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0年,2种A型肉毒毒素(BoNT-A)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AbobotulinumtoxinA(吉适)和LetibotulinumtoxinA(乐提葆)。为了比较不同BoNT-A制剂的差异,该文对国际上研究得较多的3种BoNT-A[AbobotulinumtoxinA、OnabotulinumtoxinA(保妥适)、IncobotulinumtoxinA]和国内的2种BoNT-A[LanbotulinumtoxinA(衡力)、LetibotulinumtoxinA],从制剂的扩散范围、换算比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免疫原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04例,根据在ICI治疗开始前后1个月内是否伴随使用PPI分为PPI组(n=73)与Non-PPI组(n=131)。探究PPI使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PI使用对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PPI使用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果在晚期实体肿瘤ICI治疗过程中,PPI使用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美国东部协作组评分、免疫治疗药物种类及治疗策略均无关(均P>0.05)。Non-PPI组客观缓解率优于PPI组(45.0% vs. 24.7%,χ2=8.286,P=0.004);Non-PPI组疾病控制率优于PPI组(75.6% vs. 52.0%,χ2=11.755,P=0.001)。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组患者中位OS(3.4个月vs. 6.1个月)及中位PFS(2.8个月vs. 4.0个月)均短于Non-PPI组(χ2=9.563,P=0.002;χ2=5.761,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与OS显著相关(HR=1.85,95%CI为1.24~2.76,P=0.003);PPI(HR=1.65,95%CI为1.09~2.51,P=0.019)和年龄(HR=1.56,95%CI为1.05~2.32,P=0.029)均与P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PI为影响患者OS(HR=1.90,95%CI为1.27~2.85,P=0.002)及PFS(HR=1.73,95%CI为1.12~2.65,P=0.013)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在肺癌患者ICI治疗过程中PPI组(n=64)中位OS(3.2个月vs. 6.2个月)及中位PFS(2.2个月vs. 3.8个月)较Non-PPI组(n=34)短(χ2=16.187,P<0.001;χ2=5.106,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PPI与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2.97,95%CI为1.70~5.22,P<0.001)、PFS(HR=1.97,95%CI为1.09~3.55,P=0.025)均相关;多因素显示,PPI是影响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3.38,95%CI为1.87~6.11,P<0.001)及PFS(HR=2.31,95%CI为1.22~4.38,P=0.01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PI的使用降低了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效果,尤其在肺癌中更显著。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应谨慎使用PPI。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肿瘤 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男性不育的研究集中在氧化应激、活性氧和抗氧化剂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在生理情况下,适当水平的活性氧是精子获能、顶体反应和卵子受精所必需的。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系统失衡,可引起精子膜脂质蛋白、核酸、线粒体DNA的损伤而影响精子的活力、动力及存活率从而导致不育。精子抗氧化防御水平的有限和DNA损伤检测及修复机制的单一,使其非常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口服抗氧化制剂被认为可以通过减少氧化损伤来改善精子质量。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使用抗氧化制剂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希望对男性不育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解决临床治疗中的一些困惑。

  • 标签: 抗氧化剂 活性氧 氧化应激 男性不育
  • 简介:摘要近十几年来,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儿童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在国内外获批的适应证并不相同,儿童适应证较少。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将生物制剂分为针对细胞因子类、针对B细胞类、针对T细胞类和针对细胞信号转导类。本文将生物制剂按照上述4个类型进行总结归纳,介绍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 标签: 生物制剂 风湿性疾病 儿童 适应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的应用改善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预后,但其引起机会性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国家,研究显示IBD患者HBV感染率高于健康对照者,而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的应用可能会增加HBV携带者病毒再激活的风险。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对HBV再激活的机制和风险,分析其对HBV疫苗的影响,总结国内外指南对IBD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时HBV感染筛查和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生物制剂治疗背景下慢性HBV感染的认识。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制剂 小分子制剂
  • 简介:摘要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血管、肺动脉的慢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儿童大血管炎最常见的类型。大动脉炎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全身炎症及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所致的缺血症状。血管成像技术的进展有助于大动脉炎的早期及准确诊断。大动脉炎的药物治疗也在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外,许多新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托珠单抗亦被应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大动脉炎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重点就大动脉炎的最新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制剂在儿童大动脉炎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 标签: 儿童 大动脉炎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儿童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成人相比,儿童CD面临更迅速变化的病程、更大范围的肠道受累和生长发育的问题。生物制剂的出现拓宽了儿童CD的治疗途径,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ADA)已被批准用于儿童CD的诱导和缓解治疗。其他途径的生物制剂,如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乌斯奴单抗(Ustekinumab,UTK)、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VDZ)和生物类似物在儿童C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逐步证实。失应答是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研发更多的生物制剂作为替代治疗方案是未来仍需努力的方向。该文就生物制剂在儿童CD中的疗效分析作一综述,以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 标签: 儿童 克罗恩病 生物制剂 抗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糖尿病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关联,降糖药物与肿瘤的相关性,尤其是降糖药物是否同时具备抗肿瘤作用逐渐成为内分泌和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近来,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钠-葡萄糖转运体(SGLT2)抑制剂被发现同时具备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该文对SGLT2抑制剂与肿瘤的相关性,尤其是SGLT2抑制剂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的抗肿瘤相关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 肿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外,生物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为这类疾病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曙光。