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表达和纯化重组Ⅲ型胶原蛋白(rhCol),并评价其性能。方法构建重组基因工程菌pET30a(+)-1880/pACYCDuet-hy726/BL21(DE3),稳定共表达rhCol和脯氨酰羟化酶。通过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与盐析和柱层析蛋白纯化技术制备并纯化rhCol。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rhCol的纯度,全自动蛋白质多肽测序仪测定rhCol的N端氨基酸序列,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hCol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噻唑蓝法评价rhCol的细胞相容性。结果高密度发酵最终菌体湿重约200 g/L,表达量约3 g/L,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的rhCol的纯度大于95%。rhCol的羟脯氨酸含量为11.44%,其水溶性及细胞相容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制备的rhCol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广泛用于皮肤护理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 标签: 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 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蛋白纯化
  • 简介: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等肛门生殖器部位肿瘤及疾病密切相关,接种HPV疫苗是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目前已有4种上市HPV疫苗。疫苗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已证实HPV疫苗采用常规3剂次免疫程序的效力和效果。扩大HPV疫苗覆盖率能够加快消除宫颈癌的进程,因此优化免疫程序(包括延长接种间隔和减少接种剂次)是未来HPV疫苗应用重点考虑的方向之一。本文就减少接种剂次及采用非标准3剂次程序接种的免疫原性、有效性相关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免疫程序 免疫原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后辛伐他汀是否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方法体外试验,hMPV感染16HBE细胞(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后用辛伐他汀试剂处理,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滴度和自噬的强弱以及相关通路表达水平;体内试验,利用辛伐他汀灌胃处理被hMPV感染的BALB/c小鼠,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情况,提取肺组织蛋白和RNA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自噬发生情况以及相关通路的表达。结果体外试验,辛伐他汀干预组病毒滴度降低,自噬水平高于病毒组;辛伐他汀干预组AKT/mTOR通路被抑制,使用通路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后进一步验证了通路的准确性。体内试验,辛伐他汀干预组病毒滴度低于病毒组,但自噬表达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辛伐他汀干预组AKT/mTOR通路下调;HE染色病毒组病理改变明显,辛伐他汀干预后病理情况改善。结论辛伐他汀在人偏肺病毒感染后可以抑制其复制,该过程与AKT/mTOR通路诱导的自噬反应相关。

  • 标签: 人偏肺病毒 辛伐他汀 自噬 AKT/mTOR
  • 简介:摘要化疗在晚期肺癌的治疗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高,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会影响化疗方案的正常进行,降低缓解率。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可用于预防及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它是由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单甲氧聚乙二醇共价结合后生成,其使用便利性、不良事件均优于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是存在应用时间短、应用经验不足、应用指征把握不准确等问题。本文系统阐述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肺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 简介:摘要2例患者(例1女,59岁;例2女,67岁)分别因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例1接受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3次后双侧上臂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自行停用rhTNFR:Fc后皮疹减轻;2周后再次使用rhTNFR:Fc,双侧上臂红色丘疹复现并加重,肩背部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左踝部出现水肿性红斑,考虑为rhTNFR:Fc所致药疹,停用该药,给予抗过敏治疗10 d后皮疹减轻,1月后皮疹消退。例2接受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4次后左下肢出现散在的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此后丘疹面积逐渐增大并出现脱屑,考虑为rhTNFR:Fc所致。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其他抗风湿药物及补钙等治疗,14 d后丘疹基本消退。

  • 标签: 药疹 关节炎,类风湿 椎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 简介:摘要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肺低分化腺癌伴脑转移给予靶向药物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5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停药第17天,患者颈部和胸部出现红斑、瘙痒,随后红斑迅速扩散至全身,并出现水疱和广泛的表皮脱落,伴有瘙痒、疼痛和低热。考虑为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导致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周后,皮损基本愈合。

  • 标签: 内皮抑素类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 简介:摘要1例60岁女性因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80万U/粒),每晚置阴道穹隆处1粒。首次用药后5 h,患者出现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发热(体温38.5~38.9 ℃)等流感样症状;24 h后再次用药1粒,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停用该药并行物理降温。停药第2天患者体温降至37.5~37.9 ℃,第3天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减轻,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干扰素α 投药,阴道内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防控科收治的113例手足口病患儿,男65例,女48例,年龄(2.31±0.85)岁,年龄范围为1~5岁。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重组干扰素α-2b组(n=57)和利巴韦林组(n=56)。重组干扰素α-2b组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水平、神经功能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重组干扰素α-2b组患儿口腔溃疡消退时间[(2.81±0.63)d]、退热时间[(2.61±0.52)d]、厌食改善时间[(2.32±0.56)d]、手足皮疹结痂时间[(2.78±0.64)d]均早于利巴韦林组[(3.22±0.72)d、(3.37±0.70)d、(2.89±0.71)d、(3.17±0.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干扰素α-2b组患儿嗜睡、易惊、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2.21±1.13)d、(2.34±1.19)d、(2.31±0.82)d、(2.26±0.90)d]早于利巴韦林组[(2.74±1.34)d、(3.18±1.25)d、(2.87±0.96)d、(3.06±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干扰素α-2b组NSE水平[(13.14±1.67)mg/L]低于利巴韦林组[(21.98±2.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干扰素α-2b组患儿ALT、AST、WBC、CK-MB水平[(33.79±4.86)U/L、(42.19±3.86)U/L、(7.19±0.76)×109/L、(24.38±2.86)U/L]均低于利巴韦林组[(37.65±5.37)U/L、(47.07±4.76)U/L、(8.13±0.86)×109/L、(29.68±3.