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0年,2种A型肉毒毒素(BoNT-A)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AbobotulinumtoxinA(吉适)和LetibotulinumtoxinA(乐提葆)。为了比较不同BoNT-A制剂的差异,该文对国际上研究得较多的3种BoNT-A[AbobotulinumtoxinA、OnabotulinumtoxinA(保妥适)、IncobotulinumtoxinA]和国内的2种BoNT-A[LanbotulinumtoxinA(衡力)、LetibotulinumtoxinA],从制剂的扩散范围、换算比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免疫原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瘢痕尤其是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影响相关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目前有多种预防和改善瘢痕的方法,局部外用制剂如硅酮类制剂与植物提取物类制剂等,因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等原因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现对预防和改善瘢痕的局部外用制剂种类及其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瘢痕治疗的局部药物应用提供思路。

  • 标签: 瘢痕 外用药 投药,局部 药用制剂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益生菌制剂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现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慢性肝病等常见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医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

  • 标签: 益生菌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天麻素制剂在治疗眩晕、头痛以及心脑血管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广泛,受到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的推荐,它既可以作为单用治疗药物,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共识旨在总结天麻素制剂在眩晕、头面痛、心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规范天麻素制剂的临床应用,为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和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天麻素制剂提供循证专家共识建议。

  • 标签: 天麻素 眩晕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益生菌制剂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现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慢性肝病等常见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医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

  • 标签: 益生菌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04例,根据在ICI治疗开始前后1个月内是否伴随使用PPI分为PPI组(n=73)与Non-PPI组(n=131)。探究PPI使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PI使用对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PPI使用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果在晚期实体肿瘤ICI治疗过程中,PPI使用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美国东部协作组评分、免疫治疗药物种类及治疗策略均无关(均P>0.05)。Non-PPI组客观缓解率优于PPI组(45.0% vs. 24.7%,χ2=8.286,P=0.004);Non-PPI组疾病控制率优于PPI组(75.6% vs. 52.0%,χ2=11.755,P=0.001)。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组患者中位OS(3.4个月vs. 6.1个月)及中位PFS(2.8个月vs. 4.0个月)均短于Non-PPI组(χ2=9.563,P=0.002;χ2=5.761,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与OS显著相关(HR=1.85,95%CI为1.24~2.76,P=0.003);PPI(HR=1.65,95%CI为1.09~2.51,P=0.019)和年龄(HR=1.56,95%CI为1.05~2.32,P=0.029)均与P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PI为影响患者OS(HR=1.90,95%CI为1.27~2.85,P=0.002)及PFS(HR=1.73,95%CI为1.12~2.65,P=0.013)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在肺癌患者ICI治疗过程中PPI组(n=64)中位OS(3.2个月vs. 6.2个月)及中位PFS(2.2个月vs. 3.8个月)较Non-PPI组(n=34)短(χ2=16.187,P<0.001;χ2=5.106,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PPI与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2.97,95%CI为1.70~5.22,P<0.001)、PFS(HR=1.97,95%CI为1.09~3.55,P=0.025)均相关;多因素显示,PPI是影响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3.38,95%CI为1.87~6.11,P<0.001)及PFS(HR=2.31,95%CI为1.22~4.38,P=0.01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PI的使用降低了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效果,尤其在肺癌中更显著。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应谨慎使用PPI。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肿瘤 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男性不育的研究集中在氧化应激、活性氧和抗氧化剂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在生理情况下,适当水平的活性氧是精子获能、顶体反应和卵子受精所必需的。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系统失衡,可引起精子膜脂质蛋白、核酸、线粒体DNA的损伤而影响精子的活力、动力及存活率从而导致不育。精子抗氧化防御水平的有限和DNA损伤检测及修复机制的单一,使其非常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口服抗氧化制剂被认为可以通过减少氧化损伤来改善精子质量。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使用抗氧化制剂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希望对男性不育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解决临床治疗中的一些困惑。

  • 标签: 抗氧化剂 活性氧 氧化应激 男性不育
  • 简介:摘要痛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部分痛风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出现对常规治疗不耐受或者失败导致病情难以控制。现就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痛风作用机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难治性痛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痛风 高尿酸血症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共刺激分子 尿酸氧化酶
  • 简介:摘要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针对2型糖尿病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DC)和等剂量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自由联合相比,具有良好的生物等效性。与两种药物自由联合相比,FDC可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笔者重点围绕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FD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势和局限性、适用人群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提出建议。

