后癫痫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neonatal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NHS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HSE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预后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例NHSE患儿,失访2例,预后好组3例,预后差组8例。13例患儿中,惊厥9例,发热8例,有呼吸系统症状6例,皮肤疱疹3例;脑脊液白细胞>20×106/L 7例,单核细胞占比70%~90%;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DNA均阳性,其中6例HSV1型,7例HSV2型。颅脑彩超提示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periventricular echoenhance,PVE)Ⅰ° 4例,PVE Ⅱ° 3例,PVE Ⅲ° 6例;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正常5例,轻度异常1例,重度异常7例;根据头颅MRI定性损伤量表进行分级,1级2例,2级2例,3级1例,4级8例。两组患儿颅脑彩超(P=0.035)、aEEG(P=0.014)、头颅MRI(P=0.004)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抽搐、发热、呼吸困难、疱疹发生率、脑脊液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SE临床表现不典型,惊厥、发热多见;可结合临床症状、脑脊液HSV-DNA、颅脑彩超、aEEG和头颅MRI对NHSE进行诊断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脑炎,单纯疱疹病毒 婴儿,新生 临床特征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