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肌功能和肝功能,并通过增强中枢神经供血和供氧,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手足口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宫颈癌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93%(28/30)比87%(26/30)和97% (29/30)比93%(2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88.07 ± 37.53)ng/L比(227.27 ± 142.61)ng/L和(21.03 ± 5.75)ng/L比(38.34 ± 18.17)ng/L,对照组:(120.04 ± 81.22)ng/L比(197.34 ± 142.41)ng/L和(24.04 ± 7.29)ng/L比(39.78 ± 13.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有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提升放化疗敏感性和近期疗效的趋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内皮抑素类 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81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重组生长激素于患儿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生长发育情况、骨代谢水平和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身高(131.76±2.28)cm和生长速率(10.40±0.87)cm/年,治疗6个月身高(134.83)cm和生长速率(11.74±0.72)cm/年,高于治疗前身高(127.32±3.49)cm和生长速率(4.32±1.08)cm/年(F=7.973、P=0.000,F=12.314、P=0.000),且治疗6个月高于治疗3个月(身高:t=9.586、16.405,生长速率:t=39.457、51.448,均P=0.000);而治疗前体质量指数(BMI)(17.21±4.28)kg/m2、治疗3个月(17.86±5.14)kg/m2和治疗6个月(18.01±4.35)kg/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2,P=0.391)。治疗3个月血清骨钙素(7.19±0.38)μg/L、碱性磷酸酶(129.34±8.97)U/L水平和治疗6个月血清BGP(7.94±0.63)ng/mL、ALP(154.67±10.42)U/L,高于治疗前血清BGP(6.38±0.57)ng/mL和ALP(108.49±6.51)U/L(F=8.971,P=0.000,F=15.427,P=0.000),且治疗6个月高于治疗3个月(t=9.175,P=0.000,t=16.581,P=0.000)。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血清FT3、TSH和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93,P=0.287,F=0.472,P=0.517,F=1.084,P=0213)。结论重组生长激素对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临床效果显著,且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生长障碍 人生长激素 甲状腺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集6例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骨髓,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评估其纯度。选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组用含10 ng/ml bFGF的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用常规F12培养基培养;培养第1、3、5、7天,CCK8检测hBMSCs增殖能力并制作细胞生长曲线图;实验组bFGF连续培养72 h后进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其衰老状况,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检测干性基因Nanog、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CDK2和CDK4的相对表达量;数据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者ANOVA(SNK)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hBMSCs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bFGF连续培养72 h后,细胞衰老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72.67%)明显低于对照组(81.69%),而S期比例增高,二者分别为11.94%和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衰老细胞比例[(19.64±1.47)%]较对照组[(60.8±0.73)%]明显减少(P<0.05)。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实验组干性基因Nanog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CDK2、CDK4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能上调干性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延缓细胞衰老,且不改变细胞的免疫表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 细胞衰老
  • 简介:摘要为了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结局,重组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等卵巢功能异常患者,以及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ed,RIF)、薄型子宫内膜、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等异常子宫内膜患者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对于rhGH的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rhGH在以上人群中的具体应用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生殖技术,辅助 重组人生长激素 卵巢功能异常 异常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宫颈癌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93%(28/30)比87%(26/30)和97% (29/30)比93%(2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88.07 ± 37.53)ng/L比(227.27 ± 142.61)ng/L和(21.03 ± 5.75)ng/L比(38.34 ± 18.17)ng/L,对照组:(120.04 ± 81.22)ng/L比(197.34 ± 142.41)ng/L和(24.04 ± 7.29)ng/L比(39.78 ± 13.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有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提升放化疗敏感性和近期疗效的趋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内皮抑素类 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干预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脑利钠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经(LAD)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A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抗利尿激素(ADH)及血肌酐(Cr)水平降低(P<0.05),干预组血清NE、ET-1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可积极改善患者LVEF、LVEDD及LAD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心肌功能、心室功能的保护与提高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泵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肌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了解重组tau441 (P301S)蛋白体外聚集、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等生物学性质。