  • 标签: 糖尿病,2型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二甲双胍 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肠道慢性炎性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用于治疗IBD,同时也带来机会性感染,其中潜伏结核感染再激活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地之一,临床医生对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诱发的潜伏结核感染再激活高度重视。本文回顾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等药物相关的潜伏结核感染再激活的风险,以及国内外指南的诊疗推荐,期望能为IBD合并潜伏结核感染的患者在应用这些药物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小分子制剂 潜伏结核感染
  • 简介:摘要近十几年来,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儿童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在国内外获批的适应证并不相同,儿童适应证较少。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将生物制剂分为针对细胞因子类、针对B细胞类、针对T细胞类和针对细胞信号转导类。本文将生物制剂按照上述4个类型进行总结归纳,介绍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 标签: 生物制剂 风湿性疾病 儿童 适应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全身性血管炎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儿童SLE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我国儿童终末期肾病和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随着SLE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新型生物制剂治疗LN的研发,极大改善了儿童LN的预后。现对生物制剂治疗LN的现状进行阐述,为临床儿童LN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儿童 生物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锌制剂辅助治疗在幼儿急性腹泻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3岁80例急性腹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锌制剂,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的疗效、阳性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食欲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在后续3个月内再次发生腹泻的情况。结果A组40例患儿经过72h治疗后39例有效,总有效率97.5%, B组40例中33例有效,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A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阳性症状消失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内A组40例患儿再发腹泻的有3例,再发比率为7.5%,B组40例患儿再发腹泻的有7例,再发比率为17.5%(P<0.05)。结论锌制剂辅助治疗幼儿急性腹泻病可有效缩短病程,并可降低3个月内腹泻的再发比率。

  • 标签: 急性腹泻病 幼儿 锌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幽门后喂养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ICU和NICU病房具备幽门后喂养指征60例重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短肽型肠内营养(PBEN)组及整蛋白型肠内营养(IPEN)组,每组各30例。在鼻肠管置入后的24 h内,均立即启动肠内营养,其中PBEN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IPEN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观察比较肠内营养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两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肠屏障指标,以及肠内营养过程中喂养并发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肠道适应性及7 d肠内营养达标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肠内营养治疗后的第7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屏障指标比较中,PBEN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低于IPEN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9)U/mL vs (7.8±2.7)U/mL,t=-2.354,P=0.019;(4.7±1.6)U/mL vs (6.9±2.0)U/mL,t=-3.285, P=0.004]。肠内营养过程中,PBEN组患者腹泻比例略高于IPEN组(6.6% vs 3.3%),而IPEN组患者腹胀的比例略高(3.3% vs 1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BEN组患者胃肠道适应时间短于IP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1.3)h vs (9.1±2.0)h,t=-2.334, P=0.027],两组患者7 d肠内营养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后喂养的患者,PBEN组患者以腹泻为主要并发症,而IPEN组患者以腹胀为主。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可以早期修复幽门后喂养患者肠屏障功能,增加肠内营养初始阶段胃肠道的适应性。

  • 标签: 幽门后喂养 短肽型肠内营养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的应用改善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预后,但其引起机会性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国家,研究显示IBD患者HBV感染率高于健康对照者,而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的应用可能会增加HBV携带者病毒再激活的风险。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对HBV再激活的机制和风险,分析其对HBV疫苗的影响,总结国内外指南对IBD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时HBV感染筛查和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生物制剂治疗背景下慢性HBV感染的认识。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制剂 小分子制剂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约占慢性鼻窦炎(CRS)的1/3,是临床常见的鼻窦黏膜慢性炎性疾病。部分CRSwNP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症状仍持续存在或复发,是临床难以控制的难治性患者。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建议在把握好临床应用关键环节的前提下稳妥应用生物制剂,积极探索治疗难治性CRSwNP的新途径。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血管、肺动脉的慢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儿童大血管炎最常见的类型。大动脉炎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全身炎症及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所致的缺血症状。血管成像技术的进展有助于大动脉炎的早期及准确诊断。大动脉炎的药物治疗也在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外,许多新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托珠单抗亦被应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大动脉炎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重点就大动脉炎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制剂在儿童大动脉炎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 标签: 儿童 大动脉炎 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