然而,生物制剂在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制定既符合国际指南标准又贴近中国临床实践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生物制剂治疗共识势在必行。为此,我国肾脏病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肾脏疾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病机制,常用生物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患者的选择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 标签: 免疫疗法 肾小球肾炎 肾疾病 生物因子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ICIs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器官系统内,但极少累及肾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肾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本文报道1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的ICIs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并阐述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 标签: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坏死,急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上市时间短,中国人群的ICI不良反应数据不够充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国内ICI不良反应监测。目前ICI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包括院内监测不足、院外监测不足、缺少特殊人群监测研究以及缺少对不良反应相关机制和预测指标的深入研究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ICI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对社会药店应加强ICI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可通过文献分析、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等形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ICI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我国已经成功消除了孕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但目前成人含破伤风成分疫苗接种覆盖率仍较低,发生破伤风感染的危险不容忽视。为了解破伤风对人类的威胁以及现阶段破伤风免疫制剂用于成人暴露后免疫的情况,本研究对国内外破伤风的发病情况、破伤风免疫制剂的接种现状和暴露后免疫建议等进行综述和梳理,从而为破伤风免疫制剂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和使用规范提供科学支撑。

  • 标签: 破伤风 破伤风免疫制剂 暴露后免疫
  • 简介:摘要自2003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中鉴定出致病基因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以来,以PCSK9为靶点的抑制剂研发进展迅速。目前PCSK9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降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近年来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除了血脂调控作用外,还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增强肿瘤免疫抑制剂疗效等功能,本文就PCSK9抑制剂多效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PCSK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高脂蛋白血症Ⅱ型 PCSK9抑制剂 低密度脂蛋白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新进展,其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已在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由于ICI特定的作用机制,在发挥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同时能诱发其他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甲状腺功能障碍(TD)是ICI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内分泌irAEs之一,以甲状腺功能减退最为常见。ICI诱发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表现轻微,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对ICI相关TD的发生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管理方案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PD-1与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PD-1抑制剂已被广泛批准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信迪利单抗有令人满意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也报道出一些相关不良反应。由PD-1抑制剂引起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现报道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1月收治的1例应用PD-1抗体后出现高血糖症儿童。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糖尿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可获得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生物制剂种类越来越多,然而单一药物的疗效却难以得到大幅提升。生物制剂双靶治疗主要用于对一种生物制剂治疗有部分反应或在维持治疗期间复发的附加治疗,目前已成为探索IBD治疗策略的新方向。本文从生物制剂双靶治疗IBD的理论基础、疗效、安全性、需要考量的因素以及特殊药物类型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等方面概述最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双靶治疗
  •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内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日益升高,随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等新药的研发,IBD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抗整合素抗体、抗白细胞介素抗体等,小分子药物包括Janus激酶抑制剂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然而,仅40%的IBD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1年后获得临床缓解,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下降。2种生物制剂联合或1种生物制剂与1种小分子药物联合使用的新治疗方案,在IBD临床治疗或研究中逐渐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难治性IBD或伴肠外表现反复发作的IBD患者,双重联合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选择。现对生物制剂双重联合治疗IB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小分子药物 双重联合疗法 肠外表现
  • 简介:摘要结肠镜是肠道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充分的肠道准备是获得优良结肠镜成像质量的重要先决条件。临床上常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肠道清洁剂,但此类肠道清洁剂需要摄入的剂量大、口感差,常导致肠道准备患者依从性差,影响肠道准备的充分性。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发现,在聚乙二醇中添加佳得乐、零度可口可乐、菠萝汁、咖啡、绿茶、橙汁、无糖薄荷糖滴、柑橘皮等辅助制剂有助于改善肠道清洁剂的口感,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本文对聚乙二醇中添加辅助制剂改善口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聚乙二醇进行肠道准备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口感 聚乙二醇