方法原核表达带His标签的tau441 (P301S)重组质粒,镍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BCA测定蛋白浓度,SDS-PAGE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确定蛋白的纯度;采用Western blot (WB)和负染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鉴定;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所得蛋白的抗原性;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免疫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来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所得重组tau441 (P301S)纯度为70%,WB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03)64和更高相对分子质量处有特异性条带。TEM显示,tau441 (P301S)呈絮状团块聚集,团状面积显著大于tau441野生型蛋白(t=6.439, P=0.003);4 ℃孵育9 d后,tau441 (P301S)形成明显的纤维状结构。间接ELISA结果显示,tau441 (P301S)能被tau单抗HT7(1∶80 000)识别;小鼠免疫血清tau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128 000,且WB显示,免疫后血清识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转基因小鼠脑裂解抽提物。结论重组tau441 (P301S)蛋白具有体外聚集性增强的特性但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未改变。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微管相关蛋白 淀粉样蛋白聚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欣 胡莉钧 于静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30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30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疗科,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内皮抑制素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靶向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探索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验证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可通过TGF-β1、Smad2、Smad3信号通路加重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过程。方法6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5Gy照射组、内皮抑制素6mg/kg组、内皮抑制素12mg/kg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素6mg/kg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素12mg/kg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后1、3个月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心肌组织完成HE染色了解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了解纤维化程度,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2、Smad3、Collagen-I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3个月,25Gy照射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素(6、12mg/kg)组与对照组比较Masson染色见胶原沉积明显增加,TGF-β1、Smad2、Smad3、Collagen-I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结论给予大鼠总物理剂量为25Gy的照射,可诱导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发生。TGF-β1、Smad2信号通路是介导放射联合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致心肌纤维化损伤的共同信号通路。

  • 标签: 放射性心脏损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TGF-β1基因 Smad2基因 Smad3基因 Collagen-I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以右眼为实验眼,按照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随机平均分为0.125 mg rh-endostatin组、0.250 mg rh-endostatin组、0.500 mg rh-endostatin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各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100 μl不同剂量的rh-endostatin或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玻璃体腔注射前,注射后1、3、7、14、30和60 d,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下分别检查术眼眼前节和眼底,测量术眼眼压;于注射前,注射后7、30和60 d分别进行兔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于注射前,注射后14和60 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于注射后60 d摘除眼球,各组取其中3只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另取3只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各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前节、后节均未见明显改变,其中0.125 mg rh-endostatin组、0.500 mg rh-endostatin组于注射后1 d各有1眼前房出现絮状渗出,分别于注射后7 d和14 d渗出完全吸收。OCT图像显示未出现异常光反射及形态改变。观察期间,各组注射前后各时间点间眼压值、a波振幅、b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34、0.101、0.476,F时间=1.709、2.479、1.706,均P>0.05)。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各组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兔眼玻璃体腔注射0.125~0.500 mg rh-endostatin是安全的。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 玻璃体腔注射 眼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儿童短期使用重组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的效果及对生长速率(growth rate,GV)、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GHD儿童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9.10±2.03)岁。给予短期rhGH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身高、GV、IGF-1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儿身高、GV及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分别为(123.51±9.88)cm和(128.82±8.10)cm、(5.60±1.02)cm/y和(11.62±2.01)cm/y、(-2.26±0.45)分和(-2.10±0.34)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儿IGF-1、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glucose,FBG)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inated thyroxine,FT3)分别为(130.29±45.41)μg/L和(210.01±89.28)μg/L、(7.52±1.33)μU/ml和(8.30±2.01)μU/ml、(5.08±0.67)mmol/L和(5.10±0.70)mmol/L、(4.15±0.65)ng/L和(4.20±0.70)ng/L,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HtSDS与身高、GV、IGF-1呈正相关(r=0.384、0.390、0.362,均P<0.05),GV与IGF-1呈正相关(r=0.301,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身高、IGF-1、HtSDS均是GV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GHD儿童短期使用rhGH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前身高、IGF-1及HtSDS是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生长激素缺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